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视下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观察和临床应用

贺瑞;童元

关键词:脊柱/解剖学和组织学,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骨折固定术, 内, 脊柱/外科学
摘要:目的 为直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及其优点.方法 选用6具经防腐处理的尸体,4具经乳胶灌注.在解剖显微镜下对T11,12及L1~5脊柱后部结构进行解剖观察,观测肌肉血供、神经支配及关节突、横突间的脊神经后支的走向及分布规律.结果 胸腰段脊神经后支于椎间孔外由脊神经发出内侧支,跨过横突根部,绕过小关节突外缘,到乳突与副突间的骨纤维管,呈树状分布,支配同一平面骶棘肌内侧束、小关节、棘突、棘间韧带.外侧支沿横突上缘自骶棘肌深面向下、外、背侧行走,支配骶棘肌的中间份和外侧份.节段动脉静脉的后支在椎间孔的上方绕向后下方,走行于脊神经的下方和下位椎体上关节突的外方,分为内外2支,分布于腰部深层肌肉.选择8例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直视下小切口常规器械植入椎弓根螺钉系统,术中出血少,损伤小.结论 在观察椎弓根进针点解剖基础上,采用C臂X线机定位下,直视下小切口植入椎弓根螺钉,术中避免了损伤支配骶棘肌的脊神经后支和节段动静脉和脊柱后方的结构,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易于操作与推广的新技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质粒pSecTag2/B-OPG在Beagle犬骨髓基质细胞中表达与鉴定

    目的 转染骨保护素(OPG)基因至Beagle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中,并检测其表达能力,为基因工程技术治疗牙周病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穿刺抽取成年Beagle犬骨髓2~3 ml,通过全骨髓贴壁法获取BMSCs.传代至第3代,脂质体瞬时转染经鉴定的重组pSecTag2/B-OPG,并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OPG的表达水平.结果 重组质粒pSecTag2/B-OPG经Hind Ⅲ单酶切及EcoR Ⅰ、BamH Ⅰ双酶切,电泳显示切下的片段均与预期大小相符,经测序证实此基因与GenBank中提供的序列[gi:33873056]一致;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pSecTag2/B-OPG在骨髓基质细胞中有表达.结论 成功建立了OPG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瞬时基因表达体系.

    作者:操小马;赵春晖;梅陵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曲张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形态学改变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曲张与平滑肌细胞(SMC)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临床术中收集正常及曲张大隐静脉标本,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SMC一般组织学变化;制作超薄切片置透射电镜下观察SMC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光镜下曲张大隐静脉内膜增厚,SMC数量增多;中膜增厚,SMC形态异常,排列紊乱;电镜下SMC形态不规则,胞浆中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和线粒体丰富,肌丝少.结论 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生和发展与SMC细胞形态学改变密不可分.

    作者:张媛媛;韩卉;黄大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褪黑素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星状细胞凋亡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对肝星状细胞(HSC)凋亡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予SD大鼠背部皮下注射CCl4造肝纤维化模型.体内实验:MT组大鼠灌胃给予MT[0.125、0.5、2.0 mg/(kg·d)]8周,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放免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与Ⅲ型前胶原(PCⅢ).体外实验:从模型组来源的HSC给予MT(10、0.1 μmol/L和1 nmol/L),从正常组来源的HSC给予生理盐水;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HSC细胞凋亡,放免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A、PCⅢ.结果 体内实验中,MT各剂量组均明显改善CCl4引起的肝脏病理改变,降低血清HA、PCⅢ.体外实验中,MT 10 μmol/L显著诱导HSC凋亡,各浓度MT均明显降低HA、PCⅢ的水平.结论 MT可能通过诱导HSC凋亡和抑制其合成或分泌HA与PCⅢ而改善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

    作者:叶根深;马勇;魏伟;李瑞麟;陈文笔;严家春;丁体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意义

    目的 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评价其在ITP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19+、CD19+CD5+)水平.结果 ITP组治疗前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以及CD3+CD4+/CD3+CD8+比例减低,CD3+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19+CD5+B淋巴细胞百分率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TP组治疗后,27例有效,9例无效.治疗有效组治疗后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以及CD3+CD4+/CD3+CD8+比例升高,CD3+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19+CD5+B淋巴细胞百分率均减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无效组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异常,可能与ITP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有关,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对于研究ITP发病机制以及观察ITP临床病情转归均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鲍静;夏瑞祥;曾庆曙;李嘉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3种方法检测HCMV先天性感染对老年小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的比较

