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中掌温检测的临床意义

徐世斌;马冬春;魏大中;梅新宇;柳常青

关键词:手汗症, 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代偿性多汗
摘要:目的 探讨掌温检测在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手汗症患者施行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5 min进行掌温检测.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手掌多汗症状立即消失,掌温均升高.单纯T3、T4切断以及T3+T4、T3+T5联合切断组术后5 min掌温升高显著(P<0.05);T4+T5、T2+T3、T2+T4联合切断组术后5 min掌温升高不明显.结论 掌温检测是判断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成功的有效方法,单纯T3或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皖北地区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皖北地区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对80例临床确诊癫痫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评估,分析不同因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癫痫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发作频率、发作类型、发病年龄、规范化治疗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影响明显,生活质量评分与发作频率负相关,全面强直-阵挛发作(GTCS)患者较其它发作类型者评分低,发病早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发病晚的患者.结论 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较正常人群明显降低,癫痫发作频率、发作类型、发病年龄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规范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淼;汪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EPO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急性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EPO对急性肾脏I/R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取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I/R组和EPO干预组(I/R+T),每组10只.I/R、I/R+T组采用夹闭大鼠双侧肾动脉45 min后,再灌注12 h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假手术组未行以上处理,I/R+T组术前予EPO干预.并应用细胞凋亡原位标记法(TUNEL法)、免疫组化技术等检测EPO干预后对肾脏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通过电镜观察:假手术组未发现明显凋亡,I/R+T组较I/R组凋亡指数减少(13.4±1.5 vs 28.0±2.3 P<0.05),bcl-2/bax增多(0.93±0.12 vs 0.83±0.09 P<0.05).结论 EPO对大鼠急性肾脏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比率,抑制细胞凋亡的过度表达.

    作者:徐礼友;诸禹平;宣强;项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细胞角蛋白(CYFRA21-1)检测在老年肺癌辅助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455例肺癌、382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三项指标,并分析其在不同年龄组、不同病理类型、不同TNM分期的特点.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三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P<0.01),其中肺癌老年组CYFRA21-1水平高于肺癌非老年组(P<0.01).同年龄腺癌组、鳞癌组、小细胞癌分别以血清CEA、CYFRA21-1、NSE检测水平较高(P<0.05);CEA在腺癌老年组的表达高于腺癌非老年组,CYFRA21-1在鳞癌老年组的表达高于鳞癌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三项联合检测肺癌的诊断效率较单项检测显著提高(P<0.01),年龄组之间无差异.同年龄组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均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Ⅳ期血清CEA 、NSE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FRA21-1及联合检测在Ⅲ期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1的联合检测对老年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陈瑜;汪伟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Talin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踝蛋白1(Talin1)在正常肝组织、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alin1表达与HCC发生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正常肝组织(10例)、HCC组织(32例)及其对应癌旁组织(32例)中的Talin1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肝组织、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有Talin1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62.5%和96.9%.Talin1表达于阳性细胞胞质及胞膜上;Talin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而正常肝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Talin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lin1的表达与肝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个数、AFP表达水平及HBsAg无关(P>0.05),与患者术后一年无瘤生存率无关(P>0.05);而与肝癌病理分化程度、包膜完整性、门脉癌栓形成及肿瘤大小相关(P<0.05).结论 Talin1与HCC的癌变、 浸润和转移有关;Talin1可作为HCC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张剑林;钱叶本;朱立新;熊奇如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单孔电视胸腔镜下手汗症患者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麻醉管理

    目的 观察单肺通气下单孔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探讨麻醉管理经验及围术期手温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全部采取支气管内全凭静脉麻醉,单肺通气,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PETCO2).分别在神经节切断前,切断后5、10、20、30、60 min监测手温.并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围术期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关胸膨肺时MAP、PETCO2显著下降(P<0.01).单肺通气过程中,SpO2有所下降,多能维持良好氧合.16例(89%)患者在切断T3交感神经节后,另2例在追加切断T4交感神经节后5 min,术侧手温都升高1℃以上(P<0.05),30 min后手温升至高点.结论 支气管内全凭静脉麻醉下单肺通气,能为VATS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创造良好的条件,但应加强呼吸和循环管理,保证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作者:谢言虎;方才;马冬春;崔中璐;康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老龄小鼠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与分析

