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彩娣
目的:对新发现的产 H2S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确认该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和流行病学价 值.方法:不同时间、不同标本中分离的产 H2S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血清学反应等方 法初步鉴定后,报送国家权威实验室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鉴定并命名.结果:在腹泻、食物中毒病人标本、水源水中分离的 4株产 H2S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经全面鉴定后,均为 EPEC O128: k67.结论:产 H2S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发现 使致病大肠埃希菌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为微生物学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该菌与大肠埃希菌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是变异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因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故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防止该 菌造成新的腹泻病的传播和蔓延.
作者:丁业荣;杨杰;范玉珍;时全;李朝阳;赵本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建立高校科研业绩量化计算公式及评价方法.方法:通过对高校科研业绩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进行分析,根据高校科研和教学工作实际,提出高校科研业绩量化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结果:初步拟定了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的计 算方式.结论: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人员评价提供量化方法.
作者:周新发;任佰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维胺酯胶囊对寻常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 Pillsbury分类法分类,采用维胺酯胶囊口服治疗寻常痤 疮.结果: 维胺酯胶囊治疗寻常痤疮有效率为 85.00%.结论:维胺酯胶囊是治疗寻常痤疮的一种有效药物.
作者:朱应玉;朱永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情感教育、社会实践等手段相结合.结果:结合本人教学实际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教育措施,提高了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结论:指出创新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作用.
作者:刘志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探讨草酸铂为主方案动脉介入治疗晚期直肠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12例晚期直肠癌(Ⅲ~Ⅳ期) 经股动脉插管至髂内、外动脉,肝动脉介入艾恒、 5- Fu、 CF、 OHCPT、 IFN联合化疗.治疗两周期评价疗效及相关症状 改善( DRSI)及毒副反应.结果:经治疗 PR7例 (58.33% ),NC5例 (41.67% ). 12例相关症状改善,毒副反应可耐受, 未见严重不可逆反应.结论:草酸铂为主方案介入化疗方法治疗晚期肠癌复发或肝脏转移患者,安全有效,毒副作 用小,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惠锦林;王彬;梅蔚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三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根据 222例的异位妊娠病人的病情及知情选择,分成药物保守 组、腹腔镜组、剖腹手术组进行分析.结果:药物保守组住院时间长、疗效不确切,但成功者可以避免手术.两组手术 病人对比,将手术损伤、术后恢复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 P<0.05,0.01).结论:腹腔镜异位妊娠治疗是异 位妊娠治疗的佳方案.
作者:张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年龄 65岁以上的老年病人用 Spinocath针外导管套针行连续腰麻 (CSA), 联合腰麻 (CSEA)和连硬外 (CEA) 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分为连续腰麻 (CSA)组 (Ⅰ组 )和联合腰麻 (CESA)组 (Ⅱ组 ),连硬外 (CEA)组 (Ⅲ组 ), Ⅰ组负 荷剂量为 0.375%布比卡因 3~ 4ml分 1~ 2次注入;Ⅱ组注入 0.375%布比卡因 3~ 4ml,然后向头端置硬膜外导管 3cm;Ⅲ组负荷量 0.5%布比卡因 8~ 15ml.结果: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痛觉阻滞平面显效时间明显缩短 ,运动阻滞 评分显著增加;给药后血压下降程度Ⅱ组和Ⅲ组明显大于Ⅰ组( P<0.01) , Ⅱ组和Ⅲ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Spinocath针外导管套针用于 CSA是较适合老年人下腹以下手术麻醉的方法.
