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辛脑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

张爱华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 细辛脑, 喜炎平
摘要:目的:观察细辛脑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细辛脑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d.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咳嗽、气促、肺部罗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胸部X线片点片状阴影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观察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 (P<0.01).观察组患儿咳嗽、气促、肺部罗音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胸部X线片点片状阴影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且2组患儿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细辛脑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2009 ~ 2010年某三级甲等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采购计划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该院2009~ 2010年抗菌药物的原始数据资料,采用限定日剂量法、销售金额排序法和限定日剂量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抗菌药物品种数比2009年下降了13.64%,销售金额上升了6.01%;口服抗菌药物中克拉霉素缓释片、头孢地尼胶囊、头孢他美酯片连续2年销售金额居前3位;注射用抗菌药物中头孢替安、氨曲南、头孢硫脒连续2年销售金额居前3位.结论:2009~ 2010年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显著减少,占总体用药比例较为合理,建议继续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宣传,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

    作者:叶燕;许健;桑冉;朱裕林;师佩兰;邢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18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18例,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比及椎管矢状径占位率,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无一例内固定松动和断裂,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术后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比及椎管矢状径占位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Frankel分级:术前B级2例,C级5例,D级7例,E级4例;术后C级3例,D级8例,E级7例.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内固定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邹辉;黄俊武;吴陈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微小RNA-100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微小RNA-100(microRNA-100,miRNA-100)在胃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50例胃癌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标本的总RNA,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NA-100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及配对癌旁非肿瘤组织中miRNA-100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1 ±0.69和0.74 ±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miRNA-100的表达在年龄、性别、肿块大小、肿块位置、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NA-100在胃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王利平;王启之;邓敏;燕善军;汪强武;李大鹏;汪建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中医证型糖尿病前期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变化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血清血糖、血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APN)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筛选出气滞痰阻型、脾虚痰湿型和阴虚气滞型3组证型糖尿病前期患者各30例,同时选择体检中心健康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APN)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种证型患者FPG、TG、TCH、TNF-α升高,APN降低.3种证型比较,FPG和2 hP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G、TCH以气滞痰阻型为显著(P<0.05),和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和AP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0.01).结论:TCH、TG、TNF-α、APN与糖尿病前期证型有一定相关性,以气滞痰阻型变化显著,可作为糖尿病前期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作者:赵莉平;权志博;王丽;马艳侠;李彦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白介素-17及其在脊髓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CI)修复是现代医学的难点之一.由于中枢神经的再生能力弱,而且多数SCI是由直接的机械损伤导致的,其组织很难恢复正常解剖形态;病理生理的改变触发了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过程,使得受损脊髓局部形成胶质瘢痕阻碍脊髓的再生,终导致脊髓功能恢复障碍.现已证实,SCI后继发的一系列炎症反应诱导和加重SCI,而这些炎症反应是由一类细胞因子介导诱发[1-3].本文就其中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的概况及其在SCI病理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4例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中近期疗效.方法:对24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采用全髋转换术治疗,收集术前Harris评分、术后X线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临床数据并分析.结果:随访24~ 36个月.Harris评分:术前28 ~ 65分,术后72~92分.术后无坐骨神经麻痹、下肢深静脉栓塞、切口感染和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X线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无菌性松动和假体下沉等征象.结论: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近期效果良好;术前充分评估,选择合适假体,术中重建髓臼中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干子阳;周建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53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合理喂养、药物干预、早初次哺乳、取舒适体位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32.1%,低于对照组的60.0% (P <0.05).喂养耐受早产儿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均大于喂养不耐受早产儿(P<0.01和P<0.05),而初次哺乳时间早于不耐受早产儿(P<0.01),达到足量喂养日龄少于不耐受早产儿(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缩短喂养不耐受的天数,使患儿顺利度过喂养关.

    作者:戴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凋亡相关因子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包装

    目的:构建人凋亡相关因子(Fas)基因短发夹RNA慢病毒载体,实现沉默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Fas基因的表达.方法:根据Fas基因mRNA序列,设计4组靶向Fas基因的短发夹RNA序列,合成、退火形成双链DNA片段,与经过DNA内切酶BamH Ⅰ、EcoR Ⅰ双酶切后的LV3载体连接转入感受态细胞,对长出的克隆进行菌落PCR鉴定,并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及比对分析.通过转染293T细胞对慢病毒进行包装和滴度测定.结果:经酶切及基因测序鉴定证明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证明病毒转入293T细胞,感染效率>90%,并获得高滴度的慢病毒载体,病毒滴度为3×108 TU/ml.结论:成功构建人Fas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为下一步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王露;李见;翟玮玮;李玉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镇静和镇痛的应用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中镇静和镇痛的效果.方法:将行RFCA的PSVT患者30例随机分成2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NS组)各15例.患者均于穿刺部位行局部浸润麻醉.Dex组在局麻前10 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之后以0.5μg·kg-1·h-1维持至消融结束;NS组静脉泵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记录2组入室时、给负荷量后、诱发心动过速时、有效消融放电60s、消融终点及术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消融操作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并记录因疼痛停止操作的次数、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结果:Dex组在消融期间MAP、HR和VAS均显著低于NS组(P<0.01);右美托咪定不影响心动过速的诱发,患者在消融期间均保持合适的镇静水平,停药后苏醒迅速,术中因疼痛停止操作的次数显著低于NS组(P<0.01),患者满意度高于NS组(P<0.05).结论:PSVT患者行RFCA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产生良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减少消融应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且停药后苏醒迅速,无呼吸抑制,患者满意度高,但应重视输注负荷量时心动过缓的发生.

