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双;秦蓉;储婧;陈宗科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 MMP-1)及其抑制剂(TIMP-1)在白藜芦醇治疗佐剂性关节炎(AA)的滑膜组织和关节软骨中的表达,探讨MMP-1及TIMP-1的异常表达是否参与AA的发病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50只)。模型组弗氏完全佐剂注射诱导关节炎12 d后,在其足趾出现继发性免疫炎症反应时,又随机分成4组:模型对照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5 mg/kg)、白藜芦醇高剂量组(15 mg/kg)、阳性对照雷公藤多苷组(100 mg/kg)。大鼠每天均灌胃给予溶媒或药物,持续16 d后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组织MMP-1、TIMP-1表达;滑膜组织匀浆,Western blot法检测MMP-1、TIMP-1蛋白含量。结果白藜芦醇能明显抑制模型组大鼠病理损害程度,模型组滑膜组织MMP-1、TIMP-1高表达,白藜芦醇治疗组能抑制MMP-1、TIMP-1的高表达,在抗关节炎的作用上有相关性。结论白藜芦醇具有抑制AA大鼠的炎症作用,防止关节退变的病理变化,其机制与调节大鼠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滑膜组织和关节软骨的表达有关。
作者:安梅;孙和炎;卢锦森;马中飞;纵何香;叶桂萍;郭利梅;何舒宁;陈晓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胰岛素抵抗是否与内质网应激( ERS)有关。方法采用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 HCD )建立 NAFLD小鼠模型,非诺贝特40 mg/( kg·d)灌胃治疗2周,葡萄糖耐量试验( GTT)和胰岛素耐量试验( ITT)分析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检测血清血脂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指标,HE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PPARα)、ERS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和转录因子 GADD153( CHOP )的表达。结果与正常饮食( SCD)组相比,HCD组小鼠胰岛素抵抗明显,血清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P<0.01,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1),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脂滴形成,可见气球样变的肝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PPARα、GRP78 mRNA 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CHOP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 HCD 组相比, HCD +非诺贝特( HCF)组小鼠血清TG明显降低( P<0.05),肝细胞脂滴含量、变性肝细胞及浸润的炎细胞明显减少, PPARα、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CHOP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非诺贝特有明显的改善NAFLD小鼠胰岛素抵抗、降低TG的作用,这可能与激活PPARα及减轻ERS有关。
作者:沈馨茹;鲁云霞;章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天麻素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RI组,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0.1、0.2、0.4 g/kg),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MIRI模型,分别测定血清及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介素-6( IL-6)的变化以及心肌组织中肌浆网Ca2+-ATP酶( SERCA)的变化。结果0.2、0.4 g/kg 天麻素预处理后,血清及心肌组织中TNF-α和IL-6的含量均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SERCA的含量均升高( P<0.01)。结论天麻素预处理减轻大鼠MIRI的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以及增加SERCA含量有关。
作者:位凯;王飞;张瑾;李珍;沈兵;王烈成;孔德虎;胡金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选取神经外科住院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利用Sysmex 4000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血红蛋白( Hb)、白细胞计数( WBC)、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等指标,根据患者的各项生理参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进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同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评价RDW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死亡率的预测价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RDW值随着APACHE Ⅱ评分和患者死亡率的增高而逐渐升高,且3组间RDW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当RDW和APACHE Ⅱ评分在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死亡率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和0.61,两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71。
作者:王宝凤;姚艳丽;杨凯;袁靖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人工设计合成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 CRISPR)序列特异性引物,将从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株作为模板,采用PCR扩增方法筛选含有CRISPR系统的大肠埃希菌;利用噬菌斑法从医院未经消毒处理的污水中分离大肠埃希菌噬菌体,经过PEG沉淀的方法浓缩得到高滴度的噬菌体,再用该筛选噬菌体感染上述含有CRISPR的大肠埃希菌以筛选耐受该噬菌体的大肠埃希菌菌株。后从70株大肠埃希菌中筛选到42株含有CRISPR序列的菌株,然后采用噬菌斑法分离到1株大肠埃希菌E. coli 147-30的裂解性噬菌体IME-EC1,在此基础上利用E. coli 147-30筛选到1株耐受噬菌体IME-EC1的大肠埃希菌菌株,命名为E. coli 147-30R1。
