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NA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

张晓静;刘先富;陈延松;郭伟

关键词:乳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 DNA2基因, 实时定量PCR, 基因表达
摘要:目的:探究DNA2基因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方法:提取132例乳腺癌病人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DNA2的mRNA,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DNA2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统计病人ER是否阳性,以及乳腺癌细胞恶性程度等信息,结合DNA2表达量差异,分析ER对DNA2表达的调控关系以及这种调控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并通过培养ER阳性和阴性的细胞来检测DNA2蛋白表达量,以及分析细胞存活来验证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DNA2高表达与恶性程度高度正相关.ER阳性与DNA2高表达正相关,ER阳性可以上调DNA2表达量.ER阳性与肿瘤高恶性程度不相关,而ER阳性能通过上调DNA2表达量显著增加MCF7细胞对喜树碱的耐药性.结论:DNA2调控对肿瘤恶性转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ER阳性上调DNA2表达量增加肿瘤细胞耐药性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对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肠梗阻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对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肠梗阻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肠梗阻病人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奥马哈系统延续护理.比较2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健康行为量表(HPLP)评分与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出院时,2组病人疾病知识掌握程度、ESCA评分、HPLP评分以及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所有病人上述指标均高于出院时(P<0.05~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有助于显著改善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肠梗阻病人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与生活质量.

    作者:张燕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549细胞内新藤黄酸含量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肿瘤细胞内新藤黄酸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新藤黄酸的含量.色谱柱为COSMO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90:10 V:V),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60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在0.05~30μg/mL内新藤黄酸样品溶液质量浓度与峰面积比线性关系良好(P<0.01).精密度、稳定性的RSD<10%,准确度均在实测值的10%以内,特异性良好,同一浓度的新藤黄酸孵育相同时间样品测定结果重复性好.结论:该方法简单方便,准确度高,适用于定量测定肿瘤细胞内新藤黄酸的含量.

    作者:张变;常佳丽;余琼芳;陈卫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家族性乳腺癌病人一级亲属早期筛查认知度及行为的影响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家族性乳腺癌病人一级亲属早期筛查认知度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选取重庆市肿瘤医院乳腺治疗中心乳腺癌病人一级亲属23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开展时长1年的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护理干预,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干预前、后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癌病人一级亲属接受干预措施后对乳腺癌早期筛查的认知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早期筛查的参与率较干预前明显增多(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乳腺癌病人一级亲属对早期筛查的认知程度并提高早期筛查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玲;夏蜀凤;陶文静;曹鑫;王力;周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亚临床甲状腺疾病与稽留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亚临床甲状腺疾病与稽留流产相关性,降低稽留流产率.方法:收集稽留流产病人71例为观察组,正常妊娠孕妇80名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水平并分组进行比较,随访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FT3、FT4、TSH、TGAb、TMAb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亚临床甲状腺疾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1),主要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TSH增高型),甲状腺自身抗体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病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TSH增高型)与稽留流产率有一定关系,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稽留流产均无明显关系;亚临床甲状腺疾病对稽留流产的影响多作用于早孕期.

    作者:赵雅菲;申庆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0例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30例(观察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体Cobb角,对2种手术入路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P<0.01);2组病人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Cobb角改善及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均可达到理想疗效,但椎旁肌间隙入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及患者疼痛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脑性瘫痪伴听力障碍患儿3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脑性瘫痪伴听力障碍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早期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1月诊断为脑性瘫痪的患儿,对其进行听力诊断,记录所有患者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诊断.对诊断患有听力障碍的患儿给予早期干预措施,记录康复训练2个月后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诊断结果.结果:100例脑瘫患儿中判定为听力障碍者34例,其中轻度听力损伤2例(5.9%),分别为感觉神经性耳聋1例,蜗后聋1例,双耳2例;中度听力损伤5例(14.7%),分别为感觉神经性耳聋4例,蜗后聋1例,双耳4例,单耳1例;重度听力损伤3例(8.8%),均为感觉神经性耳聋,双耳3例;极重度听力损伤24例(70.6%),分别为感觉神经性耳聋16例,蜗后聋8例,双耳21例,单耳3例.经过2个月的康复训练,34例患儿重度和极重度听力障碍比例明显下降,干预前后患儿听力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诊断为脑性瘫痪患儿可能具有严重的听力障碍,以感觉神经性耳聋和蜗后聋为主,极重度的听力障碍患儿占据较大比例.经过早期康复训练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听力障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舒菊娟;张炫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对宫颈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对体外培养的单层人宫颈癌细胞(HeLa)生长的影响作用.方法:用常规方法诱导金葡菌为L型后感染HeLa细胞,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金葡菌L型黏附及侵入细胞情况,并采用改良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光镜、电镜检查显示金葡菌L型能够黏附并且进入HeLa细胞;改良的MTT法检测表明金葡菌L型能够促进HeLa细胞增殖(P<0.01).结论:金葡菌L型能够感染并促进HeLa细胞增殖生长,揭示金葡菌L型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胡小冬;崔洁;唐素兰;管俊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时间护理模式对老年肺癌术后病人呼吸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模式对老年肺癌术后病人呼吸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老年肺癌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病人术后根据常规护理时间合理开展常规护理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时间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2组病人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呼吸功能、住院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各项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血氧饱和度和肺活量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时间护理模式的应用有效减少了老年肺癌病人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呼吸功能,加速了病人康复,减少了病人的住院时间,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桂程丽;程彩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六安市4所医院护士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六安市4所医院护士生命质量(QOL)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QOL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7-10月选取六安市4所医院的5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一对一进行问卷调查,终有效问卷472份,有效率为90.8%.结果:不同年龄组护士QOL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领域总体感觉得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的护士在社会领域的QOL得分高于未婚的护士(P<0.05),而在其他领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薪4000元以上的护士在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的QOL得分均偏高(P<0.05),不同职务中专科护士长在心理和环境领域得分较高(P<0.05).每月值夜班1~4次的护士在心理和社会领域QOL得分高于不值夜班以及值夜班多于4次的护士(P<0.05).结论:医院相关部门应对月薪、职务较低的护士以及每月值夜班次数多于4次的护士给予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护士的QOL.

