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期因子、p63α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韩晗;张广美;韩延华;韩亚光

关键词:宫颈肿瘤, 中期因子, p63α,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研究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中期因子(MK)及p63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宫颈S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9例宫颈SCC病人(SCC组)及50例行子宫切除术且宫颈正常的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病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宫颈SCC组织及对照组正常宫颈组织中MK及p63α的表达情况.并通过查阅病例收集病人临床病理特征资料,术后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的方式对病人的5年内生存情况进行随访.比较2组宫颈组织中MK、p63α的表达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2种蛋白的相关关系,研究MK及p63α表达对SCC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SCC组病人MK蛋白的高表达率(29.21%)和低表达率(39.33%)显著高于对照组(2.00%和12.00%),p63α的阳性表达率(68.54%)显著低于对照组(90.00%)(P<0.01);MK表达和p63α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1);SCC组病人不同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5年内临床结局组内的MK、p63α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年龄≥49岁、肿瘤直径>4 cm、分化程度低的SCC病人MK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特征组,而p63α的表达率显著低于其他特征组(P<0.05~P<0.01).存活组中MK的表达率显著低于死亡组,p63α的表达率高于死亡组(P<0.05~P<0.01).结论:高水平MK及低水平p63α表达可协同参与宫颈SCC的发生发展过程,影响其恶性程度及预后.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YP2E1基因rs3813867位点多态性与客家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E1)基因单核苷酸位点rs3813867多态性与客家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梅州客家人群中52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51例胃癌病人(胃癌组)的CYP2E1基因rs3813867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及等位基因检测,评价该位点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CYP2E1基因rs3813867位点在梅州地区客家人群中存在GG、GC、CC多态性,在胃癌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62.75%、33.33%、3.92%和59.62%、34.61%、5.77%,等位基因G、C分布频率分别为79.41%、20.59%和76.92%、23.08%,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人群性别和年龄<60岁者各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人群年龄≥60者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2E1基因单核苷酸rs3813867位点与客家人群胃癌的易感性无明显关系.

    作者:李涛;赖春凤;丘波;邹浩元;杨宇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六安市4所医院护士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六安市4所医院护士生命质量(QOL)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QOL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7-10月选取六安市4所医院的5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一对一进行问卷调查,终有效问卷472份,有效率为90.8%.结果:不同年龄组护士QOL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领域总体感觉得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的护士在社会领域的QOL得分高于未婚的护士(P<0.05),而在其他领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薪4000元以上的护士在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的QOL得分均偏高(P<0.05),不同职务中专科护士长在心理和环境领域得分较高(P<0.05).每月值夜班1~4次的护士在心理和社会领域QOL得分高于不值夜班以及值夜班多于4次的护士(P<0.05).结论:医院相关部门应对月薪、职务较低的护士以及每月值夜班次数多于4次的护士给予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护士的QOL.

    作者:陈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重度烧伤病人卧悬浮床期间的循证护理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重度烧伤病人卧悬浮床期间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卧悬浮床重度烧伤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施行循证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病人40例痊愈,治愈率100.0%,对照组33例痊愈,治愈率8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2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卧悬浮床的重度烧伤病人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王婷;杨娟;马婷婷;黄燕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改进养膜方联合雌激素对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病人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改进养膜方联合雌激素对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病人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70例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病人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雌激素补充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改进养膜方,比较2组性激素、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子宫血流动力学、子宫内膜厚度与形态、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3个月后雌二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子宫螺旋动脉阻力指数和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形状A型和B型比例增加,C型降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养膜方联合雌激素可以改善子宫内膜血液供应,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发育,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作者:李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Smo和Gli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Smo和Gli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两者之间在胃癌中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测定75例胃癌组织和45例对应的癌旁组织中Smo和Gli1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技术检测30例新鲜胃癌组织及癌旁组(距切缘5 cm)组织中Smo mRNA和Gli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胃癌组Smo和Gli1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P<0.01);RT-PCR显示,胃癌组Smo和Gli1表达水平均较癌旁组显著升高(P<0.01).2种方法均提示Smo、Gli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在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mo与Gli1蛋白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浸润深度等因素相关,提示两者可能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Smo与Gli1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两者可能协同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刘娜;王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3-溴丙酮酸对耐顺铂鼻咽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酵解抑制剂3-溴丙酮酸(3-BP)对耐顺铂鼻咽癌细胞HNE1/DDP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比色法和集落克隆形成实验检测3-BP对HNE1/DDP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I染色法检测3-BP对HNE1/DDP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ARP)、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结果:3-BP可显著抑制HNE1/DDP细胞的增殖,其48 h的IC50值为260.2μmol/L.低浓度(10、20、40μmol/L)的3-BP能明显抑制HNE1/DDP细胞集落克隆的形成.3-BP可诱导HNE1/DDP细胞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P<0.01),80、160、320μmol/L 3-BP作用48 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7±2.1)%、(25.5±2.4)%、(45.5±3.5)%,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6±0.6)%.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3-BP处理HNE1/DDP细胞后可促进PARP的剪切,能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和Bcl-2的表达.结论:3-BP对HNE1/DDP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和Bcl-2的表达相关.

