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Wistar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中TGF-β1和bFGF表达的影响

谢晓;张心男;徐智慧;倪庆节;诸靖宇;黄邦高;周鹏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药物疗法, 肉毒杆菌毒素, A型/治疗应用, 转化生长因子β,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摘要: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对Wistar大鼠增生前列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前列腺增生模型组大鼠随机分成高、低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给予10、5 U/0.1 ml BTX-A和0.1 ml生理盐水前列腺内注射.3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出前列腺称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GF-β1,和bFGF的表达.结果 高、低剂量组前列腺重量、TcF-β1和bFGF的阳性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重量下降,TGF-β1,表达增加,bFGF表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TX-A前列腺注射改变TGF-B1和bFGF的表达,抑制了前列腺组织细胞增殖,促进凋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5-氨基水杨酸通过PPARγ在鼠结肠炎中发挥抗炎作用

    目的 探讨5-氨基水杨酸是否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途径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大鼠中发挥抗炎作用.方法 4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设立空白对照组,另4组利用TNBS/乙醇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后,设模型组、GW9662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GW9662+SASP组.造模后第2天起每日灌胃、腹腔注射给药,连续2周.结肠炎症的评价包括炎症活动指数、结肠大体及组织学评分,血中白细胞介素(IL)2、IL-10水平,结肠PPARγ、NF-KBp65表达.结果 与结肠炎模型组比,SASP组能明显降低DAI评分,改善结肠大体、组织病理学损伤,血IL-2降低,IL-10升高,结肠内PPARγ表达增加,NF-KBp65表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PPARγ表达与NF-KBp65表达呈负相关;而GW9662+SASP组大鼠DAI、结肠大体、组织病理学损伤,较模型组及SASP组无改善,PPARγ表达增加(P<0.05),但NF-KBp65无明显变化.结论 5-氨基水杨酸可能通过PPARγ途径,负性调节NF-KB的表达,从而减少促炎介质(IL-2)、增加抑炎介质(IL-10)的释放,在TNB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大鼠中发挥抗炎作用.

    作者:杨彩虹;吴正祥;吴强;杨枫;葛相栓;姚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siRNA抑制弓形虫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表达

    目的 探讨小干扰RNA(siRNA)在弓形虫体内的对目的 基因的表达调节作用.方法 以弓形虫嘌呤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XGPRT)编码基因为靶标,合成3对siRNA,以电穿孔的方式将不同的浓度的siRNA转染弓形虫.采用荧光定量PCR及[3H]-次黄嘌呤摄入量分别检测弓形虫HXGPRT mRNA及酶合成量.结果 在针对HXGPRT编码基因设计的3对21 nt的siRNA中,有1对(siRNA415)能明显降低HXGPRT mRNA水平及酶合成量.在转染后24 h,4 μmol/L siRNA415电转弓形虫的HXGPRT mRNA水平及[3H]-次黄嘌呤摄入量分别降为模拟电转弓形虫的0.36±0.04及0.51±0.03倍(P<0.05).结论 21 nt的siRNA在弓形虫体内能有效抑制目的 基因的表达.siRNA在弓形虫体内的应用将为阐明未知基因的功能和抗弓形虫药物的筛选提供有力的工具.

    作者:余莉;李霞;郜玉峰;罗庆礼;乔增培;沈继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症肝炎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PE)疗法对重症肝炎预后及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尿素氮(BUN)、电解质(K+、Na+、Cl-)等影响.方法 PE组在综合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PE疗法.常规消毒后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留置双腔导管固定,建立血液通路.PE每次交换同型血浆2500~3000ml.每例治疗1~4(2.6±1.4)次.结果 PE组82例,存活57例,存活率69.51%;对照组82例,存活33例,存活率40.24%;PE组存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E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SB)、血氨(NH3)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ALB)、PT、PTA明显上升(P<0.01).PE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5、30 d比较,SB、丙氨酸转氨酶(ALT)明显下降,ALB、PTA明显上升(P<0.01).而血清电解质(K+、Na+、Cl-)、BUN等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PE疗法可提高重症肝炎患者的存活率,降低SB,提高ALB及PTA,从而为重肝患者肝细胞再生和肝移植赢得时间.

