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孙保安;王予治;刘其明;孙羽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 棘突韧带复合体, 椎管减压, 椎体间融合, 腰痛
摘要:目的:观察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取31例患有腰椎滑脱症病人,随机分成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组(A组)14例和全椎板切除组(B组)17例,分别行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体间融合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复位椎体间融合手术.对2组病人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变化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个月融合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前后JOA评分变化值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术后3个月融合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椎间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满意手术方法.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掌侧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LCP)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架(EF)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12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其中掌侧LCP治疗组60例(LCP组),外固定支架固定组60例(EF组).比较2组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20例病人均获得6~24个月随访,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面均明显改善,所有病例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EF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LCP组(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LCP组(P<0.01).掌屈和背伸角度及腕关节功能LCP组均优于EF组(P<0.05~P<0.01).结论:掌侧切开复位LCP内固定与闭合复位EF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远期效果,但LCP手术在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于EF手术.

    作者:薛天乐;刘磊;鲁成;王恒;耿天勇;侯德胜;刘永俊;韩庆;吴泉;徐晓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经阴道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手术切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阴道行子宫瘢痕处妊娠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人25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7例行子宫动脉甲氨蝶呤栓塞介入+24 h内B超监护下行清宫术,观察组8例经阴道行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5例病人均手术成功,痊愈出院.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正常月经来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0.01);2组住院时间、术后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复查B超显示,观察组瘢痕包块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的52.94%(P<0.05).2组术后月经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能一次性清除病灶,微创,易于操作,手术同时能去除瘢痕处憩室,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霞;马为为;桑学梅;姚小艳;刘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Wiltse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比经Wiltse入路与传统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5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Wiltse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及术后内固定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2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所有病例未发现神经损伤、内固定弯曲、松动、断裂等问题及腰椎失能.术后随访12~18个月,全部病人达到骨性愈合标准.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2周和术后1年,2组病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Cobbs角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术前、术后2周和术后1年,2组病人椎体前方高度和Cobbs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可有效保留脊柱后方肌肉复合体结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降低术后腰椎失能发生率的优点.伤椎置钉利于椎体高度恢复,并可降低内固定系统失效的发生.

    作者:王庆坤;程文丹;刘兴国;江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在职护士参加志愿服务动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调查在职护士参加志愿服务动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和志愿者功能量表对某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242名在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的护士在社会维度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的护士在保护维度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护士参加志愿服务动机的总体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科室护士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在价值、理解、增强、职业、社会、保护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整体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较明确,呈现积极倾向;不同文化程度、护士自身需要及工作繁忙对护士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动机均有影响.希望通过医院、护士的共同努力,提高护士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作者:徐燕;孟贝;黄慧敏;黎丹丹;陈永侠;杨秀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58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随机分为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组(联合组)和GP方案组(化疗组),比较2组的疗效、不良反应、肿瘤标志物及病人生存时间.结果:联合组有效率58.62%,高于化疗组的31.03%(P<0.05),中位生存时间37个月,长于化疗组的32个月(P<0.05);肿瘤标志物下降率65.51%,高于化疗组的37.93%(P<0.05);胃肠道反应率13.79%,低于化疗组的41.38%(P<0.05).2组骨髓抑制、便秘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不明显.结论: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解华;刘宏杰;王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观察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取31例患有腰椎滑脱症病人,随机分成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组(A组)14例和全椎板切除组(B组)17例,分别行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体间融合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复位椎体间融合手术.对2组病人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变化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个月融合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前后JOA评分变化值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术后3个月融合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椎间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满意手术方法.

    作者:孙保安;王予治;刘其明;孙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妊娠期糖尿病病人产后糖代谢转归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病人产后糖代谢转归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GDM病人产后糖代谢异常提供参考.方法:选择GDM病人931例并收集临床资料,在产后6~12周跟踪糖代谢转归情况,对GDM病人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31例病人产后6~12周出现糖代谢异常者占33.08%(308/931),其中糖尿病35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14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葡萄糖耐量降低7例,葡萄糖耐量降低252例.GDM病人产后糖代谢异常组孕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空腹血糖(FPG)、服糖2 h后血糖(2hPG)、服药3 h后血糖(3hPG)均高于正常组(P<0.01),新生儿体质量低于正常组(P<0.01).单因素分析提示,OGTT FPG、2hPG、3hPG和新生儿体质量均是GDM病人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孕期OGTT的FPG、2hPG、3hPG是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GTT FPG(OR=3.528)、OGTT 2hPG(OR=1.579)和OGTT 3hPG(OR=1.655)越高,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风险越高.结论:部分GDM病人产后会出现糖代谢异常,与孕期OGTT结果密切相关,应针对性做好随访管理和防控措施.

