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芳;崔芳;朱宇;严琦;徐珊
目的::改良、简化抗生素皮试液配制,提高护士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制度的依从性,保证注射安全。方法:将门诊皮试区常用的抗生素皮试液采用改良方法一步到位配制,将配制好的皮试液注入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贴上标签和配制时间,在2 h内使用。结果:改良常用抗生素皮试液配制简化了操作流程,节省了配制时间(P<0.01),一次性注射器及一次性皮试针头的消耗量比例1:1.1,保证了“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的实施。结论:改良门诊皮试区常用抗生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简便易行,保证了安全注射的实施,值得推广。
作者:田真;史广鸿;刘玉岭;张会平;宋红岩;丁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同型半胱氨酸( Hcy)、表皮生长因子( 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入院时经MRI或CT测量的脑梗死体积分为大、中、小梗死3组,并在入院第1、7、14天分别测定3组患者的血Hcy、EGF、VEGF水平。同时选择近期住院无新发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第1、7和14天血清Hcy与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大、中梗死组和第1、7和第14天Hcy、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小梗死组(P<0.01),而第1、7和第14天水平均显著低于小梗死组(P<0.01)。结论:Hcy、EGF、VEGF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呈动态变化并与脑梗死体积相关,联合检测对判断脑梗死的损伤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曼;陈正徐;张白银;金娟;郑元杰;袁润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寻找川芎嗪对缺血皮瓣发挥保护作用的合适剂量。方法:家兔16只随机分为4组,于兔背部设计8 cm ×2 cm任意皮瓣,切取、剥离后原位缝合。对照组(A组)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4 ml/kg,术后用药组分别予以川芎嗪15、30、60 mg/kg( B、C、D组)。术后第7天处死白兔,测量皮瓣成活面积,分析不同剂量的川芎嗪与皮瓣成活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第7天皮瓣远端均发生坏死,近端成活。随药物剂量增加,C、D组皮瓣成活面积及成活率均高于A、B组( P<0.05~P<0.01);A组与B组和C组与D组皮瓣成活面积及成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剂量使用川芎嗪治疗可提高局部缺血皮瓣的成活率。
作者:朱云琳;程新德;梅娟;马红丽;张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水平及特点,为更好地开展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开放式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和自编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安徽省3所本科医学院校的8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处于轻度困难水平,主要体现在情绪不适、信息获取渠道不足和社会环境信息不足。医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评分在不同性别、是否独生、不同年级和在校表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职业教育、专业满意度、专业兴趣匹配和择业把握度均对职业决策有影响(P<0.05~P<0.01)。结论:医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处于轻度困难水平,且受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在校表现、专业满意度、专业兴趣、择业把握度的影响。
作者:胡霞;谢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 ICU)重型颅脑损伤致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临床表现及用药效果。方法:对11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重型颅脑损伤出现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88株,占73.3%,革兰阳性菌26株,占21.7%,真菌6株,占5.0%。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分别以铜绿假单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分别对头胞哌酮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经治疗,所有病例均得到缓解。结论:ICU重型颅脑损伤致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须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作者:罗志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合肥市普通高中学生高考前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合肥市177名普通高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在高考前2周内采用自制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测评。结果:PSQI总分为(6.23±2.90)分,睡眠问题检出率为31.3%,其中民办学校学生睡眠问题各评分均高于公办学校(P<0.05~P<0.01)。 PSQI总分与考试考不好时自己态度、父母态度及躯体化、强迫、焦虑状态、焦虑特质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喜欢上学情况呈负相关关系(P<0.05)。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强迫(β=0.388)、考试考不好时父母态度(β=0.141)、考试考不好时自己态度(β=0.144)、躯体化(β=0.173)。结论:高三学生高考前睡眠质量与多种因素相关,可从多角度干预,促进高三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者:钟慧;李晓驷;蔡沂;胡飞;张免;曹小梅;孙娜娜;裴文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编制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依据理论分析,结合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等方法编制问卷初始条目。先以458名医学生为受试对象,对初始问卷进行施测,用于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的维度和条目。再对300名医学生进行正式测评,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使用情绪智力测量表作为效标。结果:量表由28个条目组成,包括情绪评价能力、情绪感知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4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模型拟合指数χ2/df=2.140,RMSEA=0.050,CFI=0.905,IFI=0.906,总分与情绪智力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13,P<0.01)。量表的Cronbachˊs α系数为0.923,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891,4个维度的 Cronbachˊs α系数分别为0.864、0.751、0.777和0.741。结论:编制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测量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有效工具。
