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71例,其中行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手术(宫腔镜组)36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3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疗效和复发率。结果:与开腹组比较,宫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2组手术疗效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可行性高,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内科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康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后满意率为97.8%,康复优良率为9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和76.0%(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满意率,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有助于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
作者:刘伟;毛玉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45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 WHOQOL-BREF)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变情况、疗效、心功能分级、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 步行距离、WHOQOL-BREF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均显著增加(P<0.01),而QRS波宽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QRS波宽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心功能分级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晓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将48例急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5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穿刺次数、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胸膜增厚均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优质护理有利于急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的康复,减少患者病痛。
作者:项文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青藤碱联合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Bcl-2、Bax和环氧化酶(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系,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对照组、5-Fu组(5-Fu 50 mg/L)、青藤碱低浓度组(青藤碱1.25 mmol/L)、青藤碱中浓度组(青藤碱2.5 mmol/L)、青藤碱高浓度组(青藤碱5 mmol/L)及联合组(5-Fu 25 mg/L+青藤碱2.5 mmol/L)对SGC7901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Bcl-2、Bax和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青藤碱、5-Fu作用SGC7901细胞24、48和72 h后,青藤碱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与5-Fu联用后协同抑制细胞增殖(P<0.05~P<0.01);5-Fu组、青藤碱各浓度组及联合组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中联合组均较单药组的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Bcl-2和COX-2蛋白表达较明显,而青藤碱组、5-Fu组及其联合组染色减弱;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联合组均较单药组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Bax蛋白表达较弱,青藤碱组、5-Fu组及其联合组阳性率相对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联合组均较单药组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青藤碱联合5-Fu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具有协同抑制作用,能够上调Bax表达,下调Bcl-2、COX-2表达,可能发挥增敏作用。
作者:周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运动计划管理、个性化的饮食管理、胰岛素的专科护理并辅以部分药剂;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叶酸、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运动计划管理、个性化的饮食管理、胰岛素的专科护理并辅以部分药剂对于妊娠糖尿病合并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回玉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60例,其中25例采用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组),35例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传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组(P<0.01),而住院费用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腔镜组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于术后2个月恢复正常。结论: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虽然费用较高,但值得在特定人群中推广。
作者:褚亮;周少波;张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寻找川芎嗪对缺血皮瓣发挥保护作用的合适剂量。方法:家兔16只随机分为4组,于兔背部设计8 cm ×2 cm任意皮瓣,切取、剥离后原位缝合。对照组(A组)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4 ml/kg,术后用药组分别予以川芎嗪15、30、60 mg/kg( B、C、D组)。术后第7天处死白兔,测量皮瓣成活面积,分析不同剂量的川芎嗪与皮瓣成活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第7天皮瓣远端均发生坏死,近端成活。随药物剂量增加,C、D组皮瓣成活面积及成活率均高于A、B组( P<0.05~P<0.01);A组与B组和C组与D组皮瓣成活面积及成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剂量使用川芎嗪治疗可提高局部缺血皮瓣的成活率。
作者:朱云琳;程新德;梅娟;马红丽;张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需择期手术在超声定位引导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2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体表标志定位组( A组)及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长轴面组(B组)、长短轴面组(C组)、短轴面组(D组),各51例,观察记录穿刺情况。结果:首次穿刺成功率A组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D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穿刺情况均明显劣于B、C、D组(P<0.01)。 B、C、D组试探次数和穿刺点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调节方向次数、总穿刺时间和技术难度评分均小于D组(P<0.05~P<0.01),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刺破血管后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安全简便,成功率高,其中长短轴面穿刺法兼具长、短轴面优点,提升了成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琼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5080例丙型肝炎患者Anti-HCV、HCV-RNA及基因分型三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增强发光免疫法检测Anti-HCV;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验HCV-RNA;HCV-RNA含量≥103的标本同时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5080例丙型肝炎患者中Anti-HCV检测阳性率为99.8%,HCV-RNA阳性率为49.1%。 HCV-RNA阳性患者年龄和抗体含量均明显高于HCV-RNA阴性患者(P<0.01)。在进行基因分型的1723例HCV-RNA阳性标本中,1b、2a分别占59.49%和36.20%,两型总占比达到95.69%;另外3b和4不常见型以及1b/2a、1b/4混合感染也检测到。结论:Anti-HCV含量与患者的病毒载量之间缺乏相关性,不能作为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观察指标;HCV-RNA定量适于丙型肝炎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指标;临床丙型肝炎患者中主要基因型是1b、2a型,对HCV-RNA阳性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可为丙型肝炎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张利红;徐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MMP-7、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EMMP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在结、直肠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MMP-7、MMP-9和EMMPRIN的表达。结果:MMP-2、MMP-7、MMP-9和EMMPR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在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Dukes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MMPRIN分别与MMP-2、MMP-7、MMP-9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MMP-2、MMP-7、MMP-9和EMMPRIN在结、直肠癌的演进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凌林;胡郁之;孙礼侠;刘昌阔;刘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完成院内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观察组同时进行延续护理,观察2组患者在饮食、运动、用药和血糖监测等方面的依从性,分别比较出院后12周、24周2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0例和36例患者完成随访,观察组出院后12周和24周运动、用药和血糖监测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 P<0.01),2组患者出院后12周饮食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12周,观察组患者耗材费用高于对照组,而保健品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后12~24周,观察组保健品费用仍低于对照组(P<0.01),2组药品和耗材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维持血糖稳定。
