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脑卒中营养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张新胜;马新安

关键词:脑卒中, 营养评估, 营养风险, 营养不良,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营养不良危险因素.方法:检测93例年龄≥70周岁、住院时间超过24 h的脑卒中病人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调查其危险因素.结果:不同年龄段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89岁组及≥90岁组均显著低于70~79岁组(P<0.01);不同患病时间、日常生活能力大小及有无子女照顾病人的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患病时间长、生活能力低以及家庭照料差等均为老年脑卒中病人的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在职护士参加志愿服务动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调查在职护士参加志愿服务动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和志愿者功能量表对某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242名在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的护士在社会维度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的护士在保护维度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护士参加志愿服务动机的总体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科室护士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在价值、理解、增强、职业、社会、保护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整体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较明确,呈现积极倾向;不同文化程度、护士自身需要及工作繁忙对护士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动机均有影响.希望通过医院、护士的共同努力,提高护士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作者:徐燕;孟贝;黄慧敏;黎丹丹;陈永侠;杨秀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3.0 T MRI表观扩散系数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预后因素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3.0T 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前列腺癌中诊断的价值,及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52例前列腺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癌(PCa)22例、前列腺增生(BPH)30例.所有病人均行常规MRI扫描,以b=0、800 s/mm2建立ADC图及测量病灶ADC值,根据ADC值来鉴别诊断PCa和BPH.并评估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及PSA的相关性.结果:52例前列腺疾病病人ADC平均值为(1.028±0.310)×10-3 mm2/s,PCa病人ADC平均值为(0.788±0.204)×10-3 mm2,低于BPH的(1.204±0.251)×10-3 mm2/s(P<0.01).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根据ROC曲线确定的ADC值佳诊断界值点为0.831,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100.0%.ADC值与PSA之间呈负相关(r=-0.519,P<0.01),ADC值与Gleason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508,P<0.01).结论:ADC值定量评估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ADC值高低可初步判定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进而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谢宗玉;于娟;陈守康;马宜传;朱广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联合居家自我护理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联合居家自我护理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小儿哮喘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联合居家自我护理措施.比较2组哮喘控制有效率、复发率、症状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控制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1);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观察组哮喘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护理联合居家自我护理应用于小儿哮喘,可提高哮喘控制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并可促进哮喘症状改善,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高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术对食管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食管癌病人46例,术后生存期均超过1年,根据消化系统重建方式分为管状胃组26例与全胃组20例.管状胃组给予管状胃食管吻合术治疗,全胃组给予全胃食管吻合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肺部并发症和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全胃组(P<0.05);2组病人术后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和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全胃组下降更显著(P<0.01);管状胃组病人术后6个月、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3周,且均明显高于术后同期全胃组评分(P<0.01).结论:管状胃代食管术相对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可有效降低反流性食管炎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病人术后肺功能影响小,术后短期生存质量更高.

    作者:张雪梅;程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梗死病人120例,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及血Hcy水平和常规生化指标检测.按血管狭窄程度、有无颈动脉硬化斑块、TOAST分型对病人分组,比较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有无颈动脉硬化斑块以及不同类型脑梗死与Hcy水平的关系,并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分析心脑血管事件、mRS评分与血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无狭窄组的Hcy水平显著低于狭窄组(P<0.01).不同狭窄程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斑块组的HHcy发生率、Hcy水平均显著低于斑块组(P<0.01).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和心源性脑栓塞(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SOE)和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各组HHcy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Hcy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LAA组高于CE组、SAA组、SUE组和SOE组(P<0.05~P<0.01).随访后,HHcy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高于Hcy正常组(P<0.05);且HHcy组的mRS评分显著高于Hcy正常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严重程度、TOAST分型、有无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血Hcy相关,HHcy是导致脑梗死预后不佳的一种重要因素.

