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曦;刘姜瑾;熊珊珊;胡旺顺;杨陟华;杜丽;徐龙;刘坤璐;钟科军
白介素12(IL-12)在机体的固有免疫和细胞免疫中扮演了重要角色.IL-12作为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一种促炎症性细胞因子,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现就IL-12的生物学意义、参与AS发病的证据及其在AS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杨婷;曾臻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调控蛋白(MRG15)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方法 以含人MRG15全长cDNA序列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构建MRG15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利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在哺乳动物细胞株中的表达与定位.结果 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表明MRG15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能有效地表达,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MRG15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结论 MRG15蛋白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为进一步了解MRG15的功能奠定了一定基础.
作者:姜天鹏;潘林鑫;赵健;乔正;李春雨;张珊静;李克娟;范礼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DNA转化和共培养研究淋球菌(NG)对大观霉素的耐药机制.方法 将3株大观霉素耐药环丙沙星敏感的供体NG[大观霉素小抑菌浓度(MIC)512 mg/L]与大观霉素敏感环丙沙星耐药的受体NG共培养,并将耐药菌株的DNA转化至大观霉素敏感的受体菌中.分别将供体菌、受体菌及共培养和DNA转化得到的NG的16sRNA基因扩增并测序,分析可能导致大观霉素耐药的基因突变.结果 共培养后和DNA转化得到耐大观霉素的NG株(大观霉素MIC 512 mg/L),PCR扩增和DNA测序分析发现所有大观霉素耐药的NG均发现16sRNA基因胞嘧啶(C)1192胸腺嘧啶(T)突变,大观霉素敏感的受体菌未发现突变.结论 共培养和DNA转化可以用于NG耐药机制研究,NG16SrRNA基因C1192T突变导致大观霉素对NG耐药.
作者:蒋法兴;朱文;乐文静;苏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LA)患者的皮质下特征及其对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L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剑桥老年认知量表中文版(CAMCOG-C)、画钟试验(CDT)、老年抑郁量表(G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等对认知功能、抑郁、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皮质下特征等进行评定.结果 LA患者伴随皮质下特征以排尿障碍为常见(66%),其次为假性球麻痹(55%)、抑郁症状(47%).LA患者伴皮质下特征组与相应的无皮质下特征组比较,均伴随着CAMCOG-C评分下降和ADL评分升高(P<0.05),提示LA伴随皮质下特征与LA认知损害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有关.结论 LA患者的皮质下特征较为常见,可严重影响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朱小群;江婵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卷烟烟气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AM)的影响,探讨调节性T(Treg)细胞与AM吞噬功能的关系.方法 BALB/c小鼠经卷烟烟气暴露1、2、3个月后处死,姬姆萨染色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AM数目,吞噬D大肠杆菌(E.coli)检测AM吞噬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及BALF中Treg细胞的比例,蛋白液体悬浮芯片技术检测BALF炎性细胞因子.结果 小鼠暴露卷烟烟气1个月,BALF中AM数显著增高,AM吞噬功能和BALF中Treg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含量增高,IL-10量减少;暴露2个月,AM数量及其吞噬功能和BALF中Treg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MCP-1及MIP-1α含量增高,IL-1β、IL-10含量减少;暴露3个月,除IL-10含量增高外,其他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卷烟烟气对小鼠AM功能有影响,Treg细胞与AM功能关系密切,并受炎性细胞因子调节.
作者:李若曦;刘姜瑾;熊珊珊;胡旺顺;杨陟华;杜丽;徐龙;刘坤璐;钟科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血清白介素(IL)-18、IL-10及其比值变化,探讨其在NAFLD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正常大鼠和20例NAFLD模型大鼠血清IL-18、IL-10的水平并计算出IL-18/IL-10比值.结果 NAFLD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较明显;血清IL-18水平、IL-18/IL-10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而IL-10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且IL-18水平和炎症程度相关(r =0.71,P<0.05),IL-10水平、IL-18/IL-10比值与炎症程度和脂肪变程度相关(r=-0.64,P<0.05;r=-0.46,P<0.05;r=0.70,P<0.05;r=0.61,P<0.05).结论 NAFLD模型组大鼠IL-18水平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IL-10水平与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程度呈负相关,IL-18/IL-10比值与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程度呈正相关,提示IL-18/IL-10比值可能对预测NAFLD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作者:秦青;周冬生;梁志清;张茂华;李胜联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研究正常人手运动相关脑功能区的激活情况,探讨精细运动与简单运动的共同及相对特异性机制.方法 15名正常志愿者左右手分别进行腕关节屈伸、握拳运动和轮指运动,实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扫描,使用SPM2软件对功能数据进行ANO-VA分析及多重比较分析.结果 ANOVA分析结果显示,双手握拳运动较腕关节屈曲运动明显激活对侧中央后回及顶下小叶缘上回,轮指运动较握拳运动明显激活对侧运动前区.联合作用分析显示,双手不同方式运动共同激活对侧初级运动皮层区、对侧辅助运动区及同侧小脑半球激活.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对侧初级运动皮层区及顶下小叶精细运动较简单运动激活效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功能磁共振成像可用于检测正常人手运动相关功能区,手的精细运动与简单运动涉及相同及相对特异性脑区,这为手运动功能区受累的脑肿瘤及脑梗死的治疗及康复提供重要依据和方法.
