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免疫力低下人群医院感染的调查

齐亚利

关键词:免疫力低下, 医院感染, 调查
摘要: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多年的研究证明,很多危重病人、接受放疗、化疗、大剂量使用抗菌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老年病人,往往免疫力低下,机体抵抗力极低,构成医院感染高危人群,其医院感染工作更应受到重视.为了预防和控制免疫力低下人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我们进行了专项调查分析,以便了解情况,采取措施.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荧光素洗手液在门诊医护人员洗手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荧光素洗手液在门诊医护人员洗手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紫外灯下直接观察和棉拭涂抹采样检测法,评价六步法洗手与自我习惯方式洗手效果.结果 门诊医护人员用荧光素洗手液以习惯方式洗手后,荧光素残留点数总出现率为48.25%;以六步法洗手后,荧光素残留点数总出现率为20.4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在各手指尖的背侧及指缝区域出现荧光残留的次数较多.荧光残留频率高的洗手易遗漏区域,检出细菌总数为301 cfu/cm2;荧光残留频率低的不易遗漏区域检出细菌总数为86 cfu/cm2.结论 采用荧光素残留标记评价洗手质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其快速、简便、易操作的特点,可以作为临床洗手效果监督监测的手段.

    作者:高君;韩黎;陶好萍;尹丽霞;周大宁;张高魁;陈杰颖;谢丽君;孟玉芬;纪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疗机构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

    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中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了解全市城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我们进行了监测.

    作者:余济初;殷建福;王金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通过这些年对管理制度修改完善,制定工作流程,建立消毒隔离措施,层层把关、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不仅培养了一支具有一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专业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作者:徐昌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醋酸氯己定溶液作为新生儿暖箱内湿化液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低浓度醋酸氯己定溶液作为新生儿暖箱内湿化液的临床应用,防止细菌污染.方法 采用细菌检验方法对不同浓度醋酸氯己定湿化液进行了检测,同时与凉开水作平行比较.结果 含量为5000 mg/L和1000mg/L醋酸氯己定溶液作为湿化液,在24 h内无菌生长,48 h后带菌率9.62%,72h后带菌率为13.46%.用凉开水作为湿化液,12h后带菌率为30.76%,24 h后带菌率为53.84%.经分离鉴定,凉开水组检出大肠杆菌4例,微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微小单胞菌2例以及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例.氯己定溶液检出微球菌4例,大肠杆菌3例.结论 低浓度醋酸氯己定溶液作为新生儿暖箱内湿化液有较好杀菌抑菌效果.

    作者:杨金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院新生儿室环境卫生学监测

    目的 了解医院新生儿室内环境卫生学污染情况,改善卫生消毒质量.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检测方法对新生儿室内的环境卫生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 消毒前新生儿室空气细菌超标比较严重,细菌总数平均为698cfu/cm3,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分离出致病微生物.消毒处理后,室内空气合格率提高到85.7%,其他项目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结论 加强新生儿室内环境卫生学管理是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有效的措施.

    作者:田继敏;胥素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肠球菌属感染临床特点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研究肠球菌属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临床分离的924例肠球菌属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标本中肠球菌属在尿液中的分布高,占71.32%;屎肠球菌与粪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尽相同,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逐年增多.肠球菌属引起的院内感染病例占63.42%;60岁以上老年人占64.41%,所有患者均有较严重的基础病.结论 肠球菌已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老年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易感,以尿路感染常见;肠球菌属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株明显增加.

    作者:薛文英;宋志香;马冬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泰州市医疗机构污水监测结果

    目的 了解泰州市医疗机构排放污水消毒质量,以便加强管理.方法 用微生物检验和理化分析方法进行了随机抽样检验.结果 2004~2007年泰州市12所医疗机构排放污水在消毒后粪大肠菌群指标合格率波动在80%~97.7%.消毒后污水中总余氯大值为500 mg/L,远远超过了标准上限值(10 mg/L),其中总余氯量≥10mg/L的医疗机构占42.3%.不同医院污水性质有明显差别,pH值低为2.1,大为11;氨氮含量大64;色度大150;COD高1063 mg/L,合格率普遍较低.结论 泰州市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质量合格率较低,理化指标不稳定,主要是加氯量没有严格控制.

