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组织中ESM-1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刘从云;吴正升;张晴;丁向东;左莉;汪渊;张瑰红;吴强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理学,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摘要:目的 探讨ESM-1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平台,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8例乳腺癌组织中ESM-1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ESM-1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6%和88.0%,两者呈正相关;存活5年以上者ESM-1蛋白的高表达率为74.4%,明显高于死亡组(44.4%),两者呈负相关,肿瘤直径<2 cm者ESM-1高表达率(41.6%)低于肿瘤直径2~5 cm者(76.9%).ESM-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α、PR、临床分期、淋巴结状况、患者年龄无关.结论 ESM-1分子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潜在标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吡格列酮和非诺贝特对高脂饲养大鼠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非诺贝特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高脂饲养大鼠脂联素表达与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15只,高脂饮食组(高脂组)60只.高脂组随机分为非诺贝特组(FF组)、吡格列酮组(PIO组)、联合组(FF-PIO组)和高脂对照组(HF组),各15只.分别测定体重(BW)、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各组大鼠腹部皮下脂肪中脂联素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HF组的体重、FFA、TG、FPG、FINS显著高于NC组,皮下脂肪中脂联素蛋白表达明显低于NC组(P<0.01).与HF组比较,FF组的体重减轻、FFA、TG、TCH、FPG、FINS降低(P<0.01),皮下脂肪中脂联素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PIO组FFA、FPG、FINS降低(P<0.01),皮下脂肪中脂联素增加(P<0.05);FF-PIO组的体重、FFA、TG、TCH、FPG、FINS降低(P<0.05或P<0.01),皮下脂肪中脂联素增加(P<0.01).结论 吡格列酮、非诺贝特及联合应用可以一定程度地减轻肥胖对大鼠皮下脂肪中脂联素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改善肥胖引起的IR.

    作者:周晓惠;王佑民;王文平;王丽萍;吕齐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体会

    GCS≤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创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死亡率、致残率较高.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收治GCS 3~8分的重型颅脑伤患者38例,现将救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徐培坤;王先祥;程宏伟;冯春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乳腺癌组织中ESM-1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目的 探讨ESM-1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平台,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8例乳腺癌组织中ESM-1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ESM-1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6%和88.0%,两者呈正相关;存活5年以上者ESM-1蛋白的高表达率为74.4%,明显高于死亡组(44.4%),两者呈负相关,肿瘤直径<2 cm者ESM-1高表达率(41.6%)低于肿瘤直径2~5 cm者(76.9%).ESM-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α、PR、临床分期、淋巴结状况、患者年龄无关.结论 ESM-1分子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潜在标记.

    作者:刘从云;吴正升;张晴;丁向东;左莉;汪渊;张瑰红;吴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产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产前遗传学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产前血清学筛查高危的孕妇羊水标本6例,采用21、18号染色体探针对间期和中期细胞进行FISH检测.结果 杂交良好,背景暗、信号明显,6例标本中1例胎儿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余5例正常.所有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一致.结论 FISH检测简便、快速、准确性高、特异性强,对协助临床咨询及产前遗传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珊珊;袁静;叶四云;方慧琴;丛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护士工作倦怠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的关系

    目的 探讨护士工作倦怠和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间的关系,为有效干预护士工作倦怠提供依据.方法 用工作倦怠问卷、自尊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对合肥市462名护士进行不计名问卷调查.结果 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个人成就感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326,r=0.343,P<0.01),与情感衰竭存在显著性负相关(r=-0.255,r=-0.144,P<0.01);自尊与去人格化存在显著负相关(r=-0.219,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可能是工作倦怠的重要预测因素.结论 低一般自我效能感、低自尊的护士更易于工作倦怠,其工作倦怠的程度更严重.在对护士工作倦怠进行干预时,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人格特征要得到重视.

    作者:张楠;王兆良;刘菂斐;叶建国;马小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组Endocan转染MDCK细胞对其表达骨桥蛋白的影响

    目的 构建Endocan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ndocan,转染犬肾小管上皮细胞MDCK,观察其在MDCK中的表达并初步分析其对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PCR从pET 28-Endocan中扩增出Endocan cDNA全长序列,酶切后导人pcDNA 3.1/myc-his A多克隆位点,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Endocan;瞬时转染MDCK细胞,Western blot检测Endocan和OPN表达.结果 经双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表明Endocan已经克隆到pcDNA 3.1/myc-hisA中.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转染成功,Endocan表达量增加,且OPN随其而增加.结论 Endocan可促进MDCK表达OPN.

    作者:陈孝宇;胡超杰;左莉;刘超;张素梅;胡若磊;朱华庆;周青;桂淑玉;汪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160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分成有肾损害组(n=69)和无肾损害组(n=91),采用x2检验及秩和检验,有肾损害组和无肾损害组为应变量,差异有显著性的临床指标和年龄为自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肾脏受损的危险因素.结果 43.1%患儿发生肾损害,单因素分析提示反复性皮疹、消化道出血及腹痛在有肾损害组和无肾损害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反复性皮疹和腹痛是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反复性皮疹、腹痛是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有上述表现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更应加强随访.

