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C12蛋白芯片检测的意义

孟嘉;李俊;陈振东;孙昕

关键词:肿瘤标记, 生物学, 诊断, 蛋白陈列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C12蛋白芯片检测在浅表淋巴结转移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已知细胞学诊断的浅表淋巴结组织细胞悬液进行C12检测,并同时对入选标本患者进行血C12检测,以病理诊断为终标准,对以上两种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35例浅表淋巴结转移癌中,细胞学的正确诊断率为57.1%(20/35),淋巴结组织细胞悬液C12检测阳性率为74.3%(26/3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肿瘤标记物(TM)指标CA199、CEA、BetaHCG、f-PSA、PSA、CA125、HGH、CA153在血和淋巴结组织细胞悬液中含量的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结组织细胞悬液C12检测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学检查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但对淋巴结转移癌的组织学分类灵敏度不高.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骨肉瘤组织中endocan、VEGF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人骨肉瘤组织中endoca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SP法对34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骨肉瘤组织中endocan、VEGF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Endocan在骨瘤组织胞质中呈阳性表达,肿瘤周围的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对照组表达无明显表达.分别记录各组的平均光密度(MOD),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endocan、VEGF的MOD值,经Pearson相关统计分析,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docan、VEGF的MOD值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与患者病程及肺转移有明显相关性;endocan、VEGF的MOD与肿瘤的类型有相关性.结论 Endocan在骨肉瘤组织中有明显的表达,其表达与骨肉瘤的生长、转移有关,提示检测endocan的表达对骨肉瘤的预后判断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丁青华;尹宗生;桂丽;周青;汪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经腹体表超声对进展期贲门癌的术前应用价值

    手术目前仍然是治疗进展期贲门癌(advanced cardia cancer,CC)的重要手段,如能在术前对ACC临床分期进行较为准确地判断,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以往对于ACC的检查依赖于X线和胃镜检查,随着超声仪器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经腹体表超声(transabdominal ultrasound,US)对于进展期ACC的诊断准确性不断提高,且通过观察肿块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弥补其它检查的不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罗平;张新书;姜凡;张敬安;张超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三氯乙烯诱导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中依赖Caspase-9的Caspase-3激活

    目的 探讨有机溶剂三氯乙烯(TCE)诱导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NHEK)凋亡过程中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 用0.125、0.25、015、1.0、2.0 mmol/L的TCE处理NHEK4 h,并培养4、8、12、24 h,分光光度法测上清中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Annexin-V/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FCM)测细胞凋亡;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和Caspase-9抑制剂Z-LEHD-FMK预处理组,用100 μmol/L ZDEVD-FMK或Z-LEHD-FMK预处理NHEK 1 h,再用2.0mmol/L TCE染毒4 h后培养至12 h.结果不同浓度TCE处理NHEK 4 h后培养不同时间,可诱导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升高,培养12、24 h时,各TCE处理组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与溶剂对照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TCE处理NHEK 4 h后培养12 h.凋亡细胞(Annexin-V+/PI-)所占百分比随TCE剂量增加而升高,除0.125 mmol/L TCE组外,其它各处理组AnnexinV+/PI-细胞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Annexin-V+/PI-细胞所占百分比与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都呈正相关(P<0.05).100 μmol/L Z-DEVD-FMK预处理明显抑制2.0 mmol/L TCE诱导的Caspase-3活性上升和Annexin-V+/PI-细胞所占百分比的增加(P<0.05),对Caspase-9活性影响不明显(P>0.05).100 μmol/L Z-LEHD-FMK预处理不仅抑制2.0mmol/L TCE诱导的Caspase-3活性上升和Annexin-V+/PI-细胞所占百分比的增加,还抑制Caspase-9活性上升(P<0.01).结论 TCE诱导NHEK凋亡中,内部凋亡途径中上游关键酶Caspase-9和下游效应分子Caspase-3均激活.且Caspase-3的激活依赖Casapase-9的活化.