作者:王敏锐;王海宝;余永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产适于胎龄儿(AGA)和小于胎龄儿(SGA)的体格生长特征,为今后对早产儿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胎龄在28~36+6周的211例早产AGA儿和25例早产SGA儿作为研究对象,出生后定期接受高危儿管理干预,对其0~ 12个月内的体重、身长及头围分别按足月儿生长标准进行Z评分评估并分析.结果 早产AGA儿和早产SGA儿1岁内体重、身长和头围均出现追赶性生长,且增长快的阶段均在出生后0~6个月,早产AGA和SGA儿体重、身长、SGA儿头围均△Z值>0,自出生后3月龄后,AGA儿头围的△Z值≥0.早产AGA和SGA儿体重、身长和头围以出生后6个月内△Z值大,6个月后△Z值呈现减小趋势;体重追赶速度优于身长追赶速度,体重的Z值中位数均大于身长;早产SGA儿追赶生长速度慢于早产AGA儿,早产AGA儿体重、身长及头围的Z值中位数分别于出生后3、6、9个月龄起>0,早产SGA儿体重、身长和头围的Z值中位数分别于出生后9、12、12个月龄起>0.结论 出生后前6个月是早产儿的快速生长期,体重与身长的变化存在不平衡性;早产AGA儿生长潜力大于早产SGA儿.Z评分法是早产儿生长状态评估的一个较好方法,为早产儿营养供给提供参考.
作者:金岚;傅苏林;邵子瑜;李培培;孙瑜;于爱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兔血脂、主动脉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血炎症因子水平和AS进展的影响.方法 复制实验性兔AS模型.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喂养;MT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加MT喂养.12周后分别检测血清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兔主动脉TLR4蛋白水平.结果 12周高脂喂养成功建立实验性兔AS模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C、LDL-C、HDL-C、TG、TNF-α、hs-CRP明显升高,内膜厚度与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升高,动脉TLR4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MT组血清TC、LDL-C、TG、TNF-α、hs-CRP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主动脉中TLR4表达减少,内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MT可能通过改善血脂、降低动脉TLR4蛋白表达和血炎症因子水平抑制实验性兔AS进展.
作者:方楠;胡泽平;王邦宁;马东宇;周青;汪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利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将带蒂筋膜瓣作为膜引导材料,研究带蒂筋膜瓣的稳定性提高后对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 cm骨缺损模型,将自体红骨髓接种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材料上制备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植入双侧骨缺损区,左侧采用单纯带蒂筋膜瓣包裹,设为对照组,右侧采用带蒂筋膜瓣包裹后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设为实验组.术后对实验动物进行一般情况观察,并在第4、8、12、16周后进行标本大体观察,尺骨X射线检查,修复区组织学检查及骨形态计量分析,并在12、16周行生物力学测定分析.结果 实验组一般情况表现优于对照组;大体观察示实验组外骨痂形成的量及速度优于对照组;X射线检查结果示实验组强于对照组;修复区组织学检查新生骨结构形成的数量和速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4、8、12、16周新生骨小梁面积占修复总面积比值及两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定分析显示,术后12、16周两组间比较及同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膜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后,膜下空间及植骨区得到更好的维持,有利于超临界骨缺损的修复.
作者:王海波;杨新明;赵御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将在某院产科门诊首次产检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孕妇一般情况及妊娠呕吐相关信息,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妊娠呕吐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共有1011例孕妇参加了问卷调查,无任何妊娠呕吐反应者355例(35.1%),出现或轻或重的妊娠反应者656例(64.9%).与妊娠年龄< 25岁组孕妇相比,妊娠年龄≥30岁组孕妇妊娠呕吐发生率要低,调整混杂因素后,其OR=0.615(95% CI:0.379 ~0.996);有明显抑郁症状的孕妇妊娠呕吐发生率(71.8%)明显高于低抑郁水平孕妇妊娠呕吐发生率(61.5%),调整后OR=1.614(95% CI:1.084 ~2.405).