    作者:邹桂舟;苏菲;魏少峰;费永秀;杨龙云;江晓平;孙秋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160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分成有肾损害组(n=69)和无肾损害组(n=91),采用x2检验及秩和检验,有肾损害组和无肾损害组为应变量,差异有显著性的临床指标和年龄为自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肾脏受损的危险因素.结果 43.1%患儿发生肾损害,单因素分析提示反复性皮疹、消化道出血及腹痛在有肾损害组和无肾损害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反复性皮疹和腹痛是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反复性皮疹、腹痛是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有上述表现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更应加强随访.

    作者:饶晓红;李晓红;潘家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4在SD大鼠肠管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BMP-4在SD大鼠胚胎肠管中的定位及表达规律,探讨其在肠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MP-2、BMP-4在不同年龄的SD大鼠结肠肠管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BMI-2、BMP-4在胎肠发育早期即有表达,在出生前后达到峰值,此后略下降,胎龄16 d、20 d、生后7 d组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生后4个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Mt-2、BMP-4在大鼠结肠上表达与肠神经系统发生发育的时间相一致,提示其可能参与了SD大鼠肠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调节.

    作者:张燕敏;王忠荣;徐兵;李巍松;未德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腹膜透析流出液中人腹膜间皮细胞的培养

    目的 建立从腹膜透析(PD)流出液中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方法.方法 从10例PD患者PD流出液标本中收集HPMC并在体外进行原代培养,采用相差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8例PD患者流出液中HPMC在体外原代培养成活,经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原代培养的HPMC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免疫组化显示培养的HPMC胞浆角蛋白、波形蛋白表达均阳性,白细胞CD45抗原阴性;扫描电镜见培养细胞表面有许多长短不一呈丝状的微绒毛.结论 成功建立了从PD流出液中HPMC原代培养方法,该方法将对进一步PD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戴宏;刘先英;张伯科;吴永贵;徐星铭;郝丽;钱浩;阚春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放射直视影像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放射直视影像(RVG)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在口腔种植手术前进行RVG及口腔X线曲面体层摄影,用两种方法测龋种植区牙槽嵴顶到下颌管上缘或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的高度,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的测量值的差异有无显著性,并且借助RVG辅助手术设计、种植体选择、修复时机的选择.结果 两种方法测量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用RVG可直接计算出种植区的骨质高度,大限度地利用牙槽骨骨量进行种植体的选择,更恰当地选择种植修复时机.结论 应用RVG可为种植设计提供快速、经济、辐射量小、直观可靠的参考依据,提高口腔种植术的治疗水平.

    作者:解超勇;张志宏;张震东;张新风;罗运;宋中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尿MMP-9排泄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尿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排泄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88例糖尿病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尿MMP-9和尿肌酐(Ucr)比值.2型糖尿病患者据其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UAER<20μg/min,28例;微量蛋白尿组:UAER 20~200 μg/min,32例;临床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28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各组尿MMP-9/Ucr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患者正常蛋白尿组尿MMP-9/Ucr比值已升高(P<0.05),并且随肾脏病情加重进一步增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尿MMP-9/Ucr比值与尿白蛋白/Ucr比值(r=0.566,P<0.01)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Ucr比值(r=0.692,P<0.01)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尿MMP-9排泄增加与肾脏病变程度有关,尿MMP-9排泄增加可能间接反映糖尿病肾组织MMP-9合成和表达增加.

    作者:徐将;叶山东;姚新明;郑茂;赵俐丽;钱燕;孙致连;李素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血清MCP-1和ICAM-1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血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以了解其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辛伐他汀治疗组(C组).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1周后,C组以辛伐他汀20 mg/(kg·d)灌胃,A组和B组灌以相应量的蒸馏水,检测各组每周血糖、检测第8周血清中MCP-1、ICAM-1水平.结果 血糖水平B组和C组相近,均显著高于A组(P<0.01);第8周B组和C组血中MCP-1、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1),其中c组较B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辛伐他汀在调脂治疗的同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保护.

