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血清白介素18、白介素10及其比值的变化和意义

秦青;周冬生;梁志清;张茂华;李胜联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IL-18, IL-10, IL-18/IL-10
摘要: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血清白介素(IL)-18、IL-10及其比值变化,探讨其在NAFLD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正常大鼠和20例NAFLD模型大鼠血清IL-18、IL-10的水平并计算出IL-18/IL-10比值.结果 NAFLD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较明显;血清IL-18水平、IL-18/IL-10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而IL-10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且IL-18水平和炎症程度相关(r =0.71,P<0.05),IL-10水平、IL-18/IL-10比值与炎症程度和脂肪变程度相关(r=-0.64,P<0.05;r=-0.46,P<0.05;r=0.70,P<0.05;r=0.61,P<0.05).结论 NAFLD模型组大鼠IL-18水平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IL-10水平与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程度呈负相关,IL-18/IL-10比值与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程度呈正相关,提示IL-18/IL-10比值可能对预测NAFLD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癌症住院患者的情绪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癌症住院患者的情绪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正负情绪量表(PANAS)对74例癌症住院患者和88例健康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①癌症患者的正性情绪得分均值[(15.57±5.72)分]大于负性情绪[(8.89±3.72)分],且主要集中在精神活力、心神不宁等共7个维度.②癌症患者与健康人群在客观支持分、对支持利用度得分、负性情绪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癌症患者的情绪总分与主观支持呈正相关;其正性情绪与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呈正相关(P<0.05).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正性情绪方面,癌症患者的主观支持可解释总变异量的11%,回归方程为:正性情绪(PA) =4.80 +0.45×主观支持;在负性情绪方面,癌症患者的年龄可解释总变异量的6%,回归方程为:负性情绪(NA)=13.29-0.08 ×年龄.结论 社会支持是患者情绪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患者的主观支持度可以提高患者的正性情绪.

    作者:周锐;肖蓉;江丰收;胡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腔内隔绝术在胸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中的应用

    对12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6例胸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其中有121例单纯行腔内隔绝术,其中24例术中覆膜支架覆盖了左锁骨下动脉,2例胸主动脉瘤及1例主动脉夹层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造血管转流,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近端结扎术,术后1周再行腔内隔绝术.3例失败.结果显示本组住院期间无死亡,随访中发现有2例主动脉夹层因血压控制不理想于术后1、3个月分别出现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导致肠坏死和A型夹层而死亡,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术后1年因腹主动脉的夹层逆撕导致截瘫.1例胸主动脉瘤破入食管的患者于术后1个月死于瘤腔的感染.

    作者:王晓天;胡何节;邓福生;方征东;孙小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与营养及血脂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与营养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39例MHD患者按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分为高CRP组(≥12 mg/L,19例)和低CRP组(< 12 mg/L,20例).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及血脂水平差异.结果 ①高CRP组血白蛋白水平较低CRP组低[(42.14±2.59) g/L vs (44,20±3.32) g/L,P<0.05];②高CRP组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低CRP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低CRP组低(P<0.05);③hs-CRP与TC(rs=0.615 7,P <0.01)、TG(rs =0.595 6,P<0.01)、LDL-C(rs=0.433 1,P<0.01)呈正相关.结论 MHD患者微炎症与白蛋白水平、致动脉硬化脂代谢紊乱相关.

    作者:汪鹏;张翠萍;任伟;兰雷;倪力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封闭式玻璃化冷冻载体在人类胚胎中的应用

    回顾性分析258个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资料,按冷冻载体的不同分为封闭式冷冻载体(cryoleaf)组和开放式冷冻载体(cryotop)组,分析两组间的胚胎复苏情况及移植结局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使用cryoleaf为冷冻载体与使用cryotop为冷冻载体的冻融胚胎复苏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继续妊娠率和活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cryoleaf能安全有效地冷冻保存人类胚胎.

    作者:章师平;周平;苏天红;章志国;邢琼;纪冬梅;陈蓓丽;郝燕;曹云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人三叶因子3对烧伤小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三叶因子3(hTFF3)对严重烧伤所致胃黏膜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30%体表面积Ⅲ°烧伤小鼠作为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A)组、烧伤对照(B)组和hTFF3治疗(C)组,C组伤后1h开始灌胃hTFF3,剂量为1 mg/kg,B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5d.观察烧伤后胃黏膜损伤指数、胃黏膜大体形态学改变、病理学改变,以及病死率.结果 烧伤小鼠每天给予1 mg/kg的hTFF3灌胃,胃肠黏膜受损程度显著降低,胃黏膜病理改变明显减轻,B组以出血、坏死和溃疡为主,C组以充血、水肿为主,小鼠5d病死率有所下降(27.3%、45.6%).结论 重组hTFF3对烧伤后胃肠道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促进受损黏膜屏障的重建.