    作者:沈彤;叶良平;汪立杰;张学军;朱启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非诺贝特对高脂诱导肥胖SD大鼠Visfatin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SD大鼠visfat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普食组(NC组)、高脂组(HF组)、非诺贝特组(FF组).NC组喂以普通饲料,其余两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12周后,FF组以非诺贝特30 mg/(kg·d)灌胃治疗4周,空腹取血进行相关代谢指标测定,并检测腹部皮下脂肪、附睾脂肪和骨骼肌组织中visfatin蛋白表达.结果HF组大鼠体重(BW)、血清visfatin、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脂(TG)明显高于NC组(P<0.05),非诺贝特能减少BW、下调血清visfatin表达(P<0.05),改善高脂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Visfatin在附睾脂肪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皮下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非诺贝特下调附睾脂肪组织visfatin表达.相关分析显示血清visfatin与FFA、TG、FBG呈正相关(P<0.05).结论 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具有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质异常、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下调visfatin作用.

    作者:吕齐欢;王佑民;王文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芍药苷及其药物动力学特征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芍药苷的LC-MS/MS定量分析方法 ,并用于大鼠体内芍药苷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 色谱柱为岛津ODS(250 mm×2.0 m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溶液(70:30).采用四级杆质谱仪进行选择反应检测(SRM),电喷雾离子源.生物样品预处理采用乙酸乙酯液-液萃取法.考察3个剂量芍药苷灌胃给药后,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结果通过该测定方法 ,芍药苷峰与内标峰可完全分离,生物样品中杂质不干扰样品测定,具有较高的专属性.血浆中芍药苷低检测限为5μg/L,线性范围:5~5 000μg/L;相对回收率>90%,绝对回收率>70%.13内和日间RSD均<15.0%,样品在室温放置、冷冻储存、反复冻融条件下基本稳定.灌胃给予芍药苷后,其血药浓度-时间过程符合W=1的二室模型特征,由药动学参数可知,按3个不同剂量(25、50、100 mg/kg)分别灌胃给予大鼠芍药苷后,血浆中的芍药苷浓度在3.8 h左右达峰,t1/2α分别为0.926、1.106、1.601 h,t1/2β分别为1.96、1.654、2.001 h.结论 灌胃给予芍药苷后,芍药苷在大鼠体内吸收、消除较快,具有线性动力学特征.所建立方法 可用于芍药苷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作者:刘斌;杨昭毅;魏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二甲双胍及游泳运动对肥胖大鼠血清Ghrelin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游泳运动及联合干预对肥胖大鼠血清Ghrelin水平的影响,探讨Ghrelin与肥胖、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 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普食(ND,n=10)组和高脂(HD,n=60)组,16周HD组成功建立肥胖模型后(n=40)随机分为:肥胖对照(OB)组,二甲双胍(MET)组,游泳(SWI)组,二甲双胍+游泳(MAS)组,各10只.MET组予二甲双胍灌胃200 mg/(kg·d),SWI组进行游泳运动,MAS组予二甲双胍灌胃200 mg/(kg·d)联合游泳运动,SWI组、OB组及ND组等剂量蒸馏水灌胃,共6周.分别测定干预前及干预6周后各组体重(BW)、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Ghrelin.结果①干预前,肥胖模型各组较ND组BW、FPG、TG、TCH、FINS、HOMA-IR升高,Ghrelin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肥胖模型各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后,MET组、SWI组、MAS组较OB组BW、TG、TCH、FPG、FINS、HOMA-IR降低,Ghrelin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各干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相关性分析显示FINS与Ghrelin呈负相关(r=-0.817,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及游泳运动可显著升高肥胖大鼠血清Ghrelin水平,并可改善代谢紊乱.Ghrelin可能是肥胖发生发展过程及机体长期能量调控的重要因素.