作者:赵静;齐玉龙;王岚;薛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的12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足月妊娠羊水量正常的孕妇122例作为对照。结果:足月妊娠羊水过少随着孕周的增加其发生率增高(P<0.01);羊水过少组妊娠并发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无应激性试验时出现晚期减速、可变减速、羊水污染、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高于羊水正常组(P<0.05~P<0.01);且剖宫产率较羊水正常组高(P<0.01)。结论:羊水过少是胎儿危险的重要信号,一经诊断,应以剖宫产分娩为宜。
作者:苏文芳;许翔;马玉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内标法测定儿童血清中维生素A(VitA)水平的方法,以了解学龄儿童VitA营养状况,为制定膳食营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阜阳市颍上县学龄儿童100μl血清加入100μl内标后,振荡混匀,正己烷1.0 ml萃取后离心,取上清液用N2吹干,200μl无水乙醇复溶,UPLC法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 C18柱(2.1 mm ×100 mm,1.7μm);二级阵列管检测器;流动相:乙腈:水(94:6)临用前脱气;检测波长325 nm;柱温:40℃;流速:0.3 ml/min;进样2μl。结果:360例学龄儿童血清VitA含量在0.0728~0.728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VitA的平均值为39.60μg/dl,CV<5%,VitA的低检测限为0.020μg/ml,测定在4.0 min内完成。360例学龄儿童中VitA含量≤20μg/dl占总人数的1.11%,VitA水平20~30μg/dl占总人数的19.17%,VitA水平≥30μg/dl占总人数的79.72%。结论:调查结果总体满足膳食营养计划的要求。反相UPLC内标法检测儿童血清中VitA的水平,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重复性好,样品处理简单宜行。
作者:贺平;张利;张奎虎;朱美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但临床上的重视程度不够。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以苯二氮卓类和抗抑郁药为主,但药物治疗常出现不良反应,而康复治疗具有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轻的优势,可长期应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治疗可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本文就近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康复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梅盛瑞;周一凡;王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孕前及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 BMI)对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260例有完整产检记录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前、孕早期体质量超重组及肥胖组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体质量正常组与消瘦组(P<0.01)。孕中、晚期肥胖组巨大儿的发生率高,而正常组或消瘦组的巨大儿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前及孕期各阶段BMI均与巨大儿的发病率正相关。严格监测孕妇BMI,控制体质量增长在正常范围,有利于防止巨大儿的发生和母婴健康。
作者:俞巧稚;张文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 EN)支持和肠外营养( PN)支持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PN组和EN组各20例。 PN采用全PN;EN组术后第2天即采用EN,并逐渐过渡至全EN支持。比较2组患者的早期临床恢复效果。结果: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PN组(P<0.01);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联合EN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肠蠕动恢复,并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较好,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作者:曹玉根;林明;闾志坚;王克俭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镇静作用及安全性。方法: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芬太尼组( A组)和常规对照组( B组)各52例。所有患者检查前常规以2%利多卡因喷鼻腔、咽喉部4次,表面局部麻醉,1.5 ml/min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 A组检查前5 min缓慢静脉输注咪达唑仑3.0 mg+芬太尼50μg;B组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2组患者均在用药后2 min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记录2组患者用药前( T0)、用药后2 min( T1)、用药后5 min( T2)、用药后10 min( T3)、用药后15 min( T4)及用药后30 min( T5)的收缩压( SBP)、平均动脉压( MAP)、呼吸( RR)、心率( HR)和血氧饱和度( SpO2)及患者呛咳、恶心呕吐、憋气、中断检查及不良记忆等不适反应。结果:A组T1~T3 SBP、T1~T4 MAP和HR均较T0降低(P<0.05~P<0.01),而T5 SBP、T1~T4 MAP和HR及T1~T5 RR与T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患者T1~T4 MAP和HR均较T0和A组增高(P<0.05~P<0.01),2组SpO2均较T0下降(P<0.01),但B组T1~T4 SpO2均低于A组(P<0.01)。 B组患者呛咳、恶心呕吐、憋气和不良记忆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A组高(P<0.05~P<0.01),B组8例因刺激过大而中断检查。结论: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麻醉是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患者良好镇静的理想临床用药。
作者:黎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救护,观察组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救护时间、救护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救护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救护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室性心律失常、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有效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救护质量。
