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吉奥联合伽马刀治疗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观察

葛宁;詹必红;常娜;臧春宝

关键词:食管肿瘤, 腹膜后转移瘤, 替吉奥, 伽马刀
摘要:目的:探讨替吉奥(S1)联合体部伽马刀治疗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资料,体部伽马刀治疗时用真空垫和三维立体定向体架固定,增强CT扫描,肿瘤靶区外扩10 mm为计划靶区,50%等剂量线包绕95%计划靶区为处方剂量线,每次350~450 cGy,5次/周.10~12次完成.肿瘤边缘总剂量:4 200~4 950 cGy.69例中联合组36例,行体部伽马刀治疗联合口服S1 40 mg/m2 ,2次/天,口服21 d,28 d为1个周期,口服4个周期;对照组33例,单纯行体部伽马刀治疗.结果:联合组近期总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86.11%、77.78%,对照组分别为63.63%、54.54%,联合组1 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77.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急性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可耐受,经积极治疗可好转,未发生治疗相关性病死亡.结论:S1联合体部伽马刀治疗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提高1年生存率,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东芝TBA-120FR型与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比较

    目的:比对并分析东芝TBA-120FR型与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评价2台仪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以参加省室间质评成绩优秀的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为参比检测系统(X),东芝TBA-12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为实验检测系统(Y),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EP9-A2文件的要求连续5 d共选取40份血清标本(包含高、中、低值)进行8个项目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计算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偏差,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案(CLIA)'88规定的允许误差的1/2为标准,判断其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结果:2种型号生化分析仪8个项目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均>0.975,相关性良好,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偏差除白蛋白、总胆固醇在低值处的相对偏差>1/2 CLIA' 88(%)允许误差,不可接受外,其余都<1/2 CLIA' 88(%)允许误差,可被接受.结论:同一实验室有2台或2台以上的生化分析仪开展相同检测项目时,应定期进行比对试验,以实现不同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作者:石巍;严开斌;李红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对脑血管病介入术前后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脑血管病介入术前后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20例脑血管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术前、术后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包括术前给患者介绍介入术环境及仪器,指导正确在床上大小便、肢体制动和心理疏导.术后鼓励患者每天饮水800~1 200 ml,每1~2h对其背部及术侧肢体进行按摩,适时变换体位和腹式呼吸,严密观察过度灌注等并发症的发生.然后对2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对其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9.1%,对照组34.5%,其中研究组患者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总满意度9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P<0.01).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血管病介入术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降低术后皮下血肿发生率.

    作者:吴章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细节护理在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加强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实施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全面细节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护理满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前后加强细节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检查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白引珠;杨莉;王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大学生短时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探讨大学生短时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方法:采用便携式心电记录仪记录410名大学生静坐状态5 min心电图,并按性别分组进行HRV时域、频域及Poincaré散点图分析.结果:女性大学生时域指标中平均R-R间期、正常R-R间期标准差和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均低于男性大学生(P<0.05~P<0.01);频域指标中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和总功率女性大学生均低于男性大学生(P<0.05~P<0.01),而极低频功率、标准化的低频功率、标准化的高频功率和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的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incaré散点图指标中,散点图宽度和长度值女性大学生均低于男性大学生(P<0.05).结论:大学生短时HRV时域指标、部分频域指标以及Poincaré散点图指标与性别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统计学参考依据.

    作者:王胜;程珊珊;马晓琦;徐康;刘开放;王丹妮;石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电监护仪在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电监护仪辅助判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导管尖端定位的准确性.方法:对40例符合PICC指征的新生儿,在置管前接心电监护,调心电监护仪至Ⅱ导联,所显示的心律为正常心电图.抽取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 的注射器接5.5号头皮针并连接肝素帽,排尽空气后,与PICC的导管体外末端连接待用,PICC导管送至预订长度后,将右胸导联夹与PICC的导管连接处头皮针相连接,根据心电监护仪P波的变化,判断导管尖端是否在上腔静脉,并以胸部X线片结果作为判断利用心电监护仪辅助判断PICC的导管头端位置的准确度.结果:40例中32例心电图有P波及P波特征性改变,胸部X线片显示均在上腔静脉中或下段;4例不在位,胸部X线片显示不在位;4例不确定,胸部X线片显示3例不在位,位于右心房下部1例.心电监护仪判断PICC头端位置的准确度92.5%.2种方法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心电监护显示有特征性P波时,可判断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无特征性P波或判断不确定时,多提示导管头端异位.

