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丹;何家才
目的:选用人巨细胞病毒( HCMV)抗原性强且亲水性较高片段构建融合抗原表达质粒,诱导其表达,纯化目的蛋白;并初步鉴定其免疫反应性。方法通过Protean软件分析了HCMV UL32、UL44、UL83序列,设计合理引物;各基因片段用Overlap方法连接,并引入BglⅡ、BamHⅠ酶切位点,使之可通过酶切与质粒pQE-80L连接。重组质粒转化入感受态BL21(DE3)菌株,经PCR、酶切鉴定目的基因后再诱导、表达、纯化,获得目的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免疫反应性。结果诱导后的重组菌pQE80-L-UL32-UL44-UL83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 )证实蛋白表达在包涵体。纯化后获得大小约为52 ku的目的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证实重组嵌合抗原能与HC-MV阳性血清有反应。结论构建了重组嵌合抗原表达质粒,并诱导、表达、纯化获得目的蛋白。 Western blot法鉴定嵌合抗原是HCMV特异性抗原且有免疫反应性。
作者:曾宪聪;汪小五;陈伟;王林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转染 CDX2基因后人胃癌细胞系 BGC-823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法转染pEGFP-C1-CDX2和空载体pEGFP-C1至人胃癌细胞系BGC-823中,经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CDX2基因的表达。应用人类表达谱芯片Affymetrix 2.0对两组细胞同时进行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以表达差异≥2.0或≤0.5倍为限),选择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验证。结果基因芯片筛选出CDX2转染人胃癌细胞BGC-823差异表达基因599个,其中上调基因275个,下调基因324个,这些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信号转导、蛋白酶活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等方面;Real-time PCR 检测部分差异表达基因 DKK3、FOXP1、TWIST1、GATA6、RUNX3和BMP2,其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确定芯片结果可靠。结论应用人类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出CDX2转染人胃癌细胞BGC-823后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探讨CDX2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
作者:陈晓双;秦蓉;储婧;陈宗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人冠脉内皮细胞( HCAEC)氧化应激过程中gp91 Phox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体外贴壁培养HCAEC,不进行其他干预;实验组:相同培养条件下加入缬沙坦(10μmol/L)培养24 h。应用Western blot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测定两组细胞中gp91 Phox的水平,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结果实验组HCAEC中gp91 Phox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缬沙坦可以显著减少HCAEC中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的表达,从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
作者:王成;韩卫星;吴继军;刘超;刘晓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肺炎、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按照入组标准纳入AECOPD患者40例,肺炎患者40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抽取AECOPD、肺炎、肺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全血,检测 HMGB1( ELISA法)水平,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肺癌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 CYFRA21-1)等。结果 AECOPD、肺炎、肺癌患者血清HMGB1浓度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 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ECOPD及肺炎患者HMGB1水平与WBC( P=0.008,P=0.002)及CRP(P=0.001, P=0.001)均呈正相关,NSCLC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CEA和CYFRA21-1( P=0.036, P=0.008)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MGB1水平在AECOPD、肺炎、肺癌患者明显升高,提示其可能在呼吸系统炎症性疾病及肺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对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提示。
作者:崔正森;李菡;姜宝珍;张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SHPT)是慢性肾脏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目前认为抗衰老蛋白α-Klotho与SHPT关系密切。现综述近年来α-Klotho对钙、磷代谢以及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的影响,旨在进一步阐明α-Klotho蛋白在肾性SHP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而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闫军放(综述);郝丽;张凌(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养,每天取1块培养板用CCK-8检测其吸光度值( OD)。结果 CD45阴性表达,CD29、CD90、CD44阳性表达,3种完全培养基培养的BMSCs的表面标志物在前2代时差别较大,但在P3,P4时差别已较少,P4时均可以获得较纯的BMSCs;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在同一时间点,G0/G1期:A、B、C 3组随着FBS浓度的增加,G0/G1期降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2/M期:在培养后的24 h,A、B、C 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F=12.412),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差异消失;S期,3组均无差别;S+G2/M期随FBS浓度的增加而增高。细胞活力结果显示,在24 h时A、B、C 3组的OD值依次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5.002),随时间的延长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这3种培养基在 P4能获得较纯的BMSCs;细胞周期及活力结果显示,3种完全培养基均能促进BMSCs的增长,3组之间不存在差异。体积分数为0.10的FBS已满足BMSCs的分离和扩增,要想在短期内获得较纯的BMSCs,原代培养使用体积分数为0.15,传代用0.10 FBS的完全培养基。
作者:陈小丹;何家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快感缺失与童年创伤经历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修订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C)、中文版修订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PAS-C)和童年创伤问卷( CTQ)对1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71例正常健康者进行评估,分析快感缺失与童年创伤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组RSAS-C评分(13.32±6.12)、RPAS-C评分(19.04±8.53)、CTQ总分(47.63±13.49)及其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0.40±5.05,16.80±7.89,38.82±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组RSAS-C评分、RPAS-C评分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均呈正相关(rs =0.266~0.439,P<0.01);患者组RSAS-C评分(rs =0.419,P<0.01)和RPAS-C评分(rs =0.322,P<0.01)与CTQ总分呈正相关,控制PANSS总分后,快感缺失评分与童年创伤评分间的相关性仍存在。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快感缺失程度较高,与童年创伤经历之间存在关联,提示早年的创伤经历可能会影响个体对躯体及社会交往快乐的体验能力。