    目的 在人巨细胞病毒(HCMV) 感染的BALB/c小鼠模型基础上,研究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状态.方法 建立先天性潜伏感染的老龄小鼠(平均月龄≥18个月)模型,分别为HCMV先天性潜伏感染组(A)、先天性潜伏感染再激活组(B)及正常对照组(C),每组小鼠数均为6只.分别取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进行病毒分离、PCR和RT-PCR检测HCMV UL83基因DNA和相应mRNA来验证模型小鼠感染状态.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A组和B组小鼠病毒分离出HCMV,C组为阴性.A组小鼠可以用PCR检测出HCMV UL83 DNA,但RT-PCR检测不出相应的mRNA;B组小鼠用PCR、RT-PCR均可检测出相应产物;而C组均为阴性.A、B、C三组小鼠外周血中CD3+细胞构成比值分别为0.3305、0.0658和0.4318,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A、B、C三组中CD4+细胞的构成比值依次为0.6608、0.5998、0.6578,B组与A组及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在A组和C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D8+细胞比在A、B、C三组中的构成比值依次为0.2327、0.1150、0.1862,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D4+CD8+细胞在A、B、C三组中的比值依次为0.0990、0.1682、0.119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CMV先天性潜伏感染及 HCMV先天性潜伏感染再激活均可使老龄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尤以后者显著.表明HCMV对先天性潜伏感染再激活老龄小鼠的细胞免疫状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吴琼;赵俊;王明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不同侵袭力乳腺癌细胞miRNAs表达谱检测

    目的 检测不同侵袭力乳腺癌细胞株中microRNAs(miRNAs)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侵袭力的关系.方法 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低侵袭)、MDA-MB-468(高侵袭)和MDA-MB-231(高侵袭),分别提取总RNA,利用miRNA芯片技术检测847种miRNAs在这三株细胞中的表达,分析miRNAs的差异表达与乳腺癌侵袭力的关系.结果 与MCF-7相比,MDA-MB-468和MDA-MB-231两株细胞中共有30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18个上调,12个下调;miR-422a、miR-18a、miR-146b和miR-513b在MDA-MB-231中有差异表达而在MDA-MB-468中无明显差异表达;miR-574和 miR-99b在MDA-MB-468中有差异表达而在MDA-MB-231中无明显差异表达.结论 获得不同侵袭力乳腺癌细胞株miRNAs的差异表达谱,为研究乳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作者:王艳;吴强;胡向阳;吴正升;黄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在小儿气管内全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比较小儿气管内全麻中靶控输注不同浓度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患儿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及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瑞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浓度分别为2、 4 ng/ml(R2、R4).通过调节丙泊酚浓度使患儿维持在合适的麻醉深度,将患儿入室后(T0)、靶控输注后3 min(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T3)和摘除扁桃体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值纳入统计分析.结果 ① R2组患儿T3时点MAP、 HR、BIS和APEI与T0时点比较明显升高(P<0.05).② R4组患儿T3时点各项指标与T2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R2组患儿T4时点MAP、HR与T0时点比较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 R4组患儿T4时点MAP、 HR、BIS和APEI与T0时点比较,显著下降(P<0.05).⑤ R2组部分患者 HR>100次/min,与R4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浓度4 ng/ml,同时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浓度为1%),可以使BIS和AEPI值维持在临床麻醉状态下,同时能够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相对平稳.

