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补乌糖浆对白癜风患者血清IL-17水平的影响

刘涛峰;赵雅玲;张虹亚;刘小平;王建锋;曹宇;何素敏;孙洪波

关键词:白癜风, 复方补乌糖浆, 白细胞介素-17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补乌糖浆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 (interleukin-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45例白癜风患者,采用复方补乌糖浆口服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IL-17水平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治疗3个月后,痊愈3例,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IL-17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复方补乌糖浆对白癜风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与降低患者血清IL-17水平有关.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2例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方法 将74例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加用益气通络活血中药口服,疗程为30 d.观察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提高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法对DPN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与改善血液流变性及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关.

    作者:江鹏;杨思鹏;齐保险;王巨阁;邸育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试论从膜原治疗中重度急性胰腺炎

    肠系膜炎症是中重度胰腺炎发病的重要环节,中医膜原无论在生理和解剖上,还是在病理上均与肠系膜极为相近.临床可用达原饮为基本方加减,以疏达膜原、化湿行气、清热散结.从膜原治疗中重度急性胰腺炎可展现新的思路与视角.

    作者:李卫民;徐湘江;祁月英;高志远;杨广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传输型便秘中医证型与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关系

    目的 探究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中医证型与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 testinal peptide,VIP)、P物质(substance P,SP)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客观化寻找证据.方法 纳入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津亏血少证STC患者各15例,另随机选取1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VIP、SP水平.结果 STC患者血清VIP和S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STC虚证患者血清VIP和SP水平显著高于STC实证患者(P<0.01);3种虚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津亏血少证)患者血清VIP及SP水平比较,以及2种实证(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患者血清VI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气滞证患者血清SP水平显著低于肠道实热证(P<0.05).结论 血清VIP、SP水平与STC中医证型有关,有利于鉴别STC虚证和实证.

    作者:李明;王建民;杨玲玲;王乐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黄帝内经》泄泻之论的临床启示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泄泻的论述,如“湿盛则濡泻”“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肾者胃之关”“肺脉……小甚为泄”,这些论述阐释了泄泻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则治法,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钱会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清膈养阴汤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清膈养阴汤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80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治疗组自放射治疗第1天至放射治疗结束后2周每日口服清膈养阴汤.观察两组患者卡氏评分、进食疼痛、食欲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卡氏评分、进食疼痛和食欲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清膈养阴汤能够明显提高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要轩;喻怀斌;梁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傅青主诊治不孕症特色探析

    傅青主认为不孕症病因主要为肾虚、肝郁、痰湿及冲任督带俱虚,故以补肾填精、疏肝解郁、兼顾奇经、调补脾胃祛痰利湿为种子之法;组方用药中既重视古方,又创制新方,用药多以扶正为主,药物炮制得当.

    作者:赵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复方补乌糖浆对白癜风患者血清IL-17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复方补乌糖浆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 (interleukin-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45例白癜风患者,采用复方补乌糖浆口服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IL-17水平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治疗3个月后,痊愈3例,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患者血清IL-17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复方补乌糖浆对白癜风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与降低患者血清IL-17水平有关.

    作者:刘涛峰;赵雅玲;张虹亚;刘小平;王建锋;曹宇;何素敏;孙洪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香菇多糖联合顺铂治疗肺癌胸水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香菇多糖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肺癌胸水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肺癌合并胸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先放尽胸水,再胸腔灌注顺铂;观察组胸腔内联合注入香菇多糖和顺铂.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疗效以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KPS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反有轻微下降(P>0.05).结论 香菇多糖与顺铂联合治疗肺癌胸水的疗效优于单用顺铂,安全性较好,可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李道明;谢菁;李伟;王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干预作用,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和平喘颗粒低剂量组、阳和平喘颗粒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采用卵清蛋白成功诱发大鼠哮喘后,并予相应药物干预8周.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氏染色,光镜下观察气道杯状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气道黏蛋白5AC(mucin 5AC,MUC5AC)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RT-PCR分别检测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 阳和平喘颗粒高、低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大鼠气管可见少量黏液分泌,未见明显杯状细胞增生;与模型组比较,阳和平喘颗粒高、低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大鼠气道组织杯状细胞面积和MUC5AC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肺组织TGF-β1蛋白及TGF-β1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阳和平喘颗粒高剂量的效应显著优于低剂量,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 阳和平喘颗粒可降低哮喘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肺组织TGF-β1蛋白及其基因表达水平,抑制MUC5AC生成有关.

