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A2756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

左春林;杨明功;刘树琴;王长江;贾敬华;王佑民;章秋;邓大同

关键词:糖尿病, 2型/并发症, 脑梗死/并发症, 5-甲基四氢叶酸-高半胱氨酸, S-甲基转移酶, 多态现象, 遗传
摘要:目的 研究甲硫氨酸合成酶(MS)基因A2756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鉴定安徽地区562例汉族人MS基因A2756G多态性基因型,比较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各组间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安徽地区汉族人群存在MS基因A2756G多态性,其G等位基因频率与西方人群比较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MS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S基因A2756G多态性与安徽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臭氧加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臭氧加胶原酶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Ⅰ组(76例)经皮穿刺在CT引导下椎间盘内和突出物内注射臭氧加胶原酶,Ⅱ组(74例)在椎间盘内和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术后7、30 d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分为三级:显效、有效及无效.结果 治疗后7 d Ⅰ、Ⅱ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5%(65/76)、67.6%(50/74),30 d的有效率分别为93.4%(71/76)、91.9%(68/74).两组治疗后7 d时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30 d时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注射臭氧加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注射胶原酶,远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武春银;陈家骅;王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4在SD大鼠肠管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BMP-4在SD大鼠胚胎肠管中的定位及表达规律,探讨其在肠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MP-2、BMP-4在不同年龄的SD大鼠结肠肠管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BMI-2、BMP-4在胎肠发育早期即有表达,在出生前后达到峰值,此后略下降,胎龄16 d、20 d、生后7 d组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生后4个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Mt-2、BMP-4在大鼠结肠上表达与肠神经系统发生发育的时间相一致,提示其可能参与了SD大鼠肠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调节.

    作者:张燕敏;王忠荣;徐兵;李巍松;未德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目的 进一步认识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及时治疗.方法 13例患者分别作了听力学检查和高分辨率颞骨横断位CT扫描,其中6例作了内听道MRI扫描,具体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13例全部有严重的听力损失,4例听力有波动性,3例有头颅外伤史.在CT图像上,12例双侧和Ⅰ例单侧有前庭导水管扩大.MRI图像上,5例双侧、1例单侧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均有扩大.结论 该病的诊断应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图像,才能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作者:王节;邱建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p53和Survivin在交界痣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交界痣的免疫表型特征,并初步探讨交界痣与恶性黑素瘤在免疫表型方面的可能差异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和Survivin在47例交界痣、13例皮内痣、16例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p53在交界痣、皮内痣、恶性黑素瘤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8.72%、30.77%、81.25%;Survivin在交界痣、皮内痣、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85%、23.08%、87.50%.p53和Survivin在交界痣中高表达且具有正相关性,在交界痣与恶性黑素瘤中表达一致.结论 p53和Survivin的表达异常在交界痣易恶变为恶性黑素瘤的发生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廖理超;孟刚;汪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siRNA抑制弓形虫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表达

    目的 探讨小干扰RNA(siRNA)在弓形虫体内的对目的 基因的表达调节作用.方法 以弓形虫嘌呤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XGPRT)编码基因为靶标,合成3对siRNA,以电穿孔的方式将不同的浓度的siRNA转染弓形虫.采用荧光定量PCR及[3H]-次黄嘌呤摄入量分别检测弓形虫HXGPRT mRNA及酶合成量.结果 在针对HXGPRT编码基因设计的3对21 nt的siRNA中,有1对(siRNA415)能明显降低HXGPRT mRNA水平及酶合成量.在转染后24 h,4 μmol/L siRNA415电转弓形虫的HXGPRT mRNA水平及[3H]-次黄嘌呤摄入量分别降为模拟电转弓形虫的0.36±0.04及0.51±0.03倍(P<0.05).结论 21 nt的siRNA在弓形虫体内能有效抑制目的 基因的表达.siRNA在弓形虫体内的应用将为阐明未知基因的功能和抗弓形虫药物的筛选提供有力的工具.

