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的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霍强;程秀;张翠;马涛;于伟荣;刘浩

关键词:药学, 就业率, 就业分布, 考研率, 实践教学基地
摘要:目的:以蚌埠医学院药学院本科毕业生为例,调查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去向和考研率.方法:收集药学院药学专业2015-2017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相关信息,分析就业率、就业去向、区域分布及考研率等.结果:药学院药学专业2015-2017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的省外就业率和考研率之和稳定在80%左右,而其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及周边地区就业率高于省内就业率,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稳步提升.结论:通过加强学风建设、提高专业认同感、优化实践教学基地等措施,对提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较好.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微创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盆腔炎性包块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微创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盆腔炎性包块病人中的疗效.方法:将86例盆腔炎性包块病人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各43例,给予相应术式治疗,观察2组病人治疗效果、炎性水平及安全性.结果:腹腔镜组疼痛持续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P<0.01).2组病人手术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白细胞介素(IL)-8、IL-1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而TNF-α、IL-8、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腹腔镜组治疗后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开腹手术组(P<0.01);腹腔镜组手术后TNF-α、IL-8、IL-1β水平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1).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8%,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的27.91%(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手术创伤小、见效快,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安全性较高,是目前治疗盆腔炎性包块较佳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不同路径手术治疗对乳房纤维瘤病人预后与乳头乳晕皮肤感觉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路径手术治疗对乳房纤维瘤病人预后与乳头乳晕皮肤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乳房纤维瘤女性病人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乳晕缘弧形切口入路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乳晕内弧形切口入路切除治疗.术后对病人进行跟踪随访6~20个月,分析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术后乳头乳晕皮肤感觉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2组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而病人对瘢痕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乳头乳晕皮肤感觉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晕内弧形切口入路治疗乳房纤维瘤疗效显著,预后较好,术后乳头乳晕皮肤感觉恢复良好.

    作者:徐文彬;颜太琼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不同危险因素对围术期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合并不同危险因素对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者60例,无肺部感染者60例,比较2组病人围术期的临床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机械通气、输注红细胞、术前低体质量指数、术前低白蛋白、入住ICU、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COPD史、机械通气、糖尿病史、手术时间≥2 h为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年龄>80岁、COPD史、糖尿病史、进行机械通气及手术时间≥2 h会增加病人围术期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

    作者:王涛;郑洪洪;徐志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根治术可行性及效果研究

    目的:对比单孔和多孔腹腔镜乙状结肠及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评估单孔腹腔镜手术在乙状结肠和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结直肠癌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60例,单孔组行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多孔组行常规多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比2组病人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近远期并发症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肿瘤体积、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和阳性淋巴结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孔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多孔组(P<0.01);单孔组近切缘距肿瘤上缘距离明显大于多孔组(P<0.01).单孔组术后肛门自动排气、进流质食物、进固体食物、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多孔组(P<0.01),术后2组病人胃动素水平较术前均有所下降(P<0.05和P<0.01),且单孔组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多孔组(P<0.01);单孔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小于多孔组,美容指数明显高于多孔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多孔组(P<0.01).单孔组病人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吻合口瘘或出血等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多孔组的13.33%(P<0.05),2组复发、远处转移、死亡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出院时、随访各时点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均高于多孔组(P<0.05~P<0.01).2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GIQL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随访各时点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结论: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根治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佳,且预后良好,可明显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案之一.

    作者:王新;马永勋;张晓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病案分析教学法结合影像资料在全科医生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病案分析教学法结合影像资料在消化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学生需掌握的内容,科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并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示教.结果:观察组病历书写得分和临床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病案分析教学法结合影像资料激发了实习医生的想象力和主观创造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其对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作者:汪建超;杨秀木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不同蛋白量饮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情况及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不同的蛋白摄入量对其营养状况及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84例,按照不同蛋白摄入量,分为高摄入组(n=42)与低摄入组(n=42),高摄入组病人蛋白摄入量为(1.32±0.15)g·kg-1·d-1,低摄入组病人蛋白摄入量为(1.02±0.08)g·kg-1·d-1,观察2组病人的营养情况及骨矿物质代谢情况.结果:2组病人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摄入组病人的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和标准化氮表现率相当蛋白均高于低摄入量(P<0.05~P<0.01).高摄入组病人血清钾、钙、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低摄入组(P<0.01),二氧化碳结合力显著低于低摄入组(P<0.01);2组病人的残余肾功能保持人数、尿量、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摄入组病人的残余肾功能丢失时间明显长于高摄入组(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1.02 g/kg左右能够帮助病人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且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病人残余肾功能.

