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丙俊
目的:探讨不同应用时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心力衰竭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Ⅳ级.所有病人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实行CRRT.依据开始CRRT时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是否≥70%将病人分为早期组20例和晚期组28例.对比2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2组病人在CRRT时间、CRRT期间的超滤液体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病人平均动脉压、血清C反应蛋白、肌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组总有效率95%,晚期组总有效率78.57%.随访3个月,与晚期组相比,早期组90 d再住院率降低(P<0.05),首次再入院间隔延长(P<0.01).结论:CRRT应用于心力衰竭病人临床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0%CRRT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治疗强度及治疗费用,改善病人预后.
作者:李银;黎敬锋;汪菲;牛杰;孙阳;张德勤;王超;王厚阳;徐晓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共培养后,对MSCs迁移的影响,为MSCs更好地应用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脐血中性粒细胞,UC-MSCs和中性粒细胞按不同比例共培养后,提取中性粒细胞上清液,UC-MSCs单独培养的为对照组(1:0),UC-MSCs在不同浓度的中性粒细胞上清液中进行培养的为实验组,选择18 h和40 h作为培养时间,根据四甲基偶氮唑盐(MTT)的实验结果,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0、1:1、1:50分组和18 h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划痕的方法观察24 h内不同时间点MSCs的迁移情况.结果:划痕实验观察到1︰50实验组细胞的迁移较1:0和1:1实验组明显增快.结论:高浓度的中性粒细胞的上清液促进人脐带MSCs的迁移.
作者:郑丽坤;张磊;付岭;刘金梅;陈乃耀;卢士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自制单孔多通道设备行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同一治疗组对15例肾肿瘤病人行自制单孔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单孔组),同期对25例肾肿瘤病人行标准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标准组),比较2组病人的疗效.结果:2组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恢复肠道通气时间、术后腹膜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及切口病人满意度调查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自制单孔多通道设备行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安全可行,体表更加美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卫强;关超;方文革;谷明利;查泽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亲社会倾向在志愿功能动机和志愿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志愿功能动机量表和志愿行为问卷对354名在校医学生志愿者进行集体施测;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志愿功能动机6个分量表得分从高到低为自我增强动机(5.301)、价值观表达动机(5.244)、社会交往动机(5.239)、学习理解动机(5.228)、职业生涯动机(4.999)和自我保护动机(4.982);亲社会倾向6个维度的得分从高到低为利他倾向(3.987)、公开倾向(3.954)、依从倾向(3.891)、匿名倾向(3.812)、情绪倾向(3.761)和紧急倾向(3.754).志愿功能动机的6个维度、志愿功能动机总量表、亲社会倾向6个维度、亲社会倾向总量表、志愿行为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亲社会倾向在志愿功能动机和志愿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作用;志愿功能动机影响志愿行为的总效应值为0.649,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值的38.51%.结论:志愿功能动机、亲社会倾向正向预测志愿行为.学校加强亲社会教育,提升学生亲社会倾向水平,有助于促进医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促进医学生更多的亲社会行为的产生,有利于发展医疗志愿服务.
作者:杨秀木;郭宏艳;申正付;周静;赵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带袢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38例RockwoodⅢ型及以上的肩锁关节脱位的病人,按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带袢钢板组(18例)和锁骨钩钢板组(20例).术后观察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视觉评分(VAS)、肩峰撞击征发生率,应用Karlsson分级评估手术疗效.结果:38例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2组手术时间、VAS评分和Karlsson分级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袢钢板组术中出血量和肩峰撞击征发生率均低于锁骨钩钢板组(P<0.05).结论:带袢钢板方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肩峰撞击征发生率,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理想方法.
