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培养及纯化

汪圣毅;王玉琦;符伟国;刘康达;刘弋

关键词:肌, 平滑, 血管/细胞学, 细胞培养技术, 脐动脉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和纯化的方法.方法 用胎儿脐带动脉为材料,植块法原代培养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传代过程中差异贴壁法纯化,相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胞浆内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结果 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长梭形,生长致密时排列成相互平行的束状,未见明显异型细胞,α-actin胞浆染色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99%以上.结论 用胎儿脐带动脉为材料进行血管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传代过程中同时纯化的方法,简便可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支气管哮喘大鼠支气管肺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支气管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卵蛋白致敏诱导建立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采用逆转录半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组支气管肺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阴性对照组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改变,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0.05);与哮喘组比较,地塞米松组中的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0.05).结论 缺氧诱导因子-1α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且其表达的水平受地塞米松调节.

    作者:许锐;费广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自噬及自噬性细胞死亡抑制紫杉醇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

    目的 明确自噬和自噬性细胞死亡在胃癌SGC-7901及BGC-823细胞紫杉醇处理过程中的存在,探讨其对紫杉醇诱导的凋亡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和MTT法分别检测紫杉醇诱导SGC-7901及BGC-823细胞的凋亡率和总死亡率,死细胞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非凋亡性细胞死亡,吖啶橙染色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分别定量、定性检测自噬和自噬性细胞死亡的存在,自噬特异性阻断剂3-甲基腺嘌呤和紫杉醇共同作用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率和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紫杉醇处理SGC-7901及BGC-823细胞早期(24 h内)可出现明显的细胞自噬性变化,自噬高峰期出现紫杉醇诱导3~6 h,自噬性细胞死亡存在并可能是紫杉醇诱导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抑制紫杉醇诱导的细胞自噬可以促进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 紫杉醇可以诱导胃癌SGC-7901及BGC-823细胞自噬及自噬性细胞死亡,并且紫杉醇诱导的胃癌细胞自噬会拮抗胃癌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为胃癌化疗耐受提供新的解释,可能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占贞贞;陈思;叶艳;吴萍;张旭东;张林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豹皮樟总黄酮对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及部分机制

    目的 探讨豹皮樟总黄酮(TFLC)对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 以酒精联合脂肪乳剂灌胃,每天2次,连续6周,制备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给药组同时灌服相应药物.于实验的第6周末采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肝脏TG、TC、SOD、MDA、GSH-PX,并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TFLC(200、400 mg/kg)组能明显降低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血清AST、ALT、ALP、γ-GT水平;降低血清和肝匀浆中TC、TG、MDA含量,增强SOD和GSH-PX活性;同时病理组织学显示TFLC能明显改善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结论 TFLC对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和调节脂质代谢有关.

    作者:王媛媛;李俊;曹琦;黄艳;邹宇宏;程文明;李浩;贺晓昕;胡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细胞极化蛋白PALS1的结合蛋白

    目的 筛选细胞极化蛋白PALS1的结合蛋白,进一步探讨PALS1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PALS1的全长cDNA序列克隆到载体pGBKT7中,重组的pGBKT7-PALS1质粒转入酵母AH 109细胞,细胞置于SD/-Trp培养基上生长,阳性细胞再用Hela细胞的cDNA文库质粒转化,生长于SD/-Trp/-Leu/-His/X-α-gal,显蓝色的克隆为阳性.阳性克隆细胞中的DNA被抽提后转化细菌细胞,然后抽提DNA进行酶切分型.合适的类型测序后进行BLAST检索分析.结果 筛选到了13个阳性克隆,其中有2个是已知蛋白的基因即ATRAP和GLT28D1.结论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成功克隆了PALS1的结合蛋白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PALS1蛋白的功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作者:高雪敏;刘晓颖;张庆慧;戴寒晶;范礼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吡格列酮对3T3-L1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对3T3-L1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T3-L1细胞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T3-L1细胞进行正常的诱导分化,实验1组在3T3-L1细胞诱导时加入吡格列酮(0.1 mmol/L),实验2组在诱导分化后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中加入吡格列酮(0.1 mmol/L).提取细胞总RNA和总蛋白做RT-PCR和Western-blot测定GLUt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GLUT4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吡格列酮促进3T3-L1脂肪细胞GLUT4 mRNA和蛋白表达.