    作者:孙勇;王良喜;毛学飞;邓向东;潘晓峰;吴杭庆;张盼;张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TIMP-3、p16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与血浆中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研究血浆中两种基因的检测及联合检测在NSCLC筛查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110例NSCL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外周血血浆TIMP-3、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对11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样品进行同样检测,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 患者癌组织中TIMP-3、p16、联合检测的基因甲基化率分别高于癌旁组织(P<0.01);外周血血浆中TIMP-3、p16、联合检测基因甲基化率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P<0.01);血浆中TIMP-3、p16和联合检测的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与NSCLC临床分期、临床分类以及病理类型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患者外周血浆TIMP-3、p16基因甲基化的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的检出率,为肺癌的筛查和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作者:李超;宋超;胡海亮;于在诚;金永堂;薛绍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褪黑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血脂、TLR4表达、炎症因子水平和斑块进展的影响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兔血脂、主动脉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血炎症因子水平和AS进展的影响.方法 复制实验性兔AS模型.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喂养;MT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加MT喂养.12周后分别检测血清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兔主动脉TLR4蛋白水平.结果 12周高脂喂养成功建立实验性兔AS模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C、LDL-C、HDL-C、TG、TNF-α、hs-CRP明显升高,内膜厚度与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升高,动脉TLR4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MT组血清TC、LDL-C、TG、TNF-α、hs-CRP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主动脉中TLR4表达减少,内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MT可能通过改善血脂、降低动脉TLR4蛋白表达和血炎症因子水平抑制实验性兔AS进展.

    作者:方楠;胡泽平;王邦宁;马东宇;周青;汪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人IgMμ链恒定区各肽段的基因合成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目的 全基因合成并原核表达免疫球蛋白M的重链(IgMμ链)及其各肽段,与天然的IgM、IgMμ链和IgG进行免疫原性的分析比较,进一步了解IgMμ链恒定区的结构与功能.方法 根据GenBank数据库IgMμ链恒定区(CH1-CH4)的cDNA序列并进行必要的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利用重叠延伸PCR (OE-PCR)体外基因合成人IgMμ链恒定区全长(CH1-CH4)及其截断片段CH1-CH2和CH3-CH4.原核表达并纯化相应的3种融合蛋白PET32a-rMμCH1-CH4、PET32a-rMμCH1-CH2和PET32a-rMμCH3-CH4,并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天然人IgM、IgMμ链和IgG免疫组为对照.再用ELISA法检测6种血清,分析比较其抗原性及免疫原性.结果 利用OE-PCR方法体外成功合成1359 bp的IgMμ链(CH1-CH4)全长基因、651 bp的IgMμ链CH1CH2和708 bp的IgMμ链CH3CH4,并构建相应原核表达质粒PET32a-rMμ1-4、PET32a-rMμ1-2和PET32a-rMμ3-4,血清ELISA检测结果显示:①IgG免疫原性>IgM> IgMμ链> rMμ1-4>rMμ1-2> rMμ3-4;②IgM免疫的血清与IgG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性,IgG免疫的血清与IgM也存在较强的交叉反应性;IgMμ链和重组μ链的各肽段免疫的血清与IgG均无明显的交叉反应性.结论 重组的IgMμ链及其各肽段与天然IgMμ链有着相似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为基因工程得到抗人IgMμ链单克隆抗体奠定了研究基础.

    作者:张婧;章萍萍;祁培培;吴莉莉;刘超;潘卫;邓松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SP gp96与Jab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糖蛋白96(HSP gp96)和C-jun激活域连接蛋白1(Jab1)在人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HSP gp96和Jab1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HSP gp96和Jab1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HSP gp96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分化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P<0.01),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Jab1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程度、分化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胃癌组织中HSP gp96和Jab1的表达存在关联(x2=4.901,P<0.05,r=0.248).结论 胃癌组织中HSP gp96和Jab1表达显著增高,且HSP gp96和Jab1可能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两者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杨飞;邓跃华;刘传磊;李帅;杨松海;刘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合并高尿酸血症(HUM)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97例单纯NAFLD患者(对照组)及71例NAFLD合并HUM患者(研究组),比较两组相关人体成分测定指标、血压、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NAFLD患者发生HUM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内脏脂肪面积(VFA)、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代谢综合征(MS)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VFA与BMI、体脂含量、WC、WHR、血压、血糖(FBG)、TG、尿酸(UA)、FINS、HOMA-I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VFA和高TG血症是NAFLD发生HUM的危险因素.结论 NAFLD合并HUM患者较单纯NAFLD患者血脂紊乱及胰岛素抵抗(IR)程度加重,患MS风险升高,高VFA和高TG血症是NAFLD发生HUM的危险因素.