    作者:陈超;陈妙雯;王敏;谭曼曼;刘浩;赵素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团体心理辅导对全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全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对10家社区医院共40名全科护士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后应用职业生涯倦怠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对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全科护士去人格化、情感耗竭、个人无成就感及职业倦怠感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全科护士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敌对、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改善全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让护士能更好地应对护理工作.

    作者:李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外周血Th17/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在喘息婴幼儿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在喘息婴幼儿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发作期喘息婴幼儿60例(喘息组)及下呼吸道感染但不伴喘息发作的婴幼儿50例(非喘息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婴幼儿50名(对照组),并根据患儿既往喘息发作次数,将喘息组分为A1组(首次喘息组,34例)及A2组(反复喘息组,喘息发作≥2次,26例);根据有无合并哮喘高危因素分为B1组(合并高危因素组,25例)和B2组(未合并高危因素组,35例),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婴幼儿Th17细胞、Treg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婴幼儿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7(IL-17)、IL-10的表达.结果:3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7、Treg细胞百分数及Treg/Th1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喘息组、非喘息组的Treg细胞及Treg/Th17百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Th17细胞百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喘息组Treg细胞及Treg/Th17百分数显著低于非喘息组(P<0.01),Th17细胞百分数显著高于非喘息组(P<0.01).3组血清中IL-17、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喘息组、非喘息组的IL-1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喘息组的IL-17显著高于非喘息组(P<0.01),IL-10水平显著低于非喘息组(P<0.01).A1组外周血Th17百分数高于A2组(P<0.05),Treg细胞及Treg/Th17百分数显著低于A2组(P<0.01);A1组IL-17显著高于A2组(P<0.01),IL-10显著低于A2组(P<0.01).B1组外周血Th17百分数显著高于B2组(P<0.01),Treg细胞Treg/Th17百分数显著低于B2组(P<0.01);B1组IL-17显著高于B2组(P<0.01),IL-10显著低于B2组(P<0.01).结论:早期监测外周血Th17/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可为有支气管哮喘发展倾向的患儿提供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的依据.

    作者:黄坤玲;刘建华;刘向飞;帅金凤;牛波;路素坤;曹丽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浮针联合中频中药导入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中频中药导入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颞颌关节紊乱病病人4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浮针治疗,观察组采用浮针联合中频中药导入治疗.比较2组病人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卡氏生活质量(KP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P<0.01).治疗前,2组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浮针联合中频中药导入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与病人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玉龙;张媛媛;李艳霞;王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在脊髓损伤病人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病人行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对病人步行能力和关键肌肌力的作用.方法:选择脊髓损伤病人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予以髋关节外展肌训练.训练前后,对病人平衡能力(BBS量表)、步行能力(FAC功能性分级与10 m步行时间)、运动功能(ASIA运动功能评价)、关键肌肌力(Lovett肌力分级)等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训练前后的BBS评分、FAC评分、10 m步行时间、ASIA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病人训练前后的屈髋肌、伸膝肌、踝背伸肌肌力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髋外展肌肌力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脊髓损伤病人行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可以改善步行能力,提高病人髋外展肌肌力,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农文恒;于佳妮;陈耿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肺型P波病人行PICC置管尖端心电定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肺型P波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心电定位的可行性、安全性、精确性.方法:选择行PICC置管的基础心电图为肺型P波的病人30例,置管时进行实时心电定位,置管后通过X线胸片定位验证腔内心电图定位效果.结果:技术可行性为100%,心电定位过程中未出现心电图技术相关并发症,与置管后X线胸片对比,97%导管到达佳位置.结论:肺源性心脏病肺型P波病人PICC置管行心电定位精准、安全、可行,拓宽了PICC置管心电定位必须是正常P波的适应证.

