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经汤加减内外合治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汪超;周兰;姚诗清;陈莉;孙涛;柳雯

关键词:痛经, 温经汤
摘要:目的::观察温经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痛经患者9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每粒0.3 g,每半天1粒;观察组每次行经前1周温经汤加减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每日一剂,每次行经前1周就诊用药,并随症加减。1周为1个疗程,连续进行3个月经周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4%(P<0.01)。结论:温经汤加减是治疗寒证型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汤剂。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TO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3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由外向内经闭孔无张力性尿道中段悬吊术( TO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SU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2例SUI患者行TOT治疗,并于术后6个月和24个月随访,分析手术效果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32例患者手术时间28~46 min,术中出血量22~56 ml,术后住院时间4~7 d,手术成功率96.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及24个月时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调查评分、残余尿及大尿流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T治疗女性SUI安全、有效,长期疗效可靠。

    作者:石永云;许传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经胸乳径路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60例,其中25例采用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组),35例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传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组(P<0.01),而住院费用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腔镜组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于术后2个月恢复正常。结论: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虽然费用较高,但值得在特定人群中推广。

    作者:褚亮;周少波;张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青藤碱联合氟尿嘧啶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青藤碱联合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Bcl-2、Bax和环氧化酶(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系,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对照组、5-Fu组(5-Fu 50 mg/L)、青藤碱低浓度组(青藤碱1.25 mmol/L)、青藤碱中浓度组(青藤碱2.5 mmol/L)、青藤碱高浓度组(青藤碱5 mmol/L)及联合组(5-Fu 25 mg/L+青藤碱2.5 mmol/L)对SGC7901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Bcl-2、Bax和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青藤碱、5-Fu作用SGC7901细胞24、48和72 h后,青藤碱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与5-Fu联用后协同抑制细胞增殖(P<0.05~P<0.01);5-Fu组、青藤碱各浓度组及联合组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中联合组均较单药组的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Bcl-2和COX-2蛋白表达较明显,而青藤碱组、5-Fu组及其联合组染色减弱;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联合组均较单药组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Bax蛋白表达较弱,青藤碱组、5-Fu组及其联合组阳性率相对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联合组均较单药组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青藤碱联合5-Fu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具有协同抑制作用,能够上调Bax表达,下调Bcl-2、COX-2表达,可能发挥增敏作用。

    作者:周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14例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14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术前测量健侧肱骨大结节低点与肱骨头高点间的距离,合理控制假体深度,注意后倾角,复位大小结节,修复肩袖,术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结果:1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70个月,所有患者均能进行一般日常活动,Neer综合评分:优5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5.7%。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良好的假体位置安装、肩袖的修复及有计划的康复锻炼,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是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吴胜祥;李环如;陈德;郭思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可溶性B7-H4在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ML)患者血清中可溶性B7-H4(sB7-H4)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ML患者71例(初发组59例,复发组12例)及健康体检者40名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sB7-H4的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淋巴瘤组织及10例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组织中B7-H4的表达情况。结果:ML患者血清中sB7-H4的表达水平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非霍奇金淋巴瘤组亦高于霍奇金淋巴瘤组(P<0.05);复发组患者血清中sB7-H4的表达水平低于初发组(P<0.05),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L组织中B7-H4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组织(P<0.05)。结论:sB7-H4在ML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为淋巴瘤的辅助诊断、预后提供了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徐慧;邢琛;虞丽莎;禹莉;郝艳梅;李玉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糖尿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运动计划管理、个性化的饮食管理、胰岛素的专科护理并辅以部分药剂;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叶酸、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运动计划管理、个性化的饮食管理、胰岛素的专科护理并辅以部分药剂对于妊娠糖尿病合并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回玉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每例患者的4支(左前降支、左旋支、左主干、右冠脉)血管共352支进行CT冠脉成像及选择性冠脉造影2种方法的检查,检测冠脉的图像特征,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2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种方法对冠脉狭窄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T冠脉成像的诊断敏感度为97.24%,特异度为92.40%,阳性预测率为93.12%,阴性预测率为96.93%。2种方法对冠脉狭窄程度分级的诊断结果呈高度一致性(P<0.01)。结论: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测结果可以与冠脉造影相媲美,检测方便快捷、无创伤、辐射量低,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石世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结、直肠癌中MMP-2、MMP-7、MMP-9与EMMPRIN 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MMP-7、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EMMP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在结、直肠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MMP-7、MMP-9和EMMPRIN的表达。结果:MMP-2、MMP-7、MMP-9和EMMPR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在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Dukes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MMPRIN分别与MMP-2、MMP-7、MMP-9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MMP-2、MMP-7、MMP-9和EMMPRIN在结、直肠癌的演进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凌林;胡郁之;孙礼侠;刘昌阔;刘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丹参分散片的质量研究