作者:陆友权;方宣城;李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帕金森病(PD)不同运动亚型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PD病人(PD组)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C组)各50例,PD病人根据运动障碍症状分为震颤为主型(TD组)和姿势异常及步态障碍为主型(PIGD组);病情严重程度采用Hoehn-Yahr(H-Y)分级评定为早期(H-Y<3级)及中晚期(H-Y≥3级).分别测定各组血清UA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肌酐(Cr)水平.结果:PD组血清UA水平低于HC组(P<0.01);PIGD组血清UA水平较TD组明显降低(P<0.05);中晚期PD病人血清UA水平低于早期(P<0.01).各组血清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水平的变化可能参与了PD不同运动亚型的发病机制,并可能成为预测PD发病风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运动分型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张丽娜;屈洪党;陈育华;殷亮;李倩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梗死病人120例,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及血Hcy水平和常规生化指标检测.按血管狭窄程度、有无颈动脉硬化斑块、TOAST分型对病人分组,比较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有无颈动脉硬化斑块以及不同类型脑梗死与Hcy水平的关系,并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分析心脑血管事件、mRS评分与血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无狭窄组的Hcy水平显著低于狭窄组(P<0.01).不同狭窄程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斑块组的HHcy发生率、Hcy水平均显著低于斑块组(P<0.01).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和心源性脑栓塞(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SOE)和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各组HHcy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Hcy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LAA组高于CE组、SAA组、SUE组和SOE组(P<0.05~P<0.01).随访后,HHcy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高于Hcy正常组(P<0.05);且HHcy组的mRS评分显著高于Hcy正常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严重程度、TOAST分型、有无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血Hcy相关,HHcy是导致脑梗死预后不佳的一种重要因素.
作者:张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3.0T 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前列腺癌中诊断的价值,及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52例前列腺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癌(PCa)22例、前列腺增生(BPH)30例.所有病人均行常规MRI扫描,以b=0、800 s/mm2建立ADC图及测量病灶ADC值,根据ADC值来鉴别诊断PCa和BPH.并评估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及PSA的相关性.结果:52例前列腺疾病病人ADC平均值为(1.028±0.310)×10-3 mm2/s,PCa病人ADC平均值为(0.788±0.204)×10-3 mm2,低于BPH的(1.204±0.251)×10-3 mm2/s(P<0.01).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根据ROC曲线确定的ADC值佳诊断界值点为0.831,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100.0%.ADC值与PSA之间呈负相关(r=-0.519,P<0.01),ADC值与Gleason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508,P<0.01).结论:ADC值定量评估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ADC值高低可初步判定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进而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谢宗玉;于娟;陈守康;马宜传;朱广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及同轴微切口2.2 mm与2.8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白内障病人112例(112眼),随机分成小切口组(38例38眼)、2.2 mm组(37例37眼)和2.8 mm组(37例37眼).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病人术后裸眼及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1);术后1周、1个月,3组病人视力提高幅度为小切口组>2.2 mm组或>2.8 mm组(P<0.01).3组病人术后角膜散光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但术后1周、1个月时3组病人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裸眼视力好、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作者:岳晓丽;代应辉;赵思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行协同护理模式.比较2组病人焦虑情绪、首次下床时间、上肢肿胀消退时间以及术后睡眠时间、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上肢肿胀消退时间以及术后睡眠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手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的家庭角色功能、身体功能、社会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综合生活质量方面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病人不良负面情绪,提高预后效果及躯体恢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王鹤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对miRNA-125b表达和非小细胞肺癌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10刺激肺癌细胞系NCI-H460各微小RNA(miRNA)的表达水平变化;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比较IL-10刺激后和恢复miRNA-125b表达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IL-10刺激后和恢复miRNA-125b表达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miRNA-125b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IL-10刺激NCI-H460细胞后,miRNA受到调控的程度不同,所测21种miRNA中,miRNA-125b下调程度大;miRNA-125b恢复表达后,抑制了由IL-10刺激引起的细胞增殖(P<0.01),促进了细胞凋亡;miRNA-125b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结论:在IL-10诱导的细胞增殖中,miRNA-125b起到抑癌的作用,可作为未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研发对象.