    作者:任晓敏;许正红;过瑾;俞晔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科手术病人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科手术病人早期认知功能影响及炎症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骨科全麻手术病人90例,年龄60~85岁,ASAⅠ~Ⅲ级,排除严重的肝肾疾病及活动性炎症.随机分成0.5μg/kg右美托咪定组(D1组)、1.0μg/kg右美托咪定组(D2组)及对照组(C组),各30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价病人术前和术后认知功能,比较3组病人麻醉前5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结束时、术后2 h、术后1 d及术后3 d的炎症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血清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D1组、D2组和C组术前各炎症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C组各时点各指标至术后3 d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D1组血清IL-1β术毕和术后2 h升高但低于C组,IL-6、TNF-α、hs-CRP自手术开始30 min至术后3 d水平逐渐升高且均低于C组;D2组各时点血清IL-1β水平无明显变化,IL-6、TNF-α、hs-CRP分别于术毕和术后2 h、开始30 min至术后2 h、开始30 min至术后3 d较术前增高.D1组、D2组和C组术前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D1组和D2组血清O2-、MDA自术毕至术后3 d水平逐渐升高且D2组D1组>C组,血清OH自手术开始30 min至术后3 d水平逐渐升高但均低于C组.结论: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可降低老年骨科手术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刘丽;尹志辉;董月稳;赵桂林;周朝波;李林峰;贾文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DNA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究DNA2基因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方法:提取132例乳腺癌病人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DNA2的mRNA,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DNA2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统计病人ER是否阳性,以及乳腺癌细胞恶性程度等信息,结合DNA2表达量差异,分析ER对DNA2表达的调控关系以及这种调控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并通过培养ER阳性和阴性的细胞来检测DNA2蛋白表达量,以及分析细胞存活来验证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DNA2高表达与恶性程度高度正相关.ER阳性与DNA2高表达正相关,ER阳性可以上调DNA2表达量.ER阳性与肿瘤高恶性程度不相关,而ER阳性能通过上调DNA2表达量显著增加MCF7细胞对喜树碱的耐药性.结论:DNA2调控对肿瘤恶性转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ER阳性上调DNA2表达量增加肿瘤细胞耐药性

    作者:张晓静;刘先富;陈延松;郭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超声测量封堵器伸展径和厚度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封堵器伸展径和厚度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先心病行封堵器治疗病人,根据《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分为标准组(67例,选择的封堵器型号遵循专家共识)和非标准组(23例,选择的封堵器型号不遵循专家共识),2组均采用超声测量封堵器伸展径和厚度,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超声检查时间、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查封堵器伸展径、厚度及位置变化等情况.结果:2组病人超声检查时间、肺循环血量/体循环血量和肺动脉平均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的手术时间低于非标准组(P<0.05).标准组术后第2天、术后3个月的封堵器伸展径、缺损大径均明显降低(P<0.01),非标准组术后3个月明显降低(P<0.01);标准组术后第2天和术后3个月的封堵器伸展径、缺损大径低于非标准组(P<0.05~P<0.01).先心病中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型号16~30 mm者的封堵器厚度大于≤15 mm型号者(P<0.01).2组病人放置封堵器3个月后,非标准组封堵器出现向左心房移位和总的位置变化的比例均高于标准组(P<0.05和P<0.01).结论:超声能够比较准确、简便地测量先心病病人封堵器伸展径及厚度,同时还能有效监测封堵器形变过程,评估封堵器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状态.

    作者:谢微;林水华;雷婷;李三潭;贾国良;张源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住院儿童EB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云南省昆明市住院患儿EB病毒(EBV)感染状况及相关疾病谱临床流行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疑似EBV感染住院患儿经PCR荧光法检测全血中EBV核酸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共送检住院患儿血样本547例,EBV核酸检测阳性例数97例,检出率17.73%,其中男56例(57.73%),女41例(42.27%);平均年龄(4.60±2.84)岁,学龄前儿童(0~6岁)76例,占检出人数的78.35%.儿童EBV感染临床症状多样,常以发热、咳嗽、淋巴结肿大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首诊,多以EB病毒感染、肺炎、支气管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咽炎等临床表现为主,可伴有肝-脾等肿大、皮疹、肝脏和心肌损害等并发症状;同时检出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71例次,其中肺炎支原体19例(19.59%),伤寒或副伤寒杆菌18例(18.56%),乙型脑炎病毒17例(17.53%),副流感病毒8例(8.25%),肠道病毒2例(2.06%),其他病毒共7例(7.22%),合并感染患儿47例(42.27%);且各季节时段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感染是昆明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各季节时段均可发病,常呈现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

    作者:张胜;高辉;王杨;彭传梅;陈婉婷;郭紫轩;卫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疗效的文献分析

    目的:系统评估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预防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深静脉血栓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国际卫生技术评估机构网络、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199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10日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Cochrane Handbook 5.3系统评价对随机对照实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系统评价和卫生技术评估文献直接提取结果.结果:使用IPC预防术后病人DVT有明显的疗效,但是与使用弹力袜及药物预防DVT的效果相比较,尚缺乏统一结论;IPC联合药物预防DVT的作用比单独使用药物或者IPC的预防效果好.结论:IPC单独及联合药物预防DVT都有明显的疗效,IPC从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药物预防DVT的替代疗法.