    目的::建立丹参分散片的质量标准,以便控制丹参分散片的质量。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中分散片要求,分别从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方面对丹参分散片进行检查,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分散片中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丹参分散片的薄层色谱图清晰,分离度较好,可鉴别丹参分散片、单身药材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在0.025475~0.1019 m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93%,RSD为2.32%。结论:建立的丹参分散片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具有图像清晰、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等特点,可较好地用于丹参分散片质量控制。

    作者:陈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救护,观察组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救护时间、救护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救护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救护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室性心律失常、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有效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救护质量。

    作者:曾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但临床上的重视程度不够。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以苯二氮卓类和抗抑郁药为主,但药物治疗常出现不良反应,而康复治疗具有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轻的优势,可长期应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治疗可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本文就近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康复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梅盛瑞;周一凡;王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温经汤加减内外合治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经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痛经患者9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每粒0.3 g,每半天1粒;观察组每次行经前1周温经汤加减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每日一剂,每次行经前1周就诊用药,并随症加减。1周为1个疗程,连续进行3个月经周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4%(P<0.01)。结论:温经汤加减是治疗寒证型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汤剂。

    作者:汪超;周兰;姚诗清;陈莉;孙涛;柳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急救护理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患者给予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对60例确诊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患者给予急救处理措施,从病情早期识别、恶性心律失常、机械通气、急性肾衰竭和药物应用等方面给予急救护理,观察急救措施和护理后患者心功能和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经积极救治和护理干预后,60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心率、肌钙蛋白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急救护理前,尿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急救护理前(P<0.01)。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的患者给予急救措施和护理干预后,心功能和肾功能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黄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量表的编制

    目的::编制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依据理论分析,结合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等方法编制问卷初始条目。先以458名医学生为受试对象,对初始问卷进行施测,用于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的维度和条目。再对300名医学生进行正式测评,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使用情绪智力测量表作为效标。结果:量表由28个条目组成,包括情绪评价能力、情绪感知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4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模型拟合指数χ2/df=2.140,RMSEA=0.050,CFI=0.905,IFI=0.906,总分与情绪智力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13,P<0.01)。量表的Cronbachˊs α系数为0.923,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891,4个维度的 Cronbachˊs α系数分别为0.864、0.751、0.777和0.741。结论:编制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测量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有效工具。

    作者:赵静;齐玉龙;王岚;薛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预警机制的应用效果

    目的::运用 Braden评估表评估重症监护室( ICU)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程度,探讨由其建立的压疮预警机制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无压疮病史,Braden评分<17分,APACHEⅡ评分>15分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收治的10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收治的113例作为观察组。根据Braden评估量表将2组患者又分为高危患者和低危患者。对照组施行常规的压疮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警干预措施。比较2组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不同危险等级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高危患者(P<0.05)。结论:ICU压疮预警机制的建立能够强化护士预防为主的理念,降低ICU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高萍;姚秀英;吴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脱落细胞学检查、DNA 倍体分析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恶性胸腹水的价值

    目的::比较脱落细胞学检查、DNA倍体分析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患者胸腹水同时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与DNA倍体分析,并抽取静脉血作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比较三者敏感性。结果: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43.75%。恶性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联合DNA倍体分析的检测阳性率为83.33%,与单项脱落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1.25%,与血清标志物癌抗原125和甲胎蛋白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脱落细胞学检查、DNA倍体分析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运用,可提高恶性胸腹水的检出率。