    作者:徐兵;杨丽娟;戴明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药物不良反应161例分析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临床表现及其特点,为预防ADR及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8~10月上报的161例ADR报告进行分析,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基本信息缺失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61 例中,<18 岁及 >60 岁患者均有较高的 ADR 发生率,分别为 26 例(16.1%)和 63 例(39.1%);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较多(89例,55.3%);中成药发生ADR多(37例,23.0%);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9例,30.4%);药师ADR的上报率(95例,59.0%)高于临床医师和护士.结论:ADR报告监测工作对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道华;胡永全;李薇红;余美玲;邢蓉;师佩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98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42例(50眼)予以常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B组42例(48眼)予以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治愈率、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B组复发率4.2%,低于A组的20.0%(P<0.05),B组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4.1 ± 1.9)d,少于A组的(6.9 ± 2.3)d(P<0.01);B组患者术后明显不适者2例(4.2%),少于A组的13例(26.0%)(P<0.01).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并促进角膜创面上皮愈合,降低复发率,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蚌埠市龙子湖区女性乳腺钼靶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蚌埠市龙子湖区女性乳腺患病情况,分析致病高危因素,以期探讨科学合理的乳腺疾病预防措施.方法:对蚌埠市龙子湖区妇女宣传乳腺健康预防知识,将自愿参加研究的1 288名妇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乳腺钼靶检查及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归纳分析.结果:发现患乳腺疾病834人,患病率64.75%,其中乳腺增生症676例,乳腺良性肿瘤144例,乳腺癌3例,其他乳腺疾病11例.31~40岁和41~50岁调查对象的乳腺疾病患病率均高于21 ~30 岁、51 ~60 岁以及大于61岁者(P<0.05).结论:蚌埠市龙子湖区女性乳腺疾病患病率较高,应定期防癌检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乳腺疾病的二级预防.

    作者:党军;王玲玲;殷智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72例行64排螺旋CTA扫描,减影后原始扫描数据传入ADW4.4后处理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重建、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分析.结果:结果发现动脉瘤26例,动脉狭窄17例,动脉瘤合并动脉狭窄7例,血管异常起源8例,烟雾病5例,动静脉畸形4例,正常5例.结论: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各主支血管及其分支,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预后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临床诊疗起重要指导作用,可推广应用.

    作者:陈刘成;杨丙奎;唐路;王小双;王雪娟;王雅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白细胞增高对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影响的探讨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增高对血红蛋白(Hb)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住院患者血液标本90份,其中WBC值在(10~ <20)× 109/L、(20~ <40)× 109/L、≥40 × 109/L的标本各30份,分别通过XE-2100型血液分析仪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比色法检测各标本的Hb值,其中HiCN比色法首先在660 nm处用分光光度计测其浊度,然后高速离心去除WBC,用上清液进行比色.观察2次测定Hb值的变化.结果:WBC值≥40 × 109/L,会对Hb结果产生影响,且WBC值越高,产生的浊度越大,对Hb的影响越明显(P<0.01).结论:高WBC的存在将使Hb测定值假性增高,使用HiCN稀释血液,高速离心去除WBC后再比色测定可有效消除WBC异常增高对Hb的影响.

    作者:王锦;郭晖;丁淑琴;张强;钟政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集束化护理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置管与带管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6月PICC置管患儿141例(观察组)进行集束化护理,包括严格无菌操作、正确更换敷料、更换输液接头及冲封管等,观察局部静脉炎、穿刺点渗血及断管与堵管的发生率.并与2012年7~12月行常规护理的PICC置管患儿12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局部静脉炎及堵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早产儿PICC局部静脉炎及堵管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娟;徐兵;邢彩英;戴明红;杨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大鼠异侧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动物模型的制作验证血管端-侧吻合的手术模型可行性评价

    目的:建立SD大鼠异侧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动物模型,验证血管端-侧吻合的手术模型可行性.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20只,将右侧颈总动脉远端穿过气管下面的组织,与左侧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记录缝合针数及吻合时间,1个月后取吻合口血管行HE染色及脑组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进行观察.结果:成功建成大鼠颈总动脉端-侧血管吻合动物模型,手术成功率达100%,平均吻合7针,平均吻合时间(40 ± 5)min.吻合1个月后观察通畅率100%,HE染色显示吻合口愈合良好,大脑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显示无脑缺血灶.结论:模型制作成功率高,能保证脑组织血液灌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保护颈总动脉周围的分支血管及神经.模型可应用于烟雾病外科治疗及插入性血管移植的临床研究.

    作者:于仁朝;李健;张业森;马骏;赵永轩;苏贺先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某三甲医院耳鼻喉科静脉输液渗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临床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渗出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某三甲医院耳鼻喉科1 680例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渗出情况,分析其发生输液渗出的影响因素.结果:1 453例患者遵医嘱静脉输液治疗,共38例患者49例次发生输液渗出,输液渗出发生率为2.62%,年发生率为3.37%,发生密度为1.29.患者不同性别、年龄段、输液工具、操作护士工作年限、是否第一次输液和当天有无陪护者间的静脉输液渗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男性、1~和>60岁年龄段、输液当天无陪护和护士工作年限低均为静脉输液渗出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男性、年龄<10岁和>60岁年龄段的患者输液时特别需要加强巡视,责任护士需告知患者住院陪护人员的重要性,提高低年资护士的静脉输液技能水平,输液全程需严密观察穿刺处局部皮肤情况,减少静脉输液渗出发生.

