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曼;吴强;吴正升;张瑰红;徐晓春
目的 探讨柠檬醛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凋亡的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柠檬醛处理NB4细胞48 h后,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的mRNA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aspase-3及核因子kappaB (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 随着柠檬醛浓度增加,RT-PCR结果显示受测细胞的Bax mRNA表达增强,Bcl-2 mRNA表达减弱;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受测细胞的caspase-3表达增加,NF-κB表达下降.结论 降低NF-κB、Bcl-2表达及促进Bax、caspase-3表达可能是柠檬醛诱导NB4细胞株凋亡的机制之一.
作者:宋琴;夏海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复合支架上向表皮干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诱导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复合支架荷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干细胞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皮干细胞标志物CK19和整合素β1的表达.结果 诱导液作用2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到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复合支架荷载的大鼠BMSCs中大量阳性双表达CK19和整合素β1.结论 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复合支架荷载的大鼠BMSCs仍具有向表皮干细胞分化的潜能,此支架具备作为组织工程皮肤支架材料的条件.
作者:贺斌;王明刚;赵李平;钟晓红;徐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小鼠血清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迟发性脑病(DEACMP)组、生理盐水组、高压氧(HBO)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治疗组.使用腹腔注射一氧化碳的方法 制备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模型.染毒后15~28 d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HBO组行HBO治疗,依达拉奉组腹腔注射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组行HBO加腹腔注射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结束后每组分别检测血清MDA水平、SOD活性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①血清MDA、SOD测定结果:DEACMP组小鼠血清MDA含量高于对照组,SOD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与DEACMP组相比,除生理盐水组外,余治疗组血清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及依达拉奉组MDA含量高于联合治疗组,而SOD活性均低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对照组海马CA1区偶见少量凋亡细胞,除生理盐水组外的各治疗组凋亡指数均低于DEACMP组(P<0.05);HBO组及依达拉奉组凋亡指数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与HBO联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小鼠血清MDA水平、提高SOD活性,并可以显著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发生,效果优于单纯HBO或者依达拉奉治疗.
作者:王静;汪青松;黄海丽;管叶明;刘学春;刘红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骨科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9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C组)、帕瑞昔布钠20 mg组(P1组)、帕瑞昔布钠40 mg组(P2组),采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舒芬太尼-罗库溴铵全麻诱导,七氟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维持.手术结束后采用舒芬太尼2 μg/kg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分别于术后1(T1)、4(T2)、8(T3)、12(T4)、24(T5)、48 h(T6)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记录上述各时间点患者自控镇痛(PCA)总次数、总有效次数;上述各时间点舒芬太尼用量;并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和循环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相比,P1组T2、T3时VAS评分降低,P2组T2~T6时VAS评分降低(P<0.05),P1组T2、T3时患者PCA总次数、总有效次数减少,P2组T2~T6时PCA总次数、总有效次数减少(P<0.05),P1组T2、T3时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2组T2~T6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与P1组比较,P2组T2-T6时VAS评分降低(P<0.05),T2~T6时患者PCA总次数、总有效次数减少(P<0.05),T2~T6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P2组较C组和P1组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减少(P<0.05).结论 切皮前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能明显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的用量,术后镇痛效果满意.
作者:胡宪文;张野;谢春林;吴云;翁立军;蒋玲玲;陈齐;李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筛选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的评估参数.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8例及健康对照组8例在反相脉冲谐波模式下,经肘静脉团注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测定造影剂到达肝动脉时间(HAAT),到达门静脉时间(PVAT),到达肝静脉时间(HVAT),计算造影剂达到肝动-静脉时间之差即肝动-静脉渡越时间(VAT),肝-门静脉到达时间之差即肝-门静脉渡越时间(VVT).结果 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的HAAT、PV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VAT、VAT、VVT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缩短(P<0.05),HVAT、VAT、VVT与肝纤维化程度均呈负相关(P<0.01),且VVT相关性高(r=-0.88).结论 HVAT、VAT、VVT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尤其是VAT、VVT可作为间接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作者:詹韵韵;张新书;姜凡;彭梅;解翔;单永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对接收调查的异位妊娠患者80例及对照组60例进行焦虑抑郁问卷及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异位妊娠患者的抑郁、焦虑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响因素上,患者的婚姻状况、有无生育要求,焦虑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格特质与焦虑抑郁状况的相关性研究显示维度E与焦虑抑郁具有相关性(P<0.05).
