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小丽;王强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低中心静脉压( LCVP)组。 LCVP组患者在肝脏切除期间通过调节体位、药物控制等方法维持中心静脉压( CVP)≤0.49 kPa,对照组CVP不予干预。于麻醉诱导前5 min ( T0)、肝脏切除前5 min(T1)、肝脏切除后5 min(T2)、手术结束时(T3)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术中出血量、补液量等指标,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LCVP 组术中补液量明显减少(P <0.05),术中尿量明显增多(P <0.05),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未能显著减少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术后转归亦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雷;张雷;刘训芹;陈立建;郑立东;顾尔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探讨脑卒中患者步行时不同足底压力中心( COP)时空参数对称性比的适宜计算方式。选取3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步态测试,使用3种方法计算COP时空参数的对称性比,并分析对称性比与步速的相关性。计算方式影响对称性比与步速的相关性,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步速与不对称性的相关性,对于单、双支撑期COP时空参数,可分别选用患侧除以健侧相应参数、两者中的较小值除以较大值计算对称性比,必要时根据散点图选择适宜计算方式或进行亚组分析。
作者:刘丽玲;倪朝民;岳童;刘孟;刘郑;陈进;王丽;许凤娟;曾林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ILK抑制剂QLT0267对转分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HLECs) E-钙黏蛋白( 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磷酸化Akt( p-Akt)和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 p-GSK3β)的影响,探讨ILK介导Akt信号通路在HLECs转分化的作用。方法选择传3代HLECs进行实验,实验分三组:TGF-β2组加入含有浓度为100 ng/L的TGF-β2培养基,ILK抑制剂组加入10 nmol/L QLT0267预处理1 h后,再加入浓度为100 ng/L TGF-β2培养基培养48 h,对照组加入无血清培养基。 Western blot法检测HLECs E-cadherin、α-SMA、p-Akt和 p-GSK3β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LECs E-cadherin、α-SMA、p-Akt、p-GSK3β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β组E-cadherin表达减弱,α-SMA、p-Akt和p-GSK3β的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TGF-β组比较,ILK抑制剂组α-SMA、p-Akt 和 p-GSK3β表达明显减弱,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12.325、17.686、8.547、6.812,P <0.001),QLT0267部分逆转TGF-β诱导的 HLECs α-SMA、p-Akt、p-GSK3β和 E-cad-herin的表达。结论 ILK介导Akt信号通路参与TGF-β2诱导的HLECs转分化过程,QLT0267通过特异性结合ILK,影响下游信号的传导,降低了HLECs的转分化。 ILK介导Akt信号通路可能在后囊膜混浊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朱玉广;朱艳;孙宝琪;陈晨;李珺;李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回顾性分析同期完成的尸体与活体供肾移植术前微量淋巴细胞毒( CDC)交叉配型实验检测结果与术后临床效果的内在关系。尸体供肾移植组术前CDC检测结果相对于活体供肾移植组显著增高(P<0.05),术后受者死亡/肾丢失、排斥反应/延迟恢复发生率,尸体供肾移植组显著高于活体供肾移植组( P <0.05)。移植后在出现受者死亡/肾丢失、排斥反应/延迟恢复以及肺部感染这些不良事件时,尸体供肾移植组CDC检测结果在9%以上或者活体供肾移植组在4%以上的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发生临床不良事件,两种不同来源的肾脏移植都应尽可能的选择术前CDC检测结果偏低的受者进行移植。
作者:钟涛;廖贵益;许伟;程越;胡海亮;张循善;卞茂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根据活化蛋白激酶C受体1( RACK1)的蛋白结构,构建其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质粒,研究RACK1缺失突变体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改变。