作者:马玉婷;董毅;汪凯;赵菁;王龙;刘勇;张玉;李慧;耿峰;陈学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 TGP)对糖尿病肾脏组织中内质网应激( ERS )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TGP给药组[50、100、200 mg/(kg·d)灌胃]。用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大鼠制备糖尿病模型,8周后留取适量肾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磷酸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PERK)及磷酸化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 p-eIF2α)蛋白的表达。结果各TGP给药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大鼠UA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p-PERK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以及GRP78、p-eIF2α在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均显著增加( P<0.01)。与模型组相比, TGP各给药组大鼠GRP78、p-PERK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以及p-eIF2α在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中ERS反应明显,TGP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可能与抑制ERS反应有关。
作者:武晓旭;章超群;许坤;徐兴欣;吴永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外科胸腺切除术治疗的行52例重症肌无力( MG)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近期疗效及危象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症状缓解15例,改善26例,无变化8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为78.8%。Osseman分型、术前病程长短、术前溴吡斯的明用量及是否合并胸腺瘤是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外科治疗MG具有良好的疗效,围术期做好充分准备并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降低术后危象的发生。
作者:赵元;于在诚;胡旭;张仁泉;王云海;刘伟;左剑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比较。方法收集51~72岁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盲终点评估的临床试验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28例):低剂量氨氯地平(2.5 mg/d)+复方阿米洛利(半片/d);B组(27例):低剂量氨氯地平(2.5 mg/d)+替米沙坦(40 mg/d),计划治疗随访3年。观察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变化。结果 A、B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 A组85.7%(1年)、89.3%(2年)和96.4%(3年)和B组66.7%(1年)、85.2%(2年)和96.3%(3年),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基线值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资料分析提示患者多为高危人群,随机分配良好;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仅在第1年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的血压达标率高于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的血压达标率。
作者:雷蔚;莫新玲;谢福生;刘琼;廖发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 Treg)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平衡关系变化,探讨其在 COPD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选取22例肺功能正常不吸烟者( A组)、22例肺功能正常吸烟者( B组)以及36例稳定期COPD患者( C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提取外周单个核细胞( PBMC)中的 Th17和 Treg的表达及平衡关系的变化。结果 C组外周血Th17的表达率明显高于 B组及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Th17细胞外周血中的表达高于A组( P<0.01); C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表达率高于A 组(P <0.01)和 B 组(P <0.01),B 组高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Th17/Treg比值C组明显高于A组和 B 组,A 组和 C 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但A组与B组及B组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数据汇总分析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表达与吸烟量呈正相关( P<0.01), Th17/Treg的比值与吸烟量无明显相关性( P>0.05);3组数据分析 Th17细胞、Treg细胞以及 Th17/Treg 比值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预计值(%)和FEV1/用力肺活量( FVC)(%)呈负相关。结论 C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COPD的发病机制;C组的Th17/Treg比值升高,平衡失调,可能是COPD发病的免疫机制;Th17和Treg细胞表达水平与吸烟量呈正相关,与FEV1/预计值(%)及FEV1/FVC(%)呈负相关。
作者:严青;徐晓玲;夏淮玲;徐飞;陈军;刘辉;石建邦;李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考察儿茶素对实验性大鼠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结扎制备大鼠心衰模型;通过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心脏重量指数、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醛固酮( ALD)和心钠肽( ANP)含量水平评价儿茶素疗效。结果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明显紊乱,心脏重量指数显著增加,同时AngⅡ、ALD和ANP浓度水平明显上升;儿茶素50、100 mg /( kg·d)连续2周治疗给药后能明显改善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脏重量指数、下调AngⅡ、ALD和ANP的含量水平。结论儿茶素对大鼠心衰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章琦;胡立群;尹长森;陈萍;李红旗;孙新;严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系统(V1.02)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CTO)患者121例,根据是否使用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分组,60例为对照组,单独采用冠状动脉介入影像定量分析系统辅助PCI。61例为观察组,结合三维可视化系统( V1.02)辅助PCI。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医患X线辐射暴露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介入成功率分别为88.5%(54/61)和73.3%(4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2/61)和1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75.9±9.2) min和(101.5±15.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三维可视化系统( V1.02)应用于CTO介入诊疗中,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夹层及血管穿孔破裂等并发症,缩短医患X线辐射暴露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何云;晋军;成小凤;胡建波;何永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阿法替尼(BIBW2992)和吉非替尼分别与培美曲塞联合对肺腺癌细胞 PC-9(突变敏感型)、H1975(T790M耐药型)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阐述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BIBW2992和吉非替尼对细胞胸苷酸合成酶( TS)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BIBW2992、吉非替尼以及培美曲塞单独作用后, PC-9和H1975细胞均明显凋亡,同时细胞增殖受到不同程度抑制。BIBW2992与培美曲塞联合在PC-9、H1975细胞中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较单药组均有明显提高(P <0.05),而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联合仅在PC-9细胞中提高单药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P <0.05)。BIBW2992在PC-9、H1975细胞中均显著降低TS表达,而吉非替尼在 H1975细胞中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BIBW2992可以克服T790M突变耐药,并且与培美曲塞联合对PC-9、H1975细胞呈协同增效作用;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联合仅对PC-9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能主要与下调TS表达作用有关。