    作者:杨从艳;周英;张培培;孙青;倪红霞;赵梅君;鲍丽;杨学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腔术后肠梗阻早期使用微量泵输注生长抑素的护理

    目的:探讨微量泵输注生长抑素在腹腔术后肠梗阻护理中的疗效.方法:腹腔术后肠梗阻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重力影响静脉滴入;观察组采用微量泵以2 ml/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0.9%氯化钠注射液48 ml+生长抑素6 mg;比较2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胀与腹痛缓解时间、排气与排便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腹腔术后肠梗阻早期使用微量泵输注生长抑素能缩短护理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提高疗效.

    作者:刘静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营养供给方式对无胃肠道功能障碍脓毒症患者血糖控制和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营养供给方式对无胃肠道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血糖控制和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38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肠内营养液组及顿服营养液组,各69例,分别实施肠内营养液持续输注及营养液顿服,比较2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肠内营养液组和顿服营养液组营养支持15 d后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4.3%及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营养支持前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营养支持1~15 d后血糖水平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上升(P<0.01),但肠内营养液组患者营养支持1~15 d后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顿服营养液组(P<0.01).肠内营养液组和顿服营养液组营养支持15 d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5.8%及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营养支持1~15 d后胃肠功能障碍和衰竭(GIDF)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均较营养支持前明显升高(P<0.01),肠内营养液组营养支持1 ~15 d后 GIDF及 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顿服营养液组(P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GIDF评分与SOF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持续灌注肠内营养液较顿服营养液而言具有相仿的高血糖、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但其在保证能量供给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均具有更好的效果,可作为脓毒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式.

    作者:陈康;刘伯飞;顾小宇;许海军;吴振东;秦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JAKs家族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JAKs家族基因在不同时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AKs家族基因在不同时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RT-PCR法分别检测AML初治组、复发组、完全缓解组(CR组)以及正常对照组(NC组)骨髓MNC细胞中JAKs家族基因(JAK1、JAK2、JAK3和TYK2 mRNA)的表达.同时对初治组患者随访3年,统计3年生存率.结果:初治组和复发组AML患者JAK3和TYK2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CR组和NC组(P<0.05~P<0.01),4组JAK2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初治组和复发组以及CR组和NC组间JAKs家族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AK1、JAK2、JAK3和TYK2阳性组和阴性组间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JAK1、JAK2、JAK3 和TYK2 mRNA阳性表达组3 年生存率依次为36.75%、33.12%、22.13%和19.07%,而阴性表达者依次为46.56%、41.25%、39.55%和37.02%.COX 风险回归分析显示,JAK3 和TYK2 mRNA阳性表达是影响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JAKs家族基因在AML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JAK3和TYK2 mRNA表达阳性与CR和总体生存率关系密切,直接影响预后.

    作者:周黎黎;耿英华;朱俊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肺滑膜肉瘤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肺滑膜肉瘤(SS)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影像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例肺SS的相关临床资料、CT特点、肿块大体特点及镜下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肺SS CT显示肺野密度不均匀的团块状阴影,界尚清.镜下见肿瘤细胞呈梭形或胖梭形,核呈梭形或卵圆形,胞质少而不清晰,瘤细胞间可见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免疫组化结果EMA(+)、CK(+)、CD99(+)、Vim(+).结论:通过CT检查及免疫组化标记可以提高肺S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减少误诊.

    作者:杜金耀;吴礼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小RNA-125b及其靶基因信号素分子4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125b及其靶基因信号素分子(SEMA)4C在乳腺癌组织(BRCR)及其癌旁正常组织(NCT)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性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24 例BRCR及其NCT中miR-125b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BRCR及其NCT中SEMA4C的表达.统计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等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联性.结果:SEMA4C表达在BRCR中高于NCT,SEMA4C表达在淋巴结转移和cerbB-2表达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而在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临床分期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25b表达在BRCR中低于NCT(P<0.05),其表达在SEMA4C、淋巴结转移以及cerbB-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 ~P=0.022).结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EMA4C表达升高,miR-125b表达降低,两者均与cerbB-2过表达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关系,提示SEMA4C为miR-125b靶基因之一,miR-125b可能是一个新的乳腺癌标志物.

    作者:赵遵兰;卢晓辉;王洋洋;吴海华;夏春磊;陈素莲;杨清玲;陈昌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骨科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骨科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骨科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对某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48名骨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骨科护理人员中,年龄≥40岁人文关怀能力高于<40者(P<0.01),工作年限≥10年高于<10年(P<0.01),职称为护师及以上者高于护士(P<0.01),学历本科及以上者高于大、中专者(P<0.01).结论: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均是骨科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应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实施分层次继续教育培训,逐渐提高骨科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终落实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唐小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尼可地尔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心肌病未接受血管重建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利尿剂、洋地黄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硫酸氢氯吡格雷、醛固酮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查B型利钠肽、6 min步行试验距离及超声心动图;观察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对照组为80.6%,2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B型利钠肽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出院后随访6 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尼可地尔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