    作者:高雅;王长江;代芳;罗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ARMET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 制备抗人ARMET(arginine-rich,mutated in early stage of tumors)的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特性.方法 将pET28a-ARMET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然后用IPTG诱导表达,用预装好的Ni-beads柱进行纯化,通过SDS-PAGE电泳及考玛斯亮蓝染色方法 判断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及纯度.将纯化的ARMET免疫雌性BALB/c小鼠后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取分泌抗ARMET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mAb,间接ELISA法测定其效价及抗体亚型,辛酸-硫酸铵沉淀法及亲和层析法纯化mAb.用免疫荧光双标及Western blot法对抗体的特异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获得了纯度较高、浓度较高的融合蛋白;建立了7株稳定分泌特异性抗ARMET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诱生腹水法获得的抗体效价在1×10-5~1×10-7之间.且均有较好的特异性.结论 已成功制备出抗ARMET mAb,为进一步用于临床诊断和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法财;王海萍;李琪;方圣云;沈玉先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浆Obestatin在非肥胖人群不同糖耐量状态下的水平变化

    目的 探讨血浆Obestatin在不同糖耐量状态下的水平变化以及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将80例非肥胖人群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组(NGT)、糖耐量异常组(IGT)和2型糖尿病组(DM),比较不同组间各代谢指标及空腹血浆Obestatin的差异.结果Obestatin在NGT组(3.55±0.57)μg/L与IGT组(3.17±0.24)μg/L及DM组(2.85±0.53)μg/L内呈递减趋势(P<0.01);Obestatin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结论 Obestatin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与糖代谢密切相关.

    作者:顾朋颖;康冬梅;郑辉;杨娟;夏媛;梅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可行性

    目的 研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在儿童哮喘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哮喘患儿采用问卷调查、哮喘专家评估及简易肺功能(PEF%)测定,进行C-ACT可靠性评估;C.ACT与专家评估及PEF%与C-ACT评估之间的相关性;C-ACT得分在不同PEF%之间以及C-ACT得分在专家评估水平之间的比较;检测C-ACT的效标效度.结果整个样本C-ACT的7个项目Cronbach's(克隆巴赫)a系数为0.800 8;c-ACT与专家评估、PEF%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39、0.776 8;C-ACT得分在不同PEF%、专家评估水平的患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c-ACT的效标效度测量结果显示出:按病情分为缓解、间歇、轻度、中度、重度5组,各组之间C-ACT及PEF%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CT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能较准确地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肺功能具有高度相关性.C-ACT可在中国推广应用,可作为儿科哮喘专科医师的一个有效评估工具.

    作者:江文胜;宋文辉;詹三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353周期临床分析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已成不孕不育治疗的常规手段,但其治疗结局常受多种因素影响,笔者对2005年10月~2008年12月间在我院实施的353个完整IVF-ET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IVF-ET过程中影响妊娠结局的主要临床因素.

    作者:丁玉芹;姜宏;裴红;汪存利;何瑞冰;张文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哺乳期母鼠氯氰菊酯暴露对成年雄性子代精子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哺乳期母鼠氯氰菊酯暴露对子代雄鼠成年后精子质量和生育力的影响.方法 21只孕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组和高剂量组,于分娩后第1天分别经口灌胃给予母鼠氯氰菊酯[0、6.25、25 mg/(kg·d)]处理,染毒至母鼠产后21 d,断乳后仔鼠正常喂养至出生后70 d,分别评价成年雄性仔鼠精子质和生育力,TUNEL法检测睾丸细胞凋亡,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附睾精子数明显减少(P<0.05);生育力指标以及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数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处理组成年雄性后代睾丸生精细胞层减少、管腔内径增大、细胞相对稀疏且排列较紊乱.结论 哺乳期母鼠氯氰菊酯暴露对雄性子代成年后精子质量有明显影响.

