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地黄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项红秀

关键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黄芪地黄汤, 环磷酰胺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地黄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人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芪地黄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病人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2组治疗后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水平和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相应指标的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黄芪地黄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其作用可能与改善肾功能和降低24 h尿蛋白、IL-6和TNF-α水平有关.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精细化流程管理在减轻手术室病人紧张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精细化流程管理在减轻手术室病人紧张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作为时间间隔点,以精细化流程管理开展前6个月(对照组)与开展后6个月(观察组)手术室病人资料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在手术室期间实施常规化管理,观察组在手术室期间给予精细化流程管理,包括人员管理、环境管理、物品管理和流程管理等,观察2组的护理质量、手术预后、紧张度变化情况与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合格率和护理文书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意外事件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8.6%,高于对照组的90.0%(P<0.05).2组术后7 d的紧张度评分均低于术前1 d (P<0.05).出院时进行调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8.6%(P <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应用精细化流程管理能减轻病人紧张度,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手术有效率,改善病人对护理的评价,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海菊;李光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帕金森病人血清分化型胚胎软骨表达基因1和肝X受体β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病人血清中分化型胚胎软骨表达基因1(DEC1)和肝X受体β(LXRβ)水平及二者相关性.方法:选择PD病人50例(PD组),选择同期健康人群50名为对照(对照组).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DEC1、LXRβ水平.结果:PD组血清DEC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XR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性别的PD病人DEC1和LXR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PD病人的LXRβ水平低于<60岁者(P<0.05);有认知功能障碍的PD病人DEC1和LXRβ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和低于无认知障碍者(P<0.01);随病情分期加重,PD病人的DEC1水平逐渐升高,LXRβ水平逐渐降低(P<0.05~P<0.01).PD病人血清DEC1水平与LXRβ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 -0.326,P<0.05).结论:PD病人血清DEC1与LXRβ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二者与PD的发病及病情进展有关.

    作者:施静静;刘毅;陈涛;金泉伟;王婧蕾;徐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耻骨后顺行与逆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癌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耻骨后顺行与逆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2种手术方式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PC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耻骨后顺行与逆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2种术式治疗局限性PCa各35例,比较2组年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抗原、Gleason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理分期、术后随访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大尿流率、术后性生活恢复例数、生化复发时间和生化复发例数.结果:2组均无死亡病例.2组年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抗原、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术后大尿流率、术后性生活恢复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化复发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顺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治疗局限性 PCa术中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逆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P <0.01),大尿流测定时间、生化复发时间均短于逆行根治性组(P<0.05~P<0.01).结论:耻骨后顺行与逆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均是治疗局限性PCa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顺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局限性PCa比逆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术中出血更少,手术时间更短.

    作者:刘定益;胡桑;楚晨龙;周燕峰;何竑超;王健;王名伟;周文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视觉标识在手术精密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视觉标识管理对手术精密器械缺失率和损坏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7-12月处理的手术精密器械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进行;将2015年1-6月的手术精密器械包作为观察组,除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外,包外再加用红色标识贴和包内改用紫色包布包裹精密细小器械进行提醒,产生视觉警示的作用.结果:视觉标识管理后,手术精密器械缺失率由0.32%下降为0.0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器械损坏率由0.28%下降为0.09%,手术室护士对精密器械处理的满意度由75.00%上升为95.24%,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觉标识在精密器械的管理中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有效地保护精密器械,降低精密器械的缺失率,节约医院成本.

    作者:苗傲霜;胡晴霞;徐海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支持钢板(sustaining plate,SP)、单侧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LP)与双侧LP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人的复位效果及膝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46例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的CT检查结果,观察内侧髁有无冠状面骨折,将病人分为SP组(12例)、单侧LP组(14例)和双侧LP组(20例).观察比较3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SP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愈合时间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病人(P<0.05~P<0.01);3组病人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T显示内侧髁有冠状位骨折的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使用双侧LP术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李洪法;管戈;王开舫;徐沫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尿半乳糖测定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不耐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尿半乳糖测定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不耐症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4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行尿半乳糖测定,对比分析不同年龄阶段患儿乳糖不耐症阳性率情况.结果:140例中,尿半乳糖测定阳性110例,继发乳糖不耐受发生率78.57%,不同年龄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6~12个月患儿的阳性率高于12~24个月组(P<0.05),其余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岁以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易发生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对患儿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早期行尿半乳糖测定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腹泻患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

