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锐;黄建康;彭德峰;朱金海;朱正志;苏蕾;杨丽
目的:观察扣带沟竖直分支的数目及出现概率,为研究扣带区域的发生发育规律以及功能结构关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名正常成年志愿者行头颅连续MRI矢状断层扫描,层厚7 mm.在eFilm 1.5工作站导入头颅旁正中矢状层MRI图像,观察扣带沟竖直分支的数目及各分支测别的出现率.结果:按副扣带沟的出现与否分别统计扣带沟的分支数目,一般分为无分支、一支、二支和三支4种类型,每种类型具有侧别和个体差异.结论:扣带沟分支的出现率存在明显的侧别差异,左侧比右侧较少出现分支,表明右侧扣带区皮质的折叠程度高于左侧.
作者:隋东莉;李成;陈刘成;曹承亮;王震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构建人凋亡相关因子(Fas)基因短发夹RNA慢病毒载体,实现沉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Fas基因的表达.方法:根据Fas基因mRNA序列,设计4组靶向Fas基因的短发夹RNA序列,合成、退火形成双链DNA片段,与经过DNA内切酶BamH Ⅰ、EcoR Ⅰ双酶切后的LV3载体连接转入感受态细胞,对长出的克隆进行菌落PCR鉴定,并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及比对分析.通过转染293T细胞对慢病毒进行包装和滴度测定.结果:经酶切及基因测序鉴定证明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证明病毒转入293T细胞,感染效率>90%,并获得高滴度的慢病毒载体,病毒滴度为3×108 TU/ml.结论:成功构建人Fas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为下一步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王露;李见;翟玮玮;李玉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临床路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确诊STEMI并于发病后12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61例,根据患者不同主观因素按不同的临床路径分为快路径组(由急诊室直接入导管室)和慢路径组(由急诊室入心内科病房或冠心病监护单元,再入导管室).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测试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的心理变化,观察2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满意度及心理变化.出院时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快路径组住院总费用、西药费、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慢路径组(P<0.01),但其日均费用高于慢路径组(P<0.01);快路径组出院前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积分均较入院时和慢路径组降低(P<0.01和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慢路径组(P<0.01).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STEMI可明显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服务管理模式.
作者:陈超峰;袁争百;苏振琪;韩宏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定位Supreme喉罩用于肾脏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侧卧位肾脏手术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Supreme喉罩组(SLMA组)和气管插管组(TT组),各30例,麻醉诱导插管后,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指标.记录2组导管插入的一次成功率、二次成功率、麻醉并发症以及拔管期的不良反应.结果:SLMA组一次成功率90.0%,二次成功率100.0%.SLMA组各时间点的MAP和HR变化均不明显(P>0.05),TT组插管后T2~T5时间点的MAP和HR均较T1显著升高(P<0.01),TT组T2~T5 MAP和T2~T4 HR均高于SLMA组(P <0.05~P <0.01).SLMA组的呛咳和24 h内气道并发症均少于TT组(P<0.05).SLMA组一次成功率90.0%,二次成功率100.0%.结论:Supreme喉罩使用纤支镜定位后,可以安全用于侧卧位肾脏手术的麻醉管理.
作者:程峰;郑立东;李家宽;吴庆玲;王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为预防脑卒中提供气象学依据.方法:收集巢湖市2008~2012年11 100例脑卒中住院病例资料,并对脑卒中发病时间的特点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脑卒中发病时间与同期气温、气压、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用圆分布分析其发病集中趋势.结果:脑出血发病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气压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相对湿度无相关关系(P>0.05);脑梗死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气压及相对湿度均无相关关系(P>0.05);脑出血5年间每年发病均有明显的集中趋势(P<0.05),5年合计发病也有一个集中趋势,平均角是12.222 8°,相当于每年的1月13日;脑梗死在2008年、2010年和2012年3年的平均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相当于7月8日、8月11日、9月20日,但5年合计平均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巢湖市脑出血发病有明确的季节性,冬季好发,年度发病集中于冬季的3个月(12月至次年2月),夏季低发.脑梗死的发病趋势倾向于夏季及秋季多发,春冬季低发.