    作者:饶晓红;李晓红;潘家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siRNA抑制弓形虫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表达

    目的 探讨小干扰RNA(siRNA)在弓形虫体内的对目的 基因的表达调节作用.方法 以弓形虫嘌呤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XGPRT)编码基因为靶标,合成3对siRNA,以电穿孔的方式将不同的浓度的siRNA转染弓形虫.采用荧光定量PCR及[3H]-次黄嘌呤摄入量分别检测弓形虫HXGPRT mRNA及酶合成量.结果 在针对HXGPRT编码基因设计的3对21 nt的siRNA中,有1对(siRNA415)能明显降低HXGPRT mRNA水平及酶合成量.在转染后24 h,4 μmol/L siRNA415电转弓形虫的HXGPRT mRNA水平及[3H]-次黄嘌呤摄入量分别降为模拟电转弓形虫的0.36±0.04及0.51±0.03倍(P<0.05).结论 21 nt的siRNA在弓形虫体内能有效抑制目的 基因的表达.siRNA在弓形虫体内的应用将为阐明未知基因的功能和抗弓形虫药物的筛选提供有力的工具.

    作者:余莉;李霞;郜玉峰;罗庆礼;乔增培;沈继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基于IgY的ELISA用于日本血吸虫病循环抗原的检测

    目的 以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替代哺乳动物来源的IgG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 制备并纯化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卵黄抗体IgY和抗SEA的兔多克隆IgG抗体;以抗SEA的IgG为捕获抗体,IgY为检测抗体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诊断方法,共检测血清443份,其中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68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180例,正常人100例,肺吸虫感染者20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48例和钩虫感染者血清27例.探讨基于IgY的循环抗原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 成功制备并鉴定了特异性IgY和lgG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检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79.4%和64.4%,低灵敏度为9.3μg/L;正常人血清的阴性率为92%;与肺吸虫、华支睾吸虫、钩虫感染者血清的交叉反应分别为20%、20.8%、14.8%.结论 建立了基于lgY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体系,用于日本血吸虫SEA的检测具有一定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可试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辅助诊断.

    作者:周银娣;罗庆礼;余轶婧;张诗海;李静;沈继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单采血小板细菌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单采血小板细菌的效果及血小板一系列生化和生理学指标的改变.方法 将28 ml浓度为500 μmol/L核黄素加到250 ml的单采血小板悬液中,再将一定浓度的G+菌(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和G-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分别注入上述混悬液中,经265~370 nm广谱紫外光6.2 J/ml照射8~10 min后,测定其浓度,并检测血小板体外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浓度50 μmol/L的核黄素结合强度为6.2 J/ml紫外光照射8-10 min,可将一定浓度的模型菌灭活至<1.22 logCFU/ml.结论 核黄素结合紫外光照射可以有效灭活细菌,而单采血小板的各项生化、生理学指标和阴性对照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许伟;张循善;钟涛;王明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A2756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甲硫氨酸合成酶(MS)基因A2756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鉴定安徽地区562例汉族人MS基因A2756G多态性基因型,比较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各组间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安徽地区汉族人群存在MS基因A2756G多态性,其G等位基因频率与西方人群比较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MS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S基因A2756G多态性与安徽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作者:左春林;杨明功;刘树琴;王长江;贾敬华;王佑民;章秋;邓大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目的 进一步认识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及时治疗.方法 13例患者分别作了听力学检查和高分辨率颞骨横断位CT扫描,其中6例作了内听道MRI扫描,具体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13例全部有严重的听力损失,4例听力有波动性,3例有头颅外伤史.在CT图像上,12例双侧和Ⅰ例单侧有前庭导水管扩大.MRI图像上,5例双侧、1例单侧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均有扩大.结论 该病的诊断应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图像,才能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作者:王节;邱建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3种术式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3种手术方式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探讨理想术式.方法 44例77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分别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和阔筋膜悬吊术.术后均随访6月以上.结果 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者,术后外观自然美观,效果满意;采用额肌瓣悬吊术和阔筋膜悬吊术者,上睑迟滞和眼睑闭合不全较明显,后者还较易发生矫正不足.结论 提上睑肌缩短术符合生理状态,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可酌情选择该术式.

    作者:乔丽珊;李峻岭;刘伦;李寿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血清MCP-1和ICAM-1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血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以了解其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辛伐他汀治疗组(C组).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1周后,C组以辛伐他汀20 mg/(kg·d)灌胃,A组和B组灌以相应量的蒸馏水,检测各组每周血糖、检测第8周血清中MCP-1、ICAM-1水平.结果 血糖水平B组和C组相近,均显著高于A组(P<0.01);第8周B组和C组血中MCP-1、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1),其中c组较B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辛伐他汀在调脂治疗的同时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保护.

