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帅;周晓琴;张蕾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对早期分泌靶向抗原6(ESAT-6)刺激结核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前后释放γ-干扰素( IFN-γ) mRNA进行检测,并对mRNA在刺激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信号通路变化进行分析。方法抽取3例初诊结核患者外周静脉血各10 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ESAT-6刺激PBMC,6 h后磁珠法分选CD4+ T淋巴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刺激前后差异表达基因。利用GO分析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功能分类, KEGG 进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ESAT-6刺激后差异表达的mRNA共有2297条,相对高表达的 mRNA 有1071条,相对低表达的 mRNA 有1226条(>2倍变化且P<0.05)。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mRNA参与了17条信号通路的调控,其中JAK-STA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5条信号通路与结核释放IFN-γ关系密切。结论 ESAT-6刺激后的CD4+ T淋巴细胞有大量mRNA发生差异表达,其在多个与结核释放IFN-γ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张焰;王晓玮;程筱雯;徐元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取60只8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TNF-α+凝胶实验组和空白凝胶对照组,于其舌背部黏膜处作一圆形缺损模型;每组大鼠分别于0、24、48、72、96 h处死,取标本冰冻切片。通过免疫组织荧光法检测与上皮间质转化( 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和波形蛋白( Vimentin)在大鼠舌黏膜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表达。结果显示两组大鼠创伤部位上皮细胞均有表达FSP1和Vimentin,实验组发生改变的细胞数目明显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王飞虎;孙应明;孔苗苗;王飞;杨聪翀;刘来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估组织结构声学定量技术( ASQ)对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诊断效能,对比分析ASQ与瞬时弹性成像( Fibroscan)诊断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慢乙肝患者111例,同时行ASQ、Fibroscan及肝脏病理穿刺活组织检查。对比ASQ定量参数红蓝曲线下面积比( FD Rati-o)、Fibroscan 肝弹性模量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系数,绘制并分析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ROC曲线。结果 FD Ra-tio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性(rs =0.659)低于Fibroscan弹性模量( rs =0.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SQ 与Fibroscan诊断肝纤维化病理分期S≥2、S=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5(95%CI:0.611~0.788)与0.817(95%CI:0.733~0.884)、0.709(95%CI:0.615~0.791)与0.920(95%CI:0.853~0.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结构声学定量技术诊断肝纤维化(S≥2)、肝硬化(S=4)的佳截断值分别为0.21(敏感度76%,特异度74%)、0.38(敏感度77%,特异度88%)。结论 ASQ作为一种新兴的超声新技术,对肝纤维化病理分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FD Ratio可作为无创性ASQ的有效参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进行随访及评估。 ASQ对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评估效能与Fi-broscan相当,而ASQ能够与常规超声系统相结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姚莉;郑慧;万颖;陈娜;周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利用脂多糖( LPS)刺激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株RLE-6TN建立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 ALI)体外细胞模型,观察RLE-6TN是否发生内质网应激( ERS)及相关凋亡,为进一步研究内毒素性ALI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ALI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LPS刺激大鼠肺泡上皮细胞株 RLE-6TN, Western blot 法检测 ERS 相关蛋白 GRP78、CHOP、c-Caspase-12以及 c-Caspase-3的表达, DAPI 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LPS刺激大鼠肺泡上皮细胞株RLE-6TN 24 h,GRP78蛋白表达增多,并且ERS特异性凋亡蛋白CHOP及c-Caspase-12的表达均增多,DAPI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结果均表明RLE-6TN凋亡增强。结论LPS可诱导大鼠肺泡上皮细胞RLE-6TN发生ERS,并发ERS相关凋亡,这可能是LPS致ALI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孟凡亮;汪应红;左龙泉;赵大海;黄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择60例中度或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用特异性抗P. g-IgY龈下冲洗液前后,观察牙周临床指标变化,通过BA-NA实验评价患者口腔各部位牙周致病菌含量的变化。用药后附着丧失、松动度、探诊出血百分比、菌斑占有率、深牙周袋比例均减小且以抗P. g-IgY龈下冲洗液组改善效果为显著。 BANA实验结果表明该龈下冲洗液可显著减少牙周袋和唾液中的牙周致病菌。特异性抗P. g-IgY龈下冲洗液临床疗效好,可作为中度或重度慢性牙周炎的辅助治疗手段,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晓瑜;徐燕;张雷;李为;洪彪;周永敏;孟明理;程婷;周乐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选择一侧膝关节以异体半腱肌腱和自体半腱肌腱混编后重建前交叉韧带作为实验组,另一侧膝关节以异体半腱肌腱折叠双股重建前交叉韧带作为对照组。术后3、6、10周观察两组兔重建的前交叉韧带组织学改变(n=3),并行生物力学检测(n=5)。结果显示,与兔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比较,自体同种异体肌腱联合应用可加快移植物成熟速度,增加移植物强度,缩短腱骨成骨时间,提高愈合强度。