    作者:杨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一期缝合与术中留置T管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一期缝合与术中留置T管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LCBD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6例行LCBDE患者随机分为一期缝合组98例与术中留置T管组8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胆汁丢失量、住院费用、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输液量、输液时间、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一期缝合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胆汁丢失量、住院费用、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输液量、输液时间、胃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术中留置T管组(P<0.05~P<0.01);一期缝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82%,术中留置T管组为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F-36生活质量评价标准,一期缝合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得分均显著高于术中留置T管组(P<0.01)。结论:与术中留置T管相比,一期缝合在LCBDE中的应用效果更佳,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贵全;吴本华;黄家斌;任显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丙型肝炎患者5080例Anti-HCV、HCV-RNA及基因分型分析

    目的::对5080例丙型肝炎患者Anti-HCV、HCV-RNA及基因分型三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增强发光免疫法检测Anti-HCV;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验HCV-RNA;HCV-RNA含量≥103的标本同时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5080例丙型肝炎患者中Anti-HCV检测阳性率为99.8%,HCV-RNA阳性率为49.1%。 HCV-RNA阳性患者年龄和抗体含量均明显高于HCV-RNA阴性患者(P<0.01)。在进行基因分型的1723例HCV-RNA阳性标本中,1b、2a分别占59.49%和36.20%,两型总占比达到95.69%;另外3b和4不常见型以及1b/2a、1b/4混合感染也检测到。结论:Anti-HCV含量与患者的病毒载量之间缺乏相关性,不能作为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观察指标;HCV-RNA定量适于丙型肝炎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指标;临床丙型肝炎患者中主要基因型是1b、2a型,对HCV-RNA阳性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可为丙型肝炎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张利红;徐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深吸气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 IC)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Borg呼吸困难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相关性,为其疗效评估提供依据。方法:84例AECOPD患者中ΔIC改善率≥12%或增加≥200 ml作为对照Ⅰ组,ΔIC改善率<12%或增加<200 ml作为观察组,其中继续维持原方案治疗为对照Ⅱ组,加用吸入噻托溴胺粉雾剂18μg/d为对照Ⅲ组;在入院第1、3天及出院前进行肺通气功能和肺容量检查、Borg评分、血气分析测定,计算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3组患者入院第3天和出院前IC均高于入院第1天(P<0.05~P<0.01),且IC在对照Ⅰ组出院前明显高于入院第3天(P<0.01)。3组患者的ΔBorg评分、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IC/肺总量(TLC)和对照Ⅰ组与Ⅲ组ΔFEV1/用力肺活量(FVC)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Ⅲ组患者出院前ΔPaCO2低于入院第3天(P<0.05),Ⅱ组患者ΔFEV1/FVC和3组功能残气量(FRC)、PaO2、对照Ⅰ组与Ⅱ组PaCO2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Ⅰ组住院时间为7 d,住院费用6800元,Ⅱ组住院时间为11 d,住院费用10600元,Ⅲ组住院时间为9 d,住院费用8700元。3组患者在入院第3天、出院前的ΔIC与ΔBorg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ΔIC/TLC、ΔFEV1均与ΔBorg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3组患者在入院第3天、出院前的ΔIC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而ΔFRC、ΔPaO2与住院时间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ΔPaCO2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ΔIC/TLC与住院费用呈负相关关系(P<0.01),ΔPaO2、ΔPaCO2与住院费用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ΔFEV1、ΔFEV1/ FVC与其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应用IC对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评估,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与疗效判定。

    作者:金炬;刘帮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改良PPH术与常规PPH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 PPH)术与常规PPH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中,采用改良PPH术(改良组)68例,常规PPH术(常规组)6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愈合时间、肛门失禁、肛门水肿、尿潴留等。结果:2组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患者肛门水肿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而2组术后肛门失禁及尿潴留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PH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安全可行,可明显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苏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