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核病DNA疫苗研究进展

薛玉芹;方强

关键词:结核病, DNA疫苗, 综述
摘要:结核病(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以呼吸道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抗TB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有效的治疗药物及疫苗的研发。但同时由于Mtb耐药的严重性、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 HIV)与Mtb的双重感染及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多、吸毒等,加上不少国家对TB的忽视,TB在全球范围内呈回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2年全球结核病控制报告》[1]指出,虽然目前死于TB的人和患病的人都呈下降趋势,但每年仍有数百万TB新发病例,2011年全球新增TB患者870万人,死于TB的人数为140万人,其中新增TB患者中有3.7%患有耐多药TB,全球TB负担仍然十分严重。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5岁及以下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

    目的::分析5岁及以下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病因,以提高儿科医生对年幼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5岁及以下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患儿病因分布如下:咳嗽变异性哮喘27例(31.8%),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2例(37.6%),感染后咳嗽16例(18.8%),胃食管反流性咳嗽3例(3.5%),过敏性咳嗽2例(2.4%),病因不明5例(5.9%)。结论:5岁及以下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构成比依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及其他病因。

    作者:陈信;彭万胜;瞿色华;张阵;武玉猛;赵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膀胱部分切除术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T2 M0 N0期膀胱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膀胱部分切除术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T2 M0 N0期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膀胱癌T2 M0 N0期患者60例,其中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A组)与膀胱根治性切除术( B组)患者各30例,比较2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5年生存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A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生活质量评价显示,A组整体健康状况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1)。2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T2 M0 N0期膀胱癌参照适应证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两者5年生存率相近。

    作者:李刚;李庆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能量多普勒评价先兆流产保胎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究能量多普勒评价先兆流产患者保胎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先兆流产患者147例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孕妇150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孕妇行黄体酮肌内注射保胎治疗,并分别于入组当天和1周后进行专科查体、孕酮测定、能量多普勒检查等,比较2组相关检查指标及观察组保胎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孕妇入组当天能量多普勒指标血管化指数、血流指数和血管化-血流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周后2组三项指标均较入组当天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孕妇经保胎治疗后,痊愈99例,有效3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2.52%。结论:能量多普勒可准确评价胎盘血流灌注情况,辅助进行先兆流产诊治及其保胎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钟万霖;罗鸣;邹婕;黄维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纳米碳组(观察组),比较2组淋巴脂肪组织中误切的甲状旁腺检获、术后血钙和甲状旁腺素改变的情况及术后甲状旁腺损伤出现临床症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所有黑染组织病检均未发现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受损的有关临床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第1天、第3天和3个月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的淋巴引流途径不同,采用甲状腺淋巴系统的纳米碳示踪可以很好地鉴别出甲状旁腺,降低甲状腺癌淋巴清扫术中甲状旁腺的损伤概率。

    作者:张晨嵩;喻大军;李靖;金鑫;王畏;钱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 PTG)现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心肌梗死患者PTG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自编一般状况及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生活事件量表及PTG量表,对172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8.5%的心肌梗死患者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PTG,总分为(69.09±13.88)分。各维度得分从高至低依次为:人生感悟(21.78±4.34)分,新的可能性(13.65±3.21)分,自我转变(13.52±3.34)分,与他人关系(10.56±2.44)分,个人力量(9.78±2.1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职业、人均月收入、宗教信仰、对疾病了解程度、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其PTG水平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对疾病了解程度及人均月收入终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PTG的34.6%。结论: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对疾病了解程度及人均月收入是心肌梗死患者PTG的预测因素。

    作者:王芳;张静;王春梅;王少娜;李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013-2014年六安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六安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六安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和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2014年六安市1154份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进行评价,选择可能对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年度总合格率38.45%,其中2013年合格率为39.30%,高于2014年的31.92%(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度、地区、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水消毒设施的使用、是否使用消毒剂及供水工程运营年度均是全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影响因素(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度、地区、水处理方式及供水工程运营年度均是全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六安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微生物指标超标较高,供水设施不完善、消毒设施不健全,应加强对水源和供水设施的保护,完善供水设施建设;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监管。