    作者:郭凤林;方才;胡利国;黄祥;李传耀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输精管的声像图特征及其正常值探讨

    目的 探讨正常输精管声像图特征及正常值.方法 使用高频探头探查5例输精管阴囊段术前活体及术后离体标本,比较其声像图特征及内径、外径测值.使用高频探头探查50例正常男性双侧输精管阴囊段声像图表现,测量其外径及内径.结果 超声可清晰辨认输精管阴囊段结构,其声像图表现具有特异性.输精管阴囊段管腔外径约(2.15±0.43)mm,内径(0.2~0.5) mm.结论 超声能够准确显示输精管阴囊段,可作为输精管疾病的有效检查方法.

    作者:李亮;张新书;郑慧;锁仁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GRIM-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GRIM-1)蛋白在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33例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GRIM-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例参数的联系.结果 GRIM-1蛋白在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中.GRIM-1蛋白在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84.85%(28/33),而在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63.64%(21/33),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GRIM-1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之间有关(P<0.01),Ⅰ~Ⅱ期GRIM-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Ⅲ~Ⅳ期中的表达,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指数、组织分型均无关(P>0.05).GRIM-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0.89±0.09)低于癌旁组织(1.58±0.1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肺癌组织中GRIM-1蛋白表达随肿瘤临床分期升高而下降,提示GRIM-1作为凋亡促进基因,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轲;江子丰;刘荣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伴抑郁症状的脑局部血流速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的脑局部血流速度(CBFV)变化和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神经心理学量表对57例SIVD患者进行评定,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0分为标准进行分组,对SIVD伴发抑郁组(SIVD-D)和不伴发抑郁组(SIVD-ND)进行比较观察;对所有受试对象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量CBFV.结果 SIVD-D组两侧MCA和ACA的CBFV较SIVD-ND组均显著降低(P<0.05);SIVD-D组左侧MCA和ACA的CBFV较右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IVD-D组两侧PCA的CBFV与SIVD-N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IVD合并有抑郁症状者存在MCA和ACA的CBFV减低,且左侧较右侧减低更为显著.

    作者:汪永全;郑慧;孙中武;蒋大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对于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作用.方法 15例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在确认胆道梗阻后即刻采取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治疗前后黄疸及肝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 15例患者均于证实胆道梗阻12 h内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成功,未发生明显穿刺置管并发症.穿刺后24~72 h复查血胆红素、白细胞计数及APACHE评分均显著下降,谷丙转氨酶无显著变化.治愈15例.结论 经皮经肝脏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胆道减压效果佳、操作简单、患者耐受性好、风险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夏洪海;陈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结核感染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结核感染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疗效的影响,为人工结核感染辅助治疗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62例有结核感染的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58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皮试阴性哮喘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储雾罐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有哮喘急性发作时,加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病情较重时加用强的松口服.观察组另外加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3、6个月后沙丁胺醇、强的松平均个人使用剂量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感染次数、急诊次数、3个月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潮气量(VT/KG)、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3个月后均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上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增加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合并结核感染患儿吸入ICS治疗,临床疗效优于无结核感染的哮喘患儿,为人工结核感染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罗厚江;潘家华;倪陈;计明红;陈云龙;王珅;陈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体外氰戊菊酯暴露抑制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起形成

    目的 探讨氰戊菊酯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起的影响.方法 取孕18 d的ICR小鼠胚胎海马细胞体外培养,建立小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外模型.以1、5、10、50 mg/L的氰戊菊酯对培养8 d后的细胞进行染毒,乳酸脱氢酶(LDH)比色法测定染毒48 h后的细胞毒性;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研究小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相对含量及海马神经元突起状况.结果 在对海马神经细胞不产生明显细胞毒性的前提下,氰戊菊酯可以引起神经元缺失,而且随着剂量的增加,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及长度均随之明显下降.结论 氰戊菊酯可能特异损害和(或)抑制发育中神经元的突起

