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活动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

罗春红

关键词:血液透析, 低血压, 品管圈
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 QCC)活动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血液透析室内部8名护士自愿组成QCC小组,确立“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分析影响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原因主要为超滤过多过快及透析中进食;设定将透析前低血压发生率9.6%下降至3.9%为目标;采取宣传教育,制作防止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手册;落实责任制护理;修改称重流程;饮食指导;加强护患、医护沟通等措施。结果:2014年5月,血液透析患者35例,血液透析共计420次,发生低血压15次,发生率为3.6%,超过预期目标值3.9%。结论:QCC活动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腔隙性脑梗死120例临床分析

    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缺血性中风的20%[1],具有独特的病理和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有时极不典型,症状多数轻。近年来对仅有头昏、头晕、头痛、行走不稳等临床症状,缺乏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者,有研究[2-3]提出“无体征性或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概念,近年来笔者发现此临床类型较多。本文对我院1996年5月至2013年5月收集的120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现作报道。

    作者:吴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丹参分散片的质量研究

    目的::建立丹参分散片的质量标准,以便控制丹参分散片的质量。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中分散片要求,分别从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方面对丹参分散片进行检查,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分散片中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丹参分散片的薄层色谱图清晰,分离度较好,可鉴别丹参分散片、单身药材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在0.025475~0.1019 m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93%,RSD为2.32%。结论:建立的丹参分散片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具有图像清晰、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等特点,可较好地用于丹参分散片质量控制。

    作者:陈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综合消化道毒物清除术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综合消化道毒物清除术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度AOPP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洗胃、阿托品、抗感染、吸氧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消化道毒物清除术,对2组治疗一般情况、血清学指标和转归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清洁肠道时间、阿托品用量、氯磷定用量、阿托品化时间和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白细胞、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抵抗素和内脂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抵抗素和内脂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消化道毒物清除术可清除毒物,恢复胆碱酯酶水平,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在重度AOPP治疗中值得应用。

    作者:袁兆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重症监护室重型颅脑损伤致肺部感染的临床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 ICU)重型颅脑损伤致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临床表现及用药效果。方法:对11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重型颅脑损伤出现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88株,占73.3%,革兰阳性菌26株,占21.7%,真菌6株,占5.0%。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分别以铜绿假单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分别对头胞哌酮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经治疗,所有病例均得到缓解。结论:ICU重型颅脑损伤致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须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作者:罗志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4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心病的稳定性、恶化及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将8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造影结果正常者14例为对照组,异常者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22例,2支病变组21例和3支病变组32例。于造影前采集血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定量测定4组患者Lp-PLA2、RBP4水平。结果:3支病变组患者血清RBP4和Lp-PLA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支和2支病变组(P<0.01),而2支病变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P<0.01);单支病变与对照组Lp-PLA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和2支病变组及对照组血清RBP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RBP4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有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的狭窄程度。

    作者:葛玲;程训民;杨松;唐杨章;谢义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量表的编制

    目的::编制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依据理论分析,结合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等方法编制问卷初始条目。先以458名医学生为受试对象,对初始问卷进行施测,用于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的维度和条目。再对300名医学生进行正式测评,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使用情绪智力测量表作为效标。结果:量表由28个条目组成,包括情绪评价能力、情绪感知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4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模型拟合指数χ2/df=2.140,RMSEA=0.050,CFI=0.905,IFI=0.906,总分与情绪智力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13,P<0.01)。量表的Cronbachˊs α系数为0.923,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891,4个维度的 Cronbachˊs α系数分别为0.864、0.751、0.777和0.741。结论:编制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测量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有效工具。

    作者:赵静;齐玉龙;王岚;薛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结、直肠癌中MMP-2、MMP-7、MMP-9与EMMPRIN 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MMP-7、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EMMP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在结、直肠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MMP-7、MMP-9和EMMPRIN的表达。结果:MMP-2、MMP-7、MMP-9和EMMPR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在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Dukes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MMPRIN分别与MMP-2、MMP-7、MMP-9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MMP-2、MMP-7、MMP-9和EMMPRIN在结、直肠癌的演进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凌林;胡郁之;孙礼侠;刘昌阔;刘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急救护理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患者给予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对60例确诊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患者给予急救处理措施,从病情早期识别、恶性心律失常、机械通气、急性肾衰竭和药物应用等方面给予急救护理,观察急救措施和护理后患者心功能和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经积极救治和护理干预后,60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心率、肌钙蛋白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急救护理前,尿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急救护理前(P<0.01)。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的患者给予急救措施和护理干预后,心功能和肾功能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黄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但临床上的重视程度不够。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以苯二氮卓类和抗抑郁药为主,但药物治疗常出现不良反应,而康复治疗具有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轻的优势,可长期应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治疗可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本文就近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康复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梅盛瑞;周一凡;王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医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水平及特点,为更好地开展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开放式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和自编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安徽省3所本科医学院校的8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处于轻度困难水平,主要体现在情绪不适、信息获取渠道不足和社会环境信息不足。医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评分在不同性别、是否独生、不同年级和在校表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职业教育、专业满意度、专业兴趣匹配和择业把握度均对职业决策有影响(P<0.05~P<0.01)。结论:医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处于轻度困难水平,且受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在校表现、专业满意度、专业兴趣、择业把握度的影响。

