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路寰椎椎弓根进钉定位与临床应用

杨利斌;路坦;董玉珍;杨素敏

关键词:进钉定位, 寰椎, 椎弓根, CT测量
摘要:目的:考察术中使用圆规在后路寰椎椎弓根进钉定位中的应用。方法设定3个进钉通道标准,对102例寰椎64排CT片经图像储存传输系统分析,测量寰椎椎弓根进钉点、进钉角度。术中使用圆规测量寰椎结节至进钉点的距离,依据术前所测得的进钉点及进钉角度对102例患者实施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结果测量结果显示左右两侧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侧数值合并后计算平均值。进钉点与后弓结节连线的长度( SD1、SD2、SD3)平均分别为19.43、20.88、25.76 mm。钉道3的平均内倾角为21.27°,头倾夹角(a1、a2、a3)平均分别为17.88°、18.27°、15.24°;a1与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1、a2与a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02例平均随访16个月。患者X线片及CT片显示寰枢椎完全复位,骨折端对位良好,均获得完全性骨融合,螺钉牢固无松动、断裂。结论术中使用圆规测量距离对提高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成功率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脂饮食对去卵巢大鼠骨强度及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去卵巢大鼠骨强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基础饲料组( SHAM组)、假手术高脂饲料组( HFD组)、去卵巢基础饲料组( OVX 组)和去卵巢高脂饲料组( OVX-HFD 组)。HFD组和OVX-HFD组予30%高脂饲料喂养28周。实验结束时检测血清N端中段骨钙素( N-MID-OT)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水平,右股骨和腰椎骨密度( BMD)和骨矿含量( BMC),左股骨生物力学性能,左股骨钙、磷和羟脯氨酸含量,测量右股骨远端骨小梁HE染色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结果与SHAM 组比较, OVX组血清 TRAP显著升高(P=0.000),股骨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增加(P=0.035),股骨BMD和BMC、股骨弹性载荷和大载荷、股骨羟脯氨酸和钙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HFD组血清N-MID-OT和TRAP 显著升高( P =0.007、0.000),股骨和腰椎 BMD、BMC显著增加(P<0.05,P<0.01),股骨弹性载荷和大载荷、钙含量、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显著增加(P<0.05,P<0.01);与OVX组比较,OVX-HFD组血清 N-MID-OT和TRAP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和腰椎 BMD、BMC、股骨弹性载荷和大载荷、钙含量、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30%高脂饮食对去卵巢大鼠骨可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朱小欢;尹倩倩;鲍莹莹;代芳;张楠;鲁云霞;章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生长激素联合肠内营养对老年重症肺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 )联合肠内营养( EN)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营养及免疫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6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rhGH和EN;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 PAB)、白蛋白( ALB)、血红蛋白( HB)、T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 CRP)、降钙素原( PCT)等相关指标变化,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14 d后血清PAB、ALB、HB、T细胞亚群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炎症指标CRP、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使用rhGH联合EN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功能,降低炎症指标,提高疗效。

    作者:汪兰兰;康冬梅;周剑;朱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卵巢TSHR表达及与TNF-α、IL-6的关系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 FSH)、雌激素( E)、孕激素( P)水平变化,并检测大鼠卵巢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TSHR)的表达,了解TSHR是否与TNF-α和IL-6细胞因子的变化存在关联。方法10只雌性SD大鼠分为2组,正常组(n=5)及甲减组(n=5),正常组饮用自来水,甲减组饮用0.05%丙硫氧嘧啶( PTU)水诱导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模型。8周后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及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LH、FSH、E、P水平,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卵巢TSHR的表达。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甲减组TNF-α、IL-6升高( P<0.01);②与正常组比较,甲减组LH、FSH水平升高( P<0.05), E、P水平降低( P<0.05);③甲减组大鼠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中TSHR表达强度较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减组大鼠卵巢黄体组织中TSHR表达强度高于正常组( P<0.05);④ TNF-α、IL-6与黄体中TSHR有线性正相关性(P<0.05)。结论 TSHR在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卵巢黄体中表达增强,可能与炎性因子TNF-α、IL-6存在关联。