    作者:曹永红;王长江;贾敬华;代芳;陈明卫;林刚;叶小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提高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成功率的技术因素

    目的 探讨空气灌肠在诊治小儿急性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及如何提高整复率.方法 经空气压力灌肠证实肠套叠患儿125例(135例次),所有病例均在透视下采用空气灌肠获得肠套叠的诊断并进行整复治疗.诊断压力6~8kPa,整复压力10~16 kPa.结果 腹部平片86例次肠管生理积气减少.空气灌肠透视130例次见肠管内软组织肿块.共整复成功129例次,其中一次性整复成功109例次,多次间歇性整复成功20例次,其中8例发生复套均整复成功,总成功率为95.56%,6例次未整复成功,无一例穿孔.结论 空气灌肠是小儿急性肠套叠首选的诊治方法,疗效可靠,安全性高;早期诊断及间歇性空气灌肠并辅以局部按摩是提高整复率的关键.

    作者:李修奎;余永强;朱赤;刘连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直视下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解剖学观察和临床应用

    目的 为直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及其优点.方法 选用6具经防腐处理的尸体,4具经乳胶灌注.在解剖显微镜下对T11,12及L1~5脊柱后部结构进行解剖观察,观测肌肉血供、神经支配及关节突、横突间的脊神经后支的走向及分布规律.结果 胸腰段脊神经后支于椎间孔外由脊神经发出内侧支,跨过横突根部,绕过小关节突外缘,到乳突与副突间的骨纤维管,呈树状分布,支配同一平面骶棘肌内侧束、小关节、棘突、棘间韧带.外侧支沿横突上缘自骶棘肌深面向下、外、背侧行走,支配骶棘肌的中间份和外侧份.节段动脉静脉的后支在椎间孔的上方绕向后下方,走行于脊神经的下方和下位椎体上关节突的外方,分为内外2支,分布于腰部深层肌肉.选择8例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直视下小切口常规器械植入椎弓根螺钉系统,术中出血少,损伤小.结论 在观察椎弓根进针点解剖基础上,采用C臂X线机定位下,直视下小切口植入椎弓根螺钉,术中避免了损伤支配骶棘肌的脊神经后支和节段动静脉和脊柱后方的结构,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易于操作与推广的新技术.

    作者:贺瑞;童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3种方法检测HCMV先天性感染对老年小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的比较

    目的 分析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镜3种细胞凋亡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在已建立的HCMV先天性感染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模型基础上,选用鼠龄为24个月模型鼠进行试验.试验分为3组(每组6只):HCMV先天性潜伏感染老年小鼠组(A组)、HCMV先天性潜伏再激活感染老年小鼠组(B组)和正常对照老年小鼠组(C组).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C组凋亡细胞少,A组凋亡细胞比率较C组有所升高,而B组凋亡细胞多;检测结果经T检验分析发现A组、B组与C组各组间凋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性.透射电镜检测发现,同C组比较,A组和B组部分神经元细胞核染色体固缩,核物质碎片化,凋亡小体形成等特征性凋亡改变.结论 HCMV先天性感染可致老年小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可用于凋亡的定量检测,但TUNEL法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透射电镜是凋亡定性检测的可靠方法.

    作者:赵俊;王明丽;陈敬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舌体大小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舌体大小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排螺旋CT(MSCT)对正常人和OSAHS患者的舌体大小进行扫描,应用图像工作站测量正常人和OSAHS患者的舌体大小,包括舌体长度、舌体宽处的宽度、中纵切面面积,舌体厚度.通过OSAHS患者与正常人、轻度OSAHS患者与中重度OSAHS患者舌大小的各指标的比较,研究舌体大小与OSAH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个体的舌大小测量参数的测量均值均小于OSAHS患者个体(P<0.05);轻度OSAHS患者舌体大小的各指标测量均值均小于中重度OSAHS患者(P<0.05);舌体大小的临床分级与OSAHS严重程度有关.结论 舌大小和OSAHS发病密切相关,特别是中重度OSAHS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万玉峰;高潮兵;吴兴旺;陶冶;周莉;刘业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结局