    作者:余莉;李霞;郜玉峰;罗庆礼;乔增培;沈继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由于甲状旁腺本身病变(肿瘤或增生)引起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合成与分泌过多,通过其对骨与肾的作用,导致的高钙血症和低磷血症[1].由于临床病例较少,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误治,所以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现将2004年2月以来我科收治的7例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吴开乐;杨克林;杨见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乳腺癌组织中ESM-1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目的 探讨ESM-1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平台,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8例乳腺癌组织中ESM-1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ESM-1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6%和88.0%,两者呈正相关;存活5年以上者ESM-1蛋白的高表达率为74.4%,明显高于死亡组(44.4%),两者呈负相关,肿瘤直径<2 cm者ESM-1高表达率(41.6%)低于肿瘤直径2~5 cm者(76.9%).ESM-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α、PR、临床分期、淋巴结状况、患者年龄无关.结论 ESM-1分子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潜在标记.

    作者:刘从云;吴正升;张晴;丁向东;左莉;汪渊;张瑰红;吴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组融合蛋白Tumstatin-TNF-α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重组融合蛋白TumstatinTNF-α的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K1)中的稳定表达.方法 以人胚肾293细胞为材料,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合成人turristatin cDNA,将该cDNA克隆到pGEM-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GEM-T/tumstatin.利用PCR从pGEM-T/tumstatin和PBV220-TNF-α载体中分别扩增出sig-tumstatin-linker和linkerTNF片段,将其克隆得到sig-tumstatin-linker-TNF片段,sig-tumstatin-linker-TNF片段经酶切后,插入经同样酶切pIRESneo3质粒,利用克隆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以及序列测定对获得的sig-tumstatin-linke-TNF基因片段及重组载体进行验证.将重组sig-tumstatin-linker-TNF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CHO-K1对其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所获得的sig-tumstatin-linker-TNF片段(1.32kb)序列与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酶切鉴定的结果表明含肿瘤抑素基因的重组pIRESneo3/sig-tumstatin-linker-TNF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重组pIRESneo3/sig-tumstatin-linker-TNF的CHO-K1表达了肿瘤抑素融合蛋白tumstatin-linker-TNF.从生长曲线结果来看,转染pIRESneo3/sig-tumstatin-linker-TNF真核表达载体和转染pIRESneo3的CHO-K1比未转染的CHO-K1细胞的生长速度要慢.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重组人肿瘤抑素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能稳定表达人肿瘤抑素融合蛋白的CHO-K1.

    作者:赵亮;姚丽娟;孔建新;濮跃晨;孙安源;罗以勤;张林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分析与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可否替代24 h尿蛋白定量,监测尿蛋白的排泄情况.方法 选取住院肾脏病患者136例,共272例尿标本,将晨尿蛋白/尿肌酐与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相对于24 h尿蛋白定量≥0.15 g、≥1.00 g和≥3.00 g佳诊断点.结果 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0.83;P<0.001);24 h尿蛋白定量≥0.15 g,≥1.00 g和≥3.00g时,临床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佳点分别为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0.20异/gcr,≥0.95g/gcr和≥2.92 g/gcr.结论 晨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可替代24 h尿蛋白定量,监测肾脏病患者尿蛋白排泄情况.

    作者:任伟;兰雷;江洁龙;黄业华;汪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人体脂含量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关系的探讨

    目的 研究禁食过程中患者的体脂含量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关系,探讨不同体脂含量的患者在禁食过程中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的分泌情况及能量调节中作用.方法 将54例需要禁食的患者按照脂肪组织与体重的比值不同分为3组,分别测定3组禁食后每天血浆Ghrelin浓度,禁食期间由静脉给以低热卡肠外营养(62.76 kJ/kg·d).结果 在体脂/体重比值在10%~15%之间时,Ghrelin在禁食第2天就明显升高(P<0.01),而当比值在16%~20%时,Ghrelin在禁食第4天才开始明显升高(P<0.01),当比值在>20%时,Ghrelin在禁食第6天才开始明显增加(P<0.01).血浆Ghrelin浓度变化与禁食前患者的脂肪含量有关,体脂含量越高,Ghrelin升高出现的时间越晚.同时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Ghrelin的分泌会逐渐增加.结论 禁食状态下,Ghrelin的分泌变化与禁食前脂肪组织与体重的比值及禁食时间有关.