    作者:马兴好;宁萑;王华;万艳梅;王素芳;徐德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41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及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

    目的 了解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特点和β-内酰胺酶基因类型,为临床治疗和控制院内感染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方法 用WalKAway-40对临床分离的141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琼脂稀释法测定14种抗生素的低抑菌浓度,CR扩增β-内酰胺酶基因,对blaoxA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 14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分别为34.3%和41%,对哌拉西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分别为93.3%和89.6%;14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42株(29.8%)blaoxA-23检测阳性,株(2.1%)blaoxA-58阳性,3株(58.9%)blaoxA-66阳性,9株(56.0%)TEM基因阳性,株(2.1%)SHV基因阳性,株(1.4%)CTX-M-1-like阳性,株(3.5%)CTX-M-14-like阳性;blaoxA-1、blaoxA-2、blaoxA-10、blaoxA-20、blaoxA-24、blaoxA-48、blaoxA-50、blaoxA-55、blaoxA-60、CTX-M-2、CTX-M-8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该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仅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较高的敏感性;β-内酰胺酶基因型主要是blaoxA-23、blaoxA-66和TEM,这可能与临床上经常使用碳青霉烯类和三代头孢菌素有关.

    作者:李春;沈继录;王中新;徐元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Synaptotagmin 1在成年期甲减大鼠海马内表达变化及甲状腺素治疗效应

    目的 研究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大鼠海马突触小体内突触结合蛋白1(syt 1)的表达量及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的恢复状况,探讨甲减脑损伤及恢复的分子基础.方法 用丙基硫氧嘧啶(PTU)建立成年期大鼠甲减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方法 分析甲减组、小剂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组、大剂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内syt 1的表达情况.结果甲减组大鼠血清T3、T4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背侧海马突触小体内syt 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小剂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血清T3、T4恢复至正常水平;syt1蛋白表达水平与甲减组比较未见明显改变(P>0.05).经大剂量替代治疗后血清T3、T4高于正常;syt1的蛋白表达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 成年期甲减大鼠海马内syt1蛋白表达降低,甲状腺素治疗能使其恢复,且恢复的程度与甲状腺素的治疗剂量有关,大剂量替代治疗较小剂量效果好.

    作者:徐永霞;王迅;沈玉先;朱德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Livin与Caspase-9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Livin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8例NSCLC组织、50例癌旁肺组织、8例正常肺组织中Livin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别分析两种蛋白表达与NSCLC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以及两种蛋白在NSCLC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5.5%)高于癌旁肺组织(26.0%)和正常肺组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蛋白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7.5%)明显高于鳞癌(46.5%)及腺鳞癌(66.7%),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的阳性率(83.3%)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4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的NSCLC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织中Caspase-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31.0%)低于癌旁肺组织(82.0%)和正常肺组织(87.5%)(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Caspase-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16.7%)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46.4%)(P<0.05);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2=0.1447,=0.003).结论 NSCLC组织中Livin蛋白表达增高,并与Caspase-9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

    作者:郝伶俐;胡昆;陆友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脂饮食对大鼠肝脏组织AMPK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饮食模式对大鼠肝脏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方法 28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普通对照组(NC组,n=15),高脂饮食组(HF组,n=13).NC组给予普通饲料,HF组给予高脂饲料.16周后分别测定体重(BW)、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肝脏组织中AMPKa和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亚基(p-AMPKa)蛋白的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HF组大鼠的体重、FFA、TG、FPG、FINS增高(均P<0.05).两组肝脏组织中AMPKα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F组肝脏组织中P-AMPKα的蛋白表达水平及AMPK活性降低(均P<0.05).结论 长期高脂饮食减少肝脏组织AMPKα蛋白的磷酸化和AMPK的活性.

    作者:丁晓洁;王佑民;王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C12蛋白芯片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C12蛋白芯片检测在浅表淋巴结转移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已知细胞学诊断的浅表淋巴结组织细胞悬液进行C12检测,并同时对入选标本患者进行血C12检测,以病理诊断为终标准,对以上两种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35例浅表淋巴结转移癌中,细胞学的正确诊断率为57.1%(20/35),淋巴结组织细胞悬液C12检测阳性率为74.3%(26/3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肿瘤标记物(TM)指标CA199、CEA、BetaHCG、f-PSA、PSA、CA125、HGH、CA153在血和淋巴结组织细胞悬液中含量的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结组织细胞悬液C12检测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学检查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但对淋巴结转移癌的组织学分类灵敏度不高.