    作者:周换丽;孙燕;邓大同;王佑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第一磨牙缺失对咬合及下颌骨对称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单侧第一磨牙缺失对患者的咬合接触特征、下颌骨对称性的影响,并探讨咬合接触特征与下颌骨对称性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记录60例单侧第一磨牙缺失患者(实验组)和60例正常牙合者(对照组)的牙尖交错位,前伸及侧方牙合的咬合接触数据;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曲面断层X线片拍摄并计算髁突不对称指数( CAI)、下颌支不对称指数( RAI)、下颌骨不对称指数( CRAI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牙合力中心距离、闭合时间、前伸及侧方牙合分离时间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早接触、牙合干扰出现率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12岁前和12~18岁缺牙患者CRAI高于对照组(P<0.05),18岁后缺牙患者CRAI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研究患者的CAI、RAI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第一磨牙缺失且未修复患者会造成其牙合接触特征异常;18岁前单侧第一磨牙缺失且未修复患者会造成下颌骨不对称,18岁后单侧第一磨牙缺失且未修复患者对下颌骨对称性影响较小;异常咬合和下颌骨不对称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张晓筱;王楠;王元银;侯爱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经食道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62例先天性心脏病Ⅱ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患者,术前均行二维经胸超声(2D-TTE)、二维经食道超声(2D-TEE)检查测量ASD大径及经食道实时三维超声( RT-3D-TEE)检查测量ASD大直径及面积。将所得测结果与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ASO)型号作对比。60例患者成功接受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TCASD)治疗,术后均未探及残余分流,1例因经食道实时三维超声诊断为多孔型ASD而放弃封堵,1例因上腔静脉侧残边缺如放弃封堵。 RT-3D-TEE、2D-TEE和2D-TTE的ASD大径与ASO型号相关良好(r=0.881、0.798、0.702),RT-3D-TEE 测量面积与 ASO 型号相关性系数为0.912,大径的相关性 RT-3D-TEE 测量的高,同时运用RT-3D-TEE测量面积和ASO型号的相关性比此3种方法测量ASD大径的相关性高。

    作者:金朝龙;林先和;史学功;肖洁;许昌庆;王德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Graves病131I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 Treg)在Graves病( GD)患者外周血中变化,以及131 I或抗甲状腺药物( ATD)治疗后其变化趋势,寻找评价131 I和ATD治疗疗效的新指标。方法健康者40例设为对照组,初诊GD患者40例设为GD组,并将GD组随机分成131 I 治疗组(20例)及 ATD 治疗组(20例)。检测131 I治疗组、ATD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及对照组CD4+CD25+CD127 low Treg 比例、白介素-10( 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通过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结果。结果①治疗前GD组Treg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②131 I治疗组、ATD治疗组治疗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Treg比例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③治疗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 ATD治疗组Treg比例与131 I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治疗前GD组IL-10、TGF-β1水平较对照组均降低,治疗后6个月,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131 I治疗组与ATD治疗组之间,细胞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D患者Treg比例和功能显著降低,治疗后部分恢复,因此,对于甲亢患者,Treg可能是评价免疫状态及治疗后病情缓解的指标之一。

    作者:杨静;潘天荣;杜益君;钟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后路寰椎椎弓根进钉定位与临床应用

    目的:考察术中使用圆规在后路寰椎椎弓根进钉定位中的应用。方法设定3个进钉通道标准,对102例寰椎64排CT片经图像储存传输系统分析,测量寰椎椎弓根进钉点、进钉角度。术中使用圆规测量寰椎结节至进钉点的距离,依据术前所测得的进钉点及进钉角度对102例患者实施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结果测量结果显示左右两侧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侧数值合并后计算平均值。进钉点与后弓结节连线的长度( SD1、SD2、SD3)平均分别为19.43、20.88、25.76 mm。钉道3的平均内倾角为21.27°,头倾夹角(a1、a2、a3)平均分别为17.88°、18.27°、15.24°;a1与a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1、a2与a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02例平均随访16个月。患者X线片及CT片显示寰枢椎完全复位,骨折端对位良好,均获得完全性骨融合,螺钉牢固无松动、断裂。结论术中使用圆规测量距离对提高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成功率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利斌;路坦;董玉珍;杨素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Kv1.3在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中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脂多糖( 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中钾离子通道蛋白 Kv1.3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C57BL/6小鼠,建立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肝损伤病变,相关试剂盒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谷草转氨酶( AST)水平,免疫组化、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qRT-PCR )及 Western blot检测Kv1.3表达变化;选取原位灌流的方法分离原代肝脏枯否细胞( KCs ),检测 Kv1.3的表达变化。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使用LPS刺激,进一步检测Kv1.3的表达变化;使用 Kv1.3特异性阻断剂玛格毒素( MgTx )预处理RAW264.7细胞,再加 LPS 刺激,采用 qRT-PCR 和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急性肝损伤模型建立成功,模型组的ALT和AST含量均高于正常组( P <0.01),模型组组织和原代肝脏 KCs 中Kv1.3表达均低于正常组( P <0.01),体外实验 LPS 刺激RAW264.7细胞后,Kv1.3表达降低( P<0.05);Kv1.3特异性阻断剂MgTx减少LPS诱导的细胞因子的分泌。结论Kv1.3在急性肝损伤模型中的表达降低,阻断Kv1.3能减少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Kv1.3可能在治疗肝脏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群;吴宝明;孟晓明;黄成;李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胸腔镜与胸骨正中劈开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并胸腺瘤的比较

