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翔;姜凡;石开虎;张书杰;张贤月;刘红娇
探讨以升主动脉为声窗的超声切面对上腔静脉置管术后评估的应用优势.选取119例上腔静脉置管术后患者,通过以升主动脉为声窗切面、心尖五腔观及剑下双房切面观察上腔静脉入右房口段及该段内置管情况,比较三个切面上腔静脉的显示长度,并比较各切面联合经右侧锁骨上凹切面对上腔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检出情况.以升主动脉为声窗切面上腔静脉显示长度大于心尖五腔观及剑下双房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升主动脉为声窗切面联合经右侧锁骨上凹切面对上腔静脉置管并发症检出例数多于心尖五腔观及剑下双房观联合经右侧锁骨上凹切面.以升主动脉为声窗的超声切面对上腔静脉置管术后评估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解翔;姜凡;石开虎;张书杰;张贤月;刘红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白介素22融合蛋白(IL-22-FP)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急性肝损伤后行70%肝切除手术(PHx)的小鼠术后肝再生及肝脏保护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ConA肝损伤和PHx手术模型,术后32 h通过过量麻醉法处死小鼠.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染色,观察小鼠肝脏再生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增值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D1)、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STAT3)及p-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onA+PHx+IL-22-FP组小鼠同ConA+PHx+rh-IL-22组及其他组小鼠相比,表现出更多的肝细胞增殖和更高的肝指数(肝脏重量/体重);HE染色显示ConA+PHx+IL-22-FP组小鼠肝脏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低;生化检测显示ConA+PHx+IL-22-FP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Western blot结果表明ConA+PHx+IL-22-FP组小鼠的肝脏组织PCNA、CyclinD1和p-STAT3蛋白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IL-22-FP能够促进由ConA诱导肝损伤的小鼠PHx后的肝再生,并表现出显著的肝脏保护作用.
作者:周恒;谢国敏;周珂;任瑞雪;殷实;王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120例健康对照者及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3、7 d及14 d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6、IL-8、CRP的水平,并分别将这些指标与出血量的大小、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对急性脑出血病情恶化的临床预测意义.结果 急性脑出血患者不同时期内血清TNF-α、IL-1β、IL-6、IL-8、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1β、IL-6、IL-8和CRP水平与患者脑出血量大小、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炎症因子和CRP的水平对急性脑出血病情的恶化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作者:荣玉婷;汤其强;任明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并对比热休克蛋白A2(HSPA2)在胰腺癌及癌旁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HSPA2蛋白在胰腺癌标本中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并对比胰腺癌及癌旁胰腺组织中HSPA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胰腺癌患者组织中HSPA2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胰腺组织相比,胰腺癌组织中HSPA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HSPA2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8%(55/80).HSPA2蛋白表达量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血管侵犯、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5、0.012),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大小及位置、血清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SPA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与之相应的癌旁胰腺组织,且HSPA2的高表达与胰腺癌的恶性进展、侵袭和转移等事件密切相关.
作者:吴杨;黄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钙库操纵钙内流(SOCE)和钠钙交换体(NCX)在卡巴胆碱引起的气管平滑肌收缩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离体气管实验,观察NCX特异性阻断剂KB-R7943、电压依赖型钙通道阻断剂尼非地平、Orai1阻断剂BTP2对卡巴胆碱引起的气管收缩的抑制效应.结果 KB-R7943和BTP2显著阻断了累积浓度卡巴胆碱引起的小鼠气管收缩和卡巴胆碱引起的SOCE介导的气管收缩,而尼非地平未显著阻断卡巴胆碱引起的气管收缩.结论 NCX和Orai1都参与介导卡巴胆碱引起的气管平滑肌收缩,Orai1主要参与卡巴胆碱引起的起始阶段的瞬时收缩,NCX主要参与后期的持续收缩,而起始阶段的Orai1介导的钙内流可能是激活NCX的前提条件,阻断Orai1的同时也会导致后期NCX引起的收缩阻断,两者共同参与介导卡巴胆碱引起的收缩.