    目的 分析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镜3种细胞凋亡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在已建立的HCMV先天性感染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模型基础上,选用鼠龄为24个月模型鼠进行试验.试验分为3组(每组6只):HCMV先天性潜伏感染老年小鼠组(A组)、HCMV先天性潜伏再激活感染老年小鼠组(B组)和正常对照老年小鼠组(C组).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C组凋亡细胞少,A组凋亡细胞比率较C组有所升高,而B组凋亡细胞多;检测结果经T检验分析发现A组、B组与C组各组间凋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性.透射电镜检测发现,同C组比较,A组和B组部分神经元细胞核染色体固缩,核物质碎片化,凋亡小体形成等特征性凋亡改变.结论 HCMV先天性感染可致老年小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可用于凋亡的定量检测,但TUNEL法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透射电镜是凋亡定性检测的可靠方法.

    作者:赵俊;王明丽;陈敬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培养及纯化

    目的 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和纯化的方法.方法 用胎儿脐带动脉为材料,植块法原代培养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传代过程中差异贴壁法纯化,相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胞浆内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结果 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长梭形,生长致密时排列成相互平行的束状,未见明显异型细胞,α-actin胞浆染色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99%以上.结论 用胎儿脐带动脉为材料进行血管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传代过程中同时纯化的方法,简便可靠.

    作者:汪圣毅;王玉琦;符伟国;刘康达;刘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白芍总苷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白芍总苷(TGP)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胃肠道综合免疫方法建立大鼠MsPGN模型,以强的松为对照,观察激素和TGP联合应用对大鼠蛋白尿、血生化指标以及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影响.蛋白尿采用双缩脲法测定,血生化指标由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肾组织形态学为普通光镜观察.结果 模型组大鼠出现大量蛋白尿,血肌酐(C阳)、尿素氮(Bun)、转氨酶(ALT)和甘油三酯(TG)升高,血浆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下降,模型组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至重度增生,系膜基质聚积.灌胃给予强的松和TGP(1m∥蚝+100 m∥k)联合治疗4周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基质聚积明显减少,大鼠的蛋白尿减轻,Cre、Bun、ALT和TG下降,TP和Alb上升,与单独使用TGP(100 m∥蚝)、强的松(5 m∥蝇)有类似作用.结论 TGP与强的松联用,可降低强的松的用量,对于MsPGN大鼠的肝肾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能部分逆转受损肾小球的病理改变.

    作者:冯静;徐星铭;周登余;戴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舌体大小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舌体大小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排螺旋CT(MSCT)对正常人和OSAHS患者的舌体大小进行扫描,应用图像工作站测量正常人和OSAHS患者的舌体大小,包括舌体长度、舌体宽处的宽度、中纵切面面积,舌体厚度.通过OSAHS患者与正常人、轻度OSAHS患者与中重度OSAHS患者舌大小的各指标的比较,研究舌体大小与OSAH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个体的舌大小测量参数的测量均值均小于OSAHS患者个体(P<0.05);轻度OSAHS患者舌体大小的各指标测量均值均小于中重度OSAHS患者(P<0.05);舌体大小的临床分级与OSAHS严重程度有关.结论 舌大小和OSAHS发病密切相关,特别是中重度OSAHS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万玉峰;高潮兵;吴兴旺;陶冶;周莉;刘业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Visfatin在2型糖尿病患者腹部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探讨visfatin基因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腹部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糖代谢正常者(对照组20例)和T2DM患者(22例)的大网膜与皮下脂肪组织visfatin mRNA的表达水平,并测量体重、血压、腰围、臀围、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和HOMA-IR.结果 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网膜组织的visfatin mRNA表达量分别高于对应的皮下脂肪组织(P<0.05).糖尿病组网膜的visfatin mRNA 表达量高于对照组网膜visfatin mRNA表达量(P<0.05);糖尿病组皮下脂肪visfatin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皮下脂肪visfatin mRNA表达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两组数据合并,网膜visfatin mRNA表达量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皮下脂肪visfatin mRNA表达量与所有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皮下脂肪visfatin mRNA表达量与所有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网膜visfatin mRNA表达量与HOMA-IR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网膜visfatin mRNA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可以作为胰岛素抵抗的一个重要参数.