    回顾性分析51例重症肌无力( MG)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31例接受胸腔镜手术(腔镜组),20例接受胸骨正中劈开手术(开放组)。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腔镜组2例术中辅助小切口;两组术后各有1例发生肌无力危象,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腔镜组与开放组比较,手术时间、延迟拔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失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6~53个月,中位时间23个月,失访4例。腔镜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21.4%,有效率为78.6%,胸腺瘤复发率为7.1%,开放组分别为26.3%、84.2%、5.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高选择性的MG并胸腺瘤患者,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安全可行,能取得与胸骨正中劈开入路手术相近的远期疗效,且在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方面存在优势。

    作者:张文军;范军;马冬春;徐美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多重实时PCR检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多重实时PCR( RT-PCR)检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PDAP)致病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0例患者的腹透液标本,分别行传统细菌培养与荧光染料法细菌通用引物RT-PCR检测。根据70例样本培养结果及相关参考文献,选取常见的6种PDAP致病菌作为检测菌,设计各检测菌特异引物,分别采用单一及多重荧光探针法 RT-PCR,针对通用RT-PCR法检出的阳性样本进行检测。结果70例标本中传统培养46例阳性,阳性率为65.71%;通用RT-PCR法57例阳性,阳性率为81.43%,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6种常见致病菌检测中,对通用RT-PCR法检出的57例阳性样本行单一及多重RT-PCR检测,两者均检出38例样本在6种检测菌范围内,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1例RT-PCR结果与培养结果不符,剩余19例菌种在6种检测菌范围以外。通用 RT-PCR可在4~6h内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针对6种致病菌的检测,单一RT-PCR可在6~9 h内完成,多重RT-PCR仅需3 h即可明确菌种。结论与传统培养法比较, RT-PCR方法有较高灵敏性和特异性,多重RT-PCR因可同时检测多种致病菌,较单一RT-PCR更加迅速、简便、经济。

    作者:燕雯雯;沈继录;李晓峰;吴永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对咀嚼肌肌电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患者在下颌功能运动中双侧颞肌前束( TA)和咬肌( MM)的肌电活动特征。方法选择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1年或以上并未行修复治疗者18例作为实验组,牙合关系正常者1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BioEMG Ⅲ肌电仪记录下颌姿势位( MPP)、牙尖交错位( ICP)大紧咬状态及咀嚼运动中双侧TA和MM的肌电活动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缺失侧在 MPP时TA和MM的肌电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缺失侧大于非缺失侧(P<0.05);ICP大紧咬状态下和咀嚼运动中实验组TA和MM的肌电平均值小于对照组,咀嚼运动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和ICP大紧咬状态下实验组TA和MM的不对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长期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对咀嚼肌电活动及其对称性均有影响,对缺失侧和咀嚼运动状态下的影响更加显著,并可能成为咀嚼系统功能紊乱的诱发原因之一。

    作者:范茜茜;王楠;侯爱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Toll样受体10基因rs10004195位点多态性与Hp感染以及相关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10( TLR10)基因rs10004195位点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以及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行胃镜活检的患者652例,同时采集患者外周血标本。采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Hp抗体,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TLR10基因rs10004195位点基因型。结果 TLR10基因rs10004195位点AA、TT和AT基因型分别为30.98%、20.71%、48.31%;Hp抗体阳性组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Hp抗体阴性组( P<0.05)。 Hp抗体阳性组中各疾病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比较,以及Hp抗体阴性组中各疾病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LR10基因 rs10004195位点多态性与 Hp感染有易感相关性,而与Hp感染相关疾病无相关性。

