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兰;李国权;徐晓颖;邹丽娟
目的:观察重症患者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对疗效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68例重症患者行乳酸和乳酸清除率监测,24h内行APACHEⅡ评分.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结果:存活组患者6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病死组(P<0.01),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病死组(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结论:重症患者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危重病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杨云;刘云龙;汪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再程调强放疗(IMRT)的可行性、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方法:45例食管癌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采用IMRT行再程放疗,每次1.8~2.0 Gy,5次/周,照射剂量不等,总剂量45 ~60 Gy,中位剂量50.4 Gy.结果:45例患者中42例完成放疗,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7例,病情稳定7例;2级放射性食管炎18例,3级2例,2级放射性肺炎7例,3级1例,经积极治疗后症状缓解;5例于放疗后3个月内出现食管穿孔,半年内病死;3例因病情恶化而终止放疗,1例放疗后半年因肺部大出血死亡.全组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0%和17.8%,其中完全缓解者均生存2年以上.结论: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IMRT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有一定的临床客观缓解率,但放疗并发症亦较高,应警惕食管穿孔及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何斌;殷红梅;崔珍;楼建军;江浩;沈学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总结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的误诊原因,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临床触诊均阴性的乳腺癌误诊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误诊原因.结果:23例初诊均误诊为良性疾病,其中乳腺增生病16例,乳腺增生伴瘤样形成趋势4例,术后瘢痕形成1例,乳头湿疹1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误诊时间分别为3个月至1年.结论: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往往表现(触诊阴性、辅助检查征象)不典型,临床医生应改进观念,提高警惕,及时运用或联合运用适当的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周锐;黄建康;彭德峰;朱金海;朱正志;苏蕾;杨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采购计划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该院2009~ 2010年抗菌药物的原始数据资料,采用限定日剂量法、销售金额排序法和限定日剂量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抗菌药物品种数比2009年下降了13.64%,销售金额上升了6.01%;口服抗菌药物中克拉霉素缓释片、头孢地尼胶囊、头孢他美酯片连续2年销售金额居前3位;注射用抗菌药物中头孢替安、氨曲南、头孢硫脒连续2年销售金额居前3位.结论:2009~ 2010年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显著减少,占总体用药比例较为合理,建议继续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宣传,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
作者:叶燕;许健;桑冉;朱裕林;师佩兰;邢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化(CRT)或安装三腔起搏器加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CRT-D)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或CRT-D治疗行术前、术中护理、术后观察及健康指导.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植入CRT,2例成功植入CRT-D,1例拟植入CRT-D患者植入失败,改装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术后患者心功能状态、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改善(P<0.01),QRS波变窄,未发生心脏压塞、电极脱位、切口不愈合等严重不良并发症,但其中1例术中出现急性左心衰竭,1例出现切口渗血.结论:CRT或CRT-D是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围术期的良好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周静;徐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脊髓损伤(SCI)修复是现代医学的难点之一.由于中枢神经的再生能力弱,而且多数SCI是由直接的机械损伤导致的,其组织很难恢复正常解剖形态;病理生理的改变触发了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过程,使得受损脊髓局部形成胶质瘢痕阻碍脊髓的再生,终导致脊髓功能恢复障碍.现已证实,SCI后继发的一系列炎症反应诱导和加重SCI,而这些炎症反应是由一类细胞因子介导诱发[1-3].本文就其中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的概况及其在SCI病理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对大鼠睾丸组织结构及睾酮水平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A(术后7d组,A组)、实验组B(术后14 d组,B组),对照组C(术后7d组,C组)和对照组D(术后14 d组,D组),每组10只.A、B组膀胱注射0.6 ml UU4型菌株(1×107 CCU/ml),C、D组膀胱注射等体积的UU液体培养基.术后第7天取A和C组、第14天取B和D组大鼠睾丸组织HE染色观察结构,相应时间取4组大鼠睾丸间质液和血浆,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睾酮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A、B组呈炎症性病理变化,曲细精管生精细胞层次和数量减少,基底膜破坏,炎细胞浸润,成熟精子减少,但B组炎症病变较A组轻,C、D组睾丸结构正常.A、B组血浆睾酮水平均明显低于C、D组(P<0.01),但B组与A组血浆睾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睾丸间质液睾酮水平均明显低于B、C和D组(P<0.01),而B、C和D组睾丸间质液睾酮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感染UU后睾丸组织可出现病理性改变,睾酮分泌功能降低,随时间的延长,睾丸组织结构及睾酮水平逐渐恢复.
