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褪黑素联合顺铂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刘玲玲;张梦晓;张配;赵素容;刘浩

关键词:食管肿瘤, 褪黑素, 顺铂, Eca109细胞
摘要:目的::观察褪黑素( Mel)联合顺铂( DDP)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MTT实验检测Mel与DDP不同浓度分别单用或两药联合处理后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用药后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Mel与DDP联用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高于单用Mel与DDP时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抑制率(P<0.05);Mel单独诱导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作用不强,但可增强DDP诱导的食管癌细胞凋亡(P<0.01);Mel与DDP联用后食管癌Eca109细胞Bcl-2蛋白表达减弱,Bax蛋白表达增强。结论:Mel可增强DDP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具有增强DDP诱导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表达和下调Bcl-2的表达有关。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40℃3%氯化钠溶液鼻腔冲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对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40℃3%氯化钠溶液鼻腔冲洗与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 AR)的疗效。方法:对160例确诊为常年性A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应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80例为对照组,40℃3%氯化钠溶液鼻腔冲洗联合应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80例为治疗组。治疗8周后,评估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总体改善情况,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鼻塞、流涕及喷嚏症状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2组患者鼻痒及咽痒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鼻腔黏膜水肿及鼻腔分泌物均少于对照组(P<0.05和P<0.01);2组患者鼻腔黏膜苍白及结膜充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3%氯化钠溶液鼻腔冲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A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单南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进展

    WHO将围绝经期定义为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从绝经前开始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改变和临床症状起,至完全绝经后1年的这段时期,短则2~3年,长则十余年,多为45~55岁之间。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主要有潮红潮热、月经改变、情绪波动、疲乏、失眠、骨关节痛等。目前我国约有1.67亿围绝经期女性,约占全球1/4,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8.1%。围绝经期是女性人生中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要经过生理、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围绝经期症状和相关疾病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存质量。本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及其保健与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终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存质量水平。

    作者:王习习(综述);李金芝(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99例应激高血糖患者一般资料、病因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60岁的老年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均高于≤45岁及46~59岁患者(P<0.05),颅脑损伤及脑梗死患者发生率均高于其他病因患者(P<0.05~P<0.01),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评分≥14.9分者发生率高于<14.9分者(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病因为颅脑损伤、脑梗死及重症胰腺炎,APACHEⅡ评分≥14.9的患者均为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重症颅脑损伤和重症胰腺炎患者易发应激性高血糖,早期APACHEⅡ评分对患者危重情况进行早期评估,密切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并合理应用胰岛素是预防和应对应激性高血糖发生,提高患者生命安全的有效护理干预手段。

    作者:彭海菁;李杰;陈海琴;王婴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膀胱部分切除术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T2 M0 N0期膀胱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膀胱部分切除术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T2 M0 N0期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膀胱癌T2 M0 N0期患者60例,其中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A组)与膀胱根治性切除术( B组)患者各30例,比较2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5年生存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A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生活质量评价显示,A组整体健康状况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1)。2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T2 M0 N0期膀胱癌参照适应证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两者5年生存率相近。

    作者:李刚;李庆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三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络管理模式在床旁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络管理模式在床旁快速检测( POC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POCT 300例患者为实施前组,2014年10月成立三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络管理小组,分析POCT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包括样本采集、操作方法培训、制定质量标准等措施;选取2014年12月POCT 300例患者为实施后组。比较2组患者POCT检测不合格率。结果:POCT不合格率由管理模式实施前的10.00%降低至实施后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OCT结果符合率为97.33%,明显高于实施前的90.00%(P<0.01)。结论:应用三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络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POCT质量,提高护士的综合护理能力,为临床快速诊治提供保障。