作者:王震;杜筱玲;雷勇静;刘小彬;陈尚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当前解决我国政治、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矛盾是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为类似于股票一样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并在沪深股市竟价发行后上市流通交易,将上市公司控制权由国家转给股民,制定<国有股被动表决权法>,政府依法管理国有股与行使上市公司政治控制权,实现政企、政经合理分开,扩大国民的经济决策参与权,使国有经济决策实现民主化与法制化,推动经济民主进程.以经济民主为先导推动政治民主的发展与民主意识、民主行为的 产生.因此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是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秩序的联结点,是实现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作者:郭洪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异位妊娠采用天花粉针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适应症.方法:为一次性肌注 2mg 并辅以地塞米 松,然后观察其症状体征、血 HCG、 B超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对 28例病例的治疗效果统计分析,对于血 HCG 低于 1500mIU/ml、 B超检查提示附件包块 <2cm、停经时间 <45d者,效果达 100%;其余为 89 %.结论:天花粉治疗 输卵管异位妊娠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裘彩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股骨颈立体定位支架在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股骨颈立体定 位支架对 3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 ,并根据其手术操作 , 手术效果与手术并发症等几方面与常规手术 切开内固定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定位法手术在操作时间 ,穿刺成功率 ,平均愈合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上 明显优于手术切开内固定方法.结论:运用股骨颈立体定位支架进行定位法手术是一种操作简单 ,手术效果好且并 发症少的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鲍健;周锦年;潘青华;翟晓东;李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本研究是评价复合体充填材料 Dyract AP修复恒前牙、恒前磨牙楔形缺损的临床状况. 方法:共修复 86位病 人, 312颗牙.一组用 Dyract AP复合材料修复,另一组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作为对照.修复后 12个月~ 18个月 进行直接临床评价. 结果:在边缘完整性性上, Dyract AP组满意率 98.72%( 154例),复合树脂组 85.9%( 134例), 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Dyract AP有着优良的临床特性和极好的可操作性,是一种完全可以信赖 的牙齿美容修复材料.
作者:王立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学术交流,总结教学经验,提高学识和教学水平.方法:查阅文献,讲解要点,交流体会.结果:培养关注干细胞 研究的兴趣,提高认识水平.结论:干细胞概念尚在发展,关注其研究进展,及时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沛中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根据笔者在传染科病房工作中的体会,从六个方面针对传染科工作的特殊性和存在的共性分别阐述了传染科护士 在工作中如何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如何对病人做到到位的护理,旨在提高传染科病房的整体护理质量,从而把更多的实惠让利于患者.
作者:汪国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本文鉴于目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笔者建议化学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的后处理,药品的定量化,改进实验、实验的微型化、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增加环境实验内容,以及参观附近的一些工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者:刘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效果.方法:对 155例 155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 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的效果.结果:大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提高,有效率达 96.7%.结论:现代白内障 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晓庆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西脉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用于骨折内固定术有关的护理配合问题.方法: 12例不同部位骨折病人 (其中男性 8例、女性 4例、年龄 15~ 62岁)采用西脉镍钛( TiNi)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人实施内固定手术,观察术中 护理配合要点和实际效果.结果:骨折复位满意,手术持续时间 < 2h.所有病人术后均无感染迹象,手术切口愈合良 好.结论:围术期护理配合质量(如器械选择、塑形准备、无菌操作等)的优劣,是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施弋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 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 1996~ 2003年收治 的 46例川崎病患儿治疗情况.结果: 17例使用 IVIG 1g.kg- 1,分 400~ 500mg.kg- 1.d- 1·2~ 3d和 22例 IVIG 2g.kg- 1, 分 400mg.kg- 1.d- 1·5d治疗川崎病,在退热时间、白细胞下降至正常、冠状动脉( CA)扩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 IVIG治疗小儿川崎病, 1g.kg- 1和 2g.kg- 1疗效相当 ,推荐使用 1g.kg- 1 IVIG,以节省资源和病人治疗费用.
作者:汪泽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不同分娩方式结局的比较. 方法: 分析 109例双胎妊娠及 11809例单胎妊娠围生儿情况. 结 果: 1 双胎的胎位异常、胎儿窘迫、早产儿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单胎. 2 经阴道分娩的双胎妊娠的新生儿 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 结论 :孕 34周后在促进胎肺成熟的基础上放宽剖宫产的指征 ,有利于改善双胎妊娠的围 生儿状况及预后.
作者:蒋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性病变,是糖尿病并发器官损害的病理基础, 引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是体内代谢紊乱造成的血液及血管改变.从 100名糖尿病患者 的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发现,病人者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作者:张松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