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单采血小板细菌的效果评价

许伟;张循善;钟涛;王明丽

关键词:核黄素/药理学, 光敏感药/药理学, 血小板输注
摘要:目的 探讨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单采血小板细菌的效果及血小板一系列生化和生理学指标的改变.方法 将28 ml浓度为500 μmol/L核黄素加到250 ml的单采血小板悬液中,再将一定浓度的G+菌(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和G-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分别注入上述混悬液中,经265~370 nm广谱紫外光6.2 J/ml照射8~10 min后,测定其浓度,并检测血小板体外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浓度50 μmol/L的核黄素结合强度为6.2 J/ml紫外光照射8-10 min,可将一定浓度的模型菌灭活至<1.22 logCFU/ml.结论 核黄素结合紫外光照射可以有效灭活细菌,而单采血小板的各项生化、生理学指标和阴性对照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胰岛细胞瘤临床少见,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容易误诊[1].笔者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8年4月我院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的9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合理的诊断、治疗方法.

    作者:李永翔;孟翔凌;张震;钟兴国;李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低氧对A549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低氧时间培养下,人肺腺癌上皮A549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和糖皮质激素受体β(GRβ)的表达.方法 将A549细胞分成6组,低氧组(3组)和对照组(3组),分别放置于低氧小室(37℃,95% N2,5% CO2)和普通培养箱中(37℃,95%空气,5% CO2)培养.24 h、48 h、72 h后收集细胞,运用倒置显微镜下拍摄照片、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缺氧对A549细胞数目、形态以及细胞内GRα、GRβ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①低氧组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细胞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细胞肿胀变形逐渐加剧.②RT-PCR的结果显示:24 h GRα mRNA表达水平低氧组(0.914±0.079)与对照组(0.883±0.208)比较略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48、72 h GRα mRNA表达水平低氧组(0.794±0.029、0.828±0.171)与对照组(1.054±0.120、1.187±0.173)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24、48、72 h GRβ mRNA表达水平低氧组(0.439±0.175、0.437±0.117、0.433±0.101)与对照组(0.429±0.140、0.443±0.114、0.553±0.11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免疫细胞化学的结果显示:24 h GRα蛋白表达水平低氧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改变;48、72 h GRα蛋白表达水平低氧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24、48、72 h GRβ的蛋白表达水平低氧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改变.结论 低氧可导致A549细胞GR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低氧环境可能会影响糖皮质激素作用的发挥.

    作者:吕园园;黄燕;刘荣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黄芪提取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p65、ICAM-1和TNF-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提取物(EA)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用四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6 h后脑皮层组织NFκBp65和IκBα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脑皮层组织ICAM-]、TNF-α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组织核蛋白NFκKBp65(107.1±24.18vs313.09±23.35.P<0.05)表达明显增多,而胞浆蛋白NFκBp65(221.72±19.44 vs 125.82±25.07,P<0.05)、IκBα(382.984±55.21 vs 184.37±20.40,P<0.05)表达明显减少;EA可升高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组织胞浆蛋白NFκBp65、IκBα表达、降低核蛋白NFκBp65表达;同时可降低脑皮层组织ICAM-1、TNF-α的表达.结论 EA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p65活化及降低脑皮质中ICAM-1、TNF-α的表达有关.

    作者:吴国翠;李静;李卫平;尹艳艳;李维祖;朱芬芳;公惠玲;明亮;吴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体会

    GCS≤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创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死亡率、致残率较高.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收治GCS 3~8分的重型颅脑伤患者38例,现将救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徐培坤;王先祥;程宏伟;冯春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3种术式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3种手术方式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探讨理想术式.方法 44例77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分别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和阔筋膜悬吊术.术后均随访6月以上.结果 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者,术后外观自然美观,效果满意;采用额肌瓣悬吊术和阔筋膜悬吊术者,上睑迟滞和眼睑闭合不全较明显,后者还较易发生矫正不足.结论 提上睑肌缩短术符合生理状态,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可酌情选择该术式.