    作者:张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不同给药频率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不同给药频率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PLT)减少症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化疗后PLT减少症病人4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连续给药,给予rhTPO 15000 U,每日1次,用药14次;B组为隔天给药,给予rhTPO 15000 U,隔日1次,用药7次.比较2组病人的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病人PLT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病人PLT<50×109/L的持续时间及恢复至75×109/L、100×109/L所需的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1);所有纳入后疗效评估的病人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rhTPO连续给药比隔日给药对白血病化疗后病人PLT水平有更好的提升作用;在降低出血风险和用药安全性方面,rhTPO 2种给药方案无明显差别.

    作者:苏玉璇;张伊莉;卞建军;左金曼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病人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影响的差异研究

    目的:探讨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病人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影响的差异.方法:10例接受干扰素治疗(干扰素组),13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核苷组)的CHB病人,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 low/-Tregs比例,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2组CD4+CD25+CD127 low/-Treg细胞均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开始时、治疗第3个月、第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9个月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对CHB病人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较核苷(酸)类似物更大,提示其可能具有远期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李伟;何俊楠;李冬冬;赵守松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不同时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心力衰竭病人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应用时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心力衰竭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Ⅳ级.所有病人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实行CRRT.依据开始CRRT时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是否≥70%将病人分为早期组20例和晚期组28例.对比2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2组病人在CRRT时间、CRRT期间的超滤液体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病人平均动脉压、血清C反应蛋白、肌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组总有效率95%,晚期组总有效率78.57%.随访3个月,与晚期组相比,早期组90 d再住院率降低(P<0.05),首次再入院间隔延长(P<0.01).结论:CRRT应用于心力衰竭病人临床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0%CRRT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治疗强度及治疗费用,改善病人预后.

    作者:李银;黎敬锋;汪菲;牛杰;孙阳;张德勤;王超;王厚阳;徐晓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紫杉醇或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评价紫杉醇或多西他赛分别联合奈达铂用于Ⅰb2~Ⅱb期宫颈癌病人行根治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的48例Ⅰb2~Ⅱb期宫颈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紫杉醇+奈达铂组24例,多西他赛+奈达铂组24例,分别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前/根治性放疗前行辅助化疗1个周期,比较2种化疗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紫杉醇+奈达铂组总有效率和多西他赛+奈达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奈达铂组完全缓解率(29.17%)高于多西他赛+奈达铂组(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切除率均为100%,紫杉醇+奈达铂组术后病理不良预后高危因素发生率为33.33%,多西他赛+奈达铂组为16.67%;紫杉醇+奈达铂组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67%和95.83%,多西他赛+奈达铂组分别为87.50%和95.83%,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化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或多西他赛分别联合奈达铂用于Ⅰb2~Ⅱb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安全有效,2种化疗方案疗效相近,不良反应相似,病人均可以耐受.

    作者:王蓓蓓;李玉芝;王丽华;李燕华;郭祥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帕瑞昔布钠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106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帕瑞昔布钠,对比2组不同时间点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T1、T2、T3时间点HR及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病人在T1、T2、T3时刻的VAS评分均有上升(P<0.01),但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黄国喜;刘训碧;王钢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eCASH护理模式对老年病人髋部术后谵妄的影响

    目的:探讨eCASH护理模式对老年髋部病人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8-11月骨科收治的30例老年髋部手术病人作为对照组;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32例老年髋部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骨科术后护理,观察组实施eCASH护理管理,术后3 d内护士每天运用Nu-DESC评估,比较2组病人术后发生谵妄情况、2组病人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2组病人住院时间及2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非计划拔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疼痛,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均无谵妄,2组病人术后不同时点(术后24 h、48 h、72 h)谵妄程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发生谵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及非计划拔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老年髋部病人术后实施eCASH护理模式,早期给予有效的镇痛,一切以病人的舒适为中心,有利于减低老年髋部病人术后谵妄发生,降低老年髋部术后病人住院时间,减少老年髋部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及非计划拔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预防老年髋部病人术后并发症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陈淑芳;李伯恩;营霞;张先棠;石秀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58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随机分为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组(联合组)和GP方案组(化疗组),比较2组的疗效、不良反应、肿瘤标志物及病人生存时间.结果:联合组有效率58.62%,高于化疗组的31.03%(P<0.05),中位生存时间37个月,长于化疗组的32个月(P<0.05);肿瘤标志物下降率65.51%,高于化疗组的37.93%(P<0.05);胃肠道反应率13.79%,低于化疗组的41.38%(P<0.05).2组骨髓抑制、便秘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不明显.结论: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解华;刘宏杰;王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预吸氧在肥胖病人无痛肠镜检查中预防低氧血症的作用