    作者:舒颖;张平安;童永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离线自适应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收集未行手术的食管癌初治患者行自适应放射治疗,分别采集每位患者第1次放疗前、第8次放疗后和第16次放疗后的CT扫描图像勾画靶区,制定P1、P2、P33次治疗计划。通过比较3次计划间计划靶区( PTV)体积与剂量学差异、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学差异来观察并探讨自适应放疗在食管癌治疗上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3组计划中,靶区体积及靶区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平均剂量( Dmean )有逐渐增大并接近计划剂量64 Gy的趋势。靶区的剂量均匀性指数(HI)、靶区适形度指数(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CI值有逐渐增大并接近1的趋势;心脏V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肺V5、V10、V20、V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脊髓D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表明食管癌的离线自适应放疗对靶区剂量及体积影响不明显,但对危及器官脊髓保护较好。

    作者:顾静文;王凡;权循凤;凡巧云;汪红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单操作孔肺大疱切除的手术要点、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VATS肺大疱切除术患者353例,其中常规三孔法VATS肺大疱切除172例,单操作孔VATS肺大疱切除1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液引流量、术后1d疼痛VAS评分、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复发率,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中转开胸。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液引流量(t=-3.520,P=0.021)、术后1 d疼痛VAS评分(t=-6.726,P=0.000)、术后胸管留置时间(t=-4.268,P=0.000)、术后住院时间(t =-3.899,P =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操作孔VATS肺大疱切除术安全可行,相对于传统三孔法VATS肺大疱切除术有创伤小,疼痛减轻,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等优势,可作为肺大疱外科治疗的优选术式。

    作者:李田;梅新宇;解明然;吴显宁;张天赐;马冬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直肠癌术前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和五野静态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目的:比较直肠癌术前患者应用五野静态调强放疗(5F-IMRT)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 VMAT)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别。方法分别将16例术前行同期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5F-IMRT和VMAT两种计划设计,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分析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及治疗参数。结果两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要求。5F-IMRT计划的适形指数(CI)为0.88±0.04,VMAT计划的CI为0.90±0.03,两种计划均能很好满足95%等剂量曲线对100%PTV体积的完全覆盖;VMAT 和 IMRT 计划的均匀性指数(HI)分别为1.06±0.01和1.05±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P>0.05)。5F-IMRT和VMAT计划中重要的危及器官如小肠、膀胱和股骨头等的关键剂量评价指标( Dmean、Dmax)及受照射体积的关键评价指标( V20、V30、V40和V50)在两种放疗计划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VMAT计划组较5F-IMRT计划组机器跳数( MU)平均值减少39%(P=0.000)。结论直肠癌术前放疗中采用VMAT技术可获得等同于5F-IMRT计划的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均能得到较好的保护, VMAT计划MU明显降低,治疗时间明显缩短。

    作者:汪琳;张红雁;钱立庭;吴爱东;方为;闫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Klotho基因多态性及血脂成分、电解质与草酸钙肾结石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Klotho基因多态性及血脂、电解质与草酸钙结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RFLP)方法检测128例草酸钙结石患者(病例组)和9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 Klotho 基因rs3752472、rs650439和rs1207568位点多态性,并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基因型分布差异以及病例组中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电解质、血脂水平差异。结果 Klotho 基因 SNP rs3752472多态性,其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707,95%CI:1.861~7.384;χ2=14.912,P<0.05),病例组中C/C与C/T+T/T基因型携带者相比较,钙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镁、血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内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电解质和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Klotho基因SNP rs3752472多态性,是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草酸钙结石发病风险相关的;在病例组中,C/C基因型者的血钙、血磷及LDL-C均高于CT+TT者;Klotho基因rs3752472多态性位点可能通过调节钙磷代谢、LDL-C水平来影响草酸钙结石的成石。

    作者:杜广建;阿不都赛买提·艾力;吴冠伟;袁留亚;木拉提·马合木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奥曲肽在蜜蜂毒疼痛模型中的抗伤害感受作用及对背根神经节pCREB表达的影响