作者:陶瑞雪;刘荃;郝加虎;宫相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激素(TH)在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过程中对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探讨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TH水平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9组:正常对照组(A组)、高脂高糖(HFS)饲养模型组(B组)、HFS+吡格列酮组(C组,吡格列酮3 mg/kg)、HFS+丙硫氧嘧啶(PTU)低剂量组(D组,PTU 5 mg/kg)、HFS+ PTU高剂量组(E组,PTU 10 mg/kg)、HFS+左旋甲状腺素钠(L-T4)低剂量组(F组,L-T4 50 μg/kg)、HFS+ L-T4高剂量组(G组,L-T4 500μ/kg)、正常饲料+L-T4高剂量组(H组,L-T4 500 μg/kg)、正常饲料+ PTU高剂量组(Ⅰ组,PTU 10 mg/kg).各给药组均于实验第1天即灌胃给药,A、B组给予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8周后取血,对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胰岛素(FINS)、血清和肝脏脂质含量及氧化还原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HFS饮食饲养8周可诱导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IR)并伴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脂质代谢紊乱和氧化还原失衡.与B组大鼠比较,F、G组大鼠脂质分解增加,血清和肝脏中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增加(P<0.05),过氧化氢酶(CAT)减少(P<0.05);高、低剂量的L-T4均明显降低HFS喂养大鼠腹脂指数(AI)(P<0.01),对肝指数(LI)无明显影响.给予PTU后,HFS喂养大鼠总体呈现相反的结果.结论 TH促进HFS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形成与发展,促进胰岛素抵抗中肝脏脂质分解代谢.
作者:张明月;丁启龙;王冰;蒋励;贺碧霞;邱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酒精通过控制中心体增长影响小鼠脑神经瘤细胞Neuro2a增殖的机制.方法 免疫荧光细胞计数检测酒精对细胞周期进程的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酒精对纺锤体表型以及对外源性和内源性中心体蛋白P4.1相关蛋白(CPAP)中心体定位浓度的影响.结果 100 mmol/L酒精处理Neuro2a细胞96h后,阻碍了细胞周期的进程,减少了进入有丝分裂期的细胞量;有丝分裂期纺锤体的表型出现多种异常;酒精通过降低中心体上内源性和外源性CPAP的定位浓度,抑制了中心体的增长.结论 酒精抑制CPAP在中心体增长中的功能,导致有丝分裂期纺锤体排列异常,从而阻止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引起Neuro2a细胞数量减少.
作者:赵玲俐;徐涛;朱志晶;黄殷殷;王文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小鼠骨髓瘤耐阿霉素(ADM)细胞系SP2/0/ADM,研究青蒿琥酯(ART)对其的影响.方法 ADM低浓度加量持续诱导法建立耐药细胞株;罗丹明123(Rh123)排出实验观察SP2/0/ADM细胞对药物外排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分析SP2/0/ADM细胞株耐药谱和ART对SP2/0/ADM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耐药逆转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10μg/ml ART作用24、48、72、96 h后,SP2/0/ADM细胞P-糖蛋白(P-gp)表达变化.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SP2/0/ADM细胞不但对ADM产生了耐药性[耐药指数(RI)为22.6],对米托蒽醌、足叶已苷和甲氨蝶呤也产生了不同程度交叉耐药,其RI分别为4.1、2.8和5.3.Rh123排出实验结果显示SP2/0/ADM细胞荧光强度低,而SP2/0细胞中荧光强度高.随ART浓度增加,对SP2/0/ADM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依赖性(P<0.05),其20%抑制浓度(IC20)约为0.3 μg/ml.选此浓度进行耐药逆转实验,结果显示ART可增强ADM对SP2/0/ADM细胞的毒性作用,其半数药物抑制浓度(IC50)由17.81 μg/ml降至4.26 μg/ml,耐药逆转倍数为4.15倍(P<0.05).随ART作用时间延长,SP2/0/ADM细胞P-gp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6568.25±156.93)比较,ART作用24、48、72、96 h组P-gp蛋白灰度值分别为(4 459.12±297.13)、(4218.35 ± 153.21)、(3558.52±241.38)、(3024.85±15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2/0/ADM细胞株是成功的骨髓瘤耐药细胞株;ART能逆转SP2/0/ADM细胞对ADM耐药;ART抑制P-gp蛋白表达是其重要作用机制.
作者:符祥俊;姚红霞;林丽娥;吴从明;陈文婷;王述文;杨晓阳;李世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2-氨基4-(S-丁基磺酰亚氨)丁酸(BSO)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测定BSO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进而利用无毒浓度的BSO和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细胞后,检测细胞对依托泊苷(VP-16)和多柔比星(ADM)化疗敏感性的变化,同时,采用试剂盒检测肿瘤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γ-谷氨酸-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试剂盒测定-γ-GCS活性,并以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HF-DA)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改变.结果 MTT实验显示,BSO对SGC7901细胞的IC50为3.5 mg/ml.根据药物无毒浓度选择原则,选取20% IC50 BSO浓度(0.7 mg/ml)进行后续实验.结果显示,BSO通过抑制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内γ-GCS酶活性来减少GSH合成(P<0.05),促使细胞内ROS水平升高(P<0.01),加入NAC后可部分逆转BSO对GSH合成的抑制作用(P<0.05).BSO与ADM和VP-16联合作用后,使得二者的IC50值分别下降55.9%和71%.结论 BSO通过抑制γ-GCS的活性,降低细胞内GSH的含量,提高ROS水平,增强细胞化疗敏感性.