    作者:侯丽丽;张宝;管石侠;唐芸;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早期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单核细胞MMP-9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早期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40例确诊非ST段抬高ACS拟行PCI术住院患者为实验组(ACS组),术前随机接受瑞舒伐他汀10 mg(10 mg组,n=20)和20 mg治疗(20 mg组,n=20),同时选取因各种临床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的正常者为对照组(n=20).分别于术前、术后24h及术后7d抽取肘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MMP-9蛋白的浓度,并测定血脂水平;采用UNIQ-10柱式TRIzon总RNA试剂盒提取总RNA,扩增目的基因MMP-9mRN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S组单核细胞MMP-9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ACS组PCI术后单核细胞MMP-9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术前逐渐下降(P<0.05);与瑞舒伐他汀10 mg组比较,20 mg组PCI术后单核细胞MMP-9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ACS组单核细胞MMP-9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可能直接参与了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及破裂;早期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下调ACS单核细胞MMP-9的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起到抗炎和稳定斑块的作用.

    作者:时义宝;褚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卷烟烟气暴露对小鼠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卷烟烟气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AM)的影响,探讨调节性T(Treg)细胞与AM吞噬功能的关系.方法 BALB/c小鼠经卷烟烟气暴露1、2、3个月后处死,姬姆萨染色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AM数目,吞噬D大肠杆菌(E.coli)检测AM吞噬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及BALF中Treg细胞的比例,蛋白液体悬浮芯片技术检测BALF炎性细胞因子.结果 小鼠暴露卷烟烟气1个月,BALF中AM数显著增高,AM吞噬功能和BALF中Treg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含量增高,IL-10量减少;暴露2个月,AM数量及其吞噬功能和BALF中Treg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MCP-1及MIP-1α含量增高,IL-1β、IL-10含量减少;暴露3个月,除IL-10含量增高外,其他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卷烟烟气对小鼠AM功能有影响,Treg细胞与AM功能关系密切,并受炎性细胞因子调节.

    作者:李若曦;刘姜瑾;熊珊珊;胡旺顺;杨陟华;杜丽;徐龙;刘坤璐;钟科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血清白介素18、白介素10及其比值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血清白介素(IL)-18、IL-10及其比值变化,探讨其在NAFLD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正常大鼠和20例NAFLD模型大鼠血清IL-18、IL-10的水平并计算出IL-18/IL-10比值.结果 NAFLD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较明显;血清IL-18水平、IL-18/IL-10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而IL-10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且IL-18水平和炎症程度相关(r =0.71,P<0.05),IL-10水平、IL-18/IL-10比值与炎症程度和脂肪变程度相关(r=-0.64,P<0.05;r=-0.46,P<0.05;r=0.70,P<0.05;r=0.61,P<0.05).结论 NAFLD模型组大鼠IL-18水平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IL-10水平与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程度呈负相关,IL-18/IL-10比值与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程度呈正相关,提示IL-18/IL-10比值可能对预测NAFLD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作者:秦青;周冬生;梁志清;张茂华;李胜联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以基因检测结果为指导的肺腺癌术后个体化治疗效果分析

    分析肺腺癌根治术后基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复合体1、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β微管蛋白Ⅲ、胸苷酸合成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基因检测结果,制定的肺腺癌术后的个体化化疗及靶向治疗方案的疗效.个体化治疗组与非个体化治疗组比较,一线化疗的有效率(70.6%vs34.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7个月vs 8.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24.0个月vs 17.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杨清杰;张强;胡蒙;包传恩;郭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脑白质疏松患者的皮质下特征及其对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LA)患者的皮质下特征及其对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L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剑桥老年认知量表中文版(CAMCOG-C)、画钟试验(CDT)、老年抑郁量表(G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等对认知功能、抑郁、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皮质下特征等进行评定.结果 LA患者伴随皮质下特征以排尿障碍为常见(66%),其次为假性球麻痹(55%)、抑郁症状(47%).LA患者伴皮质下特征组与相应的无皮质下特征组比较,均伴随着CAMCOG-C评分下降和ADL评分升高(P<0.05),提示LA伴随皮质下特征与LA认知损害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有关.结论 LA患者的皮质下特征较为常见,可严重影响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朱小群;江婵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抗原修复在胃癌HER-2检测中的影响研究

    收集胃食管交界区胃普通型腺癌50例,在不同条件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高温修复染色强于低温;乙二胺四乙酸(EDTA)高温修复染色更强.表明ED-TA高温修复染色能够提高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的检测阳性率.