    作者:陈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团体心理辅导对全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全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对10家社区医院共40名全科护士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后应用职业生涯倦怠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对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全科护士去人格化、情感耗竭、个人无成就感及职业倦怠感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全科护士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敌对、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改善全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让护士能更好地应对护理工作.

    作者:李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浮针联合中频中药导入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中频中药导入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颞颌关节紊乱病病人4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浮针治疗,观察组采用浮针联合中频中药导入治疗.比较2组病人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卡氏生活质量(KP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P<0.01).治疗前,2组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浮针联合中频中药导入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与病人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玉龙;张媛媛;李艳霞;王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3-溴丙酮酸对耐顺铂鼻咽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酵解抑制剂3-溴丙酮酸(3-BP)对耐顺铂鼻咽癌细胞HNE1/DDP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比色法和集落克隆形成实验检测3-BP对HNE1/DDP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I染色法检测3-BP对HNE1/DDP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ARP)、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结果:3-BP可显著抑制HNE1/DDP细胞的增殖,其48 h的IC50值为260.2μmol/L.低浓度(10、20、40μmol/L)的3-BP能明显抑制HNE1/DDP细胞集落克隆的形成.3-BP可诱导HNE1/DDP细胞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P<0.01),80、160、320μmol/L 3-BP作用48 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7±2.1)%、(25.5±2.4)%、(45.5±3.5)%,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6±0.6)%.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3-BP处理HNE1/DDP细胞后可促进PARP的剪切,能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和Bcl-2的表达.结论:3-BP对HNE1/DDP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和Bcl-2的表达相关.

    作者:陈超;陈妙雯;王敏;谭曼曼;刘浩;赵素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期因子、p63α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中期因子(MK)及p63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宫颈S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9例宫颈SCC病人(SCC组)及50例行子宫切除术且宫颈正常的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病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宫颈SCC组织及对照组正常宫颈组织中MK及p63α的表达情况.并通过查阅病例收集病人临床病理特征资料,术后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的方式对病人的5年内生存情况进行随访.比较2组宫颈组织中MK、p63α的表达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2种蛋白的相关关系,研究MK及p63α表达对SCC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SCC组病人MK蛋白的高表达率(29.21%)和低表达率(39.33%)显著高于对照组(2.00%和12.00%),p63α的阳性表达率(68.54%)显著低于对照组(90.00%)(P<0.01);MK表达和p63α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1);SCC组病人不同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5年内临床结局组内的MK、p63α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年龄≥49岁、肿瘤直径>4 cm、分化程度低的SCC病人MK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特征组,而p63α的表达率显著低于其他特征组(P<0.05~P<0.01).存活组中MK的表达率显著低于死亡组,p63α的表达率高于死亡组(P<0.05~P<0.01).结论:高水平MK及低水平p63α表达可协同参与宫颈SCC的发生发展过程,影响其恶性程度及预后.