    作者:严光;周树生;孙梦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产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产前遗传学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产前血清学筛查高危的孕妇羊水标本6例,采用21、18号染色体探针对间期和中期细胞进行FISH检测.结果 杂交良好,背景暗、信号明显,6例标本中1例胎儿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余5例正常.所有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一致.结论 FISH检测简便、快速、准确性高、特异性强,对协助临床咨询及产前遗传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珊珊;袁静;叶四云;方慧琴;丛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160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分成有肾损害组(n=69)和无肾损害组(n=91),采用x2检验及秩和检验,有肾损害组和无肾损害组为应变量,差异有显著性的临床指标和年龄为自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肾脏受损的危险因素.结果 43.1%患儿发生肾损害,单因素分析提示反复性皮疹、消化道出血及腹痛在有肾损害组和无肾损害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反复性皮疹和腹痛是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反复性皮疹、腹痛是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有上述表现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更应加强随访.

    作者:饶晓红;李晓红;潘家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Ⅲ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常规照射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目的 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对比研究Ⅲ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常规放射治疗与适形治疗的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方法 对32例Ⅲ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行常规模拟定位及CT模拟定位;为每例患者设计3套治疗计划.计划1为CT模拟定位下的三维适形放疗计划(3DCRT);计划2为虚拟综合治疗计划(VCTP):即先常规后程适形治疗计划;计划3为普通模拟机定位常规治疗计划.均给予常规分割,处方剂量60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3种计划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 3种治疗计划在靶区剂量上,VCTP的剂量高于3DCRT,3DCRT比CTP剂量高.部分数据差异有显著性.而3DCRT和VCTP计划基本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在正常组织受量上,3DCRT优于VCTP和CTP.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能够在减少肺照射剂量同时给予肿瘤靶区更多的剂量照射,进而有助于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作者:魏洁;王凡;杨林;唐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红细胞悬液巨细胞病毒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核黄素光化学法对红细胞悬液中病毒灭活效果.方法 以人巨细胞病毒(HCMV)作为指示病毒,在红细胞悬液中分别加人不同浓度的核黄素,结合照度为40 000 Lux的可见光(λ>600 nm),处理后加入单层人胚成纤维细胞(HF)中培养,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并测定病毒滴度,用PCR检测病毒核酸的变化.结果 红细胞悬液中的核黄素浓度为50、100、150、200 μmol/L时,结合照度为40 000 Lux的可见光分别照射40、30、20、20 min时,可将滴度为7.65 log TCID50的HCMV灭活至<0.50 log TCID50;PCR法未能检测出病毒核酸.结论 核黄素光化学法能有效灭活红细胞悬液中的HCMV.

    作者:杨鹏;陶勇;张循善;王明丽;胡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5-氨基水杨酸通过PPARγ在鼠结肠炎中发挥抗炎作用

    目的 探讨5-氨基水杨酸是否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途径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大鼠中发挥抗炎作用.方法 4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设立空白对照组,另4组利用TNBS/乙醇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后,设模型组、GW9662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GW9662+SASP组.造模后第2天起每日灌胃、腹腔注射给药,连续2周.结肠炎症的评价包括炎症活动指数、结肠大体及组织学评分,血中白细胞介素(IL)2、IL-10水平,结肠PPARγ、NF-KBp65表达.结果 与结肠炎模型组比,SASP组能明显降低DAI评分,改善结肠大体、组织病理学损伤,血IL-2降低,IL-10升高,结肠内PPARγ表达增加,NF-KBp65表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PPARγ表达与NF-KBp65表达呈负相关;而GW9662+SASP组大鼠DAI、结肠大体、组织病理学损伤,较模型组及SASP组无改善,PPARγ表达增加(P<0.05),但NF-KBp65无明显变化.结论 5-氨基水杨酸可能通过PPARγ途径,负性调节NF-KB的表达,从而减少促炎介质(IL-2)、增加抑炎介质(IL-10)的释放,在TNB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大鼠中发挥抗炎作用.