    作者:林杨;叶山东;陈燕;范爱红;杨光伟;李秀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5-氨基水杨酸通过PPARγ在鼠结肠炎中发挥抗炎作用

    目的 探讨5-氨基水杨酸是否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途径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大鼠中发挥抗炎作用.方法 4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设立空白对照组,另4组利用TNBS/乙醇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后,设模型组、GW9662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GW9662+SASP组.造模后第2天起每日灌胃、腹腔注射给药,连续2周.结肠炎症的评价包括炎症活动指数、结肠大体及组织学评分,血中白细胞介素(IL)2、IL-10水平,结肠PPARγ、NF-KBp65表达.结果 与结肠炎模型组比,SASP组能明显降低DAI评分,改善结肠大体、组织病理学损伤,血IL-2降低,IL-10升高,结肠内PPARγ表达增加,NF-KBp65表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PPARγ表达与NF-KBp65表达呈负相关;而GW9662+SASP组大鼠DAI、结肠大体、组织病理学损伤,较模型组及SASP组无改善,PPARγ表达增加(P<0.05),但NF-KBp65无明显变化.结论 5-氨基水杨酸可能通过PPARγ途径,负性调节NF-KB的表达,从而减少促炎介质(IL-2)、增加抑炎介质(IL-10)的释放,在TNB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大鼠中发挥抗炎作用.

    作者:杨彩虹;吴正祥;吴强;杨枫;葛相栓;姚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胰岛细胞瘤临床少见,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容易误诊[1].笔者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8年4月我院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的9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合理的诊断、治疗方法.

    作者:李永翔;孟翔凌;张震;钟兴国;李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人体脂含量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关系的探讨

    目的 研究禁食过程中患者的体脂含量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关系,探讨不同体脂含量的患者在禁食过程中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的分泌情况及能量调节中作用.方法 将54例需要禁食的患者按照脂肪组织与体重的比值不同分为3组,分别测定3组禁食后每天血浆Ghrelin浓度,禁食期间由静脉给以低热卡肠外营养(62.76 kJ/kg·d).结果 在体脂/体重比值在10%~15%之间时,Ghrelin在禁食第2天就明显升高(P<0.01),而当比值在16%~20%时,Ghrelin在禁食第4天才开始明显升高(P<0.01),当比值在>20%时,Ghrelin在禁食第6天才开始明显增加(P<0.01).血浆Ghrelin浓度变化与禁食前患者的脂肪含量有关,体脂含量越高,Ghrelin升高出现的时间越晚.同时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Ghrelin的分泌会逐渐增加.结论 禁食状态下,Ghrelin的分泌变化与禁食前脂肪组织与体重的比值及禁食时间有关.

    作者:严光;周树生;孙梦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肋软骨全耳廓再造术

    目的 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应用自体肋软骨分两期行全耳廓再造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例小耳畸形患者采用自体肋软骨分二期行全耳廓再造共11个,手术一期为耳解剖结构三维轮廓再造;二期为颅耳角再造.结果 9例手术顺利,效果满意;1例系双侧小耳,一期再造术后双侧皮瓣远端表皮坏死,自行脱痂痊愈.10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再造耳廓轮廓清晰,拥有良好的颅耳角.结论 应用自体肋软骨分两期行全耳廓再造,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先天性小耳畸形理想的再造方法.

    作者:褚燕军;杜晓杨;王明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放射直视影像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放射直视影像(RVG)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在口腔种植手术前进行RVG及口腔X线曲面体层摄影,用两种方法测龋种植区牙槽嵴顶到下颌管上缘或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的高度,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的测量值的差异有无显著性,并且借助RVG辅助手术设计、种植体选择、修复时机的选择.结果 两种方法测量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用RVG可直接计算出种植区的骨质高度,大限度地利用牙槽骨骨量进行种植体的选择,更恰当地选择种植修复时机.结论 应用RVG可为种植设计提供快速、经济、辐射量小、直观可靠的参考依据,提高口腔种植术的治疗水平.

    作者:解超勇;张志宏;张震东;张新风;罗运;宋中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尿MMP-9排泄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尿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排泄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88例糖尿病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尿MMP-9和尿肌酐(Ucr)比值.2型糖尿病患者据其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UAER<20μg/min,28例;微量蛋白尿组:UAER 20~200 μg/min,32例;临床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28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各组尿MMP-9/Ucr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患者正常蛋白尿组尿MMP-9/Ucr比值已升高(P<0.05),并且随肾脏病情加重进一步增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尿MMP-9/Ucr比值与尿白蛋白/Ucr比值(r=0.566,P<0.01)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Ucr比值(r=0.692,P<0.01)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尿MMP-9排泄增加与肾脏病变程度有关,尿MMP-9排泄增加可能间接反映糖尿病肾组织MMP-9合成和表达增加.

    作者:徐将;叶山东;姚新明;郑茂;赵俐丽;钱燕;孙致连;李素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