方法根据RACK1蛋白的结构域特点,以 pcDNA3.1-RACK1-FLAG 为模板,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RACK1(51-317)-FLAG、pcDNA3.1-RACK1(93-317)-FLAG、pcDNA3.1-RACK1(135-317)-FLAG、pcDNA3.1-RACK1(180-317)-FLAG、pcDNA3.1-RACK1(219-317)-FLAG;Western blot检测上述重组质粒在HEK 293T细胞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RACK1的各缺失突变体在COS7细胞中的定位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RACK1各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质粒;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除pcDNA3.1-RACK1(219-317)-FLAG外,其余缺失突变体在 HEK 293T 细胞中均有效表达;免疫荧光实验表明RACK1缺失突变体在COS7细胞中主要定位在胞质,细胞核中也有少量分布。结论成功构建了RACK1缺失突变体真核表达质粒,并在 HEK 293T和 COS7细胞中成功表达;在COS7细胞中不同缺失突变体的表达定位均有差异,与野生型的RACK1相比也有所不同,表明缺失不同的结构域后其在细胞中的定位表达也发生了改变。这为研究RACK1各结构域的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朱亮亮;韩卢;王蓓华;耿慧武;潘林鑫;刘晓颖;范礼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比较双能量CT腹部能谱成像后,混合能量模式( Quality Check,140 kVp )与单能量模式( Mono,70 keV)重建图像的质量,选择适合临床应用的重建模式。方法应用双能量能谱CT(Discovery CT750HD),对60例受检者进行腹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分别采用混合能量模式及单能模式进行重建。测量并比较肝脏、脾脏、胰腺及腹腔脂肪的CT值,计算各组织器官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并以评分方法比较两组图像质量。结果单能量重建组中各器官的SNR、CNR均高于混合能量组( P<0.05),单能量重建组主观评分明显高于混合能量组( P<0.001)。结论单能量模式重建图像显著优于常规混合能量模式重建图像,可在临床中常规运用。
作者:韦炜;邓克学;赵英明;罗英姿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重楼皂苷Ⅰ对低氧喉癌Hep-2细胞增殖及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重楼皂苷Ⅰ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定量PCR( RT-PCR)法检测低氧条件下重楼皂苷Ⅰ对Hep-2细胞HIF-1α mRNA、VEGF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低氧条件下,重楼皂苷Ⅰ对Hep-2细胞 VEGF、HIF-1α、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重楼皂苷Ⅰ对低氧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1.5、3、6μg/ml浓度组重楼皂苷Ⅰ可下调低氧Hep-2细胞HIF-1α、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重楼皂苷Ⅰ抑制了STAT-3、p-STAT-3的表达。结论重楼皂苷Ⅰ能抑制低氧条件下喉癌Hep-2细胞增殖和HIF-1α、VEGF的表达,可能与其下调 STAT-3表达及抑制STAT-3的磷酸化有关。
作者:邓碧凡;廖敏;邱荣敏;高波;张云桂;马燕;龙剑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鼻塞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鼻阻塞与多导睡眠监测(PSG)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经PSG诊断为OSAHS且合并慢性鼻塞的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鼻阻力( RM)计和鼻声反射( AR)仪检查,获得150 Pa双侧鼻腔吸气总阻力( ITR)、双侧鼻腔呼气总阻力( ETR)、0~5 cm鼻腔容积( NCV)、鼻腔小横截面积( NMCA)参数数据,用Spearman法分析RM、AR各参数与PSG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TR与觉醒总次数( rs=0.353,P=0.006)、觉醒指数(AI)(rs =0.374,P=0.003)呈正相关性,与非动眼睡眠Ⅲ期和Ⅳ期时间百分比( N3+N4,%)(rs =-0.316,P=0.014)呈负相关性。 ETR值越大,觉醒总次数越多, AI值越高, N3+N4(%)值越低。纳入的RM、AR各参数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 )、低血氧饱和度( 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 ASaO2)均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在合并慢性鼻塞的OSAHS患者中,呼气鼻阻力增加可能是睡眠觉醒增加和睡眠结构紊乱的危险因素,鼻阻塞对呼吸暂停指数无明显影响作用。
作者:席晨琛;汪银凤;许为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sTM)、蛋白C( PC)、游离蛋白S( fPS)水平及血栓调节蛋白( TM)、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EPCR)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组:组1[生理盐水(NS)皮下注射+NS灌肠]、组2(Hcy皮下注射+NS灌肠);TNBS模型组:组1(NS皮下注射+TNBS灌肠)、组2(Hcy皮下注射+TNBS灌肠)。实验结束时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中sTM、fPS、PC水平,采用RT-qPCR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中 TM、EPCR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与TNBS模型组1相比, TNBS模型组2大鼠血浆及结肠Hcy水平均显著增高,大鼠结肠黏膜中sTM、PC和fPS水平降低(P<0.05),大鼠结肠黏膜中TM、EPCR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Hcy可以加重大鼠结肠炎症损伤,其机制可能是影响PC的抗炎与抗凝功能,引起肠道微循环血栓前状态。