    作者:陈栋;李鹏飞;罗慧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褪黑素联合顺铂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褪黑素( Mel)联合顺铂( DDP)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MTT实验检测Mel与DDP不同浓度分别单用或两药联合处理后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用药后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Mel与DDP联用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高于单用Mel与DDP时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抑制率(P<0.05);Mel单独诱导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作用不强,但可增强DDP诱导的食管癌细胞凋亡(P<0.01);Mel与DDP联用后食管癌Eca109细胞Bcl-2蛋白表达减弱,Bax蛋白表达增强。结论:Mel可增强DDP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具有增强DDP诱导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表达和下调Bcl-2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玲玲;张梦晓;张配;赵素容;刘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尿培养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及对磷霉素的敏感性分析

    目的::分析尿培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了解磷霉素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他种抗菌药物进行比较。方法:从菌株库复苏2010-2014年尿培养大肠埃希菌821株,使用ESBLs的表型确认实验筛选产ESBLs菌株,用K-B法测定磷霉素等15种抗菌药物对其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821株大肠埃希菌中465株产ESBLs,对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91.4%),其次是磷霉素(88.0%),然而对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较差。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依然是敏感率高的药物,磷霉素对尿培养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许元元;曹小利;程莉;周万青;张之烽;沈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某医院儿科头孢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

    目的::观察某儿科头孢类抗生素临床应用情况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第一季度某医院儿科有记录的经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头孢类抗生素的种类、用药频度( DDDs)及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结果:2012-2014年第一季度常用3类7种头孢类抗生素,其中第三代头孢菌素逐年DDDs分别为948、635和485,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总检出率分别为13.2%、11.4%和5.4%。结论:第三代头孢类使用量逐年减少,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总检出率有逐年减少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头孢类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应用监管,掌握正确的用药指征,避免耐药性菌株增多。

    作者:李银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治疗复杂Barton骨折21例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治疗复杂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复杂Barton骨折者进行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36个月。结果:骨折均于术后3~8周达临床愈合,3~4个月达骨性愈合,根据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Gartland-Werley评分)评定: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47%。平均上肢功能评估问卷评分15分。结论: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为复杂Barton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张衡;官建中;周建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联合使用造口袋和皮肤保护膜对大便失禁患者皮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造口袋和皮肤保护膜对神经内科大便失禁患者肛周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大便失禁患者93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31例。 A组沿袭使用临床上传统的方法保护肛周皮肤,B组患者给予皮肤保护膜进行常规护理,C组患者采用康乐保造口袋和皮肤保护膜共同保护肛周皮肤。结果:3组患者肛周皮肤伤口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42%、87.10%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P<0.05)。 C组患者在2周内护理次数和每次护理时间均少于A组和B组(P<0.05~P<0.01),而C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P<0.05)。 C组患者舒适度得分高,A组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造口袋和皮肤保护膜结合使用,操作方法简便,更好地改善了大便管理和皮肤损伤愈合的效果,降低肛周皮肤浸渍损害程度。

    作者:李敏;赵玉洁;岳媛媛;石梦宇;韦东梅;于维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刺激剂对健康人和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产生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检测健康人和结核患者外周血经不同刺激剂刺激后T细胞亚群产生γ干扰素( 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变化。方法:12名健康人和12例结核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佛波醇脂( PMA)+钙离子霉素( IM)、结核杆菌耐热抗原( Mtb-HAg)、植物血凝素( PHA)刺激,莫能霉素阻断,流式细胞仪检测产生IFN-γ和TNF-α的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PMA+IM刺激健康人外周血αβ T细胞产生IFN-γ的比例明显高于结核患者(P<0.01);PMA+IM、Mtb-HAg和PHA刺激健康人外周血γδ T细胞产生IFN-γ的比例高于结核患者(P<0.05~P<0.01)。 PMA+IM和PHA刺激健康人外周血αβ T细胞产生TNF-α的比例均高于结核患者(P<0.05);PMA+IM和PHA刺激健康人外周血γδ T细胞产生TNF-α的比例均高于结核患者(P<0.05)。结论:经不同刺激剂刺激后,健康人γδ T细胞产生IFN-γ的比例高于结核患者γδ T细胞产生IFN-γ的比例。经PMA和PHA刺激后,健康人αβ T和γδ T细胞产生TNF-α的比例高于结核患者。

