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鹏飞;项云
目的研究淋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探讨其发病原因及治疗和预防的方法.方法采用前列腺液普通细菌培养和STD系列检查.结果淋病后慢性前列腺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感染菌,同时也有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感染.结论淋病治疗前脓性分泌物全面的病原体分析,合理并正规地使用抗生素,对提高治愈率、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无疑是治愈淋病及其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林国书;杨森;张安平;王红艳;张学军;徐远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纸片耐药表型推断法和双纸片邻氯西林增效试验应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肠杆菌属细菌高产AmpC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纸片耐药表型推断法和双纸片邻氯西林增效试验对104株临床分离的肠杆菌属细菌进行高产AmpC酶检测,以头孢西丁三维试验为标准,与后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计算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经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104株肠杆菌属细菌中高产AmpC酶有15株,其中阴沟肠杆菌11株,产气肠杆菌3株,河生肠杆菌1株,总检出率为14.4%.纸片耐药表型推断法的符合率为91.3%,灵敏度为86.7%,特异性为92.1%.双纸片邻氯西林增效试验的符合率95.1%,灵敏度为93.3%,特异性为95.5%.结论纸片耐药表型推断法和双纸片邻氯西林增效试验与三维试验相比有较高的符合率,且操作简便,适合在临床实验室检测肠杆菌属细菌高产AmpC酶中应用.
作者:周强;王中新;徐元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体软骨细胞立体培养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关节软骨的效果.方法 24只4~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进行标记,首先在股骨下端建立动物软骨φ3.5 mm缺损模型,获取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3代后获取足够细胞数量,制成1×108/ml细胞悬液,植入细胞载体Ⅰ型胶原海绵培养,两周后移植到自体φ3.5 mm的软骨缺损面上,分别1、2、3个月处死观察.结果软骨细胞与细胞载体Ⅰ型胶原海绵有良好组织相溶性,两者培养形成自体组织工程软骨能完成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第1个月修复组织初步具备纤维软骨特征,第2个月初步具备透明软骨特征,第3个月修复组织具备透明软骨的生物学特性.结论细胞载体Ⅰ型胶原海绵与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形成的组织工程软骨,能完成关节软骨的修复,修复组织为透明软骨.
作者:秦骥;蔡道章;欧肇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外科治疗成人法洛四联症(TOF)的临床特点,对比成人与儿童患者手术方法的差异.方法分析15例成人与49例儿童TOF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间体外循环和手术方法的差异.结果成人组术前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儿童组(P<0.05),心肌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手术时间成人组显著长于儿童组(P<0.05),两组间跨环补片率无明显差异(P>0.05),自动复跳率成人组显著低于儿童组(P<0.05), 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注意成人与儿童TOF手术方法的差异, 成人TOF矫治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作者:林敏;周汝元;葛圣林;石开虎;葛建军;张士兵;张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构建人Tec酪氨酸蛋白激酶真核表达载体;研究Tec参与肝细胞再生的可能信号途径.方法经PCR扩增、酶切、连接等基因重组技术将人Tec插入pCDNA3.1(his-myc-Tec)真核表达载体中,并经酶切、PCR、测序鉴定;用脂质体法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Hela细胞,用Western方法检测Tec蛋白是否表达.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Tec是否参与HGF刺激信号途径的活化.结果构建的Tec真核表达载体使Hela细胞高表达Tec蛋白;并发现Tec在HGF介导下,对Elk信号分子活化的报告质粒中荧光素酶的表达有明显增强作用.结论构建了Tec真核表达载体,并能使HGF介导的MAPK途径活化,提示Tec可能参与HGF介导肝细胞增殖的信号调控.
作者:李菲菲;刘雷;郑红;周颖;余科科;程洁;王本忠;汪思应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索其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 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结直肠癌(32例淋巴结转移癌,28例无淋巴结转移癌)和13例正常肠黏膜中的OPN表达.结果骨桥蛋白在80.0%(48/60)结直肠癌中、84.3%(27/32)淋巴结转移癌中和75.0%(21/28)无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正常黏膜不表达;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同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蛋白mRNA在81.7%(49/60)结直肠癌、90.6%(29/32)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正常黏膜不表达;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同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蛋白及其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正常黏膜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骨桥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转移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可能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任传利;桂淑玉;卜丽佳;张孝林;吴强;李永怀;朱华庆;周青;汪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单侧喉返神经切断后甲杓肌结构、酶组织化学以及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建立单侧喉返神经麻痹动物模型,应用摄像拍照、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以及透视电镜观察法,分别于术后2、4、6、8、10、16、20周动态研究双侧甲杓肌结构、酶学以及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去神经后,随病程的延长,患侧甲杓肌肌肉外形萎缩,肌纤维呈纤溶性改变,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下降;健侧甲杓肌肌肉外形代偿性肥大, 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增强.透视电镜下见随时间延长,患侧甲杓肌肌纤维变性、断裂、溶解;而健侧肌纤维变粗.结论单侧喉返神经切断后患侧甲杓肌功能下降,而健侧功能代偿.