    作者:刘波;李晨;杨华梅;杨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四种复方聚六亚甲基双胍消毒剂对白色念珠菌杀灭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几种以盐酸聚六亚甲基双胍为主要成分的消毒剂杀灭白色念珠菌的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以含500mg/L聚六亚甲基双胍与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组成复方消毒剂和聚六亚甲基双胍与醋酸氯己定组成的复方消毒剂对悬液内白色念珠菌作用1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4.00.用聚六亚甲基双胍与乙醇组成的复方消毒剂对白色念珠菌作用3 min,或用聚六亚甲基双胍与苯扎溴铵组成的复方消毒剂作用5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4.00.用含量1000 mg/L单方聚六亚甲基胍对白色念珠菌作用7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为2.45.结论 4种复方聚六亚甲基胍消毒剂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效果均较单方聚六亚甲基双胍明显提高,聚六亚甲基双胍与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或与醋酸氯己定组成复方消毒剂杀菌效果更好.

    作者:崔玉杰;张春长;陈素良;韩艳淑;孙克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臭氧对纸类物品的消毒效果及相对湿度影响观察

    目的 研究臭氧消毒柜对纸类物品的消毒效果及相对湿度对臭氧杀菌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和自动加湿装置调控臭氧消毒柜内相对湿度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 臭氧文件消毒柜内温度16℃,相对湿度65%,臭氧浓度平均为292 mg/m3,工作一个周期,对分布于柜内各点载体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3.0.臭氧消毒柜内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但相对湿度≤60%时,对柜内各个位置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为1.42至1.71之间,均未达到消毒要求.结论 臭氧消毒柜在物品满载条件下,对纸质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达到消毒要求指标,但相对湿度影响明显.

    作者:李炎;赵斌秀;李新武;王桂芳;唐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新生儿抵抗力低,在医院感染中属于易感人群,所以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位之一.为加强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现将新生儿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杨菊菁;张建中;沈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

    目的 了解本医院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PI20NE鉴定系统和K-B琼脂扩散法,对分离到的69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临床分离的69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离自痰标本占49.28%,分离自血液标本占20.29%.该菌株对氨曲南、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等16种抗生素耐药率多数达到98.55%;对复方新诺明、美洛培南、米诺环素耐药率低,依次为2.9%、1.45%、1.45%.结论 医院感染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主要分离于痰标本和血液标本,该细菌是一种天然多重耐药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普遍较高.

    作者:蒋景华;陈文光;章泽豹;陶映;郭亚春;王宗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四种全自动内镜消毒机对内镜消毒效果的比对观察

    目的 比较四种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对内镜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室和模拟现场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检测.结果 用超声雾化型自动清洗内镜消毒机,配合20.7 g/L戊二醛雾化熏蒸3 min,对染于聚四氟乙烯管道内壁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清除率为93.21%,对内镜活检通道和镜身表面污染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清除率分别为16.7%和73.3%.用SY-600型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配合20.1 g/L戊二醛消毒液冲洗10 min,对染于聚四氟乙烯管道内壁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清除率为99.94%,对内镜活检通道和镜身表面污染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清除率分别为86.7%和100%.用HY-0610全自动内窥镜清洗机,配合507 mg/L过氧乙酸消毒液冲洗5 min;用WAYWIN-2000型医用内镜灭菌器,配合1179 mg/L过氧乙酸消毒液冲洗10 min;对染于聚四氟乙烯管道内壁载体上和污染于内镜活检通道及镜身表面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清除率均达到100%.结论 以戊二醛为消毒剂的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冲洗的消毒方式明显优于超声雾化,但均达不到消毒合格要求;以过氧乙酸为消毒剂的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对内镜管道和外壁均可达到消毒要求.

