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玲;程训民;杨松;唐杨章;谢义民
目的::比较脱落细胞学检查、DNA倍体分析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患者胸腹水同时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与DNA倍体分析,并抽取静脉血作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比较三者敏感性。结果: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43.75%。恶性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联合DNA倍体分析的检测阳性率为83.33%,与单项脱落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1.25%,与血清标志物癌抗原125和甲胎蛋白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脱落细胞学检查、DNA倍体分析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运用,可提高恶性胸腹水的检出率。
作者:杨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运用 Braden评估表评估重症监护室( ICU)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程度,探讨由其建立的压疮预警机制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无压疮病史,Braden评分<17分,APACHEⅡ评分>15分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收治的10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收治的113例作为观察组。根据Braden评估量表将2组患者又分为高危患者和低危患者。对照组施行常规的压疮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警干预措施。比较2组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不同危险等级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高危患者(P<0.05)。结论:ICU压疮预警机制的建立能够强化护士预防为主的理念,降低ICU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高萍;姚秀英;吴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 ICU)重型颅脑损伤致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临床表现及用药效果。方法:对11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重型颅脑损伤出现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88株,占73.3%,革兰阳性菌26株,占21.7%,真菌6株,占5.0%。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分别以铜绿假单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分别对头胞哌酮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经治疗,所有病例均得到缓解。结论:ICU重型颅脑损伤致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须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作者:罗志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60例,其中25例采用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组),35例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传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组(P<0.01),而住院费用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腔镜组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于术后2个月恢复正常。结论: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虽然费用较高,但值得在特定人群中推广。
作者:褚亮;周少波;张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初产妇在产褥期加强人文护理干预对母亲角色适应及应对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定期进行产检并待产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在产褥期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产妇在产褥期加强人文护理干预,采用母亲角色适应问卷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比2组产妇的母亲角色胜任能力和应对能力。结果:分娩1个月后,观察组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面对应对方式评分为(19.86±4.9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21±4.06)分(P<0.01),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评分分别为(13.12±3.28)分和(9.22±2.3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9±3.95)分和(12.45±3.12)分(P<0.01)。结论:初产妇在产褥期加强人文护理干预,可使其快速进入母亲角色,积极应对所发生的问题。
作者:林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寻找川芎嗪对缺血皮瓣发挥保护作用的合适剂量。方法:家兔16只随机分为4组,于兔背部设计8 cm ×2 cm任意皮瓣,切取、剥离后原位缝合。对照组(A组)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4 ml/kg,术后用药组分别予以川芎嗪15、30、60 mg/kg( B、C、D组)。术后第7天处死白兔,测量皮瓣成活面积,分析不同剂量的川芎嗪与皮瓣成活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第7天皮瓣远端均发生坏死,近端成活。随药物剂量增加,C、D组皮瓣成活面积及成活率均高于A、B组( P<0.05~P<0.01);A组与B组和C组与D组皮瓣成活面积及成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剂量使用川芎嗪治疗可提高局部缺血皮瓣的成活率。
作者:朱云琳;程新德;梅娟;马红丽;张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一期缝合与术中留置T管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LCBD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6例行LCBDE患者随机分为一期缝合组98例与术中留置T管组8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胆汁丢失量、住院费用、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输液量、输液时间、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一期缝合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胆汁丢失量、住院费用、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输液量、输液时间、胃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术中留置T管组(P<0.05~P<0.01);一期缝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82%,术中留置T管组为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F-36生活质量评价标准,一期缝合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得分均显著高于术中留置T管组(P<0.01)。结论:与术中留置T管相比,一期缝合在LCBDE中的应用效果更佳,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贵全;吴本华;黄家斌;任显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71例,其中行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手术(宫腔镜组)36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3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疗效和复发率。结果:与开腹组比较,宫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2组手术疗效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可行性高,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后在静脉自控镇痛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罗哌卡因局部注射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早期功能锻练的影响。方法:90例初次单侧TK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静脉自控镇痛治疗,观察组采取罗哌卡因复合液术中关节周围注射配合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6、12、24、48、72 h及术后1周患膝静止及运动状态下的疼痛情况。测量术后24、48、72 h及术后1周的膝关节活动度,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头晕、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 h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术后72 h及术后1周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72 h内)观察组活动范围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TKA术中罗哌卡因复合液关节周围注射进行镇痛治疗是一种简单、有效、价廉的治疗方法,操作简便,术后镇痛效果明显,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吕欧;李军;吴伟;韩雪敏;汤海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甘露醇联合雷替曲塞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2例晚期老年(>60岁)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甘露醇130 mg/m2联合雷替曲塞3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对照组采用顺铂1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联合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2次/日(第1~14天),21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2.4%,对照组为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9%,Ⅲ~Ⅳ级发生率为38.1%,对照组分别为28.6%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甘露醇联合雷替曲塞治疗老年晚期胃癌不良反应较轻,更易耐受。