    作者:周才芳;周俊;曾庆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124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病原学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学.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7年2月濉溪县医院儿科124例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依据败血症发病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组和晚发型组,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住院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3.4%(124/3634).其中早发型占54.8%(68/124),主要表现黄疸,呻吟、青紫、呼吸困难、反应低下,C反应蛋白增高;晚发型败血症占45.2%(56/124),主要表现发热、气促、黄疸,合并局部感染灶;早发型组羊水污染和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P<0.05);早发型组黄疸、呻吟、青紫、呼吸困难、反应低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晚发型组(P<0.01);早发型组肺炎、合并局部感染灶的发生率低于晚发型组(P<0.01和P<0.05).败血症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占88.7%,革兰阴性菌占11.3%;革兰阳性菌对夫西地酸、万古霉素、米诺环素高度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结论: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各有特点,早发型临床症状较重;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是我院儿科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临床医生根据其临床特点及常见致病菌选择抗生素,再据血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作者:崔雪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药川芎嗪联合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川芎嗪联合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102例中晚期肝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川芎嗪治疗.观察2组治疗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1、IL-4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变化.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1年、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L-1、IL-4和TGF-β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川芎嗪联合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碘油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并能改善病人相关免疫学指标.

    作者:赵洪涛;张占云;李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Nd:YGA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Nd:YGA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牙本质过敏症病人200例(380颗患牙),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180颗患牙)采用Gluma脱敏剂冶疗,观察组(200颗患牙)采用Nd:YGA激光脱敏冶疗.比较2组病人治疗后即刻、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病人脱敏治疗即刻、1周、1个月、3个月后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和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YGA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具有较好的中远期临床疗效.

    作者:赵树玲;吴丽丽;邸春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肠内营养预防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预防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胃瘫综合征的作用.方法:对1847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分别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917例)和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930例).比较2组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恢复时间.结果:联合肠内营养组胃瘫的发生率1.6%,显著低于全肠外营养组的4.4%(P<0.01);联合肠内营养组胃瘫的恢复时间为(9.6±3.3)d,显著短于全肠外营养组的(24.2±4.5)d(P<0.01).结论: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比单纯肠外营养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更好.

    作者:万百顺;张玲;贺涛;王效谦;钱相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情绪管理在农村中学初中生依恋对交往焦虑影响的中介效应分析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情绪管理在依恋对交往焦虑影响的中介作用.方法:以皖北地区976例农村中学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亲子依恋量表、情绪管理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情绪管理在依恋对交往焦虑影响的中介作用.结果:父亲依恋得分男生高于女生(P<0.05),交往焦虑、情绪管理、母亲依恋、同伴依恋得分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学生的交往焦虑水平逐渐降低(P<0.01),情绪管理、亲子依恋得分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较好学生均高于经济条件较差学生(P<0.05~P<0.01);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同伴依恋得分与情绪管理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情绪管理、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及同伴依恋得分与交往焦虑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情绪管理在依恋(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同伴依恋)对交往焦虑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34.6%、40.0%、25.5%.结论:情绪管理在依恋对交往焦虑中具有中介效应,较好的情绪管理水平可以减少初中生的交往焦虑水平.

    作者:孟艳秋;姚荣英;付连国;吴鹭;李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保留股方肌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对股骨距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保留股方肌对股骨距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因股骨颈骨折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切断股方肌,观察组术中保留股方肌.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3、6、12、24个月随访病人采用外斜位X线摄片了解股骨距骨量变化情况.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股骨距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时,对照组股骨距骨量丢失比例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通过对股方肌的保留,可以延缓股骨距的骨质吸收,有效地减少股骨距的骨量丢失.

    作者:尹化阳;黄明;王皓宇;高明杰;方镇;冯磊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和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胃固有肌层肿瘤病人53例,其中31例行EFR治疗(EFR组),12例行开腹手术(开腹手术组),10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对比分析3组病人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与转移率.结果:3组病人在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两比较显示EFR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EFR组住院总费用低于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组(P<0.05和P<0.01),开腹手术组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0.01).术后3组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FR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且安全有效,术后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玉;汪建超;邓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阶梯思维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中应用阶梯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住院医师规培的医师80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其中观察组采用阶梯思维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住院医师规培期间,每次出科之后,分析2组出科成绩和学习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规培医师的出科考试成绩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阶梯思维教学法可实现个性化培训和教学,激发规培医师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住院医师规培效果.