    目的:利用伤害感受敏感型 DA 大鼠研究奥曲肽( OCT)在蜜蜂毒( BV)疼痛模型中的抗伤害感受作用以及背根神经节( DRG )内磷酸化 cAMP 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变化,为生长抑素受体(SSTR)的外周镇痛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DA大鼠右爪足底中间部位,用50μl微量注射器皮下注射BV(0.1 mg/50μl)建立BV疼痛模型。成年雄性DA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BV组、OCT组、对侧OCT组和环生长抑素( c-SOM )组。分别用秒表和计数器记录大鼠注射BV后抬/舔爪时间和自发性缩足反射次数等伤害感受行为。大鼠机械敏感性阈值用up-down法测定,用50%机械缩爪阈值( PWMT)表示,分别于注射前1 h和注射后1.5 h 测量。热刺激反应用热缩爪潜伏期( PWTL)表示,于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2 h测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CREB在DRG表达的变化。结果在DA大鼠足底注射BV后1 h内,OCT组比BV组的抬/舔爪持续时间均缩短( P <0.05);OCT 组 PWMT 较 BV 组升高,但这两组间PWT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BV后BV组同侧DRG中pCREB阳性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局部OCT预处理明显减少pCREB阳性细胞百分数(P<0.05)。结论足底注射OCT抑制BV导致的自发性伤害感受行为和机械痛敏,并伴有同侧DRG内pCREB表达降低,这一作用可能是OCT通过激活外周局部SSTR导致的。

    作者:唐珍;欧阳征鹏;王含彦;易芳;郭冬梅;罗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NLR)在多发性骨髓( MM)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62例初诊MM患者和81例正常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得出NLR,比较NLR的差异;并以均值2.61为临界值,将MM患者分为低NLR组( NLR≤2.61)和高NLR组(NLR>2.61),然后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红蛋白( Hb)、血清钙( Ca)、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Cr)、国际分期标准(ISS)和总体生存期( OS)方面的差异。生存分析采用 Kaplan-Meier 法和 Log-rank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MM患者NLR水平高于对照者(t=2.54,P<0.05)。与低NLR组相比,高NLR组血清β2-MG和 Cr偏高、ISS分期偏晚、总体生存期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2.6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P <0.05)。结论 MM 患者外周血NLR升高提示预后不良,是影响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孙磊;王会平;熊术道;张翠;杨冬冬;郭进京;翟志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橙皮苷衍生物Y-12抑制CYP2 E1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橙皮苷(HDN)衍生物Y-12(HY-12)抑制CYP2E1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0只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HY-12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甘草酸二铵组和HDN组)。将小鼠分别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相应的药物连续灌胃7 d,第7天给药结束后除正常组外,分别向小鼠腹腔注射0.2%CCl4(0.1 ml/10 g )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HY-12对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水平的影响以及对肝匀浆中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水平的影响;肝组织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观察肝组织中CYP2E1的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鼠肝脏CYP2E1的蛋白表达水平;qRT-PCR 法检测小鼠肝脏CYP2E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HY-12各剂量组可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降低肝匀浆MDA的水平,升高SOD、GSH-Px的水平,抑制了肝细胞中的 CYP2E1的表达,明显减轻了小鼠肝组织病变程度。结论 HY-12对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机体脂质过氧化、抑制CYP2E1表达有关。

    作者:曹雪艳;李俊;黄成;潘苏岩;孟祥波;张乐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代谢正常肥胖人群中Klotho蛋白与氧化应激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代谢正常肥胖( MHO)人群中抗衰老蛋白( Klotho蛋白)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的资料,共180例纳入研究,其中正常组60例、MHO组60例、肥胖伴代谢综合征组60例,记录测量对象空腹血糖( FBG)、餐后2 h血糖(2 hB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ELISA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活性及Klotho蛋白水平。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其他影响因素比较各组间临床生化指标、氧化应激水平及 Klotho 蛋白水平的差异, 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了解Klotho蛋白水平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MHO组和肥胖伴代谢综合征组 MDA 含量均升高( P <0.05), TAOC、SOD、Klotho蛋白活性均降低( P<0.05)。与MHO组比较,肥胖伴代谢综合征组血清TAOC、Klotho蛋白含量降低( P<0.05)。经相关分析,Klotho蛋白与SOD、TAOC呈正相关性(r=0.654、0.557,P<0.05),与腰围、BMI、2 hBG、FBG、收缩压呈负相关性( r=-0.182、-0.225、-0.221、-0.202、-0.188,P<0.05),SOD、TAOC 是 Klotho 蛋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MHO人群存氧化-抗氧化紊乱状态, Klotho蛋白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的氧化应激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状态。

    作者:韩艳平;王佑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