作者:洪琼;章一涓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肿大的MSCT表现,以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4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 淋巴结结核10例:多为环形强化;淋巴结慢性肉芽肿性炎1例:病灶较大,边界不清晰;淋巴结反应性增生6例:肿大淋巴结孤立存在,病变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有强化;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肿块均呈均质密度伴显著持续性强化;淋巴瘤5例:增强病灶稍有强化,边界不清晰,部分呈融合状;转移瘤25例:淋巴结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MSCT对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韦炜;程涛;周燕;罗英姿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炎症反应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肠道功能调节的机制.方法 清洁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A组)、力能对照组(B组)和鱼油治疗组(C组).复制大鼠30%TBSA Ⅲ度烧伤模型,A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kg·d),B组每天定时经尾静脉注射20%力能中长链脂肪乳 2 ml/(kg·d),C组在相同时间点经尾静脉注射与B组等氮等热量的尤文ω-3鱼油脂肪乳2 ml/(kg·d).分别观察伤前(A组)、伤后(B、C组)1、4、7、10 d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肠组织TNF-α的表达.结果 B、C两组在伤后各时相点血清DAO、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伤前(P<0.01);C组血清DAO、TNF-α、IL-6水平较B组降低,在伤后4、7、10 d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或P<0.01).与B组相比,C组TNF-α活性明显减弱.结论 ω-3鱼油脂肪乳降低烧伤后血清DAO水平,改善烧伤后肠黏膜损伤,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ω-3鱼油脂肪乳减轻烧伤后促炎症介质TNF-α、IL-6的释放,抑制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的程度.
作者:李兴照;蔡晨;徐庆连;胡宏;夏正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3+CD56+自然杀伤样T(NKT样)细胞的表达以及体外活化后的增殖能力和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SLE患者(疾病活动组20例,稳定组10例)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CD56+ NKT样细胞的表达及不同体外刺激活化后的增殖能力.通过检测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IL)-4表达水平来判断其在调节炎症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CD3+CD56+NKT样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LE疾病活动组与稳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佛波酯 (PMA)和离子霉素的非特异性刺激相比,经抗CD3单克隆抗体和IL-2特异性诱导刺激对CD3+ CD56+ NKT样细胞的增殖能力更强,Th1型细胞因子IFN-γ表达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h2型细胞因子IL-4在两种刺激条件下几乎均不表达.结论 CD3+CD56+ NKT样细胞通过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来调节炎症免疫作用,SLE的发病可能与外周血CD3+CD56+ NKT样细胞表达数量减少及其免疫功能严重失调有关.
作者:张铭明;夏丹;唐婷婷;王路;徐建华;沙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肠菌群体外转化对甘草药用主要成分及镇咳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健康人新鲜粪便厌氧培养制备肠菌群转化模型,用HPLC对转化前后的甘草水提液进行分析,并以氨水引咳法观察肠菌群转化前后甘草提取液对小鼠的镇咳作用.结果 HPLC分析结果 显示:肠菌群转化前,甘草水提液中甘草酸的含量较高,但未检出甘草次酸;经肠菌群转化后,甘草次酸的含量明显增加.镇咳实验结果 显示:转化后的甘草水提液对实验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抑制率高于转化前,其延长咳嗽潜伏期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甘草经肠菌群转化后能够提高甘草次酸含量,这为筛选和利用肠道菌株转化甘草组分提供依据.