    作者:林杨;叶山东;陈燕;范爱红;杨光伟;李秀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胰岛细胞瘤临床少见,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容易误诊[1].笔者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8年4月我院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的9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合理的诊断、治疗方法.

    作者:李永翔;孟翔凌;张震;钟兴国;李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Wistar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中TGF-β1和bF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对Wistar大鼠增生前列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前列腺增生模型组大鼠随机分成高、低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给予10、5 U/0.1 ml BTX-A和0.1 ml生理盐水前列腺内注射.3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出前列腺称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GF-β1,和bFGF的表达.结果 高、低剂量组前列腺重量、TcF-β1和bFGF的阳性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重量下降,TGF-β1,表达增加,bFGF表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TX-A前列腺注射改变TGF-B1和bFGF的表达,抑制了前列腺组织细胞增殖,促进凋亡.

    作者:谢晓;张心男;徐智慧;倪庆节;诸靖宇;黄邦高;周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组Endocan转染MDCK细胞对其表达骨桥蛋白的影响

    目的 构建Endocan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ndocan,转染犬肾小管上皮细胞MDCK,观察其在MDCK中的表达并初步分析其对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PCR从pET 28-Endocan中扩增出Endocan cDNA全长序列,酶切后导人pcDNA 3.1/myc-his A多克隆位点,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Endocan;瞬时转染MDCK细胞,Western blot检测Endocan和OPN表达.结果 经双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表明Endocan已经克隆到pcDNA 3.1/myc-hisA中.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转染成功,Endocan表达量增加,且OPN随其而增加.结论 Endocan可促进MDCK表达OPN.

    作者:陈孝宇;胡超杰;左莉;刘超;张素梅;胡若磊;朱华庆;周青;桂淑玉;汪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活性氧和TNF-α在LPS上调小鼠胎盘血红素氧化酶-1表达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活性氧(RO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细菌脂多糖(LPS)上调小鼠胎盘血红素氧化酶-1(H0-1)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由3个实验组成:实验1:经腹腔注射给予受孕第16或第17天小鼠LPs(75 μg/kg),LPS处理后不同时点剖杀孕鼠;实验2:经腹腔注射给予受孕第17天小鼠不同剂量LPs(1、10、75 μg/kg),LPS处理后24h剖杀孕鼠;实验3:经腹腔注射给予受孕第17天小鼠LPS(75 μg/kg),部分动物于LPS处理前30 min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2-苯叔丁基硝酮(PBN,100 mg/kg)、氨基胍(AG,100mg/kg)或己酮可可碱(PTX,100 mg/kg),LPS处理后1.5 h或24 h剖杀孕鼠.RT-PCR分析胎盘TNF-α mRNA表达改变,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胎盘组织HO-1和HO-2蛋白表达水平,Griffith法测定胎盘谷胱甘肽含量,比色法检测胎盘组织羰基产物丙二醛含量.结果 LPS对小鼠胎盘HO-1表达有显著的上调作用,并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PBN或PTX预处理均明显减弱LPS对胎盘组织HO-1表达的上调作用,而AG对LPS上调胎盘HO-1表达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ROS和TNF-α可能至少部分参与LPS对胎盘HO-1表达的上调作用.

    作者:李祥云;徐德祥;张程;王华;赵磊;宁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红细胞悬液巨细胞病毒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核黄素光化学法对红细胞悬液中病毒灭活效果.方法 以人巨细胞病毒(HCMV)作为指示病毒,在红细胞悬液中分别加人不同浓度的核黄素,结合照度为40 000 Lux的可见光(λ>600 nm),处理后加入单层人胚成纤维细胞(HF)中培养,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并测定病毒滴度,用PCR检测病毒核酸的变化.结果 红细胞悬液中的核黄素浓度为50、100、150、200 μmol/L时,结合照度为40 000 Lux的可见光分别照射40、30、20、20 min时,可将滴度为7.65 log TCID50的HCMV灭活至<0.50 log TCID50;PCR法未能检测出病毒核酸.结论 核黄素光化学法能有效灭活红细胞悬液中的HCMV.