作者:胡嵩;张岩巍;孙贝贝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58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随机分为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组(联合组)和GP方案组(化疗组),比较2组的疗效、不良反应、肿瘤标志物及病人生存时间.结果:联合组有效率58.62%,高于化疗组的31.03%(P<0.05),中位生存时间37个月,长于化疗组的32个月(P<0.05);肿瘤标志物下降率65.51%,高于化疗组的37.93%(P<0.05);胃肠道反应率13.79%,低于化疗组的41.38%(P<0.05).2组骨髓抑制、便秘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不明显.结论: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解华;刘宏杰;王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不同给药频率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PLT)减少症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化疗后PLT减少症病人4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连续给药,给予rhTPO 15000 U,每日1次,用药14次;B组为隔天给药,给予rhTPO 15000 U,隔日1次,用药7次.比较2组病人的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病人PLT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病人PLT<50×109/L的持续时间及恢复至75×109/L、100×109/L所需的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1);所有纳入后疗效评估的病人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rhTPO连续给药比隔日给药对白血病化疗后病人PLT水平有更好的提升作用;在降低出血风险和用药安全性方面,rhTPO 2种给药方案无明显差别.
作者:苏玉璇;张伊莉;卞建军;左金曼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视神经炎病人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治疗,观察组给予甲基泼尼松龙500 mg冲击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低于对照组的27.27%(P<0.05).结论: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视神经炎能加速视力的恢复,缩短病程,减少复发,优于地塞米松注射液.
作者:李娟;郁佳;李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病人98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2例,应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46例,应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2组病人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矢状面后凸Cobb角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术后疗效肯定,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吴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老年人群中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宁夏地区城市社区55岁及以上人群,行问卷调查和血脂相关指标检查;采用高通量溶解曲线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关系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共924人完成了所有研究内容;各年龄组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体质量指数(BMI)、葡萄糖5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E3所占比例大,且不同年龄组间、不同性别间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携带基因E4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和性别进行控制后,基因型与HDL-C、LDL-C、ApoA和ApoB均有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宁夏地区老年人群的血脂水平分布与年龄存在相关性,等位基因ε4携带与血脂水平显著相关.
作者:刘启玲;王志忠;张荣强;刘秀英;张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2型糖尿病(T2DM)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病人53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血管检查,根据有无病变将病人分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病变组)36例与非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非病变组)17例,其中病变组根据病变程度又分为A组(毛糙)、B组(增厚或斑块)、C组(增厚+斑块)3个亚组,比较各组相关临床指标及NLR,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G)、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NLR均显著高于非病变组(P<0.01).病变组中,3个亚组间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组NLR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亦高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CRP和NLR均为T2DM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G、CRP和NLR均与T2DM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NLR对该类病变有预测价值.
作者:王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营养不良危险因素.方法:检测93例年龄≥70周岁、住院时间超过24 h的脑卒中病人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调查其危险因素.结果:不同年龄段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89岁组及≥90岁组均显著低于70~79岁组(P<0.01);不同患病时间、日常生活能力大小及有无子女照顾病人的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患病时间长、生活能力低以及家庭照料差等均为老年脑卒中病人的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新胜;马新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病人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影响的差异.方法:10例接受干扰素治疗(干扰素组),13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核苷组)的CHB病人,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 low/-Tregs比例,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2组CD4+CD25+CD127 low/-Treg细胞均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开始时、治疗第3个月、第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9个月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对CHB病人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较核苷(酸)类似物更大,提示其可能具有远期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李伟;何俊楠;李冬冬;赵守松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紫杉醇或多西他赛分别联合奈达铂用于Ⅰb2~Ⅱb期宫颈癌病人行根治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的48例Ⅰb2~Ⅱb期宫颈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紫杉醇+奈达铂组24例,多西他赛+奈达铂组24例,分别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前/根治性放疗前行辅助化疗1个周期,比较2种化疗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紫杉醇+奈达铂组总有效率和多西他赛+奈达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奈达铂组完全缓解率(29.17%)高于多西他赛+奈达铂组(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切除率均为100%,紫杉醇+奈达铂组术后病理不良预后高危因素发生率为33.33%,多西他赛+奈达铂组为16.67%;紫杉醇+奈达铂组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67%和95.83%,多西他赛+奈达铂组分别为87.50%和95.83%,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化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或多西他赛分别联合奈达铂用于Ⅰb2~Ⅱb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2种化疗方案疗效相近,不良反应相似,病人均可以耐受.
作者:王蓓蓓;李玉芝;王丽华;李燕华;郭祥瑞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