作者:边劲;王琳;寻琛;黄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 HL)影响小鼠睾丸睾酮合成机制及辛伐他汀( SIMV)的干预作用。方法1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HL 组、SIMV 组和正常对照组( CTRL组);4个月后测血脂、体重;3β-HSD免疫组化法检测睾丸间质细胞; 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 StAR)与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的表达。结果① HL组和SIMV组体重、总胆固醇( TC )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明显高于CTRL组( P<0.05);SIMV组体重和TC比HL组显著下降(P<0.05),LDL-C无明显变化。② HL组StAR和P450scc的mRNA与蛋白表达较 CTRL 组显著下调(P <0.05,P <0.01);SIMV组较HL组则两者表达均升高(P<0.01)。③3β-HSD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IMV可以改善HL引起的睾丸间质细胞合成睾酮能力下调。
作者:王慧君;吕正梅;戎玉罗;王琦;叶宁宁;程媛媛;张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牛蒡子苷元(ATG)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和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ATG对小鼠脾细胞的毒性;H3-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ATG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抑制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γ( IFN-γ)和白介素2(IL-2)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TOR通路相关蛋白(mTOR、P70S6K、Akt、AMPK、Raptor)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ATG对小鼠脾细胞无显著毒性;ATG显著抑制了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ATG显著减少了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淋巴因子IFN-γ和IL-2的含量,且具有浓度依赖性;ATG显著降低了mTOR和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增加了上游AMPK和Raptor的磷酸化,而Akt的磷酸化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ATG可显著抑制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并减少 IFN-γ、IL-2的分泌,该作用可能与其增强AMPK、Raptor 的磷酸化,抑制 mTOR、P70S6K 的磷酸化有关。
作者:陆明;姬飞虹;张林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葛根总黄酮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方法10周龄SPF级SD 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去势模型组、替勃龙组(1.25 mg/kg)和葛根总黄酮(50、100、200 mg/kg)给药组。各给药组按上述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持续12周。12周后,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各组大鼠右股骨骨密度(BMD)和骨矿物含量(BMC),三点弯曲实验测左股骨生物力学的性能,左胫骨HE染色做组织形态学分析。 ELISA法测尿液的羟脯氨酸( HOP)、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ALP)、卵泡生成素( 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激素(E2)水平,RT-PCR法检测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mRNA的水平。结果葛根总黄酮(100、200 mg/kg)可显著增加去势大鼠右股骨BMD、左股骨生物力学性能,上调下丘脑GnRH mRNA表达,并可降低尿液HOP、血清BALP、FSH和LH的水平,减少骨吸收。结论葛根总黄酮对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有保护和预防性治疗的作用。
作者:陈冠儒;陈飞虎;葛金芳;王晓宇;詹侠;朱娇;武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考察小剂量氯吡格雷联合丹皮酚给药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方法利用二磷酸腺苷体外诱导血小板聚集,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重量和小鼠出血时间等指标评价联合给药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联合给药能显著抑制大鼠血小板大聚集率、降低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重量并延长小鼠出血时间;且其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明显强于氯吡格雷和丹皮酚。结论小剂量氯吡格雷联合丹皮酚给药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明显强于氯吡格雷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孙爱华;周碧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国人群中血清胸腺激酶1(TK1)与乳腺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 CNKI)、万方、维普、PubMed 数据库,结合文献追溯和采用公共搜索引擎( www. baidu. com; scholar. google. com)网上检索,收集所有关于中国人群中血清TK1与乳腺疾病的相关性的研究。以血清TK1与乳腺疾病的相关性的相对危险度(RR)值及标化均数差(SMD)值为效应指标,各资料间进行一致性检验,以确定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发表偏倚通过漏斗图和Egger′s线性回归检验进行评估。统计分析应用RevMan5.1软件进行,Egger’ s线性回归检验选用STATA 10.0软件计算。结果共入选相关文献15篇, Meta分析显示血清TK1在乳腺癌患者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人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K1在淋巴结转移及无转移组间以及不同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TK1水平对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疾病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对预测及评估乳腺癌患者中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以及评估乳腺癌分期的参考价值较低。
作者:孙晨宇;王本忠;裴静;许骏;张一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局部组织中Ezrin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对38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实验组)和16例股骨颈骨折(对照组)组织中Ezri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中Ezrin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同时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Ezrin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 BMI)、职业及病因无关,但与疾病分期有关。结论 Ezrin可能参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过程,并可能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作者:罗正亮;李旭;尚希福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