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坎地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效果评价

胡延毅;龙红英;王鲸竹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 坎地沙坦, 尿微量白蛋白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坎地沙坦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DN)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早期DN合并高血压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坎地沙坦8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予以坎地沙坦16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浆白蛋白以及血压值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血压和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坎地沙坦用于DN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24h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压水平,较之8 mg每天1次,16 mg每天1次对肾脏可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雌激素对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的变化及苯甲酸雌二醇对其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假手术组、缺血组、雌激素治疗组.缺血组和治疗组分为再灌注后3、6、12、24、72 h5个时间段.制作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视网膜组织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酶法检测不同时段视网膜组织中的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雌激素治疗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在再灌注后12、24和72 h均低于缺血组(P<0.05 ~P <0.01).治疗组bcl-2阳性细胞数在再灌注12、24和72 h均较缺血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苯甲酸雌二醇可以增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抗凋亡基因bcl-2在视网膜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来实现其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

    作者:葛嫣然;邵宏超;王福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23例误诊分析

    目的:通过总结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的误诊原因,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临床触诊均阴性的乳腺癌误诊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误诊原因.结果:23例初诊均误诊为良性疾病,其中乳腺增生病16例,乳腺增生伴瘤样形成趋势4例,术后瘢痕形成1例,乳头湿疹1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误诊时间分别为3个月至1年.结论: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往往表现(触诊阴性、辅助检查征象)不典型,临床医生应改进观念,提高警惕,及时运用或联合运用适当的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周锐;黄建康;彭德峰;朱金海;朱正志;苏蕾;杨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减轻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引起低血压100例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全麻开颅患者头皮浸润注射肾上腺素1利多卡因混合液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均分成5组,头皮切口处浸润注射不同浓度的肾上腺素1利多卡因混合液16 ml,A组2.5 μg/ml,B组5μg/ml,C组7.5 μg/ml,D组10 μg/ml;E组头皮浸润注射7.5 mg/ml前静脉泵注DEX 1 μg/kg.记录诱导前(T基础值)、浸润注射前或DEX使用前(T0)和浸润注射后5 min内(T1~T10)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C组平均动脉压(MAP)下降程度>20%的患者多于D组(P<0.05).5组患者T基础值和T0 MAP、收缩压(S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各指标同一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T1、T2、T7~T10 SBP均比T0高(P<0.05~P<0.01),与C组比较,E组在T1~T5、T8 ~ T9 SBP、T1和T3~T10舒张压、T1~T10 M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0.01),E组舒张压、MAP和心率不同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浸润注射肾上腺素1利多卡因混合液可降低开颅患者的血压;静脉泵注DEX能减轻开颅患者头皮浸润注射肾上腺素1利多卡因混合液引起的低血压.

    作者:孙燕;谢先丰;王棣馨;郑思媛;曹慧灵;谢科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正交试验优选十味桂芪真武颗粒水提工艺

    目的:优选十味桂芪真武颗粒的水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黄芪甲苷、芍药苷的含量和得膏率为指标,考察溶剂量、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筛选佳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加6倍水,煎煮3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切实可行.

    作者:张荣嘎;吴勇;王雷;陈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腹壁造口尿流改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腹壁造口尿流改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行膀胱全切腹壁造口尿流改道的膀胱癌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行常规专业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参考Kubler Ross的5阶段患者心理理论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术后3个月采用膀胱癌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术后6个月躯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膀胱癌模块和膀胱癌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 ~P<0.01).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能增强腹壁造口尿流改道患者心理、生理、社会方面的适应性,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红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镇静和镇痛的应用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中镇静和镇痛的效果.方法:将行RFCA的PSVT患者30例随机分成2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NS组)各15例.患者均于穿刺部位行局部浸润麻醉.Dex组在局麻前10 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之后以0.5μg·kg-1·h-1维持至消融结束;NS组静脉泵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记录2组入室时、给负荷量后、诱发心动过速时、有效消融放电60s、消融终点及术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消融操作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并记录因疼痛停止操作的次数、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结果:Dex组在消融期间MAP、HR和VAS均显著低于NS组(P<0.01);右美托咪定不影响心动过速的诱发,患者在消融期间均保持合适的镇静水平,停药后苏醒迅速,术中因疼痛停止操作的次数显著低于NS组(P<0.01),患者满意度高于NS组(P<0.05).结论:PSVT患者行RFCA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产生良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减少消融应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且停药后苏醒迅速,无呼吸抑制,患者满意度高,但应重视输注负荷量时心动过缓的发生.