    作者:韩晗;张广美;韩延华;韩亚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在男性不育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 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严重少、弱、畸精及梗阻性无精不育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因男性不育症行ICSI助孕的85例不育夫妇(90个周期)的数据,根据精子不同来源分为射出精子组55例(60个周期)为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穿刺组30例(30个周期)为梗阻性无精子症,比较2组的成熟卵数、2原核(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结果:90个治疗周期中共获卵956个,其中MⅡ卵886个,ICSI后756个卵受精,受精率为85.3%,卵裂719个,卵裂率为95.1%,优胚率47.4%,鲜胚移植临床妊娠率为48.8%,6例流产,流产率为14.3%.射出精子组2PN受精率较穿刺组高(P<0.05),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SI技术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汤美玲;周晓燕;马娟;沈澍;张琦;王召朋;王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行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37例病人资料,将其中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24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将未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113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病人各项临床资料及生活指标.结果:2组病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透析次数、使用左卡尼汀、血小板、白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血磷、钙磷乘积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使用左卡尼汀、低密度脂蛋白、钙磷乘积、血磷5个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均为影响动静脉内瘘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钙磷乘积过高以及血磷水平升高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左卡尼汀则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保护因素.

    作者:李宁;彭侃夫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住院儿童EB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云南省昆明市住院患儿EB病毒(EBV)感染状况及相关疾病谱临床流行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疑似EBV感染住院患儿经PCR荧光法检测全血中EBV核酸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共送检住院患儿血样本547例,EBV核酸检测阳性例数97例,检出率17.73%,其中男56例(57.73%),女41例(42.27%);平均年龄(4.60±2.84)岁,学龄前儿童(0~6岁)76例,占检出人数的78.35%.儿童EBV感染临床症状多样,常以发热、咳嗽、淋巴结肿大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首诊,多以EB病毒感染、肺炎、支气管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咽炎等临床表现为主,可伴有肝-脾等肿大、皮疹、肝脏和心肌损害等并发症状;同时检出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71例次,其中肺炎支原体19例(19.59%),伤寒或副伤寒杆菌18例(18.56%),乙型脑炎病毒17例(17.53%),副流感病毒8例(8.25%),肠道病毒2例(2.06%),其他病毒共7例(7.22%),合并感染患儿47例(42.27%);且各季节时段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感染是昆明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各季节时段均可发病,常呈现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

    作者:张胜;高辉;王杨;彭传梅;陈婉婷;郭紫轩;卫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以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方法:选取产检孕妇3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合并糖尿病54例(病例组),非妊娠合并糖尿病272例(对照组),收集孕妇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孕早期空腹血糖高、空腹胰岛素高、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以及年龄≥35岁、孕前体质量大、孕前体质量指数大、糖尿病家族史、孕早期体质量增长多、孕中期体质量增长多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保健工作中在孕前应对育龄妇女开展饮食管理、控制体质量;孕期除控制体质量外,还应增加对早孕期血脂、空腹血糖等的管理措施.

    作者:荣太梓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胸背部PHN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B组行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注射混合镇痛药10 mL(1%罗哌卡因10 mL+维生素B12500μg+去炎舒松25 mg);A组采用盲探神经阻滞,注射相同药物,2组治疗周期均为1周1次,3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幅度及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B组VAS评分降低幅度显著高于A组(P<0.01);在饮食、睡眠、情绪、日常、生活兴趣等生活质量评分增幅显著高于A组(P<0.01);B组痛疼缓解情况亦显著优于A组(P<0.01).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PHN安全有效,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亚南;林学武;靳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肺型P波病人行PICC置管尖端心电定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肺型P波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心电定位的可行性、安全性、精确性.方法:选择行PICC置管的基础心电图为肺型P波的病人30例,置管时进行实时心电定位,置管后通过X线胸片定位验证腔内心电图定位效果.结果:技术可行性为100%,心电定位过程中未出现心电图技术相关并发症,与置管后X线胸片对比,97%导管到达佳位置.结论:肺源性心脏病肺型P波病人PICC置管行心电定位精准、安全、可行,拓宽了PICC置管心电定位必须是正常P波的适应证.

    作者:任晓敏;许正红;过瑾;俞晔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CYP2E1基因rs3813867位点多态性与客家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E1)基因单核苷酸位点rs3813867多态性与客家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梅州客家人群中52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51例胃癌病人(胃癌组)的CYP2E1基因rs3813867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及等位基因检测,评价该位点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CYP2E1基因rs3813867位点在梅州地区客家人群中存在GG、GC、CC多态性,在胃癌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62.75%、33.33%、3.92%和59.62%、34.61%、5.77%,等位基因G、C分布频率分别为79.41%、20.59%和76.92%、23.08%,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人群性别和年龄<60岁者各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人群年龄≥60者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2E1基因单核苷酸rs3813867位点与客家人群胃癌的易感性无明显关系.

    作者:李涛;赖春凤;丘波;邹浩元;杨宇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