作者:何双八;孙敬武;孙东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20例内镜甲状腺手术,探讨内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采用经胸骨前径路,利用内镜外科手术可长距离操作的特点,在颈前区建立手术操作空间,利用超声刀止血切割,实施内镜甲状腺手术.结果 16例行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例行甲状腺囊肿切除术, 1例行一侧甲状腺全切除术,1例行病侧甲状腺全切除、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全切除术,2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中转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手术并发症,随访2~20个月,无特殊不适.结论内镜甲状腺手术既有开放手术治疗的效果,又能使手术瘢痕不外露,达到佳美容的效应,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作者:汪宏;涂从银;吴立胜;邹兵兵;刘玉海;翟荣幸;朱丹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应用计算机信号采集和处理技术系统地研究豚鼠离体腹腔神经节细胞电生理特性.方法离体神经节灌流,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结果豚鼠CG细胞静息电位(RP)为(-62.26±11.27) mV (n=110),膜电阻(Rm)为(79.17±27.16) MΩ,膜电导(G) 为(14.40±5.60) nS (n=63),膜电容(Cm)为(231.53±105.24) pF,膜时间常数(τ) 为(2.01±1.07) ms (n=36);直接胞内刺激引起的锋电位幅度(APA)和时程(APD)分别为(63.41±12.18) mV和(2.12±0.46) ms,锋电位后超极化电位幅度(AHPA) 和时程(AHPD)分别为(16.37±3.72) mV和(16.1±5.24) ms (n=75);刺激内脏大神经引起的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幅度和时程分别为(13.26±6.74) mV和(45.20±10.6) ms (n=34),刺激内脏大神经引起的APA 和APD分别为(69.71±15.38) mV和(2.13±0.55) ms (n=54),AHPA和 AHPD分别为(8.58±2.77) mV和(12.8±0.85) ms (n=48).结论计算机信号采集和处理技术在细胞电生理研究方面的应用,为全面地分析细胞生物电的变化及其形成机制,亦为深入研究递质、调质以及某些药物对细胞生物电的影响提供真实客观的数据.
作者:胡金兰;马嵘;宋洁;李忠稳;周华;黄九龙;柯道平;祝延;孔德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合并心内畸形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一期外科治疗及预防术中灌注肺的方法.方法 26例患者,5例采用正中劈胸骨经心包外分离双重结扎PDA,5例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切开肺动脉直视缝闭PDA,16例深低温体外循环辅助心脏停跳下切开肺动脉直视缝闭PDA,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结果 1例出现围手术期肺灌注,无早期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随访2个月至4年,恢复良好,无晚期死亡.结论心内畸形合并PDA应早行同期矫治,体外循环前或阻断主动脉前结扎或缝闭PDA能明显降低肺部并发症.
作者:葛建军;周汝元;葛圣林;林敏;高晴云;张士兵;张飞;李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内异症30份在位内膜、34份异位病灶中VEGF的表达.以17例正常妇女的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比较VEGF表达有无差别.结果无论在位与异位内膜,VEGF蛋白主要存在于腺上皮细胞胞浆中,可在整个月经周期中检测到,同时也分散存在于周围间质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内异症组在位内膜分泌期VEGF表达显著增高(P<0.05),异位内膜VEGF表达显著增高(P<0.01).腹膜内异症与腺肌样结节之间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分泌期VEGF的表达,可能与内异症的组织发生有关;异位内膜VEGF表达,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病有关.
作者:周白;曹云霞;沙玉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HLA-DRB1位点基因与螨性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30例螨性哮喘患者、30例非螨性哮喘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作吸入尘螨激发试验,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分析螨性哮喘发作期HLA-DRB1*07、*04和*14等位基因在三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螨性哮喘患者组DRB1*07等位基因频率(23.33%)较非螨性哮喘患者组(6.66%)和正常对照组(3.33%)均显著增高(χ2=7.94,P<0.01;χ2=12.27,P<0.01);DRB1*04和 DRB1*14等位基因频率在螨性哮喘患者组(分别为6.66%、5.00%)较正常对照组(23.33%、23.33%)明显降低(χ2=7.94,P<0.01;χ2=9.93,P<0.01).结论 HLA-DRB1*07是螨性哮喘的遗传等位易感基因,DRB1*04和*14基因可能在螨性哮喘的发生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朝品;杨庆贵;陶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为要求接受赠卵的不孕症患者提供一种人卵母细胞的保存方法.方法将供卵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自愿捐献的多余的成熟卵母细胞29个,慢冻快融后采用受者丈夫精子行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观察受精、卵裂及发育过程,选择形态好的胚胎移植.结果 29个成熟卵母细胞冻融后存活22个(存活率75.86%),17个正常受精(受精率77.27%),形成胚胎12枚(胚胎形成率70.59%),移植9个胚胎.4例接受赠卵者中1例获临床妊娠.结论慢速冷冻快速融冻人卵母细胞是一种可行的卵母细胞的冻融方法.并获得赠卵临床妊娠成功.