作者:滑玉会;黄勇;张志毅;安小平;米志强;尹秀云;陈建魁;童贻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4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患者经可控式阻鼾器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进行多导睡眠监测( PSG )、Epworth 睡眠量表( ESS )及魁北克睡眠问卷( QSQ)简体中文版的信息评价,比较分析干预前、后主客观指标及各评价指标的相关性。OSAHS患者干预前、后3个月比较分析,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客观评价参数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在干预前、后第3个月分别为0.321~0.433和0.306~0.437, OSAHS患者的PSG指标与ESS、QSQ间相关性凸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王岚;刘业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采用皮下( A组)及腹腔( B组)2种途径将HL-60细胞接种于经环磷酰胺预处理的SCID小鼠。 C组小鼠不做处理作为正常对照。比较不同接种方法构建的小鼠HL-60白血病模型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皮下、腹腔注射培养的HL-60细胞于SCID小鼠体内均可成瘤。皮下注射成瘤时间短,存活时间长;腹腔注射成瘤时间长,存活时间短。腹腔注射脏器浸润较皮下成瘤严重。接种细胞4周后,B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较A和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和B两组小鼠外周血都有白血病细胞浸润,但是比例较低,不超过3%。
作者:单武林;章成芳;马筱玲;常文娇;戴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 TGP)对糖尿病肾脏组织中内质网应激( ERS )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TGP给药组[50、100、200 mg/(kg·d)灌胃]。用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大鼠制备糖尿病模型,8周后留取适量肾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磷酸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PERK)及磷酸化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 p-eIF2α)蛋白的表达。结果各TGP给药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大鼠UA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p-PERK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以及GRP78、p-eIF2α在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均显著增加( P<0.01)。与模型组相比, TGP各给药组大鼠GRP78、p-PERK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以及p-eIF2α在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中ERS反应明显,TGP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可能与抑制ERS反应有关。
作者:武晓旭;章超群;许坤;徐兴欣;吴永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人冠脉内皮细胞( HCAEC)氧化应激过程中gp91 Phox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体外贴壁培养HCAEC,不进行其他干预;实验组:相同培养条件下加入缬沙坦(10μmol/L)培养24 h。应用Western blot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测定两组细胞中gp91 Phox的水平,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结果实验组HCAEC中gp91 Phox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缬沙坦可以显著减少HCAEC中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的表达,从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
作者:王成;韩卫星;吴继军;刘超;刘晓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青年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甲亢)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PIN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的变化及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和骨密度( BMD)的关系。方法选择中青年甲亢患者150例为甲亢组,6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者为对照组。使用双能 X 线骨密度仪( DXA)分别测定受试者前臂(桡骨全部)、腰椎( L2~4)及股骨颈BMD;用ELISA法测定受试者PINP及β-CTx。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甲亢患者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钙( Ca)、磷( P)。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 IOF)对伴有影响骨代谢疾病的中青年骨质疏松诊断定义,按BMD T值将甲亢组分为骨量正常组( ON组)、骨量减少组( OD组)及骨质疏松组( OP组),比较3组间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甲亢组PINP、β-CTx、Ca显著升高( P<0.01),前臂、L2~4及股骨颈BMD均降低(P<0.05)。甲亢患者中,OP组与 ON 组比较, PINP、β-CTx、FT3、FT4明显升高,TSH明显降低( P<0.01), OP组与OD组比较, PINP、β-CTx、FT3及TS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OD组与ON组比较, PINP、β-CTx、TS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相关分析显示,中青年甲亢患者PINP、β-CTx分别与FT3、FT4呈正相关( P<0.05),与TSH及前臂BMD呈负相关(P<0.05)。结论中青年甲亢患者骨转换加快,破骨细胞功能增强伴成骨细胞活性增加。 PINP及β-CTx联合BMD检测可更准确的反映中青年甲亢患者骨代谢情况。
作者:陈玮;徐将;陈超;祝捷;王计艳;吴玉洁;董林;杨光伟;邢学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 Treg)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平衡关系变化,探讨其在 COPD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选取22例肺功能正常不吸烟者( A组)、22例肺功能正常吸烟者( B组)以及36例稳定期COPD患者( C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提取外周单个核细胞( PBMC)中的 Th17和 Treg的表达及平衡关系的变化。结果 C组外周血Th17的表达率明显高于 B组及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Th17细胞外周血中的表达高于A组( P<0.01); C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表达率高于A 组(P <0.01)和 B 组(P <0.01),B 组高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Th17/Treg比值C组明显高于A组和 B 组,A 组和 C 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但A组与B组及B组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数据汇总分析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表达与吸烟量呈正相关( P<0.01), Th17/Treg的比值与吸烟量无明显相关性( P>0.05);3组数据分析 Th17细胞、Treg细胞以及 Th17/Treg 比值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预计值(%)和FEV1/用力肺活量( FVC)(%)呈负相关。结论 C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COPD的发病机制;C组的Th17/Treg比值升高,平衡失调,可能是COPD发病的免疫机制;Th17和Treg细胞表达水平与吸烟量呈正相关,与FEV1/预计值(%)及FEV1/FVC(%)呈负相关。