    作者:乔丽珊;李峻岭;刘伦;李寿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层GLUT-4mRNA的表达影响

    目的 观察三羟基三甲基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层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的表达影响.方法 通过高胆固醇喂养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设正常对照组(n=8)、高脂组(n=9)、辛伐他汀组(n=9),第9、20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25周留取兔升主动脉、胸主动脉标本,病理形态学观察升主动脉组织学变化并进行病理形态学定量分析;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测定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层GLUT-4 mRNA的表达.结果 高脂饮食诱导兔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外周血TC、TG、LDL升高,病理组织学显示内膜(I)/中层(M)厚度比值(L/M)、I+M、内膜/中层面积比值(SI/SM)增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层GLUT-4表达上调;辛伐他汀组血脂明显降低(P<0.05),L/M、I+M以及SL/SM明显减小(P<0.05),同时可抑制GLUT-4 mRNA的表达,与高脂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辛伐他汀早期应用可显著抑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诱导的兔血脂水平,减少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层GLUT-4 mRNA的表达.

    作者:刘伏元;许明生;李红旗;崇爱国;严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Ⅲ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常规照射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目的 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对比研究Ⅲ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常规放射治疗与适形治疗的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方法 对32例Ⅲ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行常规模拟定位及CT模拟定位;为每例患者设计3套治疗计划.计划1为CT模拟定位下的三维适形放疗计划(3DCRT);计划2为虚拟综合治疗计划(VCTP):即先常规后程适形治疗计划;计划3为普通模拟机定位常规治疗计划.均给予常规分割,处方剂量60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3种计划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 3种治疗计划在靶区剂量上,VCTP的剂量高于3DCRT,3DCRT比CTP剂量高.部分数据差异有显著性.而3DCRT和VCTP计划基本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在正常组织受量上,3DCRT优于VCTP和CTP.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能够在减少肺照射剂量同时给予肿瘤靶区更多的剂量照射,进而有助于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作者:魏洁;王凡;杨林;唐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p53和Survivin在交界痣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交界痣的免疫表型特征,并初步探讨交界痣与恶性黑素瘤在免疫表型方面的可能差异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和Survivin在47例交界痣、13例皮内痣、16例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p53在交界痣、皮内痣、恶性黑素瘤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8.72%、30.77%、81.25%;Survivin在交界痣、皮内痣、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85%、23.08%、87.50%.p53和Survivin在交界痣中高表达且具有正相关性,在交界痣与恶性黑素瘤中表达一致.结论 p53和Survivin的表达异常在交界痣易恶变为恶性黑素瘤的发生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廖理超;孟刚;汪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活性氧和TNF-α在LPS上调小鼠胎盘血红素氧化酶-1表达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活性氧(RO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细菌脂多糖(LPS)上调小鼠胎盘血红素氧化酶-1(H0-1)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由3个实验组成:实验1:经腹腔注射给予受孕第16或第17天小鼠LPs(75 μg/kg),LPS处理后不同时点剖杀孕鼠;实验2:经腹腔注射给予受孕第17天小鼠不同剂量LPs(1、10、75 μg/kg),LPS处理后24h剖杀孕鼠;实验3:经腹腔注射给予受孕第17天小鼠LPS(75 μg/kg),部分动物于LPS处理前30 min分别经腹腔注射给予2-苯叔丁基硝酮(PBN,100 mg/kg)、氨基胍(AG,100mg/kg)或己酮可可碱(PTX,100 mg/kg),LPS处理后1.5 h或24 h剖杀孕鼠.RT-PCR分析胎盘TNF-α mRNA表达改变,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胎盘组织HO-1和HO-2蛋白表达水平,Griffith法测定胎盘谷胱甘肽含量,比色法检测胎盘组织羰基产物丙二醛含量.结果 LPS对小鼠胎盘HO-1表达有显著的上调作用,并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PBN或PTX预处理均明显减弱LPS对胎盘组织HO-1表达的上调作用,而AG对LPS上调胎盘HO-1表达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ROS和TNF-α可能至少部分参与LPS对胎盘HO-1表达的上调作用.