作者:曹云霞;许孝凤;章志国;丛林;赵济华;魏兆莲;周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室性早搏(PVC)的高危因素,以期更合理地处理早搏患儿.方法对收治的256例住院或门诊患儿进行观察,通过临床和普通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心功能检测的对比观察.结果单纯性PVC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且单纯性PVC与病理性PVC在发作频率、昼夜节律改变、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以及PVC形态分析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婴幼儿时期PVC多为病理性,且频发、昼夜节律改变不明显、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以及多形性、多源性、联律形成被认为是PVC的高危因素.
作者:都鹏飞;项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关系,寻找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遗传性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对照组40人,排除有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及外周血管血栓疾病者.采用碘化钾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基因型.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中β纤维蛋白原-455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β纤维蛋白原-455A等位基因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遗传性危险因素.
作者:王爱玲;余元勋;徐岩;陈森;程景林;吴继雄;张莉;刘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PCOS患者临床特征,以期从心理学角度对PCOS的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按女性PCOS诊断标准确立PCOS患者73个,采用统一的调查量表,专人详细调查患者及其发病原因.结果 PCOS组月经初潮正常的22人,自述有明显学习、工作压力等诱因的20人,占初潮正常患者的90.1%;月经初潮紊乱的51人,自述有明确家庭压抑等诱因的29人,占月经初潮紊乱的56.9%.结论 PCOS的发病多有诱因,结合其临床特征分析PCOS的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关.
作者:王玉蓉;曹云霞;丛林;魏兆莲;周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20).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喂普通饲料并给予脂肪乳剂灌胃(10 ml/kg).动态观察血清TG、TC、ALT、AST、MDA、SOD、FFA和肝脏TG、TC、MDA、SOD、FFA的变化,并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2周后,随机处死模型组中的10只,与正常组相比,发现血清TG、TC、ALT和肝脏MDA均明显升高,而肝脏SOD则明显降低,病理显示有2只轻度脂肪变性,尚无炎症病灶出现.第3周处死剩余动物,发现肝指数、血清脂质、ALT、AST、MDA、FFA和肝脏TG、MDA、FFA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而SOD则明显降低;光镜下所见模型组出现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并有炎症病灶.结论通过3周脂肪乳剂的喂养,形成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作者:倪鸿昌;李俊;金涌;臧洪梅;张骏艳;黄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介绍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初步经验和体会.方法对45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微腺瘤6例,大腺瘤39例;其中PRL腺瘤10例,GH腺瘤5例,混合性(PRL+GH或PRL+ACTH)腺瘤27例,无功能性腺瘤2例.结果 2例因蝶窦发育及鞍底解剖形态异常行术中形臂定位,其余病例显露满意;术后一过性尿崩10例,经治疗一周左右恢复.无死亡、脑出血、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7 d,全组病例术中未输血;长病例跟踪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单鼻孔经蝶窦入路较传统经蝶入路具有操作快捷﹑鼻腔结构损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张义泉;李志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自由基研究的深入,发现自由基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自由基的致癌作用已被肯定[1].自由基作用于生物膜不饱和脂肪酸,可引起脂质过氧化,其产物脂质过氧化物(LPO)经动物实验证明有致癌作用[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在细胞防护及肿瘤防治中起积极作用.由于目前直接检测氧自由基要求的条件难以达到,因此,实际应用中常用LPO和SOD代表体内的自由基水平,本研究通过检测口腔癌患者血清LPO含量和红细胞SOD活力,探讨氧自由基及其清除剂与口腔癌的关系.
作者:王元银;李颂;程继光;蒋猛;杨晨;范蓬;阮敏;朱传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大鼠严重烫伤早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丹参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30%Ⅲ度烫伤模型,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8只)、平衡液复苏组(B组,40只 )和丹参治疗组(C组,40只).B 、C 两组烫伤后立即按Parkland公式腹腔注射平衡液120 ml/kg ,C组在同样治疗的基础上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3 ml/kg,B 、C 两组分别于伤后3、6、12、24、48 h检测血清IL-6的含量.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较,复苏组血清IL-6的含量在伤后3h即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后12 h达高峰,伤后48 h仍高于保持在较高水平.②丹参治疗组在各相应时相点与对应的复苏组比较,两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血清IL-6水平均低于复苏组,伤后3h起显著低于复苏组.结论严重烫伤早期血清IL-6即明显升高;丹参注射液可通过降低血清IL-6 而行使其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理作用.
作者:刘玉玲;陈侠英;陈旭林;孙业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