    作者:谭晓晖;刘杰强;罗翊芝;严恺舒;梁转合;朱可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鼻窦手术前后黏膜形态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黏膜形态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CRS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按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病理类型分为感染组及变应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均行常规Messerklinger术式鼻内镜鼻窦手术,观察感染组及变应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及鼻黏膜形态变化情况,分析影响鼻黏膜恢复的相关性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术后治疗有效率达96.67%,明显高于变应组63.33% (P <0.01).手术前感染组和变应组黏膜形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感染组黏膜形态均优于变应组(P <0.05~P<0.01).结论:CRS患者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黏膜形态改善显著,其恢复情况和病理类型有一定关联.

    作者: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噬菌体抗体库构建和筛选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由噬菌体展示技术发展而来的一项新型抗体制备技术.通过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将抗体分子Fab段基因或Fv基因通过与噬菌体外壳蛋白Ⅲ或蛋白Ⅷ基因连接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在噬菌体表面,从而形成噬菌体抗体.继1988年Parmley等[1]首次阐明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以来,抗体分子是噬菌体表面表达的第一个具有天然蛋白质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作者:王志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GD)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2例GD复发患者(A组60例为停药3年内复发60例,B组为3年后复发42例)、40例GD初发患者和80名健康人群(正常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技术进行CTLA-4基因外显子1第17密码子49位点A/G多态性检测.结果: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49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显示,GD初发组患者GG基因型频率及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GD复发A组GG基因型频率均高于B组和初发组(P<0.01),B组GG基因型频率高于GD初发组(P<0.01).结论:CTLA-4基因外显子1第17密码子49位点A/G多态性与GD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该位点GG基因型可能是GD患者对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及早期复发的原因.

    作者:查秀婧;毕娅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坎地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坎地沙坦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DN)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早期DN合并高血压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坎地沙坦8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予以坎地沙坦16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浆白蛋白以及血压值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血压和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坎地沙坦用于DN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24h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压水平,较之8 mg每天1次,16 mg每天1次对肾脏可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胡延毅;龙红英;王鲸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脏超声诊断家族性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1例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HCM)首先由Davies于1952年报道,1960年后认为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是一种心肌肌节收缩蛋白的编码基因杂合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人群发病率0.1%~0.2%[1-2],25%~30%的病例有家族史[3],发病年龄常见于10 ~ 30岁,并在早年(<45岁)发生心源性猝死(SCD).有报道[4]25岁前的HCM患者出现SCD概率高.本文就1例HCM患儿病史及其超声诊断作一报道.

    作者:孙明伟;宋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用舒芬太尼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组(A组)和舒芬太尼镇痛组(B组)各60例.A组患者麻醉诱导后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舒芬太尼2.0 mg,稀释至200 ml,自控镇痛(PCIA)为2 ml/30 min,B组麻醉诱导后给予舒芬太尼2.0 mg,稀释至200 ml,PCIA为2 ml/30 min.分别于术后3h、6h、12 h、24 h和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2组患者镇痛效果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1d、3d和5d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对2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记录2组患者术后1h、24h、48 h舒芬太尼用量、PCIA次数及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术后3h、6h、12 h和24h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术后1d、3d和5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评分均高于B组(P <0.05~P<0.01).A组术后1h与24h舒芬太尼用量和PCIA次数均少于B组(P<0.01).A组患者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镇痛能有效降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减少术后舒芬太尼PCIA使用量.