作者:陈义;丁少桢;梅俏;刘晓昌;胡静;韩玮;许建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人EB病毒诱导的基因3(EBI3)及其突变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差异及其原因。方法基于NCBI 数据库中人EBI3氨基酸的序列分析,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人EBI3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EBI3-FLAG、单独包含氨基端或羧基端Ⅲ型纤连蛋白(FN3)结构域的缺失突变体的表达质粒pcDNA3.1-EBI3(1~135)-FLAG 和 pcDNA3.1-EBI3(125~230)-FLAG 以及第210位天冬氨酸(Asp)点突变体Asp210的表达质粒pcDNA3.1-EBI3-D210AFLAG;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EBI3及其突变体在HEK 293T 细胞中的表达;免疫荧光实验观察人EBI3及各突变体在 COS7细胞中的定位。结果成功构建了下游携带FLAG 标签的人EBI3及其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质粒;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均能在HEK 293T 细胞中稳定表达;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BI3及其缺失突变体在COS7细胞的表达位置发生明显变化。结论人EBI3及其突变体真核表达质粒均能在HEK 293T、COS7细胞中成功表达;人EBI3缺失突变体在COS7细胞中的定位发生明显变化,氨基端结构域可能在EBI3蛋白的正确定位中发挥重要作用;EBI3蛋白的第210位Asp 的突变影响了其在细胞内的定位。
作者:邢雪梅;耿慧武;潘林鑫;刘泽宇;姚亮;邓欢欢;刘晓颖;范礼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家族-3( Tim 3)对poly( I ∶ C)活化的小鼠肝Kupffer细胞调节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im 3转染小鼠肝Kupffer细胞,以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验证Tim 3在小鼠肝Kupffer细胞的表达。通过ELISA法检测质粒pcDNA3.1-Tim 3,并使用Tim 3阻断型抗体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抑制性配体对 poly(I ∶ C)活化的小鼠肝Kupffer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β( IL-1β)、白介素-6(IL-6)]产生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IκBα蛋白表达。结果 Tim 3抑制小鼠肝Kupffer细胞分泌炎性因子 TNF-α、IL-6、IL-1β,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其降低小鼠肝Kupffer细胞NF-κB p65蛋白和提高IκBα蛋白表达。结论 Tim 3通过NF-κB通路参与了poly( I:C)诱导小鼠肝Kupffer细胞活化的调节。
作者:牛坚;王月;王人颢;刘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安徽省汉族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耳聋( AAID)患者基因突变与其非综合征性耳聋( NSHL)的关系,建立口腔黏膜细胞基因组DNA新一代基因测序法( NGS)。方法由122例NSHL患儿及120例健康儿童,取得口腔黏膜基因组DNA,应用NGS对GJB2、12S rRNA 基因测序。结果口腔黏膜细胞的基因组DNA质量较好,能满足NGS 研究需要;在122例NSHL患者中,28例GJB2基因突变,占耳聋患者的22.95%;10例12S rRNA基因突变,占耳聋患者的8.20%。120例健康儿童中,未发现基因突变( P <0.01)。结论口腔黏膜细胞基因组DNA 的NGS检测法能用于检出安徽省汉族人 AAID 基因突变;在安徽 NSHL 患者中GJB2、12S rRNA基因突变有其一定的特点,能对安徽省汉族人AAID基因突变研究提供帮助。
作者:徐彬;余元勋;王迎新;李建平;刘萍;张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风险决策能力,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个性行为和人格特征。方法选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7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通过风险概率明确的骰子博弈测试( GDT)评价患者的风险决策能力。通过“A型行为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了解患者的A型行为和人格特征。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在GDT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更倾向于做出冒险的决定,其负反馈利用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Z =-3.903,P =0.000;UOF:Z =-2.664,P =0.008)。