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徐静
目的:探讨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的变化及苯甲酸雌二醇对其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假手术组、缺血组、雌激素治疗组.缺血组和治疗组分为再灌注后3、6、12、24、72 h5个时间段.制作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视网膜组织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酶法检测不同时段视网膜组织中的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雌激素治疗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在再灌注后12、24和72 h均低于缺血组(P<0.05 ~P <0.01).治疗组bcl-2阳性细胞数在再灌注12、24和72 h均较缺血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苯甲酸雌二醇可以增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抗凋亡基因bcl-2在视网膜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来实现其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
作者:葛嫣然;邵宏超;王福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全麻开颅患者头皮浸润注射肾上腺素1利多卡因混合液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均分成5组,头皮切口处浸润注射不同浓度的肾上腺素1利多卡因混合液16 ml,A组2.5 μg/ml,B组5μg/ml,C组7.5 μg/ml,D组10 μg/ml;E组头皮浸润注射7.5 mg/ml前静脉泵注DEX 1 μg/kg.记录诱导前(T基础值)、浸润注射前或DEX使用前(T0)和浸润注射后5 min内(T1~T10)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C组平均动脉压(MAP)下降程度>20%的患者多于D组(P<0.05).5组患者T基础值和T0 MAP、收缩压(S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各指标同一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T1、T2、T7~T10 SBP均比T0高(P<0.05~P<0.01),与C组比较,E组在T1~T5、T8 ~ T9 SBP、T1和T3~T10舒张压、T1~T10 M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0.01),E组舒张压、MAP和心率不同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浸润注射肾上腺素1利多卡因混合液可降低开颅患者的血压;静脉泵注DEX能减轻开颅患者头皮浸润注射肾上腺素1利多卡因混合液引起的低血压.
作者:孙燕;谢先丰;王棣馨;郑思媛;曹慧灵;谢科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53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合理喂养、药物干预、早初次哺乳、取舒适体位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32.1%,低于对照组的60.0% (P <0.05).喂养耐受早产儿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均大于喂养不耐受早产儿(P<0.01和P<0.05),而初次哺乳时间早于不耐受早产儿(P<0.01),达到足量喂养日龄少于不耐受早产儿(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缩短喂养不耐受的天数,使患儿顺利度过喂养关.
作者:戴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病例1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常规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调查、既往病史、头颅CT或MRI检查.在患者发病第14~ 28天内,按照中国精神障碍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及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评估生活能力.结果:102例患者合并PSD 46例,发生率45.09%;PSD的发生在脑卒中的性质和病灶构成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PSD的发生率在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高脂血症伴发疾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SD患者合并症≥2种者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和ADL评分与PSD发生均有明显关系(P<0.01),ADL评分高是PSD的保护因素.结论:PSD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PSD与脑卒中的部位和性质均无明显关系,但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活动能力均有明显关系.PSD发生率与合并多种脑血管危险因素有关.
作者:陈国栋;储照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再程调强放疗(IMRT)的可行性、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方法:45例食管癌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采用IMRT行再程放疗,每次1.8~2.0 Gy,5次/周,照射剂量不等,总剂量45 ~60 Gy,中位剂量50.4 Gy.结果:45例患者中42例完成放疗,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7例,病情稳定7例;2级放射性食管炎18例,3级2例,2级放射性肺炎7例,3级1例,经积极治疗后症状缓解;5例于放疗后3个月内出现食管穿孔,半年内病死;3例因病情恶化而终止放疗,1例放疗后半年因肺部大出血死亡.全组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0%和17.8%,其中完全缓解者均生存2年以上.结论: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IMRT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有一定的临床客观缓解率,但放疗并发症亦较高,应警惕食管穿孔及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何斌;殷红梅;崔珍;楼建军;江浩;沈学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结果,为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8 884例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发现阳性标本再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8 884例患者共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85例,阳性率0.96%;其中男性阳性率0.75%,女性阳性率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者阳性率1.17%,无输血史和妊娠史者阳性率0.5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高于无输血史和妊娠史者.为确保输血安全,输血前应常规筛查血型不规则抗体.
作者:聂锋;常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84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住院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31例)和稳定性斑块组(53例),比较2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C)等危险因素,并分析上述因素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不稳定斑块组Hcy、CyC、CRP和LDL-C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 ~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Hcy、CyC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RP、Hcy、CyC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小凤;王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由噬菌体展示技术发展而来的一项新型抗体制备技术.通过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将抗体分子Fab段基因或Fv基因通过与噬菌体外壳蛋白Ⅲ或蛋白Ⅷ基因连接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在噬菌体表面,从而形成噬菌体抗体.继1988年Parmley等[1]首次阐明噬菌体表面表达技术以来,抗体分子是噬菌体表面表达的第一个具有天然蛋白质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作者:王志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临床路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确诊STEMI并于发病后12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61例,根据患者不同主观因素按不同的临床路径分为快路径组(由急诊室直接入导管室)和慢路径组(由急诊室入心内科病房或冠心病监护单元,再入导管室).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测试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的心理变化,观察2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满意度及心理变化.出院时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快路径组住院总费用、西药费、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慢路径组(P<0.01),但其日均费用高于慢路径组(P<0.01);快路径组出院前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积分均较入院时和慢路径组降低(P<0.01和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慢路径组(P<0.01).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STEMI可明显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服务管理模式.