作者:韩洁;赵晶;田维毅;张玉玲;王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FK506)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65 mg/kg)腹腔注射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分别给予 FK506 0.5、1.0 mg/kg·d灌胃,共4周.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FK506(0.5,1.0 mg/kg)组.4周后观察大鼠肾重/体重(RKW)与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并行肾小管-间质病理形态学分析.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与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 FK506 1.0 mg/kg 给药组大鼠相对肾重、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FK506 0.5 、1.0 mg/kg给药组大鼠AER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肾小管间质E-cadherin表达阳性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FK506 0.5、1.0 mg/kg给药组表达阳性面积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肾小管α-SMA与Vimentin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K506 0.5 、1.0 mg/kg给药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FK506可部分上调E-cadherin及下调α-SMA 与Vimentin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抑制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转分化,从而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夏林;赵莉;苏双全;胡梅芬;吴永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维甲酸受体β2(RAR-β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及周围正常黏膜组织中差异表达状况,探讨两者间相互关系及在ESCC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抽提33例食管癌及相应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3例新鲜食管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COX-2和RAR-β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相比,食管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明显上调,而RAR-β2的表达下调(P<0.05).Ⅰ-Ⅱ级ESCC组织中RAR-β2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Ⅲ级ESCC组织(P<0.05);且RAR-β2 mRNA的表达与患者是否喜好热烫饮食(T≥70℃)关系密切(P<0.05).而COX-2 mRNA的表达与患者是否喜好腌制食物显著相关(P<0.05).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与RAR-β2、COX-2的表达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唐曼;吴强;吴正升;张瑰红;徐晓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作者简介:王宇翎,女,副教授,责任作者,E-mail:wangyuling1973@126.com观察注射用丹红对血液流变学及血栓、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血瘀模型组、注射用丹红(2.5、5.0、10.0 g/kg)组及丹参注射液组(5.0 g/kg).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注射用丹红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影响;采用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观察注射用丹红抗血栓形成作用.结果 注射用丹红5.0 g/kg组可明显降低血瘀模型大鼠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10.0 g/kg组可明显降低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切变率5、1/s),血沉、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低切相对黏度.注射用丹红5.0、10.0 g/kg组可抑制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并可使体外血栓长度缩短、干湿重降低.结论 注射用丹红的抗缺血作用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有关.
作者:王宇翎;张艳;李前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组p53腺病毒(rAd-p53)对不同p53基因型的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差异.方法 用rAd-p53、Ad-EGFP(构建方式及载体的结构与rAd-p53完全相同,仅目的 基因不同的腺病毒),分别感染人肝癌细胞HepG2(p53野生型)和人肝癌细胞PLC/PRF/5(p53突变型),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克隆形成率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15MOI rAd-p53感染48 h后,2种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30±1.78)%、(11.51±1.53)%,并且随着病毒滴度或感染时间的增加,生长抑制效应亦逐渐增强(P<0.01); HepG2和PLC/PRF/5细胞放射增敏比(SER值)分别为1.24和1.5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19±1.04)%、(30.36±2.74)%;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Ad-EGFP组(P<0.01).结论 rAd-p53能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和提高细胞放射敏感性,并且对PLC/PRF/5细胞(p53突变型)作用强于HepG2(p53野生型).
作者:陶振超;邱俊;钱立庭;王明明;吴爱东;闫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2(VD2)对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3组,其中哮喘组和VD2组用卵清白蛋白致敏激发制备哮喘模型.VD2组于激发前给予腹腔注射VD2,哮喘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和分类及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肺组织标本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哮喘组炎症指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VD2组炎症指标较哮喘组减低.结论 VD2对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有一定的减轻作用.
作者:李忠强;王亚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49 A/G的多态性与豫南地区汉族人群1型糖尿病(T1DM )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108 T1DM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组的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49 A/G多态性.结果 T1DM 组等位基因+49G 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基因型G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结论 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49 A/G多态性与豫南地区T1DM 易感性相关.