    作者:杨鹏;陶勇;张循善;王明丽;胡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A2756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甲硫氨酸合成酶(MS)基因A2756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鉴定安徽地区562例汉族人MS基因A2756G多态性基因型,比较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各组间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安徽地区汉族人群存在MS基因A2756G多态性,其G等位基因频率与西方人群比较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MS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S基因A2756G多态性与安徽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作者:左春林;杨明功;刘树琴;王长江;贾敬华;王佑民;章秋;邓大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由于甲状旁腺本身病变(肿瘤或增生)引起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合成与分泌过多,通过其对骨与肾的作用,导致的高钙血症和低磷血症[1].由于临床病例较少,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误治,所以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现将2004年2月以来我科收治的7例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吴开乐;杨克林;杨见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臭氧加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臭氧加胶原酶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Ⅰ组(76例)经皮穿刺在CT引导下椎间盘内和突出物内注射臭氧加胶原酶,Ⅱ组(74例)在椎间盘内和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术后7、30 d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分为三级:显效、有效及无效.结果 治疗后7 d Ⅰ、Ⅱ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5%(65/76)、67.6%(50/74),30 d的有效率分别为93.4%(71/76)、91.9%(68/74).两组治疗后7 d时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30 d时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注射臭氧加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注射胶原酶,远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武春银;陈家骅;王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3种术式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3种手术方式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探讨理想术式.方法 44例77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分别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和阔筋膜悬吊术.术后均随访6月以上.结果 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者,术后外观自然美观,效果满意;采用额肌瓣悬吊术和阔筋膜悬吊术者,上睑迟滞和眼睑闭合不全较明显,后者还较易发生矫正不足.结论 提上睑肌缩短术符合生理状态,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可酌情选择该术式.

    作者:乔丽珊;李峻岭;刘伦;李寿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p53和Survivin在交界痣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交界痣的免疫表型特征,并初步探讨交界痣与恶性黑素瘤在免疫表型方面的可能差异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和Survivin在47例交界痣、13例皮内痣、16例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p53在交界痣、皮内痣、恶性黑素瘤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8.72%、30.77%、81.25%;Survivin在交界痣、皮内痣、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85%、23.08%、87.50%.p53和Survivin在交界痣中高表达且具有正相关性,在交界痣与恶性黑素瘤中表达一致.结论 p53和Survivin的表达异常在交界痣易恶变为恶性黑素瘤的发生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廖理超;孟刚;汪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组融合蛋白Tumstatin-TNF-α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重组融合蛋白TumstatinTNF-α的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K1)中的稳定表达.方法 以人胚肾293细胞为材料,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合成人turristatin cDNA,将该cDNA克隆到pGEM-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GEM-T/tumstatin.利用PCR从pGEM-T/tumstatin和PBV220-TNF-α载体中分别扩增出sig-tumstatin-linker和linkerTNF片段,将其克隆得到sig-tumstatin-linker-TNF片段,sig-tumstatin-linker-TNF片段经酶切后,插入经同样酶切pIRESneo3质粒,利用克隆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以及序列测定对获得的sig-tumstatin-linke-TNF基因片段及重组载体进行验证.将重组sig-tumstatin-linker-TNF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CHO-K1对其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所获得的sig-tumstatin-linker-TNF片段(1.32kb)序列与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酶切鉴定的结果表明含肿瘤抑素基因的重组pIRESneo3/sig-tumstatin-linker-TNF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重组pIRESneo3/sig-tumstatin-linker-TNF的CHO-K1表达了肿瘤抑素融合蛋白tumstatin-linker-TNF.从生长曲线结果来看,转染pIRESneo3/sig-tumstatin-linker-TNF真核表达载体和转染pIRESneo3的CHO-K1比未转染的CHO-K1细胞的生长速度要慢.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重组人肿瘤抑素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能稳定表达人肿瘤抑素融合蛋白的CHO-K1.

    作者:赵亮;姚丽娟;孔建新;濮跃晨;孙安源;罗以勤;张林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