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芝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病人行机械通气48 h后或停止机械通气拔除气管插管48 h内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1].导致VAP常见致病菌是细菌[2].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的病人明显多于其他科室,而VAP是行机械通气病人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VAP一旦发生,易造成病人脱机困难、治疗时间延长,在很大程度上使医疗费用增加,病死率增高,严重影响危重病人的预后[3].目前,VA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重症医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4].本文就近几年VAP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秦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使用量及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和分析2012-201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及主要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年间临床选择以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头霉素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为主,2013年较2012年DDDs变化显著的抗菌药物主要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帕珠沙星、磷霉素等.与2012年比较,2013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头孢美唑、磷霉素耐药率均呈现上升(P<0.05~P<0.01);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美唑和磷霉素耐药率均超过80%,均呈现上升(P<0.05和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明显上升(P<0.01).结论:抗菌药物DDDs与细菌耐药性有一定相关性,DDDs升高,细菌耐药性明显升高;DDDs下降,部分细菌耐药性有所降低.医院应积极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抗菌药物的用量,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刘敏;徐小芳;朱春黎;安志红;王蓉;康圆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腔镜手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价值.方法:将102例临床病乳按手术方法分为乳腔镜手术组49例和乳腔镜改进组53例,比较其手术时间、切口愈合及部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乳腔镜改进组的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乳腔镜手术组(P<0.01).2组病人切口瘢痕愈合、乳头皮瓣坏死、上肢活动受限和麻痹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腔镜改进组病人手术疼痛发生率低于乳腔镜手术组(P<0.05).结论:改进后的乳腔镜手术极大地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疼痛的发生.
作者:吴春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110例中晚期肿瘤病人,按照病人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病人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抑郁量表、数字分级法、癌症病人生命质量通用量表评价2组病人在焦虑、抑郁、癌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的焦虑、抑郁评分和癌性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病人的焦虑、抑郁评分和平均癌痛程度、严重癌痛程度、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焦虑、抑郁心理,明显改善病人癌痛自我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双;邹婷婷;孙媛;刘美嵘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用于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需行择期CPB心脏手术120例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C组):常规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2~0.3 μg/kg,丙泊酚1~2 m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气管插管后舒芬太尼以0.1 μg·kg-1·h-1速率持续泵注,直至CPB结束.观察组(D组):预先泵注Dex 1 μg/kg,10 min,Dex泵注5 min时按C组常规麻醉诱导插管,之后以0.5 μg·kg-1·h-1持续泵注直至CPB结束.记录病人术中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皮质醇(COR)和醛固酮(ALD)水平;记录术中Dex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心跳骤停等);记录术后2周内不良反应发生率(肺部感染、认知功能改变、中风瘫痪及死亡等).结果:与C组相比,D组病人术中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低(P<0.05~P<0.01);血清COR和ALD水平也显著低于C组(P<0.01).2组病人术后2周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用于CPB心脏手术能够一定程度减轻病人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血清COR和ALD水平,利于提高病人围手术期康复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马明祥;郭华静;潘道波;刘红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不同抗菌药物方案的经济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按照术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划分出不同组别,对用药频率高的3组用药方案的品种、用药疗程、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比较3组抗菌药物应用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值.结果:208例中共有18种给药方案并涉及10个品种,二代头孢菌素类和硝基咪唑类药物使用频率高.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的3组分别为A组(头孢呋辛)、B组(头孢呋辛+奥硝唑)、P组(头孢曲松+奥硝唑).A组病人有效率97.26%,B组和P组有效率均为100.00%,3组抗菌药物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抗菌药物成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与P组、B组与P组抗菌药物成本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设抗菌药物价格下调10%,调整后3组成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A组与B组调整后成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组与A组、P组与B组调整后成本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例术后抗菌药物选用头孢呋辛、头孢曲松,或同时联用奥硝唑均安全有效.头孢呋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为佳方案.
作者:金昭;徐筠莹;袁波;李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茶酚抑素(CST)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HF病人97例,入院时采集病人一般资料及相关临床数据,测定CST水平,选择同期体检健康成人50名作为对照,分析CHF病人CST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关系.所有CHF病人随访2年,绘制病人CST水平与2年内再发心力衰竭的ROC曲线;根据2年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再发心血管事件组与非事件组,分析CHF病人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CHF组病人C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F病人心功能分级与CS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LVEF水平则与CST呈负相关关系(P<0.01).随访2年,失访5例,再发心力衰竭住院27例,病死4例,依据ROC曲线,以CST=0.75 ng/mL预测CHF病人再发心力衰竭的价值较高,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8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LVEF降低和CST升高均为CHF病人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CST水平与CHF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CST对评估CHF病人预后有明确价值.