    作者:李祥云;徐德祥;张程;王华;赵磊;宁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吡格列酮和非诺贝特对高脂饲养大鼠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非诺贝特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高脂饲养大鼠脂联素表达与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15只,高脂饮食组(高脂组)60只.高脂组随机分为非诺贝特组(FF组)、吡格列酮组(PIO组)、联合组(FF-PIO组)和高脂对照组(HF组),各15只.分别测定体重(BW)、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各组大鼠腹部皮下脂肪中脂联素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HF组的体重、FFA、TG、FPG、FINS显著高于NC组,皮下脂肪中脂联素蛋白表达明显低于NC组(P<0.01).与HF组比较,FF组的体重减轻、FFA、TG、TCH、FPG、FINS降低(P<0.01),皮下脂肪中脂联素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PIO组FFA、FPG、FINS降低(P<0.01),皮下脂肪中脂联素增加(P<0.05);FF-PIO组的体重、FFA、TG、TCH、FPG、FINS降低(P<0.05或P<0.01),皮下脂肪中脂联素增加(P<0.01).结论 吡格列酮、非诺贝特及联合应用可以一定程度地减轻肥胖对大鼠皮下脂肪中脂联素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改善肥胖引起的IR.

    作者:周晓惠;王佑民;王文平;王丽萍;吕齐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血清MCP-1和ICAM-1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血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以了解其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辛伐他汀治疗组(C组).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1周后,C组以辛伐他汀20 mg/(kg·d)灌胃,A组和B组灌以相应量的蒸馏水,检测各组每周血糖、检测第8周血清中MCP-1、ICAM-1水平.结果 血糖水平B组和C组相近,均显著高于A组(P<0.01);第8周B组和C组血中MCP-1、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1),其中c组较B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辛伐他汀在调脂治疗的同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保护.

    作者:林杨;叶山东;陈燕;范爱红;杨光伟;李秀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由于甲状旁腺本身病变(肿瘤或增生)引起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合成与分泌过多,通过其对骨与肾的作用,导致的高钙血症和低磷血症[1].由于临床病例较少,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误治,所以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现将2004年2月以来我科收治的7例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吴开乐;杨克林;杨见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肋软骨全耳廓再造术

    目的 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应用自体肋软骨分两期行全耳廓再造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例小耳畸形患者采用自体肋软骨分二期行全耳廓再造共11个,手术一期为耳解剖结构三维轮廓再造;二期为颅耳角再造.结果 9例手术顺利,效果满意;1例系双侧小耳,一期再造术后双侧皮瓣远端表皮坏死,自行脱痂痊愈.10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再造耳廓轮廓清晰,拥有良好的颅耳角.结论 应用自体肋软骨分两期行全耳廓再造,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先天性小耳畸形理想的再造方法.

    作者:褚燕军;杜晓杨;王明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A2756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甲硫氨酸合成酶(MS)基因A2756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鉴定安徽地区562例汉族人MS基因A2756G多态性基因型,比较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各组间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安徽地区汉族人群存在MS基因A2756G多态性,其G等位基因频率与西方人群比较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MS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S基因A2756G多态性与安徽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作者:左春林;杨明功;刘树琴;王长江;贾敬华;王佑民;章秋;邓大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乳腺癌组织中ESM-1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目的 探讨ESM-1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平台,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8例乳腺癌组织中ESM-1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ESM-1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6%和88.0%,两者呈正相关;存活5年以上者ESM-1蛋白的高表达率为74.4%,明显高于死亡组(44.4%),两者呈负相关,肿瘤直径<2 cm者ESM-1高表达率(41.6%)低于肿瘤直径2~5 cm者(76.9%).ESM-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α、PR、临床分期、淋巴结状况、患者年龄无关.结论 ESM-1分子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潜在标记.