作者:陈超峰;袁争百;苏振琪;韩宏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GD)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2例GD复发患者(A组60例为停药3年内复发60例,B组为3年后复发42例)、40例GD初发患者和80名健康人群(正常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技术进行CTLA-4基因外显子1第17密码子49位点A/G多态性检测.结果: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49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显示,GD初发组患者GG基因型频率及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GD复发A组GG基因型频率均高于B组和初发组(P<0.01),B组GG基因型频率高于GD初发组(P<0.01).结论:CTLA-4基因外显子1第17密码子49位点A/G多态性与GD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该位点GG基因型可能是GD患者对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及早期复发的原因.
作者:查秀婧;毕娅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化(CRT)或安装三腔起搏器加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CRT-D)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或CRT-D治疗行术前、术中护理、术后观察及健康指导.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植入CRT,2例成功植入CRT-D,1例拟植入CRT-D患者植入失败,改装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术后患者心功能状态、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改善(P<0.01),QRS波变窄,未发生心脏压塞、电极脱位、切口不愈合等严重不良并发症,但其中1例术中出现急性左心衰竭,1例出现切口渗血.结论:CRT或CRT-D是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围术期的良好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周静;徐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采购计划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该院2009~ 2010年抗菌药物的原始数据资料,采用限定日剂量法、销售金额排序法和限定日剂量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抗菌药物品种数比2009年下降了13.64%,销售金额上升了6.01%;口服抗菌药物中克拉霉素缓释片、头孢地尼胶囊、头孢他美酯片连续2年销售金额居前3位;注射用抗菌药物中头孢替安、氨曲南、头孢硫脒连续2年销售金额居前3位.结论:2009~ 2010年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显著减少,占总体用药比例较为合理,建议继续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宣传,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
作者:叶燕;许健;桑冉;朱裕林;师佩兰;邢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皮质下小血管病变(SVD)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选择90例患者(SVD组),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病变,经头颅MRI证实;同时选择同期非SVD住院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比较2组血浆Hcy水平.结果:SVD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增高是SVD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姚晴宇;许著一;孙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术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的成人髁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7例成人髁状突骨折经耳前进路和腮腺直接入路行髁状突复位、钛板内固定,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复查27例患者均达到骨折复位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面部瘢痕隐蔽,并发症少.仅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神经损伤,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2例轻度张口受限.结论:手术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成人髁状突骨折,应根据骨折部位选择手术切口,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内固定时尽可能行双板固定,以达到三维稳固.
作者:陈旭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估血浆催乳素(PRL)水平与绝经前女性乳腺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5例绝经前女性乳腺癌患者(病例组)和65例匹配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浆PRL水平,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PRL水平与绝经前乳腺癌危险性的关系.根据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病例组再进行分组,评价血浆PRL水平与乳腺癌各亚组危险性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浆PR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PRL水平上四分位数相比下四分位数的调整OR(95% CI)为1.54(0.84~4.07),趋势P=0.031;PRL与绝经前乳腺癌危险性的关系在雌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中稍增强,但不随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而变化.结论:血浆PRL水平与绝经前女性乳腺癌的危险性呈正相关,尤其是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作者:马瑞兰;李国权;徐晓颖;邹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调查探讨医学生社交焦虑与情绪智力的关系为医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探讨情绪智力角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以安徽省某市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为对象,采用随机原则,抽样发放问卷1 040份,回收有效问卷948份.结果:情绪智力对社交焦虑有着显著预测作用(P<0.01),其中情绪感知和他人情绪管理两个维度对社交焦虑有着显著地负向预测作用(P<0.01),情绪利用对社交焦虑有着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情绪智力水平较高的医学生社交焦虑水平较低,情绪智力与医学生社交焦虑密切相关,改善情绪智力可能是减少社交焦虑的途径之一.
作者:沐林林;朱琳;王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扣带沟竖直分支的数目及出现概率,为研究扣带区域的发生发育规律以及功能结构关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名正常成年志愿者行头颅连续MRI矢状断层扫描,层厚7 mm.在eFilm 1.5工作站导入头颅旁正中矢状层MRI图像,观察扣带沟竖直分支的数目及各分支测别的出现率.结果:按副扣带沟的出现与否分别统计扣带沟的分支数目,一般分为无分支、一支、二支和三支4种类型,每种类型具有侧别和个体差异.结论:扣带沟分支的出现率存在明显的侧别差异,左侧比右侧较少出现分支,表明右侧扣带区皮质的折叠程度高于左侧.
作者:隋东莉;李成;陈刘成;曹承亮;王震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18例,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比及椎管矢状径占位率,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无一例内固定松动和断裂,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术后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比及椎管矢状径占位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Frankel分级:术前B级2例,C级5例,D级7例,E级4例;术后C级3例,D级8例,E级7例.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内固定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邹辉;黄俊武;吴陈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细辛脑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细辛脑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d.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咳嗽、气促、肺部罗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胸部X线片点片状阴影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观察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 (P<0.01).观察组患儿咳嗽、气促、肺部罗音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胸部X线片点片状阴影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且2组患儿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细辛脑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在全科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的疗效.方法:选取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以全科医学理论为指导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1年后,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运动情况和体检指标,对糖尿病社区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糖尿病患者运动情况明显改善;干预后糖尿病患者各项体检指标均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以全科医学理论为指导的社区综合干预,克服了传统医疗模式的缺陷,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曜;于元海;王保军;刘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