作者:闫德俊;尹胜;丁圣刚;沈兵;杜鹃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提供一种定量评价金属伪影的方法,并以此比较两种锥形束CT金属伪影面积的差异.在石膏底座模型上标记出前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的位点,灌注超硬石膏模型,并在前牙区和前磨牙区放置直径3.3 mm纯钛柱,磨牙区放置直径4.1 mm和4.8 mm纯钛柱,每个模型放置一颗钛柱,共计32个模型.分别用两台不同品牌的锥形束CT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扫描上述模型,用Matlab软件测量同一截面下伪影的面积并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锥形束CT都产生了环状和放射条纹状伪影,采用脉冲放射模式的锥形束CT较采用连续放射模式的锥形束CT产生的伪影面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界条件(管电流、管电压、分辨率等级)相同的情况下,不同锥形束CT产生金属伪影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周洋;刘红红;张志宏;司俊锋;朱元君;张震东;周航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构建micoRNA-205(miR-205)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乳腺癌细胞MB231,建立稳定表达miR-205的MB231细胞株,观察其增殖能力的变化.方法 酶切慢病毒载体GV369,设计并合成miR-205引物,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连接到慢病毒载体上.对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进行慢病毒hsa-miR-205的包装和滴度测定.用构建好的慢病毒感染MB231细胞,定量PCR检测细胞中miR-205表达水平的变化,MTT和划痕实验观察过表达miR-205后MB231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测序显示,目的基因连接慢病毒载体成功.慢病毒稳定感染了MB231,定量PCR结果显示,感染hsa-miR-205的MB231中miR-205表达明显提高,MTT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感染后MB231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受到抑制.结论 成功构建了miR-205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了稳定表达miR-205的细胞株MB231,显示其可能负调控乳腺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为后期进一步研究miR-205的功能和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范楚苓;张萍;孙彩虹;钱晨;戚博;赵茹;肖荣琴;刘亚坤;李菲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产肺炎克雷伯型碳青霉烯酶(KPC)肺炎克雷伯菌检测方法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可能的治疗药物.方法 选取K-B法证实的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36株纳入本研究,使用改良Hodge试验、Carba NP试验对菌株进行验证,随后采用PCR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并对电泳阳性条带进行基因测序鉴定.结果 K-B法药敏试验显示36株耐碳氢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随后行Hodge验证,33株(91.7%)是产KPC肺炎克雷伯菌,对碳氢烯类耐药而对替加环素及米诺环素仍然敏感.对Hodge试验阳性33株再行Carba NP试验确证,其中27株(87.9%)阳性,6株(12.1%)阴性;对Hodge试验阳性33株行PCR扩增及电泳实验,共有27株出现目标条带(340 bp)提示阳性,与Carba NP试验结果相一致.对出现目标条带的27株肺炎克雷伯菌再进行KPC-2耐药基因PCR扩增产物测序,均为KPC-2型耐药基因.结论 K-B法药敏试验加随后改良Hodge试验验证对于筛查、发现KPC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较高的符合度,为发现KPC肺炎克雷伯菌有效筛查方法.K-B法药敏试验证实对KPC肺炎克雷伯菌,替加环素等可能是有效治疗的药物之一.Hodge试验检测的KPC肺炎克雷伯菌,存在12.1%(6/33)的假阳性率.Carba NP 试验及PCR扩增检测一致性好,具有确证产KPC肺炎克雷伯菌作用.随后的测序研究结果表明检测出的KPC肺炎克雷伯菌均为KPC-2,该型是引起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酶烯酶耐药的主要机制.