    作者:杨彩虹;吴正祥;吴强;杨枫;葛相栓;姚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Wistar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中TGF-β1和bF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对Wistar大鼠增生前列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前列腺增生模型组大鼠随机分成高、低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给予10、5 U/0.1 ml BTX-A和0.1 ml生理盐水前列腺内注射.3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出前列腺称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GF-β1,和bFGF的表达.结果 高、低剂量组前列腺重量、TcF-β1和bFGF的阳性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重量下降,TGF-β1,表达增加,bFGF表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TX-A前列腺注射改变TGF-B1和bFGF的表达,抑制了前列腺组织细胞增殖,促进凋亡.

    作者:谢晓;张心男;徐智慧;倪庆节;诸靖宇;黄邦高;周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放射直视影像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放射直视影像(RVG)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在口腔种植手术前进行RVG及口腔X线曲面体层摄影,用两种方法测龋种植区牙槽嵴顶到下颌管上缘或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的高度,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的测量值的差异有无显著性,并且借助RVG辅助手术设计、种植体选择、修复时机的选择.结果 两种方法测量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用RVG可直接计算出种植区的骨质高度,大限度地利用牙槽骨骨量进行种植体的选择,更恰当地选择种植修复时机.结论 应用RVG可为种植设计提供快速、经济、辐射量小、直观可靠的参考依据,提高口腔种植术的治疗水平.

    作者:解超勇;张志宏;张震东;张新风;罗运;宋中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吡格列酮和非诺贝特对高脂饲养大鼠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非诺贝特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高脂饲养大鼠脂联素表达与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15只,高脂饮食组(高脂组)60只.高脂组随机分为非诺贝特组(FF组)、吡格列酮组(PIO组)、联合组(FF-PIO组)和高脂对照组(HF组),各15只.分别测定体重(BW)、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各组大鼠腹部皮下脂肪中脂联素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HF组的体重、FFA、TG、FPG、FINS显著高于NC组,皮下脂肪中脂联素蛋白表达明显低于NC组(P<0.01).与HF组比较,FF组的体重减轻、FFA、TG、TCH、FPG、FINS降低(P<0.01),皮下脂肪中脂联素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PIO组FFA、FPG、FINS降低(P<0.01),皮下脂肪中脂联素增加(P<0.05);FF-PIO组的体重、FFA、TG、TCH、FPG、FINS降低(P<0.05或P<0.01),皮下脂肪中脂联素增加(P<0.01).结论 吡格列酮、非诺贝特及联合应用可以一定程度地减轻肥胖对大鼠皮下脂肪中脂联素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改善肥胖引起的IR.

    作者:周晓惠;王佑民;王文平;王丽萍;吕齐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单采血小板细菌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单采血小板细菌的效果及血小板一系列生化和生理学指标的改变.方法 将28 ml浓度为500 μmol/L核黄素加到250 ml的单采血小板悬液中,再将一定浓度的G+菌(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和G-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分别注入上述混悬液中,经265~370 nm广谱紫外光6.2 J/ml照射8~10 min后,测定其浓度,并检测血小板体外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浓度50 μmol/L的核黄素结合强度为6.2 J/ml紫外光照射8-10 min,可将一定浓度的模型菌灭活至<1.22 logCFU/ml.结论 核黄素结合紫外光照射可以有效灭活细菌,而单采血小板的各项生化、生理学指标和阴性对照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许伟;张循善;钟涛;王明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基于IgY的ELISA用于日本血吸虫病循环抗原的检测

    目的 以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替代哺乳动物来源的IgG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 制备并纯化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卵黄抗体IgY和抗SEA的兔多克隆IgG抗体;以抗SEA的IgG为捕获抗体,IgY为检测抗体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诊断方法,共检测血清443份,其中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68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180例,正常人100例,肺吸虫感染者20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48例和钩虫感染者血清27例.探讨基于IgY的循环抗原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 成功制备并鉴定了特异性IgY和lgG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检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79.4%和64.4%,低灵敏度为9.3μg/L;正常人血清的阴性率为92%;与肺吸虫、华支睾吸虫、钩虫感染者血清的交叉反应分别为20%、20.8%、14.8%.结论 建立了基于lgY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体系,用于日本血吸虫SEA的检测具有一定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可试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辅助诊断.

    作者:周银娣;罗庆礼;余轶婧;张诗海;李静;沈继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