作者:吴星;赵其纯;尚希福;邓小文;李久源;李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年轻成人使用种植钉辅助螺旋扩弓器上颌快速扩弓后的效果。方法选取32例扩弓的年轻成人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行种植钉辅助螺旋扩弓器扩弓;对照组(16例),行传统螺旋扩弓器扩弓。两组患者分别测量扩弓前后上颌左右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之间水平横向宽度,以及腭弓连线与腭中缝的交汇点以下5 mm水平横向宽度,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牙体长轴间夹角。实验组患者扩弓前和扩弓后不同时期(0、3、6、12个月)上颌左右第一磨牙连线与腭中缝的交汇点以下5 mm水平横向宽度。分析扩弓前后宽度变化,牙齿牙槽突的倾斜移位情况和实验组腭中缝扩大后的稳定性。结果两组扩弓方式均能有效使上颌横向扩大,实验组以腭中缝的扩大为主,对照组以牙齿牙槽突的颊向倾斜移位为主。实验组扩弓1年内腭中缝的扩大有复发。结论年轻成人使用种植钉辅助螺旋扩弓器快速扩弓能够有效地使上颌横向宽度扩大,以腭中缝扩大为主。在1年内腭中缝的扩大有复发。
作者:乔义强;刘锋鸽;杨学广;贾晓瑞;范海丽;刘进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构建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CLIC1)点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质粒,进行CLIC1突变体的表达、定位及其与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病蛋白( Sedlin)的共定位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CLIC1全长cDNA序列为模板,构建3个真核表达质粒即 pcDNA3.1-CLIC1(C24A)-FLAG、pcDNA3.1-CLIC1(C59A)-FLAG、pcDNA3.1-CLIC1( C24A-C59A)-FLAG;Western blot法检测CLIC1及其点突变体在 HEK 293T 细胞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了解CLIC1及其点突变体蛋白在COS7细胞中的定位及与Sedlin的共定位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CLIC1点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质粒;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3个点突变体蛋白在HEK293T细胞中均能表达,突变体的分子量低于野生型的;免疫荧光实验表明CLIC1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表达,但主要在细胞核。 CLIC1点突变体蛋白定位在胞质中,细胞核中无分布,与 Sedlin 蛋白在胞质存在共定位。结论CLIC1的3种点突变体均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有效表达;CLIC1及其点突变体与Sedlin蛋白均存在共定位,提示两种蛋白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作者:沙启飞;潘林鑫;耿慧武;王梦媛;印叶盛;李子剑;刘晓颖;范礼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rh-EPO)在大鼠脊髓损伤( SCI)后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只200~230 g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 Sham )组、脊髓损伤( SCI)组和EPO组,每组10只。 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术,不伤及脊髓。 SCI组和EPO组行椎板切除及脊髓打击术。术后EPO组腹腔注射rh-EPO,SCI组和Sham组采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应用BBB评分评估大鼠术后第1、3、7、14天的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HE染色观察术后第14天脊髓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测定新生神经元的增殖情况。结果术后第1、3天SCI组和EPO组之间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14天EPO组BBB评分明显高于SCI组(P<0.05,P<0.01)。 SCI组可见大量胶质瘢痕、空洞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EPO组上述改变较SCI组减轻。Sham组、SCI组和EPO组新增殖神经元数目逐渐增多,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大剂量 rh-EPO的治疗可减轻脊髓内炎症反应、刺激脊髓新生神经元的增殖和促进大鼠SCI后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康康;张辉;方晓;王少滨;李小波;刘杰;尹宗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在人胚胎干细胞( hESCs)定向心肌分化过程中,以中胚层阶段(d2)、心肌细胞起始分化阶段(d3)、心肌细胞后分化阶段( d7)为时间节点,探索 APJ 的表达特征。方法 hESCs经单层培养后,应用化学成分明确的诱导分化培养基定向诱导hESCs向心肌细胞分化,再于d2、d3、d7阶段分别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rachyu-ry T、mesp1、Nkx2.5与APJ的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种标志物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诱导d7开始出现跳动的细胞,跳动细胞数量d7~d16逐渐增加,d16达高峰。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跳动的细胞心肌特异性标志物a-Actinin、cTNNT2表达阳性,并可见到明显的肌节及润盘结构;APJ 在 d2、d3、d7阶段分别与阶段特异性标志物Brachyury T、mesp1、Nkx2.5共表达。3个阶段中APJ mRNA呈持续性表达,在中胚层起始时表达高,中胚层后表达逐渐降低。结论 APJ与代表hESCs心肌分化过程中的阶段特异性标志物Brachyury T、mesp1、Nkx2.5共表达,证实APJ在人心肌细胞发育的整个过程中持续性表达。