    目的:观察预吸氧干预对肥胖病人行无痛肠镜过程中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8例行无痛肠镜检查、体质量指数≥30 kg/m2的肥胖病人分为预吸氧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进行自然呼吸,预吸氧组在麻醉前给予高流量吸氧3~5 min.比较2组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的变化,并统计检查过程中SpO2下降至各区间的例数及肠镜检查时间和丙泊酚的用药量.结果:预吸氧组麻醉给药前、肠镜检查后1 min和3 min时以及检查结束时,SpO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预吸氧组SpO2<90%的比例和检查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肥胖病人行无痛肠镜检查前预吸氧可有效提高行无痛肠镜肥胖病人的氧储备能力,降低检查中低氧血症的发生风险,缩短肠镜检查时间.

    作者:王文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观察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取31例患有腰椎滑脱症病人,随机分成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组(A组)14例和全椎板切除组(B组)17例,分别行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体间融合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复位椎体间融合手术.对2组病人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变化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个月融合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前后JOA评分变化值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术后3个月融合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椎间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满意手术方法.

    作者:孙保安;王予治;刘其明;孙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0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3组,对照一组35例,采用奥扎格雷治疗,对照二组35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3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总有效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1).治疗前,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 d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P<0.0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P<0.01).结论:奥扎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显著提升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胡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协同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行协同护理模式.比较2组病人焦虑情绪、首次下床时间、上肢肿胀消退时间以及术后睡眠时间、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上肢肿胀消退时间以及术后睡眠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手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的家庭角色功能、身体功能、社会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综合生活质量方面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病人不良负面情绪,提高预后效果及躯体恢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王鹤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心肌酶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早期手足口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心肌酶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早期手足口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2例早期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4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心肌酶以及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高危患儿CK-MB、hs-CRP水平均高于一般患儿(P<0.01和P<0.05);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血清CK、CK-MB水平与hs-CRP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心肌酶联合hs-CRP检测早期手足口病诊断价值高,可用于病情预后评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硕;方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强化心理护理联合康复志愿者个体干预卒中病人负性情绪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康复志愿者个体辅导对卒中病人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入选的86名脑卒中病人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康复志愿者个体辅导的干预措施.分别于入院、干预后1周、出院和出院后1个月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前2组的SAS、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心理护理联合康复志愿者个体辅导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病人的焦虑、抑郁水平,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作者:刘艳华;徐娟;程慧;孙炜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每日镇静唤醒和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策略对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每日镇静唤醒和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策略对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47例作为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15-2016年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47例作为观察组,开展每日镇静唤醒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策略,比较2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并统计2组发生情况、管路脱落事件发生情况及病死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管路脱落事件、病死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开展每日镇静唤醒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策略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宫婷;费伟;关娟;张燕;张舒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多模式镇痛在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管理对骨科围手术期病人疼痛缓解的影响.方法:将79例骨科围手术期病人随机分为2组.多模式疼痛管理小组成员分别对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观察组进行多模式镇痛管理.比较2组疼痛控制效果、疼痛控制满意度、术后3 d疼痛缓解程度、术后3 d睡眠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控制效果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3 d疼痛缓解程度及睡眠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模式镇痛管理能有效控制骨科病人围手术期疼痛,提高病人在治疗期间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作者:吴芳;聂红;徐燕;马玉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