    作者:胡霞;谢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青藤碱联合氟尿嘧啶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青藤碱联合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Bcl-2、Bax和环氧化酶(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系,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对照组、5-Fu组(5-Fu 50 mg/L)、青藤碱低浓度组(青藤碱1.25 mmol/L)、青藤碱中浓度组(青藤碱2.5 mmol/L)、青藤碱高浓度组(青藤碱5 mmol/L)及联合组(5-Fu 25 mg/L+青藤碱2.5 mmol/L)对SGC7901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Bcl-2、Bax和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青藤碱、5-Fu作用SGC7901细胞24、48和72 h后,青藤碱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与5-Fu联用后协同抑制细胞增殖(P<0.05~P<0.01);5-Fu组、青藤碱各浓度组及联合组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中联合组均较单药组的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Bcl-2和COX-2蛋白表达较明显,而青藤碱组、5-Fu组及其联合组染色减弱;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联合组均较单药组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Bax蛋白表达较弱,青藤碱组、5-Fu组及其联合组阳性率相对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联合组均较单药组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青藤碱联合5-Fu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具有协同抑制作用,能够上调Bax表达,下调Bcl-2、COX-2表达,可能发挥增敏作用。

    作者:周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肝豆状核变性15例脑MRI表现分析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 HLD)患者脑部磁共振成像( MRI)的表现特征,评价MRI对HL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HLD患者的脑部MRI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例HLD颅脑MRI表现为病灶累及的部位为壳核(14/15)、丘脑(13/15)、尾状核(14/15)、苍白球(12/15)、桥脑(10/15)、齿状核(5/15)、桥臂(2/15)。大部分病变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且病变双侧对称性分布。壳核区病变较具特征性,其病变外侧呈更长T1、长T2信号改变,其轮廓清楚。结论:MRI对HLD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薛涛;薛芳;王丽;程娟;杨默然;时文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儿童药物中毒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儿童药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以寻求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儿科加强监护病区收治的82例药物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中,误服中毒58例(70.73%),有意自服20例(24.39%);>1~3岁误服中毒45例(54.88%);吸入中毒及其他4例(4.88%);城市儿童20例(24.39%),乡村儿童62例(75.61%);留守儿童51例(62.20%),普通儿童31例(37.80%)。结论:儿童药物中毒以口服为主;乡村高于城市,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1~3岁是儿童药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年龄段。预防儿童药物中毒,需要个人、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作者:朱丽萍;王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14例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14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术前测量健侧肱骨大结节低点与肱骨头高点间的距离,合理控制假体深度,注意后倾角,复位大小结节,修复肩袖,术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结果:1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70个月,所有患者均能进行一般日常活动,Neer综合评分:优5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5.7%。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良好的假体位置安装、肩袖的修复及有计划的康复锻炼,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是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吴胜祥;李环如;陈德;郭思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1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的12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足月妊娠羊水量正常的孕妇122例作为对照。结果:足月妊娠羊水过少随着孕周的增加其发生率增高(P<0.01);羊水过少组妊娠并发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无应激性试验时出现晚期减速、可变减速、羊水污染、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高于羊水正常组(P<0.05~P<0.01);且剖宫产率较羊水正常组高(P<0.01)。结论:羊水过少是胎儿危险的重要信号,一经诊断,应以剖宫产分娩为宜。

    作者:苏文芳;许翔;马玉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改良门诊皮试区常用抗生素皮试液配制的应用

    目的::改良、简化抗生素皮试液配制,提高护士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制度的依从性,保证注射安全。方法:将门诊皮试区常用的抗生素皮试液采用改良方法一步到位配制,将配制好的皮试液注入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贴上标签和配制时间,在2 h内使用。结果:改良常用抗生素皮试液配制简化了操作流程,节省了配制时间(P<0.01),一次性注射器及一次性皮试针头的消耗量比例1:1.1,保证了“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的实施。结论:改良门诊皮试区常用抗生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简便易行,保证了安全注射的实施,值得推广。

    作者:田真;史广鸿;刘玉岭;张会平;宋红岩;丁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超声成像测定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颈内静脉横截面积及实时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行婴幼儿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拟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76例,随机分为单纯解剖标志定位组( A组)和超声实时引导定位组( B组),各38例。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失败率和相关并发症。结果: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1),B组总穿刺成功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平均穿刺次数明显多于B组(P<0.01),A组误穿颈动脉发生率高于B组(P<0.05),2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实时引导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患者,可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误穿颈动脉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刘训芹;鲁显福;顾尔伟;张雷;曹袁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合肥市普通高中学生高考前睡眠质量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合肥市普通高中学生高考前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合肥市177名普通高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在高考前2周内采用自制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测评。结果:PSQI总分为(6.23±2.90)分,睡眠问题检出率为31.3%,其中民办学校学生睡眠问题各评分均高于公办学校(P<0.05~P<0.01)。 PSQI总分与考试考不好时自己态度、父母态度及躯体化、强迫、焦虑状态、焦虑特质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喜欢上学情况呈负相关关系(P<0.05)。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强迫(β=0.388)、考试考不好时父母态度(β=0.141)、考试考不好时自己态度(β=0.144)、躯体化(β=0.173)。结论:高三学生高考前睡眠质量与多种因素相关,可从多角度干预,促进高三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者:钟慧;李晓驷;蔡沂;胡飞;张免;曹小梅;孙娜娜;裴文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手术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71例,其中行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手术(宫腔镜组)36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3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疗效和复发率。结果:与开腹组比较,宫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2组手术疗效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可行性高,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需择期手术在超声定位引导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2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体表标志定位组( A组)及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长轴面组(B组)、长短轴面组(C组)、短轴面组(D组),各51例,观察记录穿刺情况。结果:首次穿刺成功率A组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D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穿刺情况均明显劣于B、C、D组(P<0.01)。 B、C、D组试探次数和穿刺点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调节方向次数、总穿刺时间和技术难度评分均小于D组(P<0.05~P<0.01),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刺破血管后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安全简便,成功率高,其中长短轴面穿刺法兼具长、短轴面优点,提升了成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琼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