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小RNA-125b及其靶基因信号素分子4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赵遵兰;卢晓辉;王洋洋;吴海华;夏春磊;陈素莲;杨清玲;陈昌杰

关键词:乳腺肿瘤, 微小RNA-125b, 信号素分子4C
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125b及其靶基因信号素分子(SEMA)4C在乳腺癌组织(BRCR)及其癌旁正常组织(NCT)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性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24 例BRCR及其NCT中miR-125b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BRCR及其NCT中SEMA4C的表达.统计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等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联性.结果:SEMA4C表达在BRCR中高于NCT,SEMA4C表达在淋巴结转移和cerbB-2表达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而在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临床分期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25b表达在BRCR中低于NCT(P<0.05),其表达在SEMA4C、淋巴结转移以及cerbB-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 ~P=0.022).结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EMA4C表达升高,miR-125b表达降低,两者均与cerbB-2过表达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关系,提示SEMA4C为miR-125b靶基因之一,miR-125b可能是一个新的乳腺癌标志物.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滁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基因亚型分析

    目的:了解滁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基因亚型及年龄特点.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技术,对2012年滁州地区7家医院送检的2 554例女性患者宫颈分泌物或脱落细胞进行HPV 23种基因型检测.结果:2 554例患者中共检出HPV阳性557例,感染率21.81%,基因型82 未检出.单一感染率16.33%,双重感染率3.92%,三重以上感染率1.57%.阳性患者中高危型以HPV16、58 和52 型为主,低危型主要以HPV43、81 型为主.23 种基因型中感染率前5 位是HPV16、58、43、52、81.感染的高峰年龄主要分布在19 ~30 岁;HPV16 感染率3.99%,HPV16 混合其他亚型感染率1.61%;HPV16感染主要分布在61~70岁;单一和三重以上感染的高峰年龄分布在19~30岁,双重感染高峰年龄分布在51~60岁.结论:滁州地区女性HPV感染以HPV16、58和43为主要的流行亚型,且HPV感染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作者:马贵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临床专业实习生的总体心理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包括基本情况调查表和SCL-90量表),对蚌埠医学院临床专业2010年级进入医院实习的学生共457人进行人口学资料的调查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结果:临床实习生SCL-90各项指标中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的评分均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和青年组常模(P<0.01);而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和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P<0.01).女生的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各评分均高于男生(P<0.05~P<0.01),男生的敌对因子评分高于女生(P<0.05);农村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偏执评分均明显高于城镇学生(P<0.01);单亲家庭实习生在SCL-90各因子评分上均高于双亲家庭实习生(P<0.05~P<0.01);准备考研与不准备考研的实习生SCL-90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和全国大学生常模;临床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生源地、家庭结构方面均存在不同.

    作者:程鹏;朋文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尼可地尔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心肌病未接受血管重建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利尿剂、洋地黄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硫酸氢氯吡格雷、醛固酮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查B型利钠肽、6 min步行试验距离及超声心动图;观察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对照组为80.6%,2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B型利钠肽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出院后随访6 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尼可地尔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电监护仪在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电监护仪辅助判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导管尖端定位的准确性.方法:对40例符合PICC指征的新生儿,在置管前接心电监护,调心电监护仪至Ⅱ导联,所显示的心律为正常心电图.抽取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 的注射器接5.5号头皮针并连接肝素帽,排尽空气后,与PICC的导管体外末端连接待用,PICC导管送至预订长度后,将右胸导联夹与PICC的导管连接处头皮针相连接,根据心电监护仪P波的变化,判断导管尖端是否在上腔静脉,并以胸部X线片结果作为判断利用心电监护仪辅助判断PICC的导管头端位置的准确度.结果:40例中32例心电图有P波及P波特征性改变,胸部X线片显示均在上腔静脉中或下段;4例不在位,胸部X线片显示不在位;4例不确定,胸部X线片显示3例不在位,位于右心房下部1例.心电监护仪判断PICC头端位置的准确度92.5%.2种方法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心电监护显示有特征性P波时,可判断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无特征性P波或判断不确定时,多提示导管头端异位.