作者:洪斌;徐钧陶;王卫华;葛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紫杉醇(paclitaxel,PTX)是目前应用广泛和有效的广谱抗肿瘤药物之一,是从太平洋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而得,主要适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对肺癌、大肠癌、黑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都有一定疗效.但是由于PTX具有高度脂溶性,目前临床常用PTX注射液中添加的聚氧乙烯溶媒,可使对机体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生物分布存在很多缺点,这也有效促进了PTX新剂型的研究开发.本文就PTX新剂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倩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皮质下小血管病变(SVD)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选择90例患者(SVD组),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病变,经头颅MRI证实;同时选择同期非SVD住院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比较2组血浆Hcy水平.结果:SVD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增高是SVD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姚晴宇;许著一;孙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中镇静和镇痛的效果.方法:将行RFCA的PSVT患者30例随机分成2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NS组)各15例.患者均于穿刺部位行局部浸润麻醉.Dex组在局麻前10 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之后以0.5μg·kg-1·h-1维持至消融结束;NS组静脉泵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记录2组入室时、给负荷量后、诱发心动过速时、有效消融放电60s、消融终点及术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消融操作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并记录因疼痛停止操作的次数、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结果:Dex组在消融期间MAP、HR和VAS均显著低于NS组(P<0.01);右美托咪定不影响心动过速的诱发,患者在消融期间均保持合适的镇静水平,停药后苏醒迅速,术中因疼痛停止操作的次数显著低于NS组(P<0.01),患者满意度高于NS组(P<0.05).结论:PSVT患者行RFCA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产生良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减少消融应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且停药后苏醒迅速,无呼吸抑制,患者满意度高,但应重视输注负荷量时心动过缓的发生.
作者:谭晓晖;刘杰强;罗翊芝;严恺舒;梁转合;朱可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采购计划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该院2009~ 2010年抗菌药物的原始数据资料,采用限定日剂量法、销售金额排序法和限定日剂量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抗菌药物品种数比2009年下降了13.64%,销售金额上升了6.01%;口服抗菌药物中克拉霉素缓释片、头孢地尼胶囊、头孢他美酯片连续2年销售金额居前3位;注射用抗菌药物中头孢替安、氨曲南、头孢硫脒连续2年销售金额居前3位.结论:2009~ 2010年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显著减少,占总体用药比例较为合理,建议继续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宣传,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
作者:叶燕;许健;桑冉;朱裕林;师佩兰;邢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HCM)首先由Davies于1952年报道,1960年后认为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是一种心肌肌节收缩蛋白的编码基因杂合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人群发病率0.1%~0.2%[1-2],25%~30%的病例有家族史[3],发病年龄常见于10 ~ 30岁,并在早年(<45岁)发生心源性猝死(SCD).有报道[4]25岁前的HCM患者出现SCD概率高.本文就1例HCM患儿病史及其超声诊断作一报道.
作者:孙明伟;宋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脊髓损伤(SCI)修复是现代医学的难点之一.由于中枢神经的再生能力弱,而且多数SCI是由直接的机械损伤导致的,其组织很难恢复正常解剖形态;病理生理的改变触发了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过程,使得受损脊髓局部形成胶质瘢痕阻碍脊髓的再生,终导致脊髓功能恢复障碍.现已证实,SCI后继发的一系列炎症反应诱导和加重SCI,而这些炎症反应是由一类细胞因子介导诱发[1-3].本文就其中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的概况及其在SCI病理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用舒芬太尼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组(A组)和舒芬太尼镇痛组(B组)各60例.A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舒芬太尼2.0 mg,稀释至200 ml,自控镇痛(PCIA)为2 ml/30 min,B组麻醉诱导后给予舒芬太尼2.0 mg,稀释至200 ml,PCIA为2 ml/30 min.分别于术后3h、6h、12 h、24 h和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2组患者镇痛效果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1d、3d和5d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对2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记录2组患者术后1h、24h、48 h舒芬太尼用量、PCIA次数及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术后3h、6h、12 h和24h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术后1d、3d和5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评分均高于B组(P <0.05~P<0.01).A组术后1h与24h舒芬太尼用量和PCIA次数均少于B组(P<0.01).A组患者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镇痛能有效降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减少术后舒芬太尼PCIA使用量.