作者:马永驰;潘亚萍;佘婷婷;王丽红;沈继录;操乐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Tribbles同源蛋白3(TRB3)在脂多糖(LPS)致急性肺损伤(ALI)时的变化及其与p38-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体内实验:复制LPS致ALI大鼠模型,分5 ml/kg生理盐水组和5 ml/kg LPS刺激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TRB3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TRB3 mRNA表达.体外实验: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随机分为LPS量效组(0、2、4、10 μg/ml LPS分别孵育4 h)、LPS时效组(10 μg/ml LPS分别孵育0、4、8、12 h)和p38抑制剂(SB203580)干预组(分为正常对照组、10 μg/ml LPS组、10 μmol/L SB203580组、10 μmol/L SB203580+10 μg/ml LPS组).Western blot法检测TRB3蛋白、p-p38和 p38-MAPK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大鼠肺泡壁和腺上皮均表达TRB3;RT-PCR法检测大鼠肺组织和大鼠PMVEC均表达TRB3 mRNA;与生理盐水组比较,LPS致ALI大鼠肺组织TRB3 mRNA表达显著增加(t=15.524,P<0.01),LPS刺激的大鼠PMVEC中TRB3 mRNA表达增加(t=7.549,P<0.01);Western blot法显示PMVEC表达TRB3蛋白的表达量随LPS浓度(0、2、4、10 μg/ml)增加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19,P<0.001);时效组TRB3蛋白表达量于4 h达高峰, 之后下降,8 h时仍高于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73,P<0.001).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0 μg/ml LPS组诱导大鼠PMVEC的p-p38、TRB3蛋白表达量增高(t=49.121、15.113,P<0.001);10 μmol/L SB203580+10 μg/ml LPS组与10 μg/ml LPS组比较,p-p38、TRB3蛋白表达量下降(t=7.040、11.900,P<0.05、0.001);10 μmol/L SB203580组对大鼠PMVEC表达p-p38及TRB3蛋白无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PS致ALI时TRB3表达增加,TRB3表达受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
作者:丁竞帆;尤青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制备并纯化抗中间普氏菌卵黄抗体(抗P.intermedia-IgY),观察其对大鼠实验性妊娠期龈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厌氧培养P.intermedia菌,2%甲醛灭活,以终浓度为1×109 CFU/ml的P.intermedia菌,1 ml(0.5 ml菌液+0.5 ml佐剂)/次,免疫蛋鸡4次.用卵黄分离器去除蛋清,无菌注射器刺破卵黄膜,收集卵黄液,两步硫铵沉淀法纯化抗P.intermedia-IgY.SDS-PAGE凝胶电泳、Western blot、ELISA对其分子量及特异性鉴定,并检测免疫后效价变化.将30只雌性SD大鼠,15只雄性SD大鼠,雌 ∶雄=2 ∶1,合笼获得24只孕鼠,随机分为4组:0.12%氯己定孵育组,抗P.intermedia-IgY孵育组,生理盐水孵育组,空白对照组,观察抗P.intermedia-IgY对实验性妊娠期龈炎的抑制作用.结果 经4次免疫后抗体高效价为1 ∶512 000,维持45 d.1 g卵黄经两步硫铵沉淀后得IgY约18 mg.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纯化后IgY纯度达64.5%.Western blot显示抗P.intermedia-IgY识别并特异性结合P.intermedia菌裂解片段.动物实验观察见0.12%氯己定孵育组及抗P.intermedia-IgY孵育组牙龈指数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孵育组(P<0.01),而两者之间牙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龈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抗P.intermedia-IgY孵育组牙龈的炎症状态轻于生理盐水孵育组.结论 经4次免疫后可得到持续高效价的抗P.intermedia-IgY,且抗P.intermedia-IgY能够减轻大鼠实验性妊娠期龈炎的炎症状态,对大鼠实验性妊娠期龈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王晓静;徐燕;孟明理;程婷;叶兴如;庞罡;周永敏;周乐春;沈继龙;王荣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成人个性化舌侧矫治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人正畸患者8例共48个牙位点,根据错(牙合)畸形程度分为两组,粘结舌侧矫治器附件的单颌牙齿作为实验组,暂时不粘结舌侧矫治器附件的对颌牙齿作为对照组.在矫治前、矫治2个月、矫治6个月、矫治结束后1个月对牙龈指数(GI)、出血指数 (BI)、菌斑指数(PLI)等变化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上述8例患者作为舌侧矫治组,另选8例唇侧矫治患者,研究唇、舌侧矫治牙周临床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个性化舌侧矫治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及矫治之前相比,矫治2个月及6个月后,GI、BI、PLI升高(P<0.05),矫治结束后1个月,PLI升高(P<0.05),GI、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唇、舌侧矫治结束后两组间GI、BI、PL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舌侧矫治会使成人菌斑指数升高,当患者形成正确的牙周健康理念、牙周维护较好时,不会引起牙龈和牙周炎症,其为个性化舌侧矫治普遍运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陶李明;吴建华;张春霞;李午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ATRA处理SGC-7901细胞,Hoechst染色检测ATRA对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ATRA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 