作者:曾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心病的稳定性、恶化及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将8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造影结果正常者14例为对照组,异常者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22例,2支病变组21例和3支病变组32例。于造影前采集血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定量测定4组患者Lp-PLA2、RBP4水平。结果:3支病变组患者血清RBP4和Lp-PLA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支和2支病变组(P<0.01),而2支病变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P<0.01);单支病变与对照组Lp-PLA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和2支病变组及对照组血清RBP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RBP4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有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的狭窄程度。
作者:葛玲;程训民;杨松;唐杨章;谢义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晚期分娩孕妇614例为观察组,分4组:A组为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组;B组为具备阴道试产条件但选择重复剖宫产分娩组;C组为第二次剖宫产分娩组(包括B组);D组为第三次及四次剖宫产分娩组。选择无剖宫产史晚期分娩孕妇376例为对照组,分为2组:阴道分娩组( E组)和首次剖宫产组( F组)。将A组与B组,A组与E组,C、D组与F组配对比较,对母婴并发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产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1),2组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E组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阴道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会阴切开率较E组明显升高(P<0.01);C组、D组与F组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手术时间和盆腹腔粘连率均明显少于C组(P<0.01),C组和F组手术时间和盆腹腔粘连率亦显著小于D组(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过严格评估、筛选,对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孕妇实施阴道试产是安全的,与再次剖宫产相比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苏果;张美玲;张宁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60例,其中25例采用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组),35例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传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组(P<0.01),而住院费用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腔镜组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于术后2个月恢复正常。结论: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虽然费用较高,但值得在特定人群中推广。
作者:褚亮;周少波;张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行婴幼儿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拟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76例,随机分为单纯解剖标志定位组( A组)和超声实时引导定位组( B组),各38例。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失败率和相关并发症。结果: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1),B组总穿刺成功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平均穿刺次数明显多于B组(P<0.01),A组误穿颈动脉发生率高于B组(P<0.05),2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实时引导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患者,可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误穿颈动脉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刘训芹;鲁显福;顾尔伟;张雷;曹袁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患者给予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对60例确诊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患者给予急救处理措施,从病情早期识别、恶性心律失常、机械通气、急性肾衰竭和药物应用等方面给予急救护理,观察急救措施和护理后患者心功能和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经积极救治和护理干预后,60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心率、肌钙蛋白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急救护理前,尿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急救护理前(P<0.01)。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的患者给予急救措施和护理干预后,心功能和肾功能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黄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药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以寻求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儿科加强监护病区收治的82例药物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中,误服中毒58例(70.73%),有意自服20例(24.39%);>1~3岁误服中毒45例(54.88%);吸入中毒及其他4例(4.88%);城市儿童20例(24.39%),乡村儿童62例(75.61%);留守儿童51例(62.20%),普通儿童31例(37.80%)。结论:儿童药物中毒以口服为主;乡村高于城市,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1~3岁是儿童药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年龄段。预防儿童药物中毒,需要个人、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作者:朱丽萍;王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