    作者:谭晓晖;刘杰强;罗翊芝;严恺舒;梁转合;朱可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Survivin蛋白在食管鳞癌和肺鳞癌的表达异同探讨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食管鳞癌和肺鳞癌表达的异同.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鳞癌、肺鳞癌标本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分析Survivin蛋白及其细胞质表达在解剖位置相近、组织类型相同的不同肿瘤表达的差异性.结果:Survivin蛋白在肺鳞癌、食管鳞癌均为高表达.Survivin蛋白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质,部分位于细胞核,部分细胞质细胞核均表达.肺鳞癌Survivin蛋白细胞质表达与食管鳞癌Survivin蛋白细胞质表达在患者年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Survivin蛋白细胞质表达在肺鳞癌的生存率低于食管鳞癌(P<0.05).结论: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细胞质表达与肿瘤的类别无关.Survivin蛋白细胞质表达与肺鳞癌和食管鳞癌特征无关.Survivin蛋白细胞质表达与肺鳞癌和食管鳞癌的预后有关.

    作者:马建梅;陈承;潘谨;张彦;李雅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临床路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确诊STEMI并于发病后12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61例,根据患者不同主观因素按不同的临床路径分为快路径组(由急诊室直接入导管室)和慢路径组(由急诊室入心内科病房或冠心病监护单元,再入导管室).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测试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的心理变化,观察2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满意度及心理变化.出院时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快路径组住院总费用、西药费、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慢路径组(P<0.01),但其日均费用高于慢路径组(P<0.01);快路径组出院前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积分均较入院时和慢路径组降低(P<0.01和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慢路径组(P<0.01).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STEMI可明显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服务管理模式.

    作者:陈超峰;袁争百;苏振琪;韩宏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后腹腔镜与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随机分成A、B组各26例.A组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B组采取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结石清除率以及残石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的例数.结果: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而2组术后残石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例数、术后清石率和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各有优势,临床医生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综合评估,选取手术方式.

    作者:张庆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腹壁造口尿流改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腹壁造口尿流改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行膀胱全切腹壁造口尿流改道的膀胱癌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行常规专业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参考Kubler Ross的5阶段患者心理理论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术后3个月采用膀胱癌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术后6个月躯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膀胱癌模块和膀胱癌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 ~P<0.01).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能增强腹壁造口尿流改道患者心理、生理、社会方面的适应性,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红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定位Supreme喉罩在侧卧位肾脏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定位Supreme喉罩用于肾脏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侧卧位肾脏手术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Supreme喉罩组(SLMA组)和气管插管组(TT组),各30例,麻醉诱导插管后,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指标.记录2组导管插入的一次成功率、二次成功率、麻醉并发症以及拔管期的不良反应.结果:SLMA组一次成功率90.0%,二次成功率100.0%.SLMA组各时间点的MAP和HR变化均不明显(P>0.05),TT组插管后T2~T5时间点的MAP和HR均较T1显著升高(P<0.01),TT组T2~T5 MAP和T2~T4 HR均高于SLMA组(P <0.05~P <0.01).SLMA组的呛咳和24 h内气道并发症均少于TT组(P<0.05).SLMA组一次成功率90.0%,二次成功率100.0%.结论:Supreme喉罩使用纤支镜定位后,可以安全用于侧卧位肾脏手术的麻醉管理.

    作者:程峰;郑立东;李家宽;吴庆玲;王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型不规则抗体8 884例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结果,为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8 884例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发现阳性标本再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8 884例患者共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85例,阳性率0.96%;其中男性阳性率0.75%,女性阳性率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者阳性率1.17%,无输血史和妊娠史者阳性率0.5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高于无输血史和妊娠史者.为确保输血安全,输血前应常规筛查血型不规则抗体.

    作者:聂锋;常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84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住院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31例)和稳定性斑块组(53例),比较2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C)等危险因素,并分析上述因素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不稳定斑块组Hcy、CyC、CRP和LDL-C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 ~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Hcy、CyC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RP、Hcy、CyC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小凤;王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脏超声诊断家族性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1例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HCM)首先由Davies于1952年报道,1960年后认为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是一种心肌肌节收缩蛋白的编码基因杂合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人群发病率0.1%~0.2%[1-2],25%~30%的病例有家族史[3],发病年龄常见于10 ~ 30岁,并在早年(<45岁)发生心源性猝死(SCD).有报道[4]25岁前的HCM患者出现SCD概率高.本文就1例HCM患儿病史及其超声诊断作一报道.

    作者:孙明伟;宋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正交试验优选十味桂芪真武颗粒水提工艺

    目的:优选十味桂芪真武颗粒的水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黄芪甲苷、芍药苷的含量和得膏率为指标,考察溶剂量、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筛选佳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加6倍水,煎煮3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切实可行.

    作者:张荣嘎;吴勇;王雷;陈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家庭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和自行设计问卷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和遵医嘱率的影响.结果: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各因子水平均得到改善,干预组在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此外,功能领域、症状领域、单项症状各因子与对照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干预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和6个月后正确服药、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防止感染和心理调节方面遵医嘱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遵医嘱率水平,值得在实践中推广.

    作者:肖春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GD)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2例GD复发患者(A组60例为停药3年内复发60例,B组为3年后复发42例)、40例GD初发患者和80名健康人群(正常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技术进行CTLA-4基因外显子1第17密码子49位点A/G多态性检测.结果:CTLA-4基因第一外显子49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显示,GD初发组患者GG基因型频率及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GD复发A组GG基因型频率均高于B组和初发组(P<0.01),B组GG基因型频率高于GD初发组(P<0.01).结论:CTLA-4基因外显子1第17密码子49位点A/G多态性与GD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该位点GG基因型可能是GD患者对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及早期复发的原因.

    作者:查秀婧;毕娅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