    作者:叶小龙;王长江;林刚;曹永红;代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真核双表达载体pIRES-hVEGF121 cDNA/hBMP-4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 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VEGF121)和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hBMP-4)的真核双表达质粒,转染COS-7细胞并表达.方法 将hVEGF121cDNA和hBMP-4通过非定向和定向克隆至真核双表达质粒pIRES中,重组质粒pIRES-hVEGF121cDNA/hBMP-4,经酶切鉴定后,转染COS-7细胞,提取总RNA和总蛋白,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真核双表达载体pIRES-hVEGF121 cDNA/hBMP-4构建成功且hVEGF121 cDNA和hBMP-4在COS-7细胞中得到了有效表达.结论 hVEGF121和hBMP-4在COS-7细胞中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韩雷;汪春兰;赵宇;何金生;王帮河;王兴宇;杨兵;周志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分析及海狗油疗效观察

    目的 对照性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临床特点,探讨海狗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胶丸(海狗油)对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 ①收集NAFLD患者和正常健康人资料各76例,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NAFLD的临床生化指标.②选取18例NAFLD患者,予以海狗油连续治疗12周,动态观察海狗油对NAFLD患者临床生化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影响.结果 ①NAFLD组体重指数(BMI)、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空腹血糖(FP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AST和TCH差异无显著性.②NAFLD组合并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中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和代谢综合征者分别为72.37%(55/76)和46.05%(35/76).③与治疗前比较,海狗油治疗4周末和8周末时,NAFLD患者的血清LP-a显著降低(P<0.01);治疗12周末时,血清Apo-A1明显降低(P<0.05),肝/脾CT值比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NAFLD与肥胖、血脂紊乱和高血糖密切相关,海狗油对NAFLD患者的血脂有一定调节作用.

    作者:朱振;宋育林;胡乃中;梅俏;许建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支气管哮喘大鼠支气管肺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支气管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卵蛋白致敏诱导建立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采用逆转录半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组支气管肺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阴性对照组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改变,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0.05);与哮喘组比较,地塞米松组中的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0.05).结论 缺氧诱导因子-1α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且其表达的水平受地塞米松调节.

    作者:许锐;费广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自噬及自噬性细胞死亡抑制紫杉醇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

    目的 明确自噬和自噬性细胞死亡在胃癌SGC-7901及BGC-823细胞紫杉醇处理过程中的存在,探讨其对紫杉醇诱导的凋亡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和MTT法分别检测紫杉醇诱导SGC-7901及BGC-823细胞的凋亡率和总死亡率,死细胞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非凋亡性细胞死亡,吖啶橙染色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分别定量、定性检测自噬和自噬性细胞死亡的存在,自噬特异性阻断剂3-甲基腺嘌呤和紫杉醇共同作用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率和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紫杉醇处理SGC-7901及BGC-823细胞早期(24 h内)可出现明显的细胞自噬性变化,自噬高峰期出现紫杉醇诱导3~6 h,自噬性细胞死亡存在并可能是紫杉醇诱导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抑制紫杉醇诱导的细胞自噬可以促进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 紫杉醇可以诱导胃癌SGC-7901及BGC-823细胞自噬及自噬性细胞死亡,并且紫杉醇诱导的胃癌细胞自噬会拮抗胃癌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为胃癌化疗耐受提供新的解释,可能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占贞贞;陈思;叶艳;吴萍;张旭东;张林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生物组织中顺铂药物浓度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法

    目的 建立生物组织中顺铂药物浓度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过氧化氢消解法,组织样品经过消解挥干浓缩,盐酸溶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 方法的主要指标如下:线性范围为0.02~2.00 μg/g,检出限为0.018μg/g,回收率为91%~115.0%,RSD为12%以内.结论 该方法完全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可用来检测生物组织中顺铂药物浓度.

    作者:许媛媛;周晓铁;王竞;叶宏杨;储成顶;姚余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非神经源性细胞中tau蛋白的稳定表达及磷酸化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tau蛋白的稳转细胞系,并观察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对稳转的非神经源性细胞形态和活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pEGFP-C1-tau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建立稳转和表达融合蛋白GFP-tau的293T细胞系,并用不同浓度的蛋白磷酸酯酶抑制剂冈田酸(OA)处理细胞以诱导其过度磷酸化,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用MTT法监测细胞的活性及免疫印迹法检测tau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稳定表达GFP-tau蛋白的非神经源性稳转细胞系,该细胞系在稳转后3~4周,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形态和突起生长基本正常.用OA处理后,细胞突起消失、变圆,贴壁性能差,死亡的细胞数量也增多,这些变化随着OA作用时间的延长或浓度的增加更加明显;MTT法显示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下降;免疫印迹法提示,100 nmol/L OA作用8 h后,磷酸化tau水平增加.结论 对于稳定表达tau蛋白的非神经源性细胞,OA可降低其增殖活性,该作用可能与OA抑制细胞内去磷酸化过程有关.