    作者:刘璐;朱慧志;刘向国;周雯;张玉;朱舜之;汪永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藤黄酸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体外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的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GNA、阿霉素(adriamycin,ADR)及两者联用对MCF-7/ADR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MCF-7/ADR细胞内ADR浓度.结果 GNA能剂量依赖地抑制MCF-7/ADR细胞的生长,作用48 h时,GNA对MCF-7/ADR细胞的IC50为12.88 μmol/L;4 μmol/L GNA可增加MCF-7/ADR细胞对ADR的敏感性,使ADR对MCF-7/ADR细胞的IC50由80.22 μmol/L降至12.54 μmol/L;GNA显著增强MCF-7/ADR细胞内ADR的积累,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低剂量GNA能显著增加MCF-7/ADR细胞对ADR的敏感性.

    作者:张凤;谢晨烨;程卉;苏婧婧;李庆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芪白平肺胶囊中挥发性成分

    目的 测定芪白平肺胶囊中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通过所用质谱库检索研究其挥发性化学成分组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共分辨出68个色谱峰,鉴定出53个化学成分,约占总挥发性成分含量的90.75,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酯类(38.58%)、酸类(22.97%)、杂环类(13.54%)、醛类(8.75%)、醇类(2.84%)、醚类(2.71%)、芳烃类(0.74%)和酮类(0.62%)物质,其中含量高的是乙酸乙酯(25.54%),其次为乙酸(11.79%),含量较高的为2-甲基丁醛(7.00%),2-氨基丁酸(6.83%),乙酸丙酯(5.60%),2,3-二羟基丙酸(3.45%),糠醛(3.08%),5-甲基糠醛(3.05%),2甲基四氢呋喃-3-酮(2.82%),2乙酰基呋喃(2.54%),甲基环氧丙烷(2.03%),等.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分离效果较好,能够准确鉴定芪白平肺胶囊中主要挥发性成分.

    作者:王斌;张贺;王芳;孟楣;王传博;童佳兵;李泽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舒心汤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30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舒心汤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D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心汤治疗,疗程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心功能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E/A比值,以及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结果 两组心功能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A比值和血清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血清BNP和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在升高E/A比值和血清NO水平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舒心汤联合常规西药可以改善DHF患者的心功能,在升高超声心动图E/A比值和血清NO水平方面较常规西药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邵正斌;夏铭蔚;梁国庆;杨帆;付军;戚先伟;戴小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坏疽性脓皮病治验7例

    目的 回顾坏疽性脓皮病的临床资料,避免其误诊误治.方法 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敏感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以自拟四叶宣解汤宣化清解、活血散结,兼祛风寒湿邪.结果 7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中,5例疮口愈合,2例死亡,其中1例确诊为白血病,1例未确诊原发疾病者转外院治疗后死亡.结论 坏疽性脓皮病常合并其他疾病,皮损程度较重,病程长,经年不愈,易被误诊.在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解毒化瘀散结、祛风寒湿邪中药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高京宏;姚佳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典中医气味阴阳理论相关问题初探

    气味是中医药性理论中核心的概念.以气味分阴阳,则有气与气相对之阴阳、味与味相对之阴阳、气味相对之阴阳.气味各有厚薄,气味因其厚薄又可以各分阴阳.经典中医理论中关于气味阴阳的论述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其中气味之阴阳方面的问题主要有4个,气味之厚薄及其阴阳方面的问题主要有8个.这些问题长期未能引起学术界应有的关注.

    作者:王正山;张其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穴位注射配合普通针刺治疗脊髓损伤60例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配合普通针刺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American Spine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残存分级标准评定两组脊髓功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轻触觉、针刺觉和运动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ASIA残存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轻触觉、针刺觉、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在升高轻触觉、针刺觉、运动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穴位注射配合普通针刺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感觉功能.