    作者:曹志国;余昌俊;孟刚;陶成诚;陈昌裕;龙腾云;王岳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白藜芦醇对人肝癌细胞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的抗肿瘤活性,并探讨其抑制抗血管发生及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epG2细胞,用12.5、25、50、100 μmol/L的白藜芦醇刺激.小室侵袭实验检测HepG2细胞的迁移与侵袭;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以及NF-κB p65亚基核转位.结果 50 μmol/L白藜芦醇孵育24 h后,其迁移与侵袭率分别降低了37%和3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白藜芦醇能抑制p65核转位;此外,抑制并沉默HO-1表达后,能显著降低MMP的表达.结论 白藜芦醇对MMP的表达影响很大程度上与抑制HO-1-NF-κB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作者:黄笛鸣;单汉国;谢文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白芍总苷对胶原性关节炎滑膜组织MAPKs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目的 研究白芍总苷(TGP)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鸡Ⅱ型胶原诱导大鼠CIA模型,TGP灌胃给药,检测大鼠关节肿胀度,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MAPKs的磷酸化程度.结果 TGP[25、50、100 mg/(kg·d)]有效缓解CIA大鼠关节肿胀情况,抑制滑膜MAPKs的磷酸化水平,而对MAPKs总的蛋白表达没有影响;TGP体外给药可明显抑制由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滑膜细胞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CIA大鼠滑膜MAPKs的磷酸化水平和滑膜炎病理机制相关,TGP对CIA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滑膜细胞MAPKs磷酸化水平有关.

    作者:贾晓益;常艳;张磊;魏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0P)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RA患者106例(RA组)以及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相匹配的健康人63例(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其正位脊柱L2~4及左侧股骨近端各部位包括股骨颈、Ward's区、大转子区的骨密度(BMD).同时详细记录RA患者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结果 ①RA组OP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RA组Ward's区和大转子区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RA女性组OP发生率较男性组无明显差异,但女性组大转子区BMD较男性组明显降低(P<0.05);③RA绝经组OP发生率较未绝经组明显增高(P<0.05),且RA绝经组各部位BMD均明显低于未绝经组(P<0.01);④RA OP组与非OP组比较,血清25 (OH)D水平更低(P<0.01),年龄更大(P<0.01),但Sharp评分无明显差异;⑤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的病程分别与其股骨颈以及大转子区BMD呈负相关(r=-0.245,-0.346,P<0.05),红细胞沉降率与L3区BMD呈负相关(r=-0.218,P<0.05),生活质量评分与大转子区BMD呈负相关(r=-0.204,P<0.05);⑥RA激素组OP发生率较非激素组明显增高(P<0.05),且RA激素组患者各部位BMD均明显低于非激素组(P<0.05);⑦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激素和绝经是OP的危险因素,而25(OH)D是RA患者OP的保护因素.结论 RA患者OP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匹配的对照组,除年龄、绝经等传统的OP的危险因素外,任何剂量激素、病程长和25(OH)D水平下降都是RA高发OP的危险因素,而生活质量降低和红细胞沉降率等炎性指标也可能参与RA相关性OP的发生.

    作者:洪琼;徐建华;徐胜前;张锐;张明铭;邹延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带蒂筋膜瓣的稳定性对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利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将带蒂筋膜瓣作为膜引导材料,研究带蒂筋膜瓣的稳定性提高后对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 cm骨缺损模型,将自体红骨髓接种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材料上制备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植入双侧骨缺损区,左侧采用单纯带蒂筋膜瓣包裹,设为对照组,右侧采用带蒂筋膜瓣包裹后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设为实验组.术后对实验动物进行一般情况观察,并在第4、8、12、16周后进行标本大体观察,尺骨X射线检查,修复区组织学检查及骨形态计量分析,并在12、16周行生物力学测定分析.结果 实验组一般情况表现优于对照组;大体观察示实验组外骨痂形成的量及速度优于对照组;X射线检查结果示实验组强于对照组;修复区组织学检查新生骨结构形成的数量和速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4、8、12、16周新生骨小梁面积占修复总面积比值及两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定分析显示,术后12、16周两组间比较及同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膜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后,膜下空间及植骨区得到更好的维持,有利于超临界骨缺损的修复.

    作者:王海波;杨新明;赵御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