    作者:杨叶新;王取南;夏玉宝;包训迪;柴小玉;李芳芳;张颖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橙皮苷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橙皮苷(HDN)对D-氨基半乳糖胺(D-GalN)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D-GalN诱导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肝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RT-PCR法检测小鼠肝脏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水平,并作肝组织切片病理观察.结果 病理学切片显示HDN能明显改善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病变范围与程度,使炎细胞浸润减少;并且HDN能降低D-GalN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TNF-α水平;降低肝组织匀浆MDA含量;提高SOD、GSH-Px活性;抑制IL-1β mRNA表达.结论 HDN对D-GalN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小鼠血清中TNF-α的水平、抑制IL-1β mRNA表达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李为;刘娟;刘干;李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丝圈式保持器在预防乳磨牙早失中间隙变化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丝圈式保持器和未采用间隙保持器在预防乳磨牙早失中间隙的变化.方法 103例早失乳磨牙根据患者家长的要求随机分组佩戴保持器或不戴保持器,比较两组间的间隙变化,牙弓的长度的改变情况.实验组使用丝圈式保持器,对照组不戴保持器.结果 通过分析比较2组患者早失乳磨牙形成的间隙的变化情况,证明间隙保持器可以防止缺隙邻牙的异常移动,使恒牙正常萌出、减少或避免牙列拥挤.结论 推荐使用丝圈式保持器,能保持乳牙早失的间隙,为恒牙的正常萌出提供保证.

    作者:谢玲;蒋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中掌温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掌温检测在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手汗症患者施行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5 min进行掌温检测.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手掌多汗症状立即消失,掌温均升高.单纯T3、T4切断以及T3+T4、T3+T5联合切断组术后5 min掌温升高显著(P<0.05);T4+T5、T2+T3、T2+T4联合切断组术后5 min掌温升高不明显.结论 掌温检测是判断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成功的有效方法,单纯T3或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徐世斌;马冬春;魏大中;梅新宇;柳常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低聚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小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目的 研究低聚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小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皮下注射ISO致小鼠心肌肥厚模型,以GSP(65、130、195 mg/kg)和阳性对照药卡托普利(65 mg/kg) 灌胃给药,计算小鼠心脏重量指数,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和丙二醛(MDA) 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SO组小鼠心脏重量指数明显升高,血清SOD 活性下降,血清MDA 含量升高.与ISO组相比,GSP能明显降低心脏重量指数,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含量.结论 GSP对ISO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左友梅;高杉;张野;徐汉江;陈兰翔;陶永军;於洪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人工miRNA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检测

    目的 构建人工miRNA表达簇,并研究miRNA的加工对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从miRNA表达库中扩增miR-34a及miR-424的前体序列,将上述两种miRNA串联,构建PGL-34a-424人工miRNA簇表达载体.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人工miRNA簇的表达情况.然后将miRNA前体突变,再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研究miRNA的加工对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人工miRNA簇表达载体,荧光素酶实验显示miRNA的加工能够抑制蛋白的表达.结论 人工miRNA表达簇能够高效表达,miRNA的加工对蛋白质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纪鹏;付汉江;秦宜德;郑晓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人视黄醇结合蛋白4 cDNA全长的克隆、表达和纯化

    目的 构建人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cDNA全长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hRBP4)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方法 取成人正常肝脏组织提取总RNA,RT-PCR后的扩增产物回收,构建克隆载体pMD-RBP4,设计带酶切位点BamHⅠ和HindⅢ的引物,PCR后酶切插入pET-28a(+)中,转化BL21(DE3),IPTG诱导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特异表达,并对rhRBP4诱导表达时IPTG的浓度、时间和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用镍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SDS-PAGE鉴定其纯度.结果 测序证实所得的hRBP4 cDNA序列与其在GenBank中的序列基本一致,重组质粒pET-28a(+)-RBP4的双酶切结果与预期大小完全一致,IPTG诱导后高效表达的蛋白质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结果证实表达产物为RBP4.IPTG诱导的佳浓度是0.04 mmol/L,时间为6 h,温度为37℃,镍亲和层析后经电泳证实其纯度可达96%.结论 经诱导表达和纯化的rhRBP4可用于制备抗体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玉秀;陈利春;汪凌云;陈兵;陈冠军;鲁云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