作者:张贡献;杨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系统环节教育在预防双硫仑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静脉输注可能发生双硫仑反应药物的患者1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宣教法,观察组采用系统环节教育法。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效果反馈。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双硫仑反应的知识掌握程度、对双硫仑反应危害的认知度、主动防护及遵医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环节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双硫仑反应的认知度,增强其遵医行为,对预防双硫仑反应发生有积极意义。
作者:秦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青藤碱联合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Bcl-2、Bax和环氧化酶(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系,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对照组、5-Fu组(5-Fu 50 mg/L)、青藤碱低浓度组(青藤碱1.25 mmol/L)、青藤碱中浓度组(青藤碱2.5 mmol/L)、青藤碱高浓度组(青藤碱5 mmol/L)及联合组(5-Fu 25 mg/L+青藤碱2.5 mmol/L)对SGC7901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Bcl-2、Bax和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青藤碱、5-Fu作用SGC7901细胞24、48和72 h后,青藤碱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与5-Fu联用后协同抑制细胞增殖(P<0.05~P<0.01);5-Fu组、青藤碱各浓度组及联合组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中联合组均较单药组的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Bcl-2和COX-2蛋白表达较明显,而青藤碱组、5-Fu组及其联合组染色减弱;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联合组均较单药组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Bax蛋白表达较弱,青藤碱组、5-Fu组及其联合组阳性率相对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联合组均较单药组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青藤碱联合5-Fu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具有协同抑制作用,能够上调Bax表达,下调Bcl-2、COX-2表达,可能发挥增敏作用。
作者:周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 PPH)术与常规PPH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中,采用改良PPH术(改良组)68例,常规PPH术(常规组)6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愈合时间、肛门失禁、肛门水肿、尿潴留等。结果:2组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患者肛门水肿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而2组术后肛门失禁及尿潴留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PH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安全可行,可明显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苏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合肥市普通高中学生高考前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合肥市177名普通高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在高考前2周内采用自制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测评。结果:PSQI总分为(6.23±2.90)分,睡眠问题检出率为31.3%,其中民办学校学生睡眠问题各评分均高于公办学校(P<0.05~P<0.01)。 PSQI总分与考试考不好时自己态度、父母态度及躯体化、强迫、焦虑状态、焦虑特质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喜欢上学情况呈负相关关系(P<0.05)。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强迫(β=0.388)、考试考不好时父母态度(β=0.141)、考试考不好时自己态度(β=0.144)、躯体化(β=0.173)。结论:高三学生高考前睡眠质量与多种因素相关,可从多角度干预,促进高三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者:钟慧;李晓驷;蔡沂;胡飞;张免;曹小梅;孙娜娜;裴文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水平及特点,为更好地开展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开放式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和自编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安徽省3所本科医学院校的8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处于轻度困难水平,主要体现在情绪不适、信息获取渠道不足和社会环境信息不足。医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评分在不同性别、是否独生、不同年级和在校表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职业教育、专业满意度、专业兴趣匹配和择业把握度均对职业决策有影响(P<0.05~P<0.01)。结论:医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处于轻度困难水平,且受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在校表现、专业满意度、专业兴趣、择业把握度的影响。
作者:胡霞;谢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药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以寻求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儿科加强监护病区收治的82例药物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中,误服中毒58例(70.73%),有意自服20例(24.39%);>1~3岁误服中毒45例(54.88%);吸入中毒及其他4例(4.88%);城市儿童20例(24.39%),乡村儿童62例(75.61%);留守儿童51例(62.20%),普通儿童31例(37.80%)。结论:儿童药物中毒以口服为主;乡村高于城市,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1~3岁是儿童药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年龄段。预防儿童药物中毒,需要个人、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作者:朱丽萍;王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将48例急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5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穿刺次数、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胸膜增厚均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优质护理有利于急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的康复,减少患者病痛。
作者:项文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的12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足月妊娠羊水量正常的孕妇122例作为对照。结果:足月妊娠羊水过少随着孕周的增加其发生率增高(P<0.01);羊水过少组妊娠并发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无应激性试验时出现晚期减速、可变减速、羊水污染、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高于羊水正常组(P<0.05~P<0.01);且剖宫产率较羊水正常组高(P<0.01)。结论:羊水过少是胎儿危险的重要信号,一经诊断,应以剖宫产分娩为宜。
作者:苏文芳;许翔;马玉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每例患者的4支(左前降支、左旋支、左主干、右冠脉)血管共352支进行CT冠脉成像及选择性冠脉造影2种方法的检查,检测冠脉的图像特征,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2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种方法对冠脉狭窄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T冠脉成像的诊断敏感度为97.24%,特异度为92.40%,阳性预测率为93.12%,阴性预测率为96.93%。2种方法对冠脉狭窄程度分级的诊断结果呈高度一致性(P<0.01)。结论: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测结果可以与冠脉造影相媲美,检测方便快捷、无创伤、辐射量低,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石世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 HLD)患者脑部磁共振成像( MRI)的表现特征,评价MRI对HL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HLD患者的脑部MRI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例HLD颅脑MRI表现为病灶累及的部位为壳核(14/15)、丘脑(13/15)、尾状核(14/15)、苍白球(12/15)、桥脑(10/15)、齿状核(5/15)、桥臂(2/15)。大部分病变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且病变双侧对称性分布。壳核区病变较具特征性,其病变外侧呈更长T1、长T2信号改变,其轮廓清楚。结论:MRI对HLD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薛涛;薛芳;王丽;程娟;杨默然;时文虎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