作者:杨文选;余峰玲;周蕾;甘怀勇;刘从森;张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中镇静和镇痛的效果.方法:将行RFCA的PSVT患者30例随机分成2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NS组)各15例.患者均于穿刺部位行局部浸润麻醉.Dex组在局麻前10 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之后以0.5μg·kg-1·h-1维持至消融结束;NS组静脉泵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记录2组入室时、给负荷量后、诱发心动过速时、有效消融放电60s、消融终点及术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消融操作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并记录因疼痛停止操作的次数、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结果:Dex组在消融期间MAP、HR和VAS均显著低于NS组(P<0.01);右美托咪定不影响心动过速的诱发,患者在消融期间均保持合适的镇静水平,停药后苏醒迅速,术中因疼痛停止操作的次数显著低于NS组(P<0.01),患者满意度高于NS组(P<0.05).结论:PSVT患者行RFCA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产生良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减少消融应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且停药后苏醒迅速,无呼吸抑制,患者满意度高,但应重视输注负荷量时心动过缓的发生.
作者:谭晓晖;刘杰强;罗翊芝;严恺舒;梁转合;朱可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食管鳞癌和肺鳞癌表达的异同.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鳞癌、肺鳞癌标本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分析Survivin蛋白及其细胞质表达在解剖位置相近、组织类型相同的不同肿瘤表达的差异性.结果:Survivin蛋白在肺鳞癌、食管鳞癌均为高表达.Survivin蛋白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质,部分位于细胞核,部分细胞质细胞核均表达.肺鳞癌Survivin蛋白细胞质表达与食管鳞癌Survivin蛋白细胞质表达在患者年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Survivin蛋白细胞质表达在肺鳞癌的生存率低于食管鳞癌(P<0.05).结论: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细胞质表达与肿瘤的类别无关.Survivin蛋白细胞质表达与肺鳞癌和食管鳞癌特征无关.Survivin蛋白细胞质表达与肺鳞癌和食管鳞癌的预后有关.
作者:马建梅;陈承;潘谨;张彦;李雅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小RNA-221(microRNA-221,miR-221)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对神经内分泌样(NE)转化及其侵袭功能的影响.方法:以Northern blot检测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LNCaP)细胞系,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LNCaP-AI)细胞系中miRNA的表达;细胞转染法检测在雄激素剥夺环境中LNCaP和LNCaP-AI细胞系中miR-221的作用;细胞增殖检测法检测细胞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增殖水平;Transwell法检测转染细胞的侵袭能力;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蓬乱蛋白2 (DV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LNCaP相比,miR-221在LNCaP-AI中明显高表达.通过转染使miR-221在LNCaP中高表达可促进细胞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表达,加速NE转化.而在LNCaP-AI中下调miR-221水平可增强靶基因DVL2的表达,并增强LNCaP-AI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结论:LNCaP和LNCaP-AI中miR-221表达有差异.miR-221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NE转化,可能是导致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转化的重要原因.MiR-221可通过作用DVL2调节前列腺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
作者:常征;张爱民;郝俊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家庭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和自行设计问卷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和遵医嘱率的影响.结果: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各因子水平均得到改善,干预组在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此外,功能领域、症状领域、单项症状各因子与对照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干预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和6个月后正确服药、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防止感染和心理调节方面遵医嘱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遵医嘱率水平,值得在实践中推广.