作者:宋新强;易朝辉;潘莉;张斯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炎性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黏附分子表达及对其向心肌梗死区归巢的作用.方法 采用全骨髓直接贴壁法获取大鼠原代BMMSCs,体外培养至第3代用于以下实验:①将培养的BMMSCs用浓度为10 μg/L的IL-1β刺激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l(ICAM-1)的表达率;②开胸结扎雄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于心肌梗死后24 h,经尾静脉输注经Brdu标记、10 μg/L IL-1β预刺激的BMMSCs;输注BMMSCs 24 h后取心肌组织,做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组织中的BMMSCs数目.以上实验以设不加IL-1β刺激作空白对照组,另在刺激组加抗VCAM-1单克隆抗体作为实验对照.结果 生理状态下,大鼠BMMSCs表面黏附分子ICAM-1表达较高,而VCAM-1表达较低;而IL-1β刺激后,黏附分子VCAM-1表达升高;浓度为10 μg/L的IL-1β刺激BMMSCs,输注到大鼠体内,心肌梗死区组织的BMMSCs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及IL-1β+抗VCAM-1单克隆抗体组.结论 炎性因子IL-1β能够增强大鼠BMMSCs表面VCAM-1的表达,但对大鼠BMMSCs表面ICAM-1的表达无影响;其可以有效促进BMMSCs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提高BMMSCs向心肌梗死区域迁移,其机制可能与BMMSCs表面VCAM-1表达升高有关.
作者:吕浩敏;王爱玲;万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筛选胃癌患者呼气中挥发性标记物.方法 用Tedlar采样袋收集37例胃癌患者呼气样本,32例正常人的呼气标本作为对照,同时收集周围空气作为参照.经固相微萃取浓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呼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通过Wilcoxon非参数检验筛选胃癌患者呼气中的特征性挥发性标志物.结果 在胃癌呼气标本中筛选出丙烯腈和甲基环己烷两种挥发性标志物.丙烯腈的浓度范围为14.72~594.29 ng/L,甲基环己烷的浓度范围为9.20~970.89 ng/L.比较胃癌患者和正常对照呼气中两种物质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烯腈和甲基环己烷可作为胃癌潜在的挥发性标志物辅助胃癌诊断.
作者:丁露;徐珍琴;石大友;刘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研制的DNA芯片应用于快速检测淋球菌16S rRNA 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淋球菌16SrRNA 基因的序列信息设计探针并制作DNA芯片,PCR扩增并荧光标记包含16S rRNA 基因突变的目的 DNA片段,与芯片杂交,同时以测序法为对照.结果 87份泌尿生殖道拭子均可被DNA芯片检测,同时检测发现有1株淋球菌16S rRNA基因突变(2709 C→T),与测序结果 一致.结论 DNA芯片检测淋球菌16SrRNA基因突变具有快速、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可以应用于对大观霉素的耐药性临床检测.
作者:周文明;杨森;赵建龙;曹慧敏;张学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运用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四氯化碳(CCl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特点,以及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Thr18/Ser19)]在该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Cl4组(M1)和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CCl4组(M2).N组皮下注射花生油3 ml/kg,2次/周;M1组采用400 ml/L CCl4花生油混合液,3 ml/kg,2次/周皮下注射;M2组采用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CCl4造模,其CCl4用量2 ml/kg,浓度和频次同M1组.造模后8周末、10周末分批处死,检测肝功能、血脂、光镜观察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及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P-MLC的表达.结果 与N组比较,8周和10周末,M1组血浆球蛋白(GLO)、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P-MLC的表达及肝脂肪变性,纤维化程度均升高,但白球比(A/G)下降.与M1组比较,8周末,M2组ALT、AST下降,但脂肪变性增强;10周末,M2组白蛋白(ALB)、A/G下降,而ALT、AST 上升明显;8周和10周末M2组P-MLC 的表达及肝纤维化程度均强于M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CCl4皮下注射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具有造模时间短,成功率高的优点.P-MLC的表达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而增加,P-MLC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路燕;宋育林;季巍巍;许建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