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A型性格所占的比例和A型行为得分中CH、TH+CH得分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t =3.06,P =0.003;TH +CH:Z =-2.621,P=0.009);TH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 EPQ测试中,青光眼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P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t=4.47,P=0.000;P:Z=-1.995,P=0.046)。结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风险决策能力有损害,表现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决策中更倾向于高风险选择,存在明显的A型行为和神经质、精神质倾向的人格特征。
作者:朱兆锋;汪永;浦卉;马慧娟;汪凯;李寿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Sir2对帕金森病( PD)转基因果蝇是否有神经保护作用及与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 UPRmt )的相关性。方法选用Mhc-GAL4启动子,利用经典的GAL4-UAS系统构建Mhc-GAL4/UAS系统Pink1 B9 PD转基因果蝇模型,通过遗传干预使Sir2在Mhc-GAL4/UAS系统PD转基因果蝇运动神经元内过表达,观察Sir2过表达对果蝇运动神经元变性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然后通过 RNAi 技术抑制UPRmt相关基因热休克蛋白60(Hsp60)、GCN-2的表达,观察Sir2过表达对抑制果蝇运动神经元变性的作用,以及验证这种作用是否与UPRmt相关。结果 Sir2过表达明显抑制了PD转基因果蝇运动神经元变性,显著改善了果蝇运动能力,而在 UPRmt被抑制后, Sir2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结论Sir2对PD转基因果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而这种神经保护作用与UPRmt相关。
作者:戚欣欣;肖志超;范晓丽;孙莉;李清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回顾性分析67例行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 NBI-ME)进行胃部病变检查的患者内镜资料。患者均经白光内镜检查疑为恶性病变者,后进一步行NBI-ME并靶向活检。终患者接受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两次活检结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诊断准确率。终诊断胃炎1例,低级别上皮瘤变8例,高级别上皮瘤变24例,早期胃癌34例。白光内镜活检及NBI-ME靶向活检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48.28%、88.89%、53.73%及72.41%、77.78%、73.13%。 NBI-ME靶向活检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及准确率明显高于白光内镜活检(P<0.05),两者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阳性率与性别、年龄、病变位置、肉眼分型无关。故对于白光内镜下疑似恶性病变,需结合NBI-ME进行靶向活检病理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作者:江婷婷;王亚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及截肢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08例糖尿病足病患者的资料,其中回访成功143例,按照足溃疡是否愈合分为愈合组(93例)和未愈合组(50例),按照足溃疡是否截肢分为截肢组(50例)和未截肢组(258例),分别以愈合和截肢为因变量,回顾性分析3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影响足病患者愈合和截肢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血红蛋白( Hb)、瓦格纳分级、受教育程度、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前白蛋白( PA)、肾小球滤过率( eGFR)、高血压( HBP)、大溃疡面积、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在愈合组与非愈合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5);而血小板、尿酸( UA)、降钙素原、高密度脂蛋白( HDL)、载脂蛋白( apoA)、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足溃疡的性质、足溃疡的特征、瓦格纳分级及负压吸引治疗在截肢组与非截肢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足溃疡愈合的保护因素有Hb、PA、eGFR、受教育程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足溃疡愈合的危险因素有HBP、年龄、瓦格纳分级、VLDL、大溃疡面积、糖尿病肾病;其中PA、足背动脉搏动是足溃疡愈合独立的保护因素,而VLDL、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独立的危险因素。截肢的保护因素有溃疡的性质、负压吸引治疗、足背动脉搏动、HDL、apoA;截肢的危险因素有溃疡的特征、瓦格纳分级、血小板、降钙素原、UA;其中溃疡特征、瓦格纳分级、降钙素原是截肢独立的危险因素,而负压吸引治疗是截肢独立的保护因素。