    作者:吴昱;岳彬;刘佳;马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70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接生方法分为观察组(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与对照组(保护会阴接生法),各235例.对比2组产妇分娩后会阴情况、产程、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情况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完整率、会阴水肿率及会阴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产后住院时间、产后尿潴留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第二产程、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接产者、管床医师及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会阴损伤小,有利于产妇分娩后恢复,且可减少医护工作者的工作量,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何锦卿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分期心理护理对胸心外科手术病人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期心理护理对胸心外科手术病人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行胸心外科手术病人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期心理护理.连续干预2周后,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程度,并比较2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病人干预前社会功能、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社会功能、焦虑、抑郁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干预前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各维度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期心理护理应用于胸心外科手术病人,可有效减轻其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永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体位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颅内压、脑灌注压和生命体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和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病人46例按0°、15°、30°、45°逐渐改变床头抬高角度,监测不同角度下病人ICP、CPP、脑组织血氧饱和度(rSO2)和生命体征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床头抬高角度增加,病人ICP值逐渐降低,CPP值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不同角度间两两比较显示,床头抬高角度15°、30°、45°病人ICP均较0°明显降低(P<0.01),床头抬高角度30°、45°病人ICP亦均低于15°(P<0.05);床头抬高角度45°病人CPP高于0°(P<0.05).不同床头抬高角度下,病人的rSO2、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床头抬高角度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rSO2与平均动脉压和ICP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CPP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床头抬高角度15°~30°内,病人能获得佳护理效果.

    作者:肖春雪;石建秋;赵一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员工参与机制联合护理绩效的病区质量管理实践

    目的:探讨员工参与机制联合护理绩效对病区质量管理的影响.方法:病区全体护士参与质量管理、质控问题及持续改进,将质控者质控落实,质控结果、整改意见及整改效果纳入护士绩效考核.结果:实施员工参与机制联合护理绩效的病区质量管理后,病区护理综合质量评分及病人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运用员工参与机制联合护理绩效的病区质量管理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臧季贤;季爱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改良Valsalva动作在减轻输液港插蝶翼针时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Valsalva动作在输液港插蝶翼针时对病人疼痛的影响.方法:对52例输液港插蝶翼针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采用改良Valsalva动作干预前后病人疼痛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结果:采用改良Valsalva动作插蝶翼针时,病人疼痛减轻,穿刺成功率100.00%,病人满意度98.07%,明显优于干预前(P<0.01).结论:改良Valsalva动作能有效减轻病人插蝶翼针时的疼痛,提升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李丽;黄云娟;任晓敏;董龙梅;赵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诱骗受体3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诱骗受体3(DcR3)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RA病人60例(RA组),并按照疾病活动指数≤2.6分或>2.6分将病人为RA低活动组和RA活动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DcR3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RA组病人血清DcR3、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A活动组、低活动组和对照组血清DcR3、IFN-γ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RA活动组血清DcR3、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RA低活动组和对照组(P<0.01),RA低活动组IFN-γ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A病人血清DcR3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DcR3在RA病人血清中表达增高,且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其可能参与RA的发病过程,与RA病情活动度有一定联系,可辅助判断RA的病情活动度.

    作者:王健;王信;李季青;江超;李志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怀旧疗法在老年脑卒中病人姑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怀旧疗法在老年脑卒中病人姑息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老年脑卒中病人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姑息护理及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怀旧疗法.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怀旧疗法可改善老年脑卒中病人的姑息护理效果,减轻疼痛,提高病人生活满意度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韩清波;闫玮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开颅与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后颅内压变化及其与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探讨开颅与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后颅内压变化情况及其与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性.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颅组(53例)和钻孔组(53例),分别采用传统的开颅引流术和微创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病人术后1、12、24、72 h和1周颅内压和术后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12、24、72 h和1周钻孔组病人的颅内压均明显高于开颅组(P<0.01);术后6个月,钻孔组病人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开颅组(P<0.01),2组病人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术后1个月,钻孔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开颅组(P<0.01),2组病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明显低于术后3 d,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术后3 d(P<0.01);术后6个月,2组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较术前均有所改善(P<0.01);钻孔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分布情况优于开颅组(P<0.01),钻孔组认知功能障碍率低于开颅组(P<0.05).结论: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开颅引流术在降低颅内压方面具有优势,而在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方面,钻孔引流术更具优势.