作者:吴成四;金问森;台德军;王娟;常家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合并高尿酸血症(HUM)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97例单纯NAFLD患者(对照组)及71例NAFLD合并HUM患者(研究组),比较两组相关人体成分测定指标、血压、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NAFLD患者发生HUM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内脏脂肪面积(VFA)、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代谢综合征(MS)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VFA与BMI、体脂含量、WC、WHR、血压、血糖(FBG)、TG、尿酸(UA)、FINS、HOMA-I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VFA和高TG血症是NAFLD发生HUM的危险因素.结论 NAFLD合并HUM患者较单纯NAFLD患者血脂紊乱及胰岛素抵抗(IR)程度加重,患MS风险升高,高VFA和高TG血症是NAFLD发生HUM的危险因素.
作者:侯丽丽;张宝;管石侠;唐芸;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iR-30d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5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miR-30d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iR-30d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值(1.70±3.19)显著低于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值(5.10±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0d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面与患者性别和年龄、肿瘤大小、侵犯层次、TNM分期及脉管侵犯无明显相关.结论 miR-30d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胃癌的潜在诊断及治疗靶点.
作者:宋军;王辉;付海啸;邱磊;张迎东;徐溢新;孟松;徐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及大小肺栓塞(PE)的碘灌注表现及碘基值的变化,评价CT能谱成像定量碘基物质图在PE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73例临床疑似PE患者,先平扫,再行能谱增强扫描.选取其中阳性病例39例,将PE类型分为中心型、闭塞型、锐角附壁型、钝角附壁型及不规则型,观察不同类型及大小PE碘灌注的变化,测定栓塞区及对侧相同位置肺野的碘基值并进行比较,如双侧相同位置均有栓塞,则与邻近正常肺野比较.因不规则型PE发生较少,且多跨血管分布,只是统计栓塞数量,未进行碘基值测定.结果 39例经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证实为PE,共显示栓塞血管197支,栓塞类型为中心型63支,闭塞型58支,锐角附壁型39支,钝角附壁型26支,不规则型11支.闭塞型表现为全肺或肺叶灌注减低,PE血管供血区肺野平均碘基值为-0.45,对照区平均碘基值为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型栓塞区平均碘基值为4.12,对照区平均碘基值为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锐角附壁型栓塞区平均碘基值为3.80,对照区平均碘基值为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型及锐角附壁型栓子大小超过血管直径的1/2表现为肺段或亚段灌注减低,栓子大小小于血管直径的1/2无明显灌注减低.钝角附壁型未见明显灌注减低,栓塞血管供血区肺野与对照区平均碘基值分别为7.48和7.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碘基物质图灌注改变与栓塞部位有良好的吻合性,能反映不同类型PE及栓子大小对供血区肺野碘灌注的影响,为PE诊断提供更多的形态及功能学信息.
作者:林婷婷;邓克学;韦炜;周燕;罗英姿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对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18个月的支持治疗期进行回顾性研究,参照牙周风险评估系统(PRA)提供的复诊时间,其中规律复诊者(RC) 23例,不规律复诊者(EC)37例,比较两组失牙数、探诊深度、探诊出血率和复发危险度的变化.结果显示RC组疗效较好,表现为未失牙,EC组失2颗牙;RC组探诊深度平均减少1.11 mm,EC组减少0.80 mm;RC组探诊出血率平均减少42.72%,EC组减少34.10%;RC组21.7%的患者由高复发危险度变为中复发危险度,EC组为13.5%.RC组的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率比EC组改善明显(P<0.05).
作者:路晶晶;徐燕;程楠;黄万元;汪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与营养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39例MHD患者按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分为高CRP组(≥12 mg/L,19例)和低CRP组(< 12 mg/L,20例).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及血脂水平差异.结果 ①高CRP组血白蛋白水平较低CRP组低[(42.14±2.59) g/L vs (44,20±3.32) g/L,P<0.05];②高CRP组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低CRP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低CRP组低(P<0.05);③hs-CRP与TC(rs=0.615 7,P <0.01)、TG(rs =0.595 6,P<0.01)、LDL-C(rs=0.433 1,P<0.01)呈正相关.结论 MHD患者微炎症与白蛋白水平、致动脉硬化脂代谢紊乱相关.
作者:汪鹏;张翠萍;任伟;兰雷;倪力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