作者:杨祥;龚剑锋;向镜芬;陈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冠心病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病人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情志护理,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后,观察组冠心病病人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观察组病人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筛选蚌埠地区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初步建立符合蚌埠地区的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探讨乳腺癌低、中、高风险的分界点,并用模型评估蚌埠地区女性具备特定危险因素情况下患乳腺癌的概率.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建立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采用Fisher判别分析对模型进行评价;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观察模型效能,并利用ROC曲线寻找乳腺癌低、中、高风险的截断值.结果:乳腺癌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家庭经济收入状况、食用豆制品、负性情绪排解、工作强度和乳腺癌筛检(P<0.05~P<0.01).通过风险评估模型预测低、中、高危人群,以预测概率值P≤0.49为低风险性人群,P≥0.51为高风险性人群,0.49
作者:李婧婧;张利;朋文佳;程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的临床特征,提高非流行地区布鲁菌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布鲁菌病住院病人的临床特征.结果:在非流行区,布鲁菌病病人大多数有牛羊接触史,以中年男性为主,发病季节多集中在7-10月.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88.46%)、多汗(50.00%)、乏力(19.23%)、关节肌肉痛(65.38%)、头痛(26.92%)、皮疹(11.54%)、肝脾大(23.08%)、淋巴结肿大(19.23%)、睾丸痛(11.54%)等;并发症有睾丸炎(7.69%)、支气管炎/肺炎(19.23%)、腰椎病变(3.85%).80%以上病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正常;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病人分别占76.92%、38.46%和38.46%.血或骨髓培养阳性者均为羊种,对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等药物均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非流行地区的布鲁菌病临床症状和体征与流行区相似,加强非流行区临床医生、实验室人员对布鲁菌病认识,可缩短确诊时间,提高确诊率.
作者:汪惠平;高春明;孙学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并分析体育锻炼对其自信心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及护理学等7个专业的1 00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编《医学生体育运动现况调查表》和《大学生自信心问卷》以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自信心平均得分为(240.02±35.55)分.在体育锻炼中,小运动量学生占多数,为74.5%;中等运动量和大运动量学生在自信心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小运动量学生(P<0.01).医学生自信心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男性、低年级、母亲文化程度高和运动量高的医学生自信心均较高(P<0.05~P<0.01).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自信心高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结论:中等运动量和大运动量的医学生自信心水平高于小运动量的医学生;男性、低年级、母亲文化程度高和运动量高的医学生自信心较高.
作者:王建军;朋文佳;赵红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构建pcDNA3.1-RPS27a重组质粒载体并观察其在HepG2和SMMC7721细胞株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方法:使用基因合成法合成RPS27a基因,将扩增后的目的基因连接至pcDNA3.1载体.转化DH5α大肠埃希菌后,进行质粒抽提然后电泳及测序鉴定.将鉴定后的pCDNA3.1-RPS27a质粒分别转染HepG2和SMMC7721细胞株,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结果:pCDNA3.1-RPS27a 重组质粒构建成功.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RPS27a主要表达于HepG2和SMMC7721细胞的胞质中.结论:pCDNA3.1-RPS27a载体构建成功,证实了RPS27a主要表达于HepG2和SMMC7721细胞的细胞质中.
作者:钟裕恒;黄湘;王莹;郑国兵;李红艳;张艳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耳尖放血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相关症状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100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丙硫氧嘧啶治疗,每次100 mg,每天3次;观察组加用耳穴贴压联合耳尖放血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甲状腺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2组患者治疗后总三碘甲状腺素、总四碘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素、游离四碘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促甲状腺激素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变化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28.0%,2组患者血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联合耳尖放血,能够有效改善甲亢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储玲玲;杨文霞;何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右心室功能,并对比磁共振MRI,评价RT-3DE在右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COPD病人于24 h内均行心脏RT-3DE和MRI检查.行RT-3DE全容积显像方式采集图像数据后行图像后处理,构建右心室三维模型并进行心功能测量,后得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四项心功能指标的平均值.并同时应用MRI多次屏气电影法测量相应的四项右心室功能指标.结果:超声测得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值分别为EDV(118.35±13.83)mL,ESV(66.74±14.27)mL,SV(49.16±12.38)mL,EF(45.14±6.74)%,而MRI测得的心功能指标值分别为:EDV(124.63±21.52)mL,ESV(62.18±12.34)mL,SV(51.25±15.83)mL,EF(46.32±7.11)%,2种方法检测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RT-3DE在COPD病人右心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与3.0T MRI评价COPD病人右心功能各指标均无相关关系.