    作者:孟嘉;李俊;陈振东;孙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螺内酯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正常糖(NG)、高糖(HG)及HG+不同浓度螺内酯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以RT-PCR检测PAI-1、醛固酮受体(MR)和保护其配体特异性的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2)的mRNA表达,采用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PAI-1蛋白的浓度.结果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MR和11β-HSD2 mRNA;高糖刺激系膜细胞后PAI-1 mRNA表达明显升高,培养上清液蛋白浓度增加,加入螺内酯干预后系膜细胞PAI-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且随螺内酯浓度增大,作用更明显.结论 螺内酯可能通过降低高糖对系膜细胞PAI-1表达的刺激作用而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董崇周;叶山东;徐将;陈燕;王明丽;赵俐丽;吴凤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5周岁以下儿童轻度持续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轻度持续性哮喘儿童的治疗中各方案间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105名5周岁以下轻度持续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抗白三烯(LTRA)、吸入激素(ICS)治疗并监测呼气峰流速(PEF).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比较各治疗方案控制等级、PEF及肺功能(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改善情况;1个月后,将LTRA组未达到控制的患儿升级至ICS继续治疗1个月,将ICS组未达到控制的患儿升级至ICS+LTRA继续治疗1个月.经过第2个月的治疗后各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控制等级情况并将未控制患儿再次升级治疗(按照上述方法 )1个月并再次比较各组控制水平.结果经过第1个月的治疗,CS组控制等级和PEF改善情况优于LT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第2、3个月的治疗,升级治疗后的患儿得到控制.结论 对于5周岁以下轻度持续性哮喘患儿:ICS疗效优于单一LTRA;单一LTRA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ICS疗效欠佳时可加用LTRA.

    作者:张旭中;倪陈;潘家华;陈云龙;廖承琳;刘利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性白血病1185例次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AL)并发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株特点.方法 对1185例次AL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其发生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AL 合并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5.06%,病死率为0.68%.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53%和4.14%(P<0.01).中性粒细胞缺乏组及中性粒细胞非缺乏组两组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65%和0.88%(P<0.01).AL初发组、复发及未缓解组和缓解组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8.07%、6.81%和1.57%(P<0.01).高肿瘤负荷组15.38%、低血红蛋白组6.79%、低血清蛋白血症组14.78%高于对比组(P<0.01).经验性治疗正确与否的病死率分别为8.8%和28.7%.病原体以G-菌为主,头孢三代耐药多见.结论 AL合并血流感染发生率高.高龄、治疗前高肿瘤负荷、初治及复发状态、中性粒细胞缺乏、低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血症等是血流感染的易感因素.根据血流感染病原特点经验性正确选择初始抗生素有助于改善疾病.

    作者:秦慧;杨明珍;宋万灯;武琳琳;缪华伟;程歆;吴炜;刘沁华;王永庆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白细胞介素-1B-511和白细胞介素-1RN基因多态性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B-511(IL-1B-511)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N)基因多态性是否与消化性溃疡的易感性有关.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21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15例、胃溃疡患者102例)和110例正常对照组基因多态性.结果十二指肠溃疡患者IL-lRN*2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8.7% vs 9.5%,=0.005),L-1RN L/2和2/2基因型的OR为1.93,5%CI为1.04~3.58,在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阳性的人群中,这种基因多态性的影响表现更为明显,R为2.18(95%CI=1.01~4.68).十二指肠溃疡组和胃溃疡组IL-lB-511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lRN *2等位基因及H.pylori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分别为3.04(95%CI=1.44~6.40)和15.27(95%CI=5.42~43.00).结论 IL-1RN *2等位基因与十二指肠溃疡的易感性有关,IL-lRN *2与H.pylori感染是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发挥着协同作用.

    作者:李球森;张磊;梅俏;胡咏梅;许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