    作者:徐志庆;夏惠;李柏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安徽省某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安徽省肥东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及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以肥东县7个中心乡镇为单位,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 PPS)法及KISH表法随机抽取全县内15~69岁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以入户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测评。问卷共80个题目100分,从3个维度和6类健康问题分别进行评分。调查实施方案经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部分乡镇卫生院主要专家论证,数据采用Epi Data 3.1软件双向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徽省肥东县居民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为10.5%。不同性别居民健康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及健康技能素养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明显高于男性(P<0.01)。25~岁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均高于35~岁、55~岁和65~69岁组(P<0.05);35~岁、55~岁组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均低于45~岁组(P<0.05),而35~岁组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均低于25~岁和45~岁组(P<0.05)。不(少)识字和小学文化程度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均低于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和大专及以上者(P<0.05);而大专及以上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理念及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均高于初中和高中职高中专者(P<0.05);不(少)识字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均低于高中职高中专(P<0.05);而小学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均低于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和大专及以上者(P<0.05);小学、初中和大专及以上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均高于不(少)识字者(P<0.05),而(不)少识字居民健康技能素养水平低于高中职高中专者(P<0.05)。女性居民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及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均高于男性(P<0.05~P<0.01);男女性居民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6类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5~34岁年龄段素养水平高,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安徽省肥东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较为平稳,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同性别、年龄段及文化程度素养水平有所差异,需有的放矢地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谈小伟;王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87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组(观察组)44例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43例。临床观察终点指标包括有效率、至病情进展时间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36.4%,对照组总有效率30.2%,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至病情进展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无法提高治疗反应和延长生存期,但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作者:魏娟;吴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结核病DNA疫苗研究进展

    结核病(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以呼吸道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抗TB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有效的治疗药物及疫苗的研发。但同时由于Mtb耐药的严重性、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 HIV)与Mtb的双重感染及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多、吸毒等,加上不少国家对TB的忽视,TB在全球范围内呈回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2年全球结核病控制报告》[1]指出,虽然目前死于TB的人和患病的人都呈下降趋势,但每年仍有数百万TB新发病例,2011年全球新增TB患者870万人,死于TB的人数为140万人,其中新增TB患者中有3.7%患有耐多药TB,全球TB负担仍然十分严重。

    作者:薛玉芹;方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淋巴管畸形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淋巴管畸形( LMs)的疗效。方法:超声检查确定的LMs患者35例,其中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介入治疗的17例为介入组,手术治疗的18例为手术组。术后随访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介入组患者疗效优于手术组(P<0.05),介入组复发率为11.76%,手术组为33.3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介入组均无手术瘢痕,未引起功能障碍,未发生肺纤维化;其中局部感染1例,发热8例。手术组均无切口感染,无重要神经损害及功能障碍,其中创面渗液4例,均有手术瘢痕。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LMs是一种准确、疗效好、并发症少和微创的治疗方法。

    作者:韩璇;张莉;李旭文;吴利永;宋培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改进处方点评方法对促进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改进处方点评方法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改进方法前后的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对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通过改进处方点评方法,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8.3%下降至31.6%(P<0.0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57.5%提高至92.0%(P<0.01),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择品种的合理率由74.5%上升至87.3%(P<0.01)。结论:改进处方点评方法显著降低了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提高了其合理率,对保障用药安全、提高医生的用药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云莲;黄明智;朱敬蕊;黄俊杰;周成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进展

    WHO将围绝经期定义为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从绝经前开始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改变和临床症状起,至完全绝经后1年的这段时期,短则2~3年,长则十余年,多为45~55岁之间。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主要有潮红潮热、月经改变、情绪波动、疲乏、失眠、骨关节痛等。目前我国约有1.67亿围绝经期女性,约占全球1/4,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8.1%。围绝经期是女性人生中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要经过生理、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围绝经期症状和相关疾病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存质量。本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及其保健与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终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存质量水平。

    作者:王习习(综述);李金芝(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糖尿病教育对实时动态胰岛素泵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教育对实时动态胰岛素泵( SAP)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佩戴SAP进行血糖控制,告知患者如何查看实时血糖监测结果。对照组仅进行皮肤护理;观察组在皮肤护理基础上进行专业的糖尿病教育。结果:2组佩戴SAP 治疗0~24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8~72 h血糖均较0~24 h显著减低(P<0.01),对照组治疗48~72 h血糖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且2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教育可帮助接受SAP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更好、更快地控制血糖。

    作者:许秀萍;武晋晓;洛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CD34+细胞数与白细胞计数在治疗第6 d天达到高峰,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P<0.01);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及D-二聚体水平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2、3个月后脑卒中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有效调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短期疗效。

    作者:杨宗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