ATRA可诱导SGC-7901细胞的凋亡,且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对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和酶原形式的Caspase-3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 ATRA促进SGC-7901细胞的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是下调Bcl-2的表达,使Bcl-2/Bax的值降低进而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魏翔;陈绍龙;贾宁;周青;李静静;张素梅;汪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及宫腔搔刮术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反复种植失败的不孕患者205例,根据是否行宫腔镜检查和宫腔搔刮术分为3组:A组:行宫腔镜检查联合宫腔搔刮术(n=101);B组:单纯行宫腔搔刮术(n=39);C组:未予任何干预措施(n=65).将A组按照检查情况分为宫腔形态正常组(A1组)和宫腔形态异常组(A2组),分析A组宫腔镜检查情况,并比较4组患者再次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不良妊娠率.结果 A组57.4%宫腔形态正常(A1),42.6%显示宫腔内微小病变(A2),包括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及增生、宫腔黏连等.A1组、A2组及B组临床妊娠率与胚胎种植率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1、A2及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腔镜能显示子宫腔内微小病变,宫腔镜检查联合宫腔搔刮术和单纯搔刮术均有助于提高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但前者与后者相比并未提高临床妊娠率.
作者:刘玮;陈成;向卉芬;曹云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尿液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选取溃疡性结肠炎48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尿和血中sCD14水平,并与临床特征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尿中sCD1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92,P<0.05),尿中sCD14水平与C反应蛋白明显相关(r=0.562,P<0.05),且治疗前后尿sCD14水平显著降低(P<0.05).尿sCD14水平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龙;胡翠;王晶;丁少桢;许建明;梅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血尿酸(SUA)水平与体质指数(BMI)、血脂、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327例,依据SUA水平分为高尿酸(HUA)组59例和正常尿酸(NUA)组268例.比较两组BMI、血脂、肾功能等临床相关指标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合并症.结果 在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中,HUA患病率为18%.与NUA组相比,HUA组BMI、三酰甘油(TG)、 血肌酐(SCr)、以C肽代替胰岛素改良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P)]、尿白蛋白/肌酐显著升高(P<0.0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肾脏病(DKD)、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1.199,P<0.001)、TG(OR=1.293,P=0.012)、SCr(OR=1.019,P=0.008)是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HU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HUA与体重增加、脂代谢紊乱、肾功能下降有关,且有较高的DKD及NAFLD发病率.
作者:杜益君;潘天荣;钟兴;刘妮娜;霍琴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NEDD4基因多态性rs2271289与汉族人瘢痕疙瘩相关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结合课题组前期瘢痕疙瘩关联分析数据,选取309例瘢痕疙瘩患者1 080例正常对照者的NEDD4基因多态性rs2271289基因分型资料,PLINK 1.07软件对选取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瘢痕疙瘩患者和正常对照者比较显示NEDD4基因多态性rs2271289基因频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2, 95% CI: 1.24~2.10, P=3.28E-04);通过分层分析显示严重瘢痕疙瘩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患者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家族史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EDD4基因多态性rs2271289与汉族人瘢痕疙瘩发病易感性相关,此外与瘢痕疙瘩发病严重程度相关,与家族史无关.