作者:严青;徐晓玲;夏淮玲;徐飞;陈军;刘辉;石建邦;李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阿法替尼(BIBW2992)和吉非替尼分别与培美曲塞联合对肺腺癌细胞 PC-9(突变敏感型)、H1975(T790M耐药型)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阐述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BIBW2992和吉非替尼对细胞胸苷酸合成酶( TS)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BIBW2992、吉非替尼以及培美曲塞单独作用后, PC-9和H1975细胞均明显凋亡,同时细胞增殖受到不同程度抑制。BIBW2992与培美曲塞联合在PC-9、H1975细胞中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较单药组均有明显提高(P <0.05),而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联合仅在PC-9细胞中提高单药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P <0.05)。BIBW2992在PC-9、H1975细胞中均显著降低TS表达,而吉非替尼在 H1975细胞中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BIBW2992可以克服T790M突变耐药,并且与培美曲塞联合对PC-9、H1975细胞呈协同增效作用;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联合仅对PC-9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能主要与下调TS表达作用有关。
作者:边劲;王琳;寻琛;黄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 )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及与炎性标志物和透析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APD超过2个月的患者101例,根据患者炎性标志物与透析相关指标水平分组,比较各组间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测量肺活量( VC)、用力肺活量( 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流速(PEF)、75%大呼气流量( MEF75)、50%大呼气流量( MEF50)、25%大呼气流量( MEF25)、大呼气中段流量( MMEF )、大通气量(MVV)、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来检测肺功能,数据以VC%、FVC%、FEV1%、PEF%、MEF75%、MEF50%、MEF25%、MMEF%、MVV%和DLCO%呈现, CAPD患者均明显低于正常者(P <0.05)。分组比较显示 C-反应蛋白(CRP)≥10 mg/L患者的 VC%、FVC%、PEF%、DLCO%水平明显低于CRP<10 mg/L患者(P<0.05);血清白蛋白(Alb)<35 g/L患者DLCO%水平明显低于Alb≥35 g/L患者(P<0.05);总尿素氮清除指数( Kt/v )<1.7患者 MEF50%、MEF25%、MMEF%、MVV%明显低于总Kt/v≥1.7患者(P<0.05);残余肾小球滤过率( rGFR)<1 ml/min 的患者 MEF25%、DL-CO%明显低于rGFR≥1 ml/min患者(P<0.05);标准化蛋白氮呈现率(nPNA)<1 g/(kg·d)的患者FVC%、PEF%、MEF75%、MMEF%、MVV%明显低于nPNA≥1 g/( kg·d)患者(P<0.05)。结论 CAPD患者血清 CRP水平升高、Alb水平降低及透析不充分、残余肾功能( RRF)下降可能与肺功能损害有关。
作者:齐向明;沈裕欣;胡志伟;张培;吴永贵;张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牛蒡子苷元(ATG)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和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ATG对小鼠脾细胞的毒性;H3-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ATG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抑制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γ( IFN-γ)和白介素2(IL-2)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TOR通路相关蛋白(mTOR、P70S6K、Akt、AMPK、Raptor)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ATG对小鼠脾细胞无显著毒性;ATG显著抑制了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ATG显著减少了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淋巴因子IFN-γ和IL-2的含量,且具有浓度依赖性;ATG显著降低了mTOR和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增加了上游AMPK和Raptor的磷酸化,而Akt的磷酸化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ATG可显著抑制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并减少 IFN-γ、IL-2的分泌,该作用可能与其增强AMPK、Raptor 的磷酸化,抑制 mTOR、P70S6K 的磷酸化有关。
作者:陆明;姬飞虹;张林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转染 CDX2基因后人胃癌细胞系 BGC-823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法转染pEGFP-C1-CDX2和空载体pEGFP-C1至人胃癌细胞系BGC-823中,经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CDX2基因的表达。应用人类表达谱芯片Affymetrix 2.0对两组细胞同时进行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以表达差异≥2.0或≤0.5倍为限),选择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验证。结果基因芯片筛选出CDX2转染人胃癌细胞BGC-823差异表达基因599个,其中上调基因275个,下调基因324个,这些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信号转导、蛋白酶活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等方面;Real-time PCR 检测部分差异表达基因 DKK3、FOXP1、TWIST1、GATA6、RUNX3和BMP2,其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确定芯片结果可靠。结论应用人类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出CDX2转染人胃癌细胞BGC-823后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探讨CDX2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