    作者:霍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全科医学理论为指导的社区综合干预防治糖尿病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在全科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的疗效.方法:选取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以全科医学理论为指导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1年后,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运动情况和体检指标,对糖尿病社区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糖尿病患者运动情况明显改善;干预后糖尿病患者各项体检指标均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以全科医学理论为指导的社区综合干预,克服了传统医疗模式的缺陷,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曜;于元海;王保军;刘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后腹腔镜与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随机分成A、B组各26例.A组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B组采取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结石清除率以及残石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的例数.结果: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而2组术后残石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例数、术后清石率和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各有优势,临床医生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综合评估,选取手术方式.

    作者:张庆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解脲脲原体感染对大鼠睾丸组织结构及睾酮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对大鼠睾丸组织结构及睾酮水平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A(术后7d组,A组)、实验组B(术后14 d组,B组),对照组C(术后7d组,C组)和对照组D(术后14 d组,D组),每组10只.A、B组膀胱注射0.6 ml UU4型菌株(1×107 CCU/ml),C、D组膀胱注射等体积的UU液体培养基.术后第7天取A和C组、第14天取B和D组大鼠睾丸组织HE染色观察结构,相应时间取4组大鼠睾丸间质液和血浆,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睾酮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A、B组呈炎症性病理变化,曲细精管生精细胞层次和数量减少,基底膜破坏,炎细胞浸润,成熟精子减少,但B组炎症病变较A组轻,C、D组睾丸结构正常.A、B组血浆睾酮水平均明显低于C、D组(P<0.01),但B组与A组血浆睾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睾丸间质液睾酮水平均明显低于B、C和D组(P<0.01),而B、C和D组睾丸间质液睾酮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感染UU后睾丸组织可出现病理性改变,睾酮分泌功能降低,随时间的延长,睾丸组织结构及睾酮水平逐渐恢复.

    作者:杨文选;余峰玲;周蕾;甘怀勇;刘从森;张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家庭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和自行设计问卷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和遵医嘱率的影响.结果: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各因子水平均得到改善,干预组在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此外,功能领域、症状领域、单项症状各因子与对照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干预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和6个月后正确服药、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防止感染和心理调节方面遵医嘱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遵医嘱率水平,值得在实践中推广.

    作者:肖春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微小RNA-100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微小RNA-100(microRNA-100,miRNA-100)在胃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50例胃癌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标本的总RNA,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NA-100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及配对癌旁非肿瘤组织中miRNA-100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1 ±0.69和0.74 ±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miRNA-100的表达在年龄、性别、肿块大小、肿块位置、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NA-100在胃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王利平;王启之;邓敏;燕善军;汪强武;李大鹏;汪建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医学生社交焦虑与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

    目的:通过调查探讨医学生社交焦虑与情绪智力的关系为医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探讨情绪智力角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以安徽省某市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为对象,采用随机原则,抽样发放问卷1 040份,回收有效问卷948份.结果:情绪智力对社交焦虑有着显著预测作用(P<0.01),其中情绪感知和他人情绪管理两个维度对社交焦虑有着显著地负向预测作用(P<0.01),情绪利用对社交焦虑有着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情绪智力水平较高的医学生社交焦虑水平较低,情绪智力与医学生社交焦虑密切相关,改善情绪智力可能是减少社交焦虑的途径之一.

    作者:沐林林;朱琳;王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化(CRT)或安装三腔起搏器加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CRT-D)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或CRT-D治疗行术前、术中护理、术后观察及健康指导.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植入CRT,2例成功植入CRT-D,1例拟植入CRT-D患者植入失败,改装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术后患者心功能状态、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改善(P<0.01),QRS波变窄,未发生心脏压塞、电极脱位、切口不愈合等严重不良并发症,但其中1例术中出现急性左心衰竭,1例出现切口渗血.结论:CRT或CRT-D是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围术期的良好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周静;徐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皮质下小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皮质下小血管病变(SVD)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选择90例患者(SVD组),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病变,经头颅MRI证实;同时选择同期非SVD住院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比较2组血浆Hcy水平.结果:SVD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增高是SVD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姚晴宇;许著一;孙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