    作者:冯利杰;李琪;方辉;王海萍;粱燕;沈玉先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在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在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上的表达.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PMVEC,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ACE2的表达.结果 RT-PCR法从细胞总RNA中检测出ACE2的扩增条带;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PMVEC蛋白提取液,可见ACE2的蛋白印迹条带;免疫组化法显示ACE2免疫组化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细胞的胞膜和胞浆.结论 从核酸和蛋白水平证实了大鼠PMVEC可以表达ACE2,表达主要位于细胞的胞膜和胞浆部分.

    作者:王楠;孙耕耘;张泓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A771726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目的 研究A771726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 单剂量口服给药3个剂量的A771726,根据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经时过程,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A771726(3、6、12 mg/kg)的血药经时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的一房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a(h):3.91±3.43、5.63±2.07、6.73±1.67;T1/2Ke(h):17.45±10.79、9.68±4.65、7.63±1.39;AUC(0~tn)(mg/L·h-1):163.83±17.88、447.88±148.60、843.72±175.41;Cmax(mg/L):7.05±1.17、24.00±1.87、39.93±3.90;Tmax(h):8.00±0.00、6.67±2.06、8.00±0.00;MRT(0~tn)(h):19.87±4.25、19.54±1.11、19.29±2.47.结论 单剂量口服A7717263个剂量组的药物代谢均成线性关系,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的一房室模型.

    作者:刘骅;金涌;朱熙;宋珏;李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芍药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其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芍药苷(PF)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吞噬功能及其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诱导AA大鼠模型,无菌取PMφ,吞噬功能采用中性红法测定,PMφ培养上清液中IL-1活性的测定采用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TNF-α和PGE2含量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结果 PF能抑制关节肿胀,降低AA大鼠PMφ过强的吞噬功能和产生IL-1、TNF-α和PGE2的水平.结论 PF对AA大鼠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与其降低AA大鼠PMφ过强的吞噬功能和产生IL-1、TNF-α和PGE2的水平有关.

    作者:王晓玉;魏伟;唐丽琴;吴虹;杨宇清;陈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噬菌体展示免疫球蛋白结合分子定点随机突变组合文库的构建

    目的 构建噬菌体展示免疫球蛋白结合分子定点随机突变组合文库,为应用各种类型免疫球蛋白对该文库进行体外分子进化筛选及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应用overlapping PCR制备Protein A的Z结构域.用含随机核苷酸序列的引物,制备对Z结构域的第10、13、27、28、31和32位氨基酸进行随机突变的定点随机突变体库.并在突变体片段两端引入Kpn Ⅰ位点,3'端引入3个氨基酸大小随机连接肽的序列.经Kpn Ⅰ酶切后随机连接,克隆于噬菌粒展示载体pCANTAB5S.克隆产物转化大肠杆菌TG1,辅助噬菌体M13K07拯救,构建噬菌体展示定点随机突变组合文库.结果 该定点随机突变组合文库的转化子数目为6.4×106个,滴度为1.4×1015 TU/L;文库中含0.72以上的阳性克隆,其中有2个单结构域的阳性克隆占0.15;15个样品的序列分析显示各突变位点和随机连接肽的氨基酸序列呈随机性分布.结论 成功构建了噬菌体展示免疫球蛋白结合分子定点随机突变组合文库,该库库容量在一级结构上具有良好的随机性和多样性,可满足体外分子进化研究的要求.

    作者:何俊;周霞;陈璐;陈秋莉;王锦红;蒋少华;陈铭;卢海妹;潘卫;邓松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枇杷叶三萜酸的抗炎作用

    目的 研究枇杷叶三萜酸(TAL)对急、慢性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诱导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爪肿胀、棉球诱导的大鼠肉芽肿和福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观察TAL的抗炎作用.结果 TAL(75、225、675 mg/kg)ig给药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和冰醋酸引起的腹腔毛细血管渗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TAL(50、150、450 mg/kg)ig给药可明显减轻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爪肿胀、棉球诱导的大鼠肉芽肿和AA大鼠的原发性、继发性炎症病变.进一步研究表明,TAL(0.05、0.5、5、50 mg/L)体外给药可增加ConA、LPS诱导的AA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2的产生,同时抑制AA大鼠PMφ产生过高的IL-1.结论 TAL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作者:葛金芳;李俊;姚宏伟;胡成穆;彭磊;金涌;吕雄文;张磊;余世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