作者:童珊珊;陈宇;张宁坤;高连如;程涛;王泽;雷洪涛;李春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肌内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梗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组每只大鼠局部注射约5×106个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磷酸缓冲液。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心功能测定。采用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存活、细胞因子分泌以及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移植后4周,移植组大鼠的心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织学检查显示移植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梗死心肌内存活并迁移,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移植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而且移植组的微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能够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武开宏;徐飞;孙剑;莫绪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不同冲洗剂对桩道壁玷污层的清除能力。方法经筛选,选择符合条件的单根管前磨牙20颗,于釉牙骨质界上方2 mm水平去除冠方牙体组织。根管预备,根管充填。3M钻逐级进行桩道预备3号。随机均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组、双氧水组、次氯酸钠组+MTAN组、MTAN组,分别用以下溶液冲洗:5 ml生理盐水、5 ml 3% H2 O2、2.5 ml 3%次氯酸钠+2.5 ml MTAN、5 ml MTAN。每样本冲洗结束后,均用5 ml生理盐水溶液终末冲洗。于颊舌侧沿牙体长轴纵向劈开。每试样展示较好的一半在场发射扫描电镜下观察。根据Peters′标准计分,对数据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生理盐水冲洗桩道后,玷污层覆盖整个牙本质壁。双氧水冲洗桩道后,大量的玷污层残留,绝大多数牙本质小管被阻塞。次氯酸钠+MTAN和MTAN均可以去除大部分的玷污层,大量的牙本质小管口开放。4组样本的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AN及次氯酸钠+MTAN均可有效去除桩道预备后产生的玷污层。
作者:童雪梅;张秋霞;储曼茹;周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手术录像研究直肠系膜、Denonvilliers筋膜、直肠侧韧带、直肠系膜周围间隙与盆腔自主神经的解剖特点,进一步了解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 )以盆腔自主神经为解剖标志的解剖根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手术录像257例,总结以盆腔自主神经为解剖标志行直肠系膜全切除的经验,并对比认识该解剖观点前后(2011年前组126例,2011年后组131例)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对患者术后泌尿和性功能的影响。结果认识以盆腔自主神经为解剖标志观点的2011年后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较2011年前组明显下降,手术质量明显提高,淋巴结清扫个数高于2011年前组,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率低于2011年前组,尿潴留率低于2011年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以盆腔自主神经为解剖标志的直肠系膜全切除的解剖观点有助于腹腔镜下直肠前方系膜的完整切除和淋巴结清除率,减少术中出血,减轻对泌尿和性功能的损害。
作者:牛坚;王月;刘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CHIR99021在小鼠胚胎干细胞( mE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的作用。方法运用经典的悬滴培养法促进 mESCs 形成拟胚体( EBs)。在不同分化时间段加入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抑制剂CHIR99021,诱导mE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相差显微镜在不同时间点观察不同组EBs搏动百分率。 RT-PCR法检测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Nkx2.5、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心肌特异性蛋白cTnT的表达。实验时将不加入CHIR99021命名为对照组,分化第2~5天和第6~10天加入CHIR99021分别命名为2~5 d组和6~10 d组。结果通过悬滴培养法能够形成 EBs,且形成的EBs能够出现自发性搏动并有cTnT表达。在诱导分化的过程中,第2~5天加入CHIR99021的2~5 d组的搏动 EBs百分率比对照组更高,Nkx2.5、α-MHC基因表达的水平也比对照组高;6~10 d组的结果跟2~5 d组相反。各组中都可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到cTnT的表达,但2~5 d组的cTnT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6~10 d组的cTnT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结论 GSK-3β抑制剂 CHIR99021对mESCs心肌细胞分化具有双重作用,即分化前期(2~5 d)促进分化,可获得更高的分化率,分化后期(6~10 d)结果相反。
作者:杨谋广;邹传德;王爱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索影响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共收集风湿免疫门诊新确诊的AS患者723例。相关影响因素的收集采用自编式AS流行病学调查表,疾病活动度的评估采用巴斯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指数。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AS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患者疾病活动度的高低与年龄、低等教育水平、较差的睡眠质量、ESR、BASFI及症状持续时间有关( 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较差及一般的睡眠质量和较差的功能结局是影响AS患者疾病活动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P<0.05)。结论睡眠障碍及功能受限是影响AS患者疾病活动度的主要因素。临床医师应注重改善AS确诊患者的功能状态及睡眠质量,控制炎症进展,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夏青;李晓娜;杨晓;王丽;辛利红;蔡国旗;张旭;王蒙蒙;徐胜前;徐建华;帅宗文;潘发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 AS)大鼠血管内皮功能以及亲环素A(CyPA)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的表达变化。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AS 12周组,AS 16周组。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AS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维生素D3注射液60万IU/kg一次性腹腔注射。