陈可喜
目的:调查急诊手术患儿家长的焦虑情况及焦虑的相关因素,寻找能减轻其焦虑程度的应对措施,使家长能协助患儿配合治疗.方法:应用Charles D.Spielberger等人编制的状态焦虑量表对60例急诊手术的患儿家长进行术前术后测查.结果:急诊手术患儿家长术前焦虑评分明显高于术后(P<0.01);术前祖父母焦虑评分高于父母(P<0.01);急诊手术患儿家长焦虑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术前主要因素是担心手术、麻醉及预后,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术后主要是医疗费用和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注意祖父母角色的特殊性,加强和重视急诊手术患儿家长的术前心理疏导.
作者:程亚艳;张文秀;苏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进展.方法:对近年来影响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危害相关因素及防护进展进行总结.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和标准预防教育,可增强供应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有效地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结论:制定并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减少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是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确保消毒供应室人员身体健康的关键.
作者:陈宽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急性重度农药中毒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22例急性重度农药中毒患者在传统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进行HP+CVVH治疗的病例,严密观察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生命体征、内环境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22例急性重症农药中毒患者20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取得满意疗效.结论:HP+ CVVH在急性重度农药中毒患者救治中具有较好作用,能大大提高其抢救成功率.
作者:沈华东;汪文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针对359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经系统、规范化的护理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并发症发生,无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尽快掌握其护理要点,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并能控制疫情的扩散.
作者:李维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心血管内科专业知识体系复杂,临床上危急重症、疑难杂症多,需做出快速判断与紧急处理,是医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该文介绍在临床见习带教中介绍运用循证医学体会.
作者:宋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医院的绩效管理.医院绩效管理应结合战略管理和医院内部各岗位职责,加强绩效辅导和沟通,根据医院管理现状确认考核指标,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兼顾效率及质量.建立健全医院绩效管理体系,有利于激励医护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规范优化医院的运行机制,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医院的战略.
作者:李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改进手术室大专以上学历护生的带教方法.方法:选择106例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生,改进带教方法、心理疏导、体验式模拟教学,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改进带教模式,护生在综合素质和技能等各方面都明显得到提升,提高了带教质量.结论:改进带教方法在手术室带教中值得推广.
作者:程贤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介绍电子内镜常见故障的预防和处理经验.方法:总结2007年7月~2011年5月OLYMPUS电子内镜常见故障的原因分析.结果:内镜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故障是送气、送水不畅,严重的故障是CCD损坏.结论:除了正确的操作和完善的保养外,对内镜常见故障的预防和处理尤显关键重要.
作者:吴桂萍;夏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报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死亡病例.回顾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死亡病例延误诊治原因有以下两方面:①对该病的认识不足;②患儿出现不明原因的腹胀、呕吐、便血未及时与儿科沟通.认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目前NEC防治过程中的关键.
作者:翟敬芳;吴杰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技术(PCNL)手术患者术期静脉留置针采用新方法固定的效果.方法:将120例PCNL术患者按照手术单双号日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法透明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在常规法固定基础上加用一段普通无菌绷带缠绕和裁剪的医用手术膜包裹固定,评价术期两组静脉留置针固定后的针头脱出及重新固定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整个术期静脉留置针针头脱出及重新固定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PCNL术患者在术期采用常规法固定后用无菌绷带缠绕和医用手术膜固定静脉留置针的方法,明显减少了术期发生针头脱出及重新固定的情况,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陈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围手术期的病历质量,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减少医患纠纷.方法:按医院设计的表格,先对2010年1~3月围手术期157份病历质量进行专项检查,对缺陷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再对2010年10~12月整改后的围手术期121份病历质量进行同样检查.比较两组数据并做卡方检验.结果:采取措施后的围手术期病历质量有明显提高,不合格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强化对病历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法律观念、注重培训;是提高围手术期病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晓燕;王卫;肖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以G县人民医院为个案,探索医务社会工作与处理医患纠纷之间的适应性,以期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解决县级医院的医患纠纷问题.该文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在县级医院处理医患纠纷的过程中,现有的制度和处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医疗环境变化.从医务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厘清该专业方法对于县级医院医患纠纷处理的正向功能.
作者:黄晓;周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伤口造口专科门诊成立后专科护士职能发挥情况.方法:成立伤口造口专科门诊,专科护士负责全院伤口造口病人的健康教育,提供护理服务.结果:实施专科护理后,伤口造口护理水平提高了一个台阶,医护人员对伤口造口相关知识知晓率与门诊成立前后相比较,患者对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与就诊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伤口造口专科门诊成立后,伤口造口专科护理水平得到提高,专科护士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得到了临床各科室的肯定.
作者:黄淑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56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56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12岁儿童是过敏紫癜的高发群体,男多于女,100%出现皮肤紫癜,其中80.4%为首发症状.结论: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多样,皮肤型紫癜较为多见;其次为腹型,关节型、肾型过敏性紫癜虽然少见,但因缺乏皮肤紫癜易造成误诊,值得临床注意.
作者:曹良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为带管患者提供规范的、统一质量标准的导管维护.方法:建立PICC门诊,严格人员的培训、考核及准入,严格执行PICC相关制度和流程.结果:PICC门诊的导管维护方便院内院外置管病人,有助于PICC导管维护得到规范化管理,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结论:成立PICC门诊,促进了PICC的规范管理和专业化发展,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萍;贺雪梅;徐军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相对于传统的玻璃切片而言,数字化虚拟切片具有不褪色、易保存、图像清晰、可随意放大缩小等优点.它与Motic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相结合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切片检索与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自由复习,提高了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作者:詹鹤琴;曹立宇;李昊;江燕;蔡永萍;张洪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培养1~3年低年资儿科护士护理观察能力.方法:通过对儿科低年资护士责任感、专科理论知识、临床护理观察技巧和方法的培训,提高其护理观察能力;并通过临床医护人员、患儿家长问卷调查,以及回顾性总结研究考察其效果.结果:有针对性的培训,显著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理论及操作水平,提高临床护理观察能力.结论:强化低年资护士临床观察能力的培养,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熊鹰;汪昌玉;彭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统计、分析儿科护理投诉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方法:统计某医院自2010年5月~2011年5月所有的儿科护理投诉资料,并归纳分析投诉原因.结果:针对院儿科护理投诉的原因,对服务态度和业务技术能力的投诉占65%左右,其次为医疗收费和医院管理(约占30%);投诉的主要对象为低年资的护士及护师.结论:儿科年轻护士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和加强.
作者:程中;熊鹰;汪昌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在各种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各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内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行胆汁引流,其中胆道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8次、胆道金属支架置放术(EMBE)6次,双支架1次.结果:1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放置胆道内支架1周后,患者的相关指标TBIL,ALT、AST、AKP及r-GT明显下降,黄疸和肝功能状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3例患者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3天后基本降至正常.全部患者无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内镜胆道支架放置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石向阳;杜四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1173例患儿入院时行血培养并用MICROSCAN AUTO4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1173例新生儿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22例,总阳性率为10.4%,其中革兰阳性菌112株,占总分离茵的91.8%,革兰阳性菌中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占总分离菌的86.6%.革兰阴性菌10株,占8.2%.革兰阳性菌对抗生素耐药率高为青霉素,依次为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苯唑西林和红霉素等.革兰阴性菌对亚安培南、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敏感.多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或头孢菌素酶.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是新生儿败血症/菌血症常见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NICU病原菌的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菌产生和播散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峰;李维春;张克昌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