作者:周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品管圈( QCC)活动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血液透析室内部8名护士自愿组成QCC小组,确立“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分析影响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原因主要为超滤过多过快及透析中进食;设定将透析前低血压发生率9.6%下降至3.9%为目标;采取宣传教育,制作防止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手册;落实责任制护理;修改称重流程;饮食指导;加强护患、医护沟通等措施。结果:2014年5月,血液透析患者35例,血液透析共计420次,发生低血压15次,发生率为3.6%,超过预期目标值3.9%。结论:QCC活动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罗春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ML)患者血清中可溶性B7-H4(sB7-H4)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ML患者71例(初发组59例,复发组12例)及健康体检者40名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sB7-H4的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淋巴瘤组织及10例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组织中B7-H4的表达情况。结果:ML患者血清中sB7-H4的表达水平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非霍奇金淋巴瘤组亦高于霍奇金淋巴瘤组(P<0.05);复发组患者血清中sB7-H4的表达水平低于初发组(P<0.05),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L组织中B7-H4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组织(P<0.05)。结论:sB7-H4在ML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为淋巴瘤的辅助诊断、预后提供了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徐慧;邢琛;虞丽莎;禹莉;郝艳梅;李玉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行婴幼儿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拟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76例,随机分为单纯解剖标志定位组( A组)和超声实时引导定位组( B组),各38例。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失败率和相关并发症。结果: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1),B组总穿刺成功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平均穿刺次数明显多于B组(P<0.01),A组误穿颈动脉发生率高于B组(P<0.05),2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实时引导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患者,可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误穿颈动脉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刘训芹;鲁显福;顾尔伟;张雷;曹袁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心病的稳定性、恶化及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将8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造影结果正常者14例为对照组,异常者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22例,2支病变组21例和3支病变组32例。于造影前采集血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定量测定4组患者Lp-PLA2、RBP4水平。结果:3支病变组患者血清RBP4和Lp-PLA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支和2支病变组(P<0.01),而2支病变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P<0.01);单支病变与对照组Lp-PLA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和2支病变组及对照组血清RBP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RBP4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有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的狭窄程度。
作者:葛玲;程训民;杨松;唐杨章;谢义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的12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足月妊娠羊水量正常的孕妇122例作为对照。结果:足月妊娠羊水过少随着孕周的增加其发生率增高(P<0.01);羊水过少组妊娠并发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无应激性试验时出现晚期减速、可变减速、羊水污染、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高于羊水正常组(P<0.05~P<0.01);且剖宫产率较羊水正常组高(P<0.01)。结论:羊水过少是胎儿危险的重要信号,一经诊断,应以剖宫产分娩为宜。
作者:苏文芳;许翔;马玉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药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以寻求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儿科加强监护病区收治的82例药物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中,误服中毒58例(70.73%),有意自服20例(24.39%);>1~3岁误服中毒45例(54.88%);吸入中毒及其他4例(4.88%);城市儿童20例(24.39%),乡村儿童62例(75.61%);留守儿童51例(62.20%),普通儿童31例(37.80%)。结论:儿童药物中毒以口服为主;乡村高于城市,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1~3岁是儿童药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年龄段。预防儿童药物中毒,需要个人、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作者:朱丽萍;王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建立丹参分散片的质量标准,以便控制丹参分散片的质量。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中分散片要求,分别从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方面对丹参分散片进行检查,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分散片中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丹参分散片的薄层色谱图清晰,分离度较好,可鉴别丹参分散片、单身药材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在0.025475~0.1019 m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93%,RSD为2.32%。结论:建立的丹参分散片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具有图像清晰、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等特点,可较好地用于丹参分散片质量控制。
作者:陈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同型半胱氨酸( Hcy)、表皮生长因子( 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入院时经MRI或CT测量的脑梗死体积分为大、中、小梗死3组,并在入院第1、7、14天分别测定3组患者的血Hcy、EGF、VEGF水平。同时选择近期住院无新发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第1、7和14天血清Hcy与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大、中梗死组和第1、7和第14天Hcy、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小梗死组(P<0.01),而第1、7和第14天水平均显著低于小梗死组(P<0.01)。结论:Hcy、EGF、VEGF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呈动态变化并与脑梗死体积相关,联合检测对判断脑梗死的损伤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曼;陈正徐;张白银;金娟;郑元杰;袁润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