    作者:叶水林;黄怀;沈丹彤;古菁;张旭;张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结合紧急处理策略

    2013年5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公布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1].该共识没有中医学相关专家参与,中医药学在心律失常的研究成果没有被采用.运用中医药学方法处理心律失常有大量的临床实践和一些科学研究,可以为急诊心律失常的处理做出贡献.应以《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为基础,补充中医药学的成果与经验,对常见急诊心律失常提出中西医结合的处理策略,以更好地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提高急诊心律失常的救治效果.

    作者:丁邦晗;王大伟;李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前列腺炎Ⅰ号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究前列腺炎Ⅰ号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P)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前列舒乐颗粒2.4 g/kg),前列腺炎工号小剂量(10 g/kg)、中剂量(20 g/kg)、大剂量(40 g/kg)组.采用前列腺蛋白注射法复制CNP模型.给药28 d后,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前列腺的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前列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 前列腺炎Ⅰ号小、中、大剂量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分级及前列腺组织中IL-2和IL-6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前列腺炎Ⅰ号中、大剂量组的作用显著优于前列腺炎Ⅰ号小剂量组(P<0.01).结论 前列腺炎Ⅰ号可剂量依赖地降低CNP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炎性反应程度,抑制前列腺组织中IL-2、IL-6的分泌.

    作者:朱勇;孙磊;吴云皓;杨凯;焦刚亮;牛培宁;曾庆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参地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血清和肾脏MMP-9/TIMP-1的影响

    目的 探究参地颗粒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的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法复制MsPGN模型.将37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8)、贝那普利组(n=9)和参地颗粒组(n=10).常规生化法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24hUP),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Ⅳ型胶原(collagen-Ⅳ,Col-Ⅳ)、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水平,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组织MMP-9和TIM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参地颗粒组和贝那普利组大鼠24hUP水平,血清FN、Col-Ⅳ水平,以及肾小球基质相对面积显著降低(P<0.05);参地颗粒组血清和肾组织MMP-9水平显著升高(P<0.05),TIMP-1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MMP-9/TIMP-1比值显著升高(P<0.05).给药4周和8周后,参地颗粒组24hUP均显著低于贝那普利组(P<0.05),血清和肾组织MMP-9/TIMP-1比值显著高于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 参地颗粒可以降低MsPGN大鼠24hUP,降低肾脏细胞外基质含量,其机制可能与上调体内MMP-9水平、下调TIMP-1水平及升高MMP-9/TIMP-1比值有关.

    作者:王亿平;唐锦囊;王东;戴昭秋;胡顺金;任克军;金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针刺心经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刺心经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急性心肌缺血的效应.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针刺心经组、非经非穴组,每组各10只,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针刺心经组取“神门(HT7)-通里(HT5)”经脉段,非经非穴组取大鼠臀部非经穴刺激点,各刺入3根1寸毫针,间距约2 mm;电针每次30 min,每天1次,连续3次.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收缩压乘积(rate pressure product,RPP).结果 末次针刺后即刻(0 min),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R显著增加,MAP、RPP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非经非穴组比较,针刺心经组大鼠HR显著下降,MAP、RPP显著上升(P<0.05,或P<0.01);末次针刺后10、20、30 min,与模型组、非经非穴组比较,针刺心经组大鼠HR显著下降,MAP、RPP显著升高(P<0.01).结论 针刺心经可逆转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异常变化,具有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确切效应.

    作者:张田宁;周美启;吴生兵;曹健;汪克明;吴子建;戴小华;陈向华;高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重连口服液对内毒素致热新西兰兔解热作用及对血清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重连口服液的解热作用及其对炎性递质的影响.方法 将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重连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和布洛芬组,每组6只.连续给药4d,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射法复制发热模型.于注射后0.5、1.0、2.0、3.0、4.0h分别观察各组兔直肠温度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注射后4h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 重连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在注射后1.0、2.0、3.0、4.0h直肠温度升高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其解热作用较布洛芬组起效慢,但退热维持时间较长.重连口服液高剂量组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重连口服液具有显著的退热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作者:李雪苓;韩宁林;徐桂琴;韩燕全;李晗;王凯;范泉;李忠志;杨德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