    作者:李忆琴;吴礼凤;余晓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经皮微创和传统开放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病人98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2例,应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46例,应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2组病人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矢状面后凸Cobb角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术后疗效肯定,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吴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心肌酶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早期手足口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心肌酶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早期手足口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2例早期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4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心肌酶以及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高危患儿CK-MB、hs-CRP水平均高于一般患儿(P<0.01和P<0.05);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血清CK、CK-MB水平与hs-CRP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心肌酶联合hs-CRP检测早期手足口病诊断价值高,可用于病情预后评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硕;方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血清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不同运动亚型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帕金森病(PD)不同运动亚型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PD病人(PD组)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C组)各50例,PD病人根据运动障碍症状分为震颤为主型(TD组)和姿势异常及步态障碍为主型(PIGD组);病情严重程度采用Hoehn-Yahr(H-Y)分级评定为早期(H-Y<3级)及中晚期(H-Y≥3级).分别测定各组血清UA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肌酐(Cr)水平.结果:PD组血清UA水平低于HC组(P<0.01);PIGD组血清UA水平较TD组明显降低(P<0.05);中晚期PD病人血清UA水平低于早期(P<0.01).各组血清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水平的变化可能参与了PD不同运动亚型的发病机制,并可能成为预测PD发病风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运动分型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张丽娜;屈洪党;陈育华;殷亮;李倩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老年脑卒中营养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营养不良危险因素.方法:检测93例年龄≥70周岁、住院时间超过24 h的脑卒中病人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调查其危险因素.结果:不同年龄段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89岁组及≥90岁组均显著低于70~79岁组(P<0.01);不同患病时间、日常生活能力大小及有无子女照顾病人的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患病时间长、生活能力低以及家庭照料差等均为老年脑卒中病人的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新胜;马新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消痔灵注射液配合补中益气汤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消痔灵注射液配合补中益气汤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直肠黏膜内脱垂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行直肠黏膜下消痔灵注射液注射治疗,观察组加用补中益气汤并随证加减,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随访12周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1);观察组排便不尽、肛门坠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周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痔灵注射液配合补中益气汤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近远期疗效佳,安全性高.

    作者:智建文;李华山;杨祎;王晓峰;贾菲;何颖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及同轴微切口2.2 mm与2.8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白内障病人112例(112眼),随机分成小切口组(38例38眼)、2.2 mm组(37例37眼)和2.8 mm组(37例37眼).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病人术后裸眼及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1);术后1周、1个月,3组病人视力提高幅度为小切口组>2.2 mm组或>2.8 mm组(P<0.01).3组病人术后角膜散光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但术后1周、1个月时3组病人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裸眼视力好、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作者:岳晓丽;代应辉;赵思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某市三级医院护士组织认同与志愿行为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某市三级医院护士组织认同、志愿行为的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组织认同量表》和《志愿行为问卷》,对242名三级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既往参加过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的88人(36.4%),从未参加过志愿活动的154人(63.6%);组织认同评分为(31.83±5.27)分,志愿行为评分为(2.20±1.09)分;护理管理者的组织认同评分显著高于护士(P<0.01),≥36岁的护士组织认同评分高于26~35年龄段的护士(P<0.01),工作时间6~10年的护士组织认同评分低(P<0.01),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士组织认同评分大于护师(P<0.05);护理管理者的志愿行为评分显著高于护士(P<0.01);护士组织认同与志愿行为成显著正相关关系(r=0.230,P<0.01).结论:三级医院护士组织认同较积极,志愿行为情况不乐观;组织认同对志愿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护理管理者应着力进一步提高护士的组织认同,促使护士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作者:徐燕;孟贝;郭宏艳;王金;杨秀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每日镇静唤醒和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策略对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每日镇静唤醒和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策略对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47例作为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15-2016年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47例作为观察组,开展每日镇静唤醒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策略,比较2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并统计2组发生情况、管路脱落事件发生情况及病死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管路脱落事件、病死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开展每日镇静唤醒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策略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宫婷;费伟;关娟;张燕;张舒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协同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行协同护理模式.比较2组病人焦虑情绪、首次下床时间、上肢肿胀消退时间以及术后睡眠时间、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上肢肿胀消退时间以及术后睡眠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手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的家庭角色功能、身体功能、社会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综合生活质量方面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病人不良负面情绪,提高预后效果及躯体恢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王鹤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自制单孔多通道设备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自制单孔多通道设备行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同一治疗组对15例肾肿瘤病人行自制单孔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单孔组),同期对25例肾肿瘤病人行标准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标准组),比较2组病人的疗效.结果:2组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恢复肠道通气时间、术后腹膜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及切口病人满意度调查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自制单孔多通道设备行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安全可行,体表更加美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卫强;关超;方文革;谷明利;查泽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2型糖尿病(T2DM)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病人53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血管检查,根据有无病变将病人分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病变组)36例与非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非病变组)17例,其中病变组根据病变程度又分为A组(毛糙)、B组(增厚或斑块)、C组(增厚+斑块)3个亚组,比较各组相关临床指标及NLR,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G)、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NLR均显著高于非病变组(P<0.01).病变组中,3个亚组间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组NLR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亦高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CRP和NLR均为T2DM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G、CRP和NLR均与T2DM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NLR对该类病变有预测价值.

    作者:王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病人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影响的差异研究

    目的:探讨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对病人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影响的差异.方法:10例接受干扰素治疗(干扰素组),13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核苷组)的CHB病人,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 low/-Tregs比例,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2组CD4+CD25+CD127 low/-Treg细胞均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开始时、治疗第3个月、第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9个月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对CHB病人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较核苷(酸)类似物更大,提示其可能具有远期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李伟;何俊楠;李冬冬;赵守松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呼吸道护理管理预防肝衰竭病人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呼吸道护理管理预防肝衰竭病人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152例肝衰竭病人按随机数表法分为预防组(n=76)和常规组(n=76).预防组在基于常规护理之上安排专员小组增添呼吸道护理,同时制定护理质量的衡量标准以及全方位护理监控.比较2组病人感染相关病死率、肺部感染率、人均住院时间和人均住院费等.结果:预防组感染相关死亡占肺部感染人数为38.89%,低于常规组的5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占全部人数为9.21%,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3.69%(P<0.01);预防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3.68%,显著低于常规组的47.37%(P<0.01);常规组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费均比常规组少(P<0.01).结论:呼吸道护理可预防肝衰竭病人肺部感染,降低感染率、病死率,缩短住院所需费用及时间.

    作者:汪靖;卿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