作者:宋燕;柯淑丽;胡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1例AMI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肠溶性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46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比较2组病人治疗3个月后的总体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凝血功能指标改变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0.00%)(P<0.05);2组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4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治疗后明显上升(P<0.01);观察组血管再闭塞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两联疗法治疗AMI可取得显著疗效,改善病人心功能和凝血功能,对于提高病人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仕俊;苏令;章福彬;孙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1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糖皮质激素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均给予阿奇霉素及其他常规治疗,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于入院24 h内和72 h给予地塞米松0.2~0.5 mg·kg-1·d-1静脉滴注,用药总时间7~10 d.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热退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早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晚治疗组(P<0.01~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炎性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早治疗组较晚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1);2组1周后胸片改善、治疗失败和肺外器官受累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24 h内应用糖皮质激素能明显缩短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
作者:彭万胜;武玉猛;陈信;台晓燕;诸宏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通腑化痰中药汤剂联合西药综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AECOPD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仅接受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通腑化痰中药汤剂.均以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实验结果、炎症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325.4±24.2)m,高于对照组(277.6±21.5)m(P<0.01);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高于对照组,脂质过氧化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腑化痰中药汤剂有助于提升西药对AECOPD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彭先祝;李竹英;王雪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地佐辛单独或复合用药减轻瑞芬太尼诱发病人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病人120例,均给予常规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病人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病人分为3组(n=40):F组麻醉前预给氟比洛芬酯2 mg/kg,术毕结束前30 min给予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D组麻醉前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术毕结束前30 min给予地佐辛组0.2 mg/kg;F+D组麻醉前预给氟比洛芬酯1 mg/kg,术毕结束前30 min给予地佐辛0.1 mg/kg.观察并记录病人缝皮结束时(T1)、拔喉罩时(T2)、拔喉罩后30 min(T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记录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的发生率;记录病人苏醒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3组病人术后T1、T2、T3时间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眩晕及嗜睡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组和F+D组比较,F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升高显著(P<0.01);与F组和F+D组比较,D组眩晕、嗜睡的发生率升高显著(P<0.01).3组手术病人术后苏醒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D组分别与F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地佐辛复合用药可以减轻瑞芬太尼诱发病人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优于两者单独使用.
作者:张云云;张地宝;盛胜;缪欢兰;骆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和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简式)、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一般人口学资料、健康素养问卷,对安徽省某市三所高校的1 783名大学生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大学生健康素养得分为61.11分;健康知识和理念得分为 62.75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得分为51.98分;健康技能得分为80.80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级、专业是作用于大学生健康素养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健康素养与父母拒绝因子、父母情感温暖因子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和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和父母过度保护因子无相关性.大学生健康素养与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偏低,且其三个维度处于不均衡水平,健康技能水平偏高,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水平偏低.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父母拒绝教养方式则相反.性别、年级、专业、父母亲拒绝、母亲情感温暖、母亲过度保护,领悟社会支持总分、朋友支持等因素均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张静;齐玉龙;马嫣;陈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评估艾滋病联合干预措施在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的实施效果及感染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MSM 志愿者413 人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联合干预措施,分别于干预前后给予问卷调查、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和梅毒抗体检测,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MSM 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7. 9%上升到干预后的96. 0%(P <0. 01);经联合干预措施后,与男性发生性行为近一次安全套的使用率、近6 个月内与男性发生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及近6 个月内与男性发生商业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均升高(P <0. 05 ~ P <0. 01).MSM人群在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亦升高(P <0. 01).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是否接受过干预服务对近6 个月与男性发生过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情况有影响(P <0. 05).结论:经过实施联合干预措施,MSM 人群提高了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安全套使用率升高,但仍有部分MSM 人群存在侥幸心理,不能100%坚持使用安全套,如何加强此类人群的风险意识成为研究工作的重点.
作者:翟飞飞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