对应不同造模时间处死大鼠,分离腹主动脉,观测离体腹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HE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动脉血管壁CyPA及p-ERK1/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 12周、AS 16周组血管内皮功能下降,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E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血管壁呈正常结构,AS 12周组大鼠内皮细胞破坏、平滑肌细胞增生,AS 16周组粥样钙化斑块形成;免疫组化分析显示3组大鼠血管壁内CyPA及p-ERK1/2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随着AS程度加重,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下降,动脉粥样钙化斑块严重, CyPA及p-ERK1/2表达显著增加。 CyPA、p-ERK1/2信号机制参与加重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可能是促进AS进展的途径之一。
作者:李敏;黎红华;骆文静;易娟;吴晓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怀旧疗法对老年脑外伤患者康复期抑郁情绪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存在抑郁情绪的60例老年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干预早期介入怀旧治疗;分别在6周的干预前后实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测评与分析。结果组间比较,两组在干预前HAMD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3,P=0.895),6周后干预组患者HAMD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517,P=0.001);组内配对比较,6周后两组患者的HAMD得分均明显降低,干预组(t=5.966,P<0.001)、对照组(t=2.389,P=0.021);干预组抑郁检出率为33.33%(9/27),对照组为64.29%(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4,P=0.042)。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怀旧疗法能更有效地改善老年康复期脑外伤患者的抑郁状况。
作者:董香丽;孙伟铭;袁也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骨性关节炎( OA)模型探讨补体复合物( MAC)在软骨及滑膜中的表达。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4周组、8周组、12周组,每组10只。手术组取大鼠后肢一侧膝关节行前交叉韧带切断加内侧半月板切除术制造OA模型,手术后4周、8周及12周取两侧膝关节软骨行大体观察、HE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甲苯胺蓝染色估计软骨退变程度以及进行组织病理学的Mankin评分,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MAC在软骨中沉积及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大鼠膝关节软骨4周、8周及12周后呈现软骨粗糙、糜烂、裂隙形成、缺损及骨赘形成等早中晚期OA表现。各组间Mankin计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损伤逐渐加重。各组间滑膜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炎症逐渐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软骨细胞膜周围出现环形 MAC 沉积,滑膜中没有MAC。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实验组有MAC条带,对照组没有。结论 MAC在OA大鼠软骨中表达增多,补体系统可能作为诊治OA的新方向。
作者:张可可;毕意辉;陈学周;董洲;张明凯;尤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与肺癌患者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比较81例血小板增多肺癌患者与83例血小板非增多肺癌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分析两组患者化疗预后的差异。结果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TNM分期、病理类型具有独立预后价值(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PLR )、癌胚抗原( CEA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肺癌患者化疗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血小板增多肺癌患者与血小板非增多肺癌患者接受化疗后长期生存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增多是影响肺癌患者化疗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MPV、PLR与肺癌化疗预后无明显相关性。血小板计数可能是评估肺癌患者化疗预后情况的可靠指标。
作者:方慢;罗以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治疗对去卵巢大鼠胸主动脉内皮与雌激素缺乏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的初步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 SHAM )组、去卵巢( OVX)组、去卵巢+雌激素治疗[ OVX +EST,0.06 mg/( kg·d)雌二醇)组,6个月后观察血管内皮的病理学变化,血管环张力实验检测血管舒张差异, RT-PCR 及Western blot法分析葡萄糖调节蛋白( GRP)78、C/EBP同源蛋白( CHOP)表达的改变。将HUVEC分为正常对照( CON)组、正常+衣霉素对照( TM)组、雌激素缺乏( ES-D)组、雌激素缺乏+梯度浓度雌激素治疗(10-9、10-8、10-7 mol/L雌二醇)组,检测氧化应激及内质网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OVX组大鼠体重增加,胸主动脉内皮出现损伤及脂质沉积, GRP78、CHOP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上调;OVX+EST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逆转。 HUVEC中ES-D组表现出活性氧簇升高及GRP78、CHOP的表达升高,补充不同浓度雌激素后上述指标均下降,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结论雌激素缺乏可介导大鼠胸主动脉内皮损伤及HUVEC出现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补充雌激素后可逆转此效应。
作者:李朝飞;陈冠军;朱小欢;朱致祥;章秋;鲁云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