    目的 探讨控制血糖对妊娠期糖尿病母体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59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根据治疗与否及血糖控制是否满意分成治疗组(A组,37例)与未治疗组(B组,22例),观察母儿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的情况.结果 未治疗组的母儿并发症比治疗组明显增多,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重视糖筛查,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及早诊断及治疗,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终止妊娠可以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周桂菊;丛林;姚洁;祝艺虹;邱林霞;王红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As2O3对NB4细胞PTTG和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As2O3对NB4细胞PTTG和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RT-PCR的方法检测As2O3对NB4细胞PTTG和c-myc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0.5、1.0、2.0μmol/L的As2O3作用NB4细胞24、48 h后PTTG基因的表达强度逐渐减弱;与未加As2O3的NB4细胞对照组比较P<0.05.c-myc基因的表达强度亦逐渐减弱,与未加As2O3干预的NB4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 PTTG和c-myc在NB4细胞中也有高表达,提示PTTG和c-myc的高表达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As2O3能有效地下调NB4细胞PTTG和c-myc的表达.

    作者:蒋英俊;夏瑞祥;曾庆曙;程昌斌;黄建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芍药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其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芍药苷(PF)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吞噬功能及其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诱导AA大鼠模型,无菌取PMφ,吞噬功能采用中性红法测定,PMφ培养上清液中IL-1活性的测定采用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TNF-α和PGE2含量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结果 PF能抑制关节肿胀,降低AA大鼠PMφ过强的吞噬功能和产生IL-1、TNF-α和PGE2的水平.结论 PF对AA大鼠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与其降低AA大鼠PMφ过强的吞噬功能和产生IL-1、TNF-α和PGE2的水平有关.

    作者:王晓玉;魏伟;唐丽琴;吴虹;杨宇清;陈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褪黑素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星状细胞凋亡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对肝星状细胞(HSC)凋亡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予SD大鼠背部皮下注射CCl4造肝纤维化模型.体内实验:MT组大鼠灌胃给予MT[0.125、0.5、2.0 mg/(kg·d)]8周,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放免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与Ⅲ型前胶原(PCⅢ).体外实验:从模型组来源的HSC给予MT(10、0.1 μmol/L和1 nmol/L),从正常组来源的HSC给予生理盐水;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HSC细胞凋亡,放免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A、PCⅢ.结果 体内实验中,MT各剂量组均明显改善CCl4引起的肝脏病理改变,降低血清HA、PCⅢ.体外实验中,MT 10 μmol/L显著诱导HSC凋亡,各浓度MT均明显降低HA、PCⅢ的水平.结论 MT可能通过诱导HSC凋亡和抑制其合成或分泌HA与PCⅢ而改善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

    作者:叶根深;马勇;魏伟;李瑞麟;陈文笔;严家春;丁体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间歇性充气加压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 研究间歇性充气加压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26只新西兰大白兔于右侧胫骨中段造成3 mm缺损,术后长腿管型石膏外固定,随机分成A、B 2组.术后1周拆除管型石膏后予长腿石膏夹板外固定,对A组截骨部位进行间歇性充气加压,每次30 min,每天2次,持续8周;B组带不予充气的气囊作为对照组.术后每2周X线摄片和骨密度(BMD)测试.第10周A、B 2组各随机取3只兔子处死,行组织学检查骨痂面积、成骨细胞数.其余兔处死后取双侧胫骨作机械力学测试.结果 A组的骨痂面积、成骨细胞含量同期均高于B组.治疗后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2组BMD和BMD比率在术后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A组8周时BMD含量已达健侧胫骨同一部位的水平,4、6、8、10周时A组BMD和BMD比率高于B组(P<0.05,P<0.01).A组力学测试的4项参数平均化为对侧完整胫骨参数值的百分比后比B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间歇性充气加压可促进骨折的愈合,减轻软组织水肿,防止骨缺失,增加骨折愈合后的机械强度.