    作者:邬役心;沈玉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剪切波速度与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 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 VTQ )测量肝豆状核变性(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肝脏组织的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来评估肝脏的质地,并探讨HLD患者肝脏SWV与铜生化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西门子ACUSON-S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系统配有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对HLD患者的肝脏右后叶进行VTQ检测,记录SWV值,并测量HLD患者铜生化指标中的血清铜离子(copperion,Cu2+)、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铜氧化酶(copper oxidase,SCO)三项指标以及肝纤维化中的Ⅲ型前胶原( procollagen type Ⅲ,PC-Ⅲ)、Ⅳ型胶原( collagen type Ⅳ,Ⅳ-C)、层黏蛋白( laminin,LN)以及透明质酸( hyaluronic acid,HA)四项指标,应用SPSS18.0软件分析SWV值与Cu2+、CP 、SCO以及PC-Ⅲ、Ⅳ-C、LN、HA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肝脏SWV值与Cu2+、CP均无相关关系(P>0.05),与SCO值呈负相关(P<0.05);SWV值与肝脏纤维化四项指标(PC-Ⅲ、Ⅳ-C、LN、HA)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超声VTQ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LD患者铜的转运活力及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在HLD的诊断和病情判断中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佳佳;王金萍;许红强;李保启;陈晓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刺激剂对健康人和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产生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检测健康人和结核患者外周血经不同刺激剂刺激后T细胞亚群产生γ干扰素( 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变化。方法:12名健康人和12例结核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佛波醇脂( PMA)+钙离子霉素( IM)、结核杆菌耐热抗原( Mtb-HAg)、植物血凝素( PHA)刺激,莫能霉素阻断,流式细胞仪检测产生IFN-γ和TNF-α的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PMA+IM刺激健康人外周血αβ T细胞产生IFN-γ的比例明显高于结核患者(P<0.01);PMA+IM、Mtb-HAg和PHA刺激健康人外周血γδ T细胞产生IFN-γ的比例高于结核患者(P<0.05~P<0.01)。 PMA+IM和PHA刺激健康人外周血αβ T细胞产生TNF-α的比例均高于结核患者(P<0.05);PMA+IM和PHA刺激健康人外周血γδ T细胞产生TNF-α的比例均高于结核患者(P<0.05)。结论:经不同刺激剂刺激后,健康人γδ T细胞产生IFN-γ的比例高于结核患者γδ T细胞产生IFN-γ的比例。经PMA和PHA刺激后,健康人αβ T和γδ T细胞产生TNF-α的比例高于结核患者。

    作者:徐志庆;夏惠;李柏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及拜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进展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拜阿司匹林300 mg,1次/天,睡前口服;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氯吡格雷75 mg+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天,睡前口服。2组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和粥样硬化斑块大厚度,并计算斑块面积及数目。结果:2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大厚度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且2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大厚度和斑块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对照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数目与稳定斑块数目基本不变;观察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数减少15处,稳定斑块增加9处,斑块减少6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减少颈动脉IMT、斑块大厚度、斑块面积及稳定斑块的积极作用。

    作者:夏永梅;于玲;李兰君;刘春艳;叶红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87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组(观察组)44例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43例。临床观察终点指标包括有效率、至病情进展时间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36.4%,对照组总有效率30.2%,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至病情进展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无法提高治疗反应和延长生存期,但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作者:魏娟;吴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褪黑素联合顺铂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褪黑素( Mel)联合顺铂( DDP)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MTT实验检测Mel与DDP不同浓度分别单用或两药联合处理后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用药后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Mel与DDP联用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高于单用Mel与DDP时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抑制率(P<0.05);Mel单独诱导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作用不强,但可增强DDP诱导的食管癌细胞凋亡(P<0.01);Mel与DDP联用后食管癌Eca109细胞Bcl-2蛋白表达减弱,Bax蛋白表达增强。结论:Mel可增强DDP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具有增强DDP诱导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表达和下调Bcl-2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玲玲;张梦晓;张配;赵素容;刘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冠脉造影并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65例,另选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正常者64名作为对照。记录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高尿酸血症、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情况。采用冠脉造影后是否诊断冠心病、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评估冠脉病变程度。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危险因素与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年龄、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低HDL-C均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P<0.01);年龄、空腹血糖、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HDL-C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年龄、收缩压、血尿酸与冠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冠脉病变程度影响较大的危险因素依次为男性、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标准回归系数B分别为0.279、0.189、0.164、0.1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男性、高血压、糖尿病为冠心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其中OR值较高者为糖尿病(OR=5.789)和男性(OR=5.516),其次为高血压(OR=2.407)和年龄(OR=2.093)(P<0.05~P<0.01)。结论:年龄、男性、高血压和糖尿病为冠脉病变程度的主要独立影响因素,应重视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