作者:陈晓双;秦蓉;储婧;陈宗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局部组织中Ezrin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对38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实验组)和16例股骨颈骨折(对照组)组织中Ezri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中Ezrin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同时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Ezrin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 BMI)、职业及病因无关,但与疾病分期有关。结论 Ezrin可能参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过程,并可能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作者:罗正亮;李旭;尚希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远端缺血预处理( RIPC)对严重失血性休克大鼠在体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体重300~350 g,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 C组)、失血性休克组( S 组)、RIPC组( R组)、RIPC +线粒体KATP通道阻滞剂组( B组),每组8只。采用经大鼠颈动脉60 min内放血占总血容量50%,观察30 min后经颈静脉30 min回输释放的血液建立严重失血性休克和复苏模型。在放血前双侧后肢以止血带捆绑阻断血流5 min,再灌注5 min,反复4个循环形成RIPC。 B组在RIPC前15 min经颈静脉注入线粒体KATP通道阻滞剂(5-羟基葵酸盐)10 mg/kg。 C组所有手术操作同S组,但不放血。持续监测心电图、平均动脉压( MAP)到血液回输后2 h,在放血前、放血后、输血前、输血后即刻、输血后1、2 h用彩色超声仪测量心输出量( 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肌做功指数(MPI)、左室后壁厚度(LVPWD)。结果在失血和休克阶段,与 C 组比较, S 组、B 组和 R 组 MAP、CO、LVEF、LVFS均降低(P<0.01),MPI、 LVPWD升高(P<0.01);血液回输后,与 C 组比较, R 组 MAP、CO、LVEF、LVFS、MPI、LVP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R组比较,S组和B组MAP、CO、LVEF、LVFS明显降低( P<0.01), MPI、LVPWD明显升高(P<0.01);S组和B组各心脏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IPC明显保护严重失血性休克大鼠在体心脏功能,其保护作用可能与线粒体KATP通道激活有关。
作者:胡宪文;蒋玲玲;刘晓芬;吴云;李云;张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考察儿茶素对实验性大鼠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结扎制备大鼠心衰模型;通过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心脏重量指数、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醛固酮( ALD)和心钠肽( ANP)含量水平评价儿茶素疗效。结果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明显紊乱,心脏重量指数显著增加,同时AngⅡ、ALD和ANP浓度水平明显上升;儿茶素50、100 mg /( kg·d)连续2周治疗给药后能明显改善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脏重量指数、下调AngⅡ、ALD和ANP的含量水平。结论儿茶素对大鼠心衰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章琦;胡立群;尹长森;陈萍;李红旗;孙新;严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肺炎、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按照入组标准纳入AECOPD患者40例,肺炎患者40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抽取AECOPD、肺炎、肺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全血,检测 HMGB1( ELISA法)水平,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肺癌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 CYFRA21-1)等。结果 AECOPD、肺炎、肺癌患者血清HMGB1浓度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 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ECOPD及肺炎患者HMGB1水平与WBC( P=0.008,P=0.002)及CRP(P=0.001, P=0.001)均呈正相关,NSCLC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CEA和CYFRA21-1( P=0.036, P=0.008)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MGB1水平在AECOPD、肺炎、肺癌患者明显升高,提示其可能在呼吸系统炎症性疾病及肺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对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提示。
作者:崔正森;李菡;姜宝珍;张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养,每天取1块培养板用CCK-8检测其吸光度值( OD)。结果 CD45阴性表达,CD29、CD90、CD44阳性表达,3种完全培养基培养的BMSCs的表面标志物在前2代时差别较大,但在P3,P4时差别已较少,P4时均可以获得较纯的BMSCs;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在同一时间点,G0/G1期:A、B、C 3组随着FBS浓度的增加,G0/G1期降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2/M期:在培养后的24 h,A、B、C 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F=12.412),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差异消失;S期,3组均无差别;S+G2/M期随FBS浓度的增加而增高。细胞活力结果显示,在24 h时A、B、C 3组的OD值依次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5.002),随时间的延长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这3种培养基在 P4能获得较纯的BMSCs;细胞周期及活力结果显示,3种完全培养基均能促进BMSCs的增长,3组之间不存在差异。体积分数为0.10的FBS已满足BMSCs的分离和扩增,要想在短期内获得较纯的BMSCs,原代培养使用体积分数为0.15,传代用0.10 FBS的完全培养基。
作者:陈小丹;何家才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