    作者:丁绪元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microRNA-106b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目的:研究microRNA-106b(miR-106b)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活力、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检测3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iR-106b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中转染miR-106b类似物或miR-106b抑制物,采用MTT、BrdU-ELISA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力、增殖及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Rb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miR-106b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1).miR-106b表达与视神经浸润有关(P<0.05).miR-106b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Y79及HXO-Rb44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ACBRI-181中的表达水平(P<0.01).miR-106b抑制物明显降低HXO-Rb44细胞中miR-106b的表达水平(P<0.01),并导致细胞活力降低(P<0.01)、增殖能力下降(P<0.01)及凋亡细胞百分比增加(P<0.01).miR-106b类似物明显增加Y79细胞中miR-106b的表达水平(P<0.01),并导致细胞活力增强(P<0.01)、增殖能力增强(P<0.01)及凋亡细胞百分比增加(P<0.05).同时,降低HXO-Rb44细胞中miR-106b水平显著增高细胞内Rb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Y79细胞中miR-106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内Rb1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miR-106b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升高且与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miR-106b可增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活力、增殖能力,减少细胞凋亡,并可降低细胞内Rb1蛋白表达.miR-106b可能在视网膜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林声;王理论;杜青卫;程育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CDH13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人CDH13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病人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分别检测34例AML病人(AML组)和22例非恶性肿瘤的缺铁性贫血病人(对照组)骨髓标本中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用半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2组标本中CDH13 mRNA相对含量.AML组病人随访2年,统计总体生存时间.结果:AML组标本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61.76%,高于对照组的27.27%(P<0.05);AML组CDH13mRNA相对含量为0.355 ± 0.1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745 ± 0.271(P<0.01).不同性别、年龄以及临床分型AML病人的CDH13基因甲基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的AML病人总体生存时间为(12.4 ± 3.3)个月,明显短于甲基化阴性病人的(18.6 ± 4.1)个月(P<0.01).结论:AML病人中存在CDH13基因甲基化现象,检测CDH13基因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AML病人预后.

    作者:袁媛;张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增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以900例具有完整产科资料的妊娠女性作为受试对象,依据孕前的体质量指数(BMI)的不同将孕妇分为消瘦组(BMI<20 kg/m2)、正常组(20 kg/m2≤BMI<25 kg/m2)和肥胖组(BMI≥25 kg/m2);依据孕期体质量增加的不同,将孕妇分为:<15 kg组、15~20 kg组和>20 kg组.观察孕前不同BMI和体质量增加的不同程度对产妇终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3组孕妇顺产率依次降低,剖宫产率依次升高(P<0.01).随着孕期体质量增加量的升高,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均呈升高趋势(P<0.01).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在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程阻滞、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检出率依次升高(P<0.01);肥胖组孕妇随着孕期体质量增加量的逐渐升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产后出血检出率逐渐升高(P<0.01).结论:孕前肥胖和孕期增重过多可提高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发病风险,亦可显著增加剖宫产率、巨大胎儿率、不良妊娠结局如产程阻滞、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风险.

    作者:杨海平;贾宝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大鼠灌胃四物汤后血清阿魏酸和芍药苷含量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大鼠灌胃四物汤后血清阿魏酸和芍药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24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四物汤低、高剂量组,各8只.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四物汤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生药含量0.3 g/mL和0.6 g/mL的四物汤,灌胃体积为10 mL/kg,连续灌胃7 d.于后一次灌胃1 h后水合氯醛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含药血清,进行HPLC分析,紫外波长230 nm处检测.结果:阿魏酸和芍药苷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0190X-0.031、Y=1.026X+0.091,r值分别为0.9998、0.9997,线性范围分别为0.62~18.03 μg/mL、0.32~5.11 μg/mL;精密度、专属性、稳定性和提取回收率考查均符合要求;四物汤高剂量组血清中的阿魏酸和芍药苷含量均明显高于四物汤低剂量组(P<0.01).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于同时测定大鼠灌胃四物汤后血清中阿魏酸和芍药苷的含量.

    作者:沈景芬;金文明;刘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表面标志物Cripto-1表达对食管癌干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表面标志物Cripto-1(CR-1)的表达对食管癌干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自食管癌Eca109细胞中分选Eca109干细胞,提取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和Eca109细胞、Eca109干细胞总蛋白,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CR-1表达水平;构建CR-1基因沉默载体CNE2/CR-1 -及过表达载体CNE1/CR-1 +,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CNE2/CR-1 -和CNE1/CR-1 +分别转染进Eca109干细胞中,并设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CR-1表达;MTT法检测对照组、CNE2/CR-1 -组、CNE1/CR-1 +组Eca109干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Eca109干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Akt、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ca109细胞及Eca109干细胞中CR-1表达均明显高于HEEC(P<0.01).RT-PCR结果显示,CNE2/CR-1 -组CR-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NE1/CR-1 +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T结果显示,CNE2/CR-1 -组细胞增殖明显低于对照组,CNE1/CR-1 +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NE2/CR-1 -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CNE1/CR-1 +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CNE2/CR-1 -组p-Akt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CNE1/CR-1 +组p-Akt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Akt蛋白表达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结论:CR-1作为潜在的食管癌干细胞标记物,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食管癌干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作者:宋爽;徐琳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5例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其中对照组采用Ilizarov骨搬运治疗,观察组行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治疗,分析2组病人的手术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的住院时间、骨缺损愈合时间及创面闭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P<0.01);观察组病人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骨缺损愈合时间较短,有助于病人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中华;林杨;方文广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