    作者:高娟;车海蓝;韩江红;尹宏磊;户富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治疗复杂Barton骨折21例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治疗复杂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复杂Barton骨折者进行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36个月。结果:骨折均于术后3~8周达临床愈合,3~4个月达骨性愈合,根据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Gartland-Werley评分)评定: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47%。平均上肢功能评估问卷评分15分。结论: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为复杂Barton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张衡;官建中;周建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宫颈癌组织中microRNA-506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微小RNA( microRNA,miR)-506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茎环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6例宫颈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 miR-506表达,根据其表达情况对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Transwell well方法检测转染miR-506寡核苷酸对Hela细胞运动和侵袭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结果:46例宫颈癌组织中miR-506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在Ⅲ/Ⅳ期宫颈癌组织中miR-506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Ⅰ/Ⅱ期宫颈癌组织(P<0.01);在低分化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中高分化癌组织(P<0.01)。且miR-506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但在患者年龄、绝经与否和肿瘤直径间miR-506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miR-506转染组Hela细胞运动和侵袭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P<0.01),miR-506转染组抑制Hela细胞vimentin表达,而促进E-cadherin表达。结论:宫颈癌组织中存在miR-506低表达,miR-506表达缺失可能与宫颈癌的肿瘤生长和侵袭发展相关,在宫颈癌预后判断中可能有一定价值。

    作者:朱小晖;张申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013-2014年六安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六安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六安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和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2014年六安市1154份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进行评价,选择可能对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年度总合格率38.45%,其中2013年合格率为39.30%,高于2014年的31.92%(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度、地区、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水消毒设施的使用、是否使用消毒剂及供水工程运营年度均是全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影响因素(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度、地区、水处理方式及供水工程运营年度均是全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六安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微生物指标超标较高,供水设施不完善、消毒设施不健全,应加强对水源和供水设施的保护,完善供水设施建设;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监管。

    作者:陈栋;李鹏飞;罗慧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淋巴管畸形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淋巴管畸形( LMs)的疗效。方法:超声检查确定的LMs患者35例,其中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介入治疗的17例为介入组,手术治疗的18例为手术组。术后随访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介入组患者疗效优于手术组(P<0.05),介入组复发率为11.76%,手术组为33.3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介入组均无手术瘢痕,未引起功能障碍,未发生肺纤维化;其中局部感染1例,发热8例。手术组均无切口感染,无重要神经损害及功能障碍,其中创面渗液4例,均有手术瘢痕。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LMs是一种准确、疗效好、并发症少和微创的治疗方法。

    作者:韩璇;张莉;李旭文;吴利永;宋培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扣带沟缘支立体定位数据集的构建及意义

    目的::求得扣带沟缘支在笛卡尔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方法: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以扣带沟缘支的内侧端点为起点,向外X值每隔3 mm取点,读取、记录各取样点的X、Y坐标值,Z值为所在层面距离零层面的数目与层距(3 mm)的乘积。结果:构建出扣带沟缘支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结论:扣带沟缘支与笛卡尔三维坐标系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

    作者:隋东莉;李成;赵学影;陈刘成;王震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CD34+细胞数与白细胞计数在治疗第6 d天达到高峰,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P<0.01);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及D-二聚体水平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2、3个月后脑卒中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有效调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短期疗效。

    作者:杨宗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中的作用。方法:7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2组均于刚入院时测定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C反应蛋白(CRP),并进行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检查;2组均常规抗感染、祛痰、平喘治疗1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周后复查2组血8-iso-PGF2α、CRP、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1周后,2组血8-iso-PGF2α及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2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减轻AECOPD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对AECOPD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价值。

    作者:刘兆阳;刘蕴霞;刘玉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纳米碳组(观察组),比较2组淋巴脂肪组织中误切的甲状旁腺检获、术后血钙和甲状旁腺素改变的情况及术后甲状旁腺损伤出现临床症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所有黑染组织病检均未发现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受损的有关临床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第1天、第3天和3个月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的淋巴引流途径不同,采用甲状腺淋巴系统的纳米碳示踪可以很好地鉴别出甲状旁腺,降低甲状腺癌淋巴清扫术中甲状旁腺的损伤概率。

    作者:张晨嵩;喻大军;李靖;金鑫;王畏;钱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改进处方点评方法对促进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改进处方点评方法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改进方法前后的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对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通过改进处方点评方法,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8.3%下降至31.6%(P<0.0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57.5%提高至92.0%(P<0.01),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择品种的合理率由74.5%上升至87.3%(P<0.01)。结论:改进处方点评方法显著降低了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提高了其合理率,对保障用药安全、提高医生的用药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云莲;黄明智;朱敬蕊;黄俊杰;周成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