作者:霍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18例,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比及椎管矢状径占位率,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无一例内固定松动和断裂,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术后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比及椎管矢状径占位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Frankel分级:术前B级2例,C级5例,D级7例,E级4例;术后C级3例,D级8例,E级7例.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内固定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邹辉;黄俊武;吴陈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84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住院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31例)和稳定性斑块组(53例),比较2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C)等危险因素,并分析上述因素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不稳定斑块组Hcy、CyC、CRP和LDL-C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 ~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Hcy、CyC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RP、Hcy、CyC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小凤;王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在全科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的疗效.方法:选取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以全科医学理论为指导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1年后,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运动情况和体检指标,对糖尿病社区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糖尿病患者运动情况明显改善;干预后糖尿病患者各项体检指标均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以全科医学理论为指导的社区综合干预,克服了传统医疗模式的缺陷,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曜;于元海;王保军;刘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重症患者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对疗效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68例重症患者行乳酸和乳酸清除率监测,24h内行APACHEⅡ评分.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结果:存活组患者6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病死组(P<0.01),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病死组(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结论:重症患者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危重病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杨云;刘云龙;汪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坎地沙坦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DN)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早期DN合并高血压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坎地沙坦8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予以坎地沙坦16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浆白蛋白以及血压值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血压和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坎地沙坦用于DN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24h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压水平,较之8 mg每天1次,16 mg每天1次对肾脏可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胡延毅;龙红英;王鲸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小RNA-221(microRNA-221,miR-221)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对神经内分泌样(NE)转化及其侵袭功能的影响.方法:以Northern blot检测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LNCaP)细胞系,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LNCaP-AI)细胞系中miRNA的表达;细胞转染法检测在雄激素剥夺环境中LNCaP和LNCaP-AI细胞系中miR-221的作用;细胞增殖检测法检测细胞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增殖水平;Transwell法检测转染细胞的侵袭能力;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蓬乱蛋白2 (DV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LNCaP相比,miR-221在LNCaP-AI中明显高表达.通过转染使miR-221在LNCaP中高表达可促进细胞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表达,加速NE转化.而在LNCaP-AI中下调miR-221水平可增强靶基因DVL2的表达,并增强LNCaP-AI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结论:LNCaP和LNCaP-AI中miR-221表达有差异.miR-221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NE转化,可能是导致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转化的重要原因.MiR-221可通过作用DVL2调节前列腺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
作者:常征;张爱民;郝俊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时机及方法.方法:对52例老年患者急性胆囊炎(合并/不合并胆囊结石)行LC术,其中4例中转开腹手术.结果:48例成功完成LC,手术时间51 min,4例因Calot三角出现致密粘连或Mirizzi综合征中转开腹手术.结论: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病情进展快,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要高度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把握手术时机及技巧,早期LC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徐永建;佘明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提高上消化道穿孔疗效的临床诊治经验和方法.方法:32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31例,其中单纯修补29例,胃大部切除2例;保守治疗1例.结果:31例治愈出院,1例病死.结论: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应根据腹腔污染程度、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患者年龄及合并基础疾病等情况合理选择术式,争取尽早手术,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积极防治并发症和基础疾病,有利于提高疗效.
作者:张培;王振杰;程兴望;郑士友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