    作者:钟昱文;翁涛华;黄美卿;张里君;柯昌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供应室下收下送人员职业危害的观察

    目的 了解供应室下收下送人员及回收、发放车细菌污染的状况.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检测方法进行了细菌污染调查.结果 下收下送人员在出发前手表面细菌总数4~8 cfu/cm2,回收、发放车表面细菌总数3~5cfu/cm2.回收、送物后下收下送人员手的表面细菌总数增加到21~176 cfu/cm2,两种车的表面细菌总数增加到8~90 cfu/cm2.下收下送人员用洗皂液规范洗手和75%乙醇擦拭,对手上自然菌消除率达到95%以上.结论 下收下送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双手、用车受到污染,需要规范清洗和消毒措施,预防职业感染.

    作者:曹俊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消毒剂基因的检测

    目的 了解某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消毒剂抗性基因携带情况,以便掌握其对消毒剂抗药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qacA基因.结果 临床分离的2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6株检出qacA基因为阳性,qacA基因携带率为64%.结论 该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qacA基因的携带率较高,存在抗消毒剂的可能性,应引起临床医院感染控制部门的重视.

    作者:李丹;陈佰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院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目的 了解我院消毒与灭菌质量,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抽样和检测方法,对医院不同对象消毒与灭菌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 2003~2007年连续5年我院室内空气消毒合格率87.06%~97.02%.物体表面卫生合格率86.30%~96.55%;工作人员手合格率76.04%~95.83%;使用中的消毒剂合格率71.42%~99.38%:无菌物品灭菌质量和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94.07%~100%;一次性使用物品检测合格率100%;内镜检测合格率86.65%~100%;口腔器材检测合格率100%.结论 该医院消毒与灭菌质量合格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灭菌质量需要提高,应加强管理.

    作者:张萍;王云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西宁市餐饮业食饮具消毒质量检测结果

    餐饮具消毒是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传播和食物中毒的重要手段,为了解西宁市餐饮业食饮具消毒质量,我们对其进行了抽样检测.

    作者:秦豫青;汪春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了解某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经对228例病例与284例对照病例的研究分析,某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手术切口.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天数、入院诊断病症数≥3个、人院次数、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化疗、激素、高转氨酶、抗菌药物治疗等26种单因素均与医院感染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住院天数、科室、使用引流管、输血、静脉留置针、插胃管、高血压、抗菌药物治疗等为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介入性诊疗操作、高血压是某院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作者:韩佳音;卢次勇;林立丰;包青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殡仪职工手表面微生物监测及清洁消毒方法

    目的 调查殡仪职工手表面带菌状况,探讨适用于殡仪职工手的清洁消毒方法.方法 采用棉拭采样检验方法对北京、广东等6省区25个殡仪馆的201名殡仪职工进行了监测.结果 殡仪职工工作后手上污染菌数大于15 cfu/cm2人数占16.36%;洗手后手上污染菌数大于15 cfu/cm2人数占26.75%.用碘伏消毒后细菌平均下降率为91.56%;酒精消毒后平均下降率为69.70%;甲酚皂消毒后平均下降率为67.55%.结论 殡仪职工洗手不能彻底清除皮肤上的细菌,洗手后用碘伏擦手可保证消毒效果.

    作者:杨德慧;姜思朋;李伯森;周雪媚;李大涛;曾寒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环氧乙烷灭菌失败原因分析

    环氧乙烷穿透力强,杀菌谱广,杀菌能力强,对消毒物品无损害,灭菌效果可靠[1],为目前常用的低温灭菌方法之一.绵阳市中心医院使用使用环氧乙烷灭菌器进行50次灭菌操作,生物监测不合格为5次,灭菌成功率为90%,现对5例环氧乙烷灭菌失败原因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晓蓉;包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阿克苏地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

    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工作对于预防疾病交叉感染,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加强监督管理,本单位每年都要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常规消毒效果监测.

    作者:马吾拉;帕丽丹;尼加提;王鲜芬;何忻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