    作者:赵广超;卜海富;桂斌捷;刘云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真核双表达载体pIRES-hVEGF121 cDNA/hBMP-4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 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VEGF121)和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hBMP-4)的真核双表达质粒,转染COS-7细胞并表达.方法 将hVEGF121cDNA和hBMP-4通过非定向和定向克隆至真核双表达质粒pIRES中,重组质粒pIRES-hVEGF121cDNA/hBMP-4,经酶切鉴定后,转染COS-7细胞,提取总RNA和总蛋白,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真核双表达载体pIRES-hVEGF121 cDNA/hBMP-4构建成功且hVEGF121 cDNA和hBMP-4在COS-7细胞中得到了有效表达.结论 hVEGF121和hBMP-4在COS-7细胞中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韩雷;汪春兰;赵宇;何金生;王帮河;王兴宇;杨兵;周志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非神经源性细胞中tau蛋白的稳定表达及磷酸化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tau蛋白的稳转细胞系,并观察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对稳转的非神经源性细胞形态和活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pEGFP-C1-tau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建立稳转和表达融合蛋白GFP-tau的293T细胞系,并用不同浓度的蛋白磷酸酯酶抑制剂冈田酸(OA)处理细胞以诱导其过度磷酸化,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用MTT法监测细胞的活性及免疫印迹法检测tau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稳定表达GFP-tau蛋白的非神经源性稳转细胞系,该细胞系在稳转后3~4周,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形态和突起生长基本正常.用OA处理后,细胞突起消失、变圆,贴壁性能差,死亡的细胞数量也增多,这些变化随着OA作用时间的延长或浓度的增加更加明显;MTT法显示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下降;免疫印迹法提示,100 nmol/L OA作用8 h后,磷酸化tau水平增加.结论 对于稳定表达tau蛋白的非神经源性细胞,OA可降低其增殖活性,该作用可能与OA抑制细胞内去磷酸化过程有关.

    作者:冯利杰;李琪;方辉;王海萍;粱燕;沈玉先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分析及海狗油疗效观察

    目的 对照性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临床特点,探讨海狗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胶丸(海狗油)对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 ①收集NAFLD患者和正常健康人资料各76例,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NAFLD的临床生化指标.②选取18例NAFLD患者,予以海狗油连续治疗12周,动态观察海狗油对NAFLD患者临床生化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影响.结果 ①NAFLD组体重指数(BMI)、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空腹血糖(FP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AST和TCH差异无显著性.②NAFLD组合并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中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和代谢综合征者分别为72.37%(55/76)和46.05%(35/76).③与治疗前比较,海狗油治疗4周末和8周末时,NAFLD患者的血清LP-a显著降低(P<0.01);治疗12周末时,血清Apo-A1明显降低(P<0.05),肝/脾CT值比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NAFLD与肥胖、血脂紊乱和高血糖密切相关,海狗油对NAFLD患者的血脂有一定调节作用.

    作者:朱振;宋育林;胡乃中;梅俏;许建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151例肾小球性血尿临床分析及其诊断标准探讨

    目的 探讨尿红细胞形态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一种新标准.方法 对216例已确诊的血尿患儿应用新标准进行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以往报道的其他标准相比较.结果 环状+芽孢>5%且总变形红细胞>50%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灵敏度98.68%,特异度100%,明显优于其他3种诊断标准.结论 环状+芽孢>5%且总变形红细胞>50%这一标准诊断肾小球性血尿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珣;鹿玲;胡波;李鑫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尿道下裂术后多发尿瘘的显微外科修复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多发尿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多发尿瘘32例.对于直径<2 mm的瘘孔采用单纯三层缝合法,>2 mm采用局部皮瓣修复,其中Z形皮瓣修复瘘孔10个,Y-V皮瓣15个,旋转皮瓣18个,对于反复手术、瘘孔大或多个彼此邻近的瘘孔且局部瘢痕明显的复杂性尿瘘,则切除瘘孔及瘢痕组织并行尿道重建术,应用阴茎背侧皮瓣尿道成形2例,阴囊皮瓣尿道成形4例.结果 除1例应用局部皮瓣修复、1例应用阴囊皮瓣尿道重建因皮瓣远端坏死再次出现尿瘘外,其余均获满意效果.结论 根据尿瘘大小、部位及局部具体情况,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血供丰富皮瓣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多发尿瘘成功率高.

    作者:丁浩;汪春兰;曹东升;李小静;宁金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培养及纯化

    目的 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和纯化的方法.方法 用胎儿脐带动脉为材料,植块法原代培养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传代过程中差异贴壁法纯化,相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胞浆内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结果 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长梭形,生长致密时排列成相互平行的束状,未见明显异型细胞,α-actin胞浆染色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99%以上.结论 用胎儿脐带动脉为材料进行血管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传代过程中同时纯化的方法,简便可靠.

    作者:汪圣毅;王玉琦;符伟国;刘康达;刘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