    作者:刘从云;吴正升;张晴;丁向东;左莉;汪渊;张瑰红;吴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组融合蛋白Tumstatin-TNF-α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重组融合蛋白TumstatinTNF-α的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K1)中的稳定表达.方法 以人胚肾293细胞为材料,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合成人turristatin cDNA,将该cDNA克隆到pGEM-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GEM-T/tumstatin.利用PCR从pGEM-T/tumstatin和PBV220-TNF-α载体中分别扩增出sig-tumstatin-linker和linkerTNF片段,将其克隆得到sig-tumstatin-linker-TNF片段,sig-tumstatin-linker-TNF片段经酶切后,插入经同样酶切pIRESneo3质粒,利用克隆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以及序列测定对获得的sig-tumstatin-linke-TNF基因片段及重组载体进行验证.将重组sig-tumstatin-linker-TNF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CHO-K1对其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所获得的sig-tumstatin-linker-TNF片段(1.32kb)序列与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酶切鉴定的结果表明含肿瘤抑素基因的重组pIRESneo3/sig-tumstatin-linker-TNF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重组pIRESneo3/sig-tumstatin-linker-TNF的CHO-K1表达了肿瘤抑素融合蛋白tumstatin-linker-TNF.从生长曲线结果来看,转染pIRESneo3/sig-tumstatin-linker-TNF真核表达载体和转染pIRESneo3的CHO-K1比未转染的CHO-K1细胞的生长速度要慢.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重组人肿瘤抑素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能稳定表达人肿瘤抑素融合蛋白的CHO-K1.

    作者:赵亮;姚丽娟;孔建新;濮跃晨;孙安源;罗以勤;张林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基于IgY的ELISA用于日本血吸虫病循环抗原的检测

    目的 以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替代哺乳动物来源的IgG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 制备并纯化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卵黄抗体IgY和抗SEA的兔多克隆IgG抗体;以抗SEA的IgG为捕获抗体,IgY为检测抗体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诊断方法,共检测血清443份,其中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68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180例,正常人100例,肺吸虫感染者20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48例和钩虫感染者血清27例.探讨基于IgY的循环抗原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 成功制备并鉴定了特异性IgY和lgG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检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79.4%和64.4%,低灵敏度为9.3μg/L;正常人血清的阴性率为92%;与肺吸虫、华支睾吸虫、钩虫感染者血清的交叉反应分别为20%、20.8%、14.8%.结论 建立了基于lgY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体系,用于日本血吸虫SEA的检测具有一定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可试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辅助诊断.

    作者:周银娣;罗庆礼;余轶婧;张诗海;李静;沈继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单采血小板细菌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单采血小板细菌的效果及血小板一系列生化和生理学指标的改变.方法 将28 ml浓度为500 μmol/L核黄素加到250 ml的单采血小板悬液中,再将一定浓度的G+菌(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和G-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分别注入上述混悬液中,经265~370 nm广谱紫外光6.2 J/ml照射8~10 min后,测定其浓度,并检测血小板体外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浓度50 μmol/L的核黄素结合强度为6.2 J/ml紫外光照射8-10 min,可将一定浓度的模型菌灭活至<1.22 logCFU/ml.结论 核黄素结合紫外光照射可以有效灭活细菌,而单采血小板的各项生化、生理学指标和阴性对照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许伟;张循善;钟涛;王明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红细胞悬液巨细胞病毒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核黄素光化学法对红细胞悬液中病毒灭活效果.方法 以人巨细胞病毒(HCMV)作为指示病毒,在红细胞悬液中分别加人不同浓度的核黄素,结合照度为40 000 Lux的可见光(λ>600 nm),处理后加入单层人胚成纤维细胞(HF)中培养,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并测定病毒滴度,用PCR检测病毒核酸的变化.结果 红细胞悬液中的核黄素浓度为50、100、150、200 μmol/L时,结合照度为40 000 Lux的可见光分别照射40、30、20、20 min时,可将滴度为7.65 log TCID50的HCMV灭活至<0.50 log TCID50;PCR法未能检测出病毒核酸.结论 核黄素光化学法能有效灭活红细胞悬液中的HCMV.

    作者:杨鹏;陶勇;张循善;王明丽;胡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目的 进一步认识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及时治疗.方法 13例患者分别作了听力学检查和高分辨率颞骨横断位CT扫描,其中6例作了内听道MRI扫描,具体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13例全部有严重的听力损失,4例听力有波动性,3例有头颅外伤史.在CT图像上,12例双侧和Ⅰ例单侧有前庭导水管扩大.MRI图像上,5例双侧、1例单侧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均有扩大.结论 该病的诊断应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图像,才能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作者:王节;邱建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