作者:肖春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估血浆催乳素(PRL)水平与绝经前女性乳腺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5例绝经前女性乳腺癌患者(病例组)和65例匹配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浆PRL水平,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PRL水平与绝经前乳腺癌危险性的关系.根据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病例组再进行分组,评价血浆PRL水平与乳腺癌各亚组危险性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浆PR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PRL水平上四分位数相比下四分位数的调整OR(95% CI)为1.54(0.84~4.07),趋势P=0.031;PRL与绝经前乳腺癌危险性的关系在雌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中稍增强,但不随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而变化.结论:血浆PRL水平与绝经前女性乳腺癌的危险性呈正相关,尤其是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作者:马瑞兰;李国权;徐晓颖;邹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优选十味桂芪真武颗粒的水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黄芪甲苷、芍药苷的含量和得膏率为指标,考察溶剂量、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筛选佳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加6倍水,煎煮3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切实可行.
作者:张荣嘎;吴勇;王雷;陈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为预防脑卒中提供气象学依据.方法:收集巢湖市2008~2012年11 100例脑卒中住院病例资料,并对脑卒中发病时间的特点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脑卒中发病时间与同期气温、气压、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用圆分布分析其发病集中趋势.结果:脑出血发病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气压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相对湿度无相关关系(P>0.05);脑梗死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气压及相对湿度均无相关关系(P>0.05);脑出血5年间每年发病均有明显的集中趋势(P<0.05),5年合计发病也有一个集中趋势,平均角是12.222 8°,相当于每年的1月13日;脑梗死在2008年、2010年和2012年3年的平均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相当于7月8日、8月11日、9月20日,但5年合计平均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巢湖市脑出血发病有明确的季节性,冬季好发,年度发病集中于冬季的3个月(12月至次年2月),夏季低发.脑梗死的发病趋势倾向于夏季及秋季多发,春冬季低发.
作者:洪斌;徐钧陶;王卫华;葛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普外科择期胃癌手术患者2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常规术前准备、宣教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包括术前访视与心理疏导、术中心理护理及术后回访.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 (P <0.01).结论:人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提高了胃癌手术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作者:葛婧;梁彩侠;王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小RNA-100(microRNA-100,miRNA-100)在胃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50例胃癌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标本的总RNA,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NA-100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及配对癌旁非肿瘤组织中miRNA-100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1 ±0.69和0.74 ±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miRNA-100的表达在年龄、性别、肿块大小、肿块位置、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NA-100在胃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王利平;王启之;邓敏;燕善军;汪强武;李大鹏;汪建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腹壁造口尿流改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行膀胱全切腹壁造口尿流改道的膀胱癌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行常规专业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参考Kubler Ross的5阶段患者心理理论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术后3个月采用膀胱癌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术后6个月躯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膀胱癌模块和膀胱癌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 ~P<0.01).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能增强腹壁造口尿流改道患者心理、生理、社会方面的适应性,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红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HCM)首先由Davies于1952年报道,1960年后认为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是一种心肌肌节收缩蛋白的编码基因杂合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人群发病率0.1%~0.2%[1-2],25%~30%的病例有家族史[3],发病年龄常见于10 ~ 30岁,并在早年(<45岁)发生心源性猝死(SCD).有报道[4]25岁前的HCM患者出现SCD概率高.本文就1例HCM患儿病史及其超声诊断作一报道.
作者:孙明伟;宋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比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随机分成A、B组各26例.A组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B组采取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结石清除率以及残石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的例数.结果: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而2组术后残石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例数、术后清石率和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各有优势,临床医生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综合评估,选取手术方式.
作者:张庆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84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住院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31例)和稳定性斑块组(53例),比较2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C)等危险因素,并分析上述因素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不稳定斑块组Hcy、CyC、CRP和LDL-C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 ~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Hcy、CyC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RP、Hcy、CyC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小凤;王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