    作者:付强强;嵇承栋;万悦竹;朱琳懿;许畅;马瑜;陈霞;胡凯;江明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血清cTnI、Lac、CK-MB、LDH、CRP及NSE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关系

    目的:探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病人血清肌钙蛋白I(cTnI)、乳酸(Lac)、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磁共振成像上易受损脑组织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连续收入临淄区人民医院的ACMP病人56例.收集病人年龄、性别、昏迷程度等基线数据,于发病24 h内完成的血清碳氧血红蛋白(COHb)、Lac、cTnI、CK、CK-MB、LDH、NSE、白细胞计数、CRP数据,和入院48 h内的颅脑1.5T核磁共振成像上的双侧大脑苍白球、脑室周围及半软圆中心的平均ADC值;以发病60 d后是否出现DEACMP为终点.按发病60 d后是否出现DEACMP分为迟发性脑病组和非迟发性脑病组,比较2组的COHb、Lac、cTnI、CK、CK-MB、LDH、NSE、白细胞计数、CRP和双侧大脑苍白球、脑室周围及半软圆中心的平均ADC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对差异显著的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EACMP组昏迷发生率(15例,75.00%)显著高于非DEACMP组(12例,33.33%)(P<0.01).DEACMP组的Lac、CK、CK-MB、LDH、CRP和NSE均高于非DEACMP组(P<0.05~P<0.01).而COHb、cTnI和白细胞计数在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苍白球区域的ADC值显著高于非DEACMP组(P<0.01).而侧脑室周围白质与半软圆中心区域的ADC值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昏迷程度、中毒时间、NSE、CK、CRP和LDH是DEACMP发病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ACMP病人血清Lac、CK、CK-MB、LDH、CRP和NSE水平可能与DEACMP有关,其对DEACM的诊断与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文元;刘庆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脑出血术后血糖和入院应激性高血糖的差别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比较脑出血术后血糖和入院应激性高血糖的差别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脑出血后24 h内入住医院神经外科,入院时检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并经过手术治疗的病人,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入院时和手术后发生的应激性高血糖的差别、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差别,并比较入院时与手术后的应激性高血糖的高低对其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入院时的应激性高血糖值分别为(14.27±2.56)mmol/L、(13.23±3.18)mmol/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1.22±3.35)分、(20.65±4.2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值分别为(10.56±1.32)mmol/L、(16.88±2.46)mmol/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9.69±4.16)分、(28.92±4.73)分,死亡组均高于存活组(P<0.01).手术后血糖降低组病人的死亡率3.88%,明显低于手术后血糖升高组的86.67%(P<0.01).结论:脑出血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手术后比入院时增高的病人死亡率高.

    作者:万娜萨;张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时间护理模式对老年肺癌术后病人呼吸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模式对老年肺癌术后病人呼吸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老年肺癌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病人术后根据常规护理时间合理开展常规护理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时间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2组病人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呼吸功能、住院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各项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血氧饱和度和肺活量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时间护理模式的应用有效减少了老年肺癌病人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呼吸功能,加速了病人康复,减少了病人的住院时间,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桂程丽;程彩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血清UCH-L1蛋白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蛋白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价值.方法:将168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及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组,每组56只;各组组内又随机分为7个亚组:6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72 h组、96 h组及7 d组,每亚组8只;HIBD组采用改良Rice法制备HIBD模型.各组大鼠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UCH-L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时间点3组大鼠间UCH-L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组UCH-L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手术组(P<0.01),而对照组与手术组间UCH-L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大鼠各时间点UCH-L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组血清UCH-L1蛋白在6 h时检测水平明显升高,48 h到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且脑组织损伤越严重,血清UCH-L1蛋白表达水平越高.结论:UCH-L1蛋白血清表达水平与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表现一致,可作为检测指标应用于评估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

    作者:瞿色华;单连强;董淮富;陈信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