作者:赵俊;陆孟珠;张祥;陆闻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3.0T MRI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的扩散加权成像(SE-EPI-DWI)与短时反转恢复序列的扩散加权成像(STIR-DWI)在乳腺病变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乳腺MRI检查,包括SE-EPI-DWI与STIR-DWI两种序列,并于DWI图像可发现病变的40例乳腺疾病病例的影像学资料,评价两种序列图像的主观评分、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病变ADC值差异.结果 40例病例中STIR-DWI序列图像主观评分高于SE-EPI-DWI(P<0.001):STIR-DWI序列中0、1、2、3级图像比例分别为0、7.5%、27.5%及65.0%,图像均满足诊断要求;SE-EPI-DWI序列中0、1、2、3级图像比例分别为12.5%、25.0%、30.0%及32.5%,其中5例图像质量不符合诊断要求.剔除5例不合格图像,比较35例两种序列均合格图像的SNR及CNR,STIR-DWI序列图像的SNR、CNR均低于SE-EPI-DWI序列(P<0.001).两种序列对于乳腺病变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SE-EPI-DWI的SNR、CNR明显高于STIR-DWI序列,但后者图像伪影少,图像质量合格率高.乳腺MRI检查应优选SE-EPI-DWI序列,但当生理运动等伪影大时,STIR-DWI可作为重要补充,二者结合有助于提高乳腺DWI图像成功率.
作者:林婷婷;董江宁;邓克学;韦炜;方昕;韦超;韦树华;张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多梳基因蛋白EZH2对鼻腔NK/T淋巴瘤细胞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MTS实验测定NK/T淋巴瘤细胞株SNK6对吉西他滨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利用线性二次模型拟合测定干扰EZH2对SNK6细胞的放疗增敏比(SER);通过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和 PARP的断裂带的水平;用免疫荧光检测EZH2干扰后对放射引起的DNA损伤的影响.结果 干扰EZH2降低吉西他滨的IC50约为2.54倍,并提高吉西他滨药物引起的凋亡.沉默EZH2能够提高SNK6细胞的放疗敏感性,SER=5.855;提高射线引起的细胞凋亡,并增加细胞凋亡蛋白断裂带的产生;增加射线诱导的DNA损伤.结论 EZH2可以提高NK/T淋巴瘤细胞的放化疗敏感性.
作者:蔡露青;袁小龙;童铸廷;夏瑞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对炎症期即刻种植临床效果的影响.48例美学区牙周炎、根尖周炎行即刻种植患者共51颗患牙,观察组25颗患牙种植同期采用CGF联合Bio-oss引导骨再生(GBR);对照组26颗患牙GBR仅单独应用Bio-oss.于即刻种植当天、术后3个月、6个月测量种植体肩台下方0、4、8 mm处唇侧骨厚度;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1周内患者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种植体唇侧水平骨吸收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前3天 VA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CGF应用于炎症期即刻种植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会;吕林虎;刘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利用计算机视觉测量软件法(EAS)对艾司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溃疡疗效的评价.方法 选取69例行胃 ESD 治疗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联合组35例、质子泵抑制剂(PPI)组34例.药物联合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PPI组仅给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4 周.应用EAS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2周及术后4周溃疡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药物联合组无迟发性出血的发生,两组均未出现术中及术后穿孔.ESD 术后2周两组溃疡分期、溃疡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药物联合组溃疡愈合级别高于PPI组(P<0.05) ,药物联合组溃疡面积小于PPI组(P<0.05).结论 艾司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能有效提高ESD术后溃疡愈合的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EAS法有利于ESD术后溃疡愈合疗效的评价.
作者:张猛;孙斌;王亚雷;孔德润;韩玮;许建明;张磊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