    作者:刘建民;陈晓晖;陈卫东;崔培元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流式细胞术》课程分层次教学探索与实践

    目的:建立分层次《流式细胞术》教学模式,并评价其教学效果.方法:针对低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继续教育学员等不同层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方案.各不同层次学生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教学,分析其学业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评价教学效果情况.结果:实施《流式细胞术》分层次教学,3个层次的观察组学生在考试成绩、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3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分层次《流式细胞术》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符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的学习条件,有效提高了不同知识背景学生群体的学习效果.

    作者:汪洪涛;唐洁;姚春艳;宋传旺;马华;郭术俊;李柏青;钱中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沙格雷酯对糖尿病足病人血清胆红素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沙格雷酯对糖尿病足(DF)病人血清胆红素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DF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格雷酯.6个月后观察并记录病人的血清胆红素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并评价各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随着治疗的进行2组病人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均水平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2组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细胞坏死生长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2组病人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有所升高,且观察组病人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雷酯治疗DF能有效改善病人血清炎症因子,提高胆红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明锐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中晚期食管癌病人姑息治疗及临终关怀的相关护理措施研究

    目的:评估中晚期食管癌病人的生活质量,观察其生理、心理及社会角色的需求,针对需求提供围绕姑息治疗及临终关怀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采取前瞻性干预研究的方法,选取中晚期食管癌病人53例作为观察组,运用WHOQOL-BREF量表对病人生命质量进行评估,结合病人其他情况的调查结果,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围绕各种姑息治疗方案的全面优质护理,极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中加入了临终关怀方面的内容.依据分层配比原则,选取51例中晚期食管癌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并于护理工作晚期评价并比较2组病人生活质量.结果:2组研究对象护理后期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健康主观感受、生活质量主观感受、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6个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在总计24条评估条目中,失眠与休息、对药物及治疗的依赖性、生活趣味(正性情绪)、精神支柱、人际关系和疼痛及不适等6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晚期食管癌病人的具体情况开展的,与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相契合的护理措施,对维护生理机能、调整心理状态、完善社会功能以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史琴瑶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病人术后认识功能的作用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病人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镇痛的麻醉效果及其对病人术后认识功能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将64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2例)予以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观察组(32例)予以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结果:插管前和插管后,2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插管后舒张压和心率高于插管前水平(P<0.05~P<0.01).2组病人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定向力完全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与拔管时比较,拔管24 h后对照组OAAS评分明显升高(P<0.01),NRS评分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OAAS、MMSE评分均明显增高(P<0.01),NR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拔管24 h观察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各方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胆囊切除术病人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其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病人苏醒质量更佳,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忠;徐继海;宋际明;袁管京;黄忠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蚌埠市0~3岁儿童早期健康教养状况调查

    目的:对蚌埠市0~3岁儿童进行早期健康教养状况的调研,了解蚌埠市儿童的早期生长发育状况,为其提供科学的早期教养知识.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儿童早期健康教养问卷调查、心理咨询、医院合作等方式收集资料,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式,对蚌埠市5个社区0~3岁儿童的早期健康教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78.1%的0~3岁儿童是非隔代教养,21.9%的儿童隔代教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乳喂养仅占18.1%,85.7%的家长认为早期教养对儿童生长发育很重要,66.7%的教养人更希望通过实地考察来获取早教知识.结论:蚌埠市0~3岁儿童的早期健康教养状况有待改善,要加强主要教养人的健康教育及早教基地的建设,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陈曼曼;辛倩倩;方珠;邱天;胡静垚;李丹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钝针扣眼穿刺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钝针扣眼穿刺法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区域法穿刺组(A组)、绳梯法穿刺组(B组)、钝针扣眼穿刺组(C组),各20例,1年后,比较3组病人穿刺后透析间血流量、穿刺点渗血率、假性动脉瘤、穿刺失败率及病人满意度和疼痛度.结果:3组病人透析间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的穿刺点渗血、假性动脉瘤、穿刺失败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显著少于A组和B组(P<0.05).3组病人的疼痛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疼痛得分显著低于B组,B组显著低于A组(P<0.01).3组病人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B组和A组,而B组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使用钝针扣眼穿刺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穿刺点渗血、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有效地保护了血管,减轻了病人痛苦,降低护士的穿刺技术难度,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洋;汪吉平;骆俊秀;刘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