作者:胡慧萍;陈明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收集经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 FFA)、相干光断层扫描( OCT)检查确诊为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25只眼为观察对象,所有患眼按3+PRN方案,接受10 mg/ml康柏西普0.05 ml玻璃体腔注射,行注射前后自身对照研究。采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视力表检查佳矫正视力( BCVA),OCT检查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CRT)。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BCVA、CRT的变化,同时观察随访期间眼部与全身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1、2、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BCVA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7、6.43、7.75、7.36,P<0.05);平均CRT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1.97、10.49、10.02、8.67, P <0.05)。随访期间未见与治疗相关的严重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
作者:戴琰琰;蒋正轩;廖荣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122例患者共124个肿块进行常规超声、声触诊组织量化( VTQ)、声触诊组织成像( VTI)检查及BI-RADS分级,得出肿块的剪切波速度值及平均光密度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比较VTQ、VTI及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ARFI)与BI-RADS分级联合这三种方法的诊断价值,评价ARFI在新版 BI-RADS 分级中的意义。经病理证实,124个乳腺肿块中恶性病灶50个、良性病灶74个。 VTQ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为0.900,所对应的界值为3.49 m/s,VTI的平均光密度值的 AUC 为0.923,所对应的界值为202.20。恶性病灶VTQ≥3.49 m/s个数为38,<3.49 m/s个数为12。良性病灶VTQ≥3.49 m/s个数为3,<3.49 m/s个数为71(P=0.000)。恶性病灶平均光密度值≥202.20的个数为45,<202.25的个数为5。良性病变平均光密度值≥202.20的个数为7,<202.25的个数为67(P=0.000)。三者联合方法在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度(92.0%)、特异度(93.2%)、阳性预测值(88.5%)、阴性预测值(94.5%)、准确率(92.7%)及约登指数(0.917)。声脉冲辐射力成像联合超声BI-RADS分级诊断乳腺肿瘤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杰;隋秀芳;王磊;叶磊;崔亚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内关穴联合足三里穴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TAES组(50例)。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前静脉推注阿扎司琼10 mg,TAES组在术后电刺激双侧内关穴及足三里穴30 min。记录患者术后0~2、2~6、6~24及24 h内 PONV发生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有92例患者完成并纳入实验。对照组和TAES组分别有24例(55.3%)和15例(33.3%)发生恶心呕吐。与对照组比较,TAES组术后0~2 h PONV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6、6~24及24 h内 PONV 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内关穴联合足三里穴经皮穴位电刺激能进一步降低开颅手术患者PONV的发生率。
作者:殷国兵;李娟;康芳;黄祥;王瑞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制备阴性对照病毒转染的传代神经干细胞( NSCs ),同期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假手术组、空白组,并对其进行术后行为学评分。3d后取实验组再次手术,尾静脉输注已用阴性对照病毒标记的大鼠NSCs浓缩液。于1周和6周时对假手术组、实验组大鼠行10%福尔马林灌注,以固定的大鼠脊髓段落,福尔马林浸泡存放去除的脊髓段1 d,石蜡包埋后切片。获得大量尚未分化、悬浮生长的NSCs球。完成NSCs的传代。实验组的行为学评分结果比假手术组分值高。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区脊髓空洞体积较假手术组小。初步证明注射NSCs液的大鼠恢复速度高于假手术组和空白组,NSCs移植能够减小脊髓损伤处的空洞体积和促进血管生长,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杜宁;陈志;申才良;张峰;宋旆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