    作者:徐兵;杨丽娟;戴明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手背远端逆行穿刺法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逆行静脉穿刺法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长期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顺行静脉穿刺法,观察组采用逆行静脉穿刺法,比较2种穿刺方法的效果.结果:2种静脉穿刺法液体大滴速无明显不同,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局部液体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采用手背远端静脉逆行穿刺法均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易于固定,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作者:胡玉萍;兰晓娥;桂萍;孙美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骨科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骨科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骨科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对某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48名骨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骨科护理人员中,年龄≥40岁人文关怀能力高于<40者(P<0.01),工作年限≥10年高于<10年(P<0.01),职称为护师及以上者高于护士(P<0.01),学历本科及以上者高于大、中专者(P<0.01).结论: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均是骨科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应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实施分层次继续教育培训,逐渐提高骨科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终落实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唐小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替吉奥联合伽马刀治疗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替吉奥(S1)联合体部伽马刀治疗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资料,体部伽马刀治疗时用真空垫和三维立体定向体架固定,增强CT扫描,肿瘤靶区外扩10 mm为计划靶区,50%等剂量线包绕95%计划靶区为处方剂量线,每次350~450 cGy,5次/周.10~12次完成.肿瘤边缘总剂量:4 200~4 950 cGy.69例中联合组36例,行体部伽马刀治疗联合口服S1 40 mg/m2 ,2次/天,口服21 d,28 d为1个周期,口服4个周期;对照组33例,单纯行体部伽马刀治疗.结果:联合组近期总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86.11%、77.78%,对照组分别为63.63%、54.54%,联合组1 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77.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急性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可耐受,经积极治疗可好转,未发生治疗相关性病死亡.结论:S1联合体部伽马刀治疗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提高1年生存率,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葛宁;詹必红;常娜;臧春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TP-ELISA、TRUST和TPPA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在梅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TP-ELISA法对临床标本作梅毒筛查,对筛查出的93例阳性标本和16例样本与临界质控吸光度比值(S/CO)在0.80~0.99范围内的灰区标本进一步做TRUST和TPPA检测.结果:TP-ELISA法检出的93例梅毒阳性标本,经TPPA确证阳性83例,弱阳性6例,阳性符合率95.70%(89/93).TP-ELISA 法检出的93例梅毒阳性标本中有32例TRUST阳性,且TPPA确证试验均为阳性;而61例TRUST阴性标本中,TPPA确证阳性51例,弱阳性6例,阴性4例.16例S/CO值在0.80~0.99之间的灰区标本,经TPPA确证1例为阳性,1例为弱阳性.结论:梅毒TP-ELISA法筛查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TP-ELISA阳性标本先以TRUST确证,而对于TRUST阴性标本需进一步采用TPPA确证;对S/CO值在0.80~0.99之间的灰区标本也应用TPPA确证,以减少梅毒的误诊和漏诊.

    作者:孙红;朱安友;郭普;张伦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药物不良反应161例分析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临床表现及其特点,为预防ADR及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8~10月上报的161例ADR报告进行分析,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基本信息缺失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61 例中,<18 岁及 >60 岁患者均有较高的 ADR 发生率,分别为 26 例(16.1%)和 63 例(39.1%);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较多(89例,55.3%);中成药发生ADR多(37例,23.0%);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9例,30.4%);药师ADR的上报率(95例,59.0%)高于临床医师和护士.结论:ADR报告监测工作对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道华;胡永全;李薇红;余美玲;邢蓉;师佩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食管癌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快速康复手术治疗组(观察组)30例,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实施手术,应用限制性输液管理模式,术中变温毯保温,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泵;常规手术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全麻实施手术,术后采用常规静脉镇痛泵.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切皮时、标本取出时及术毕时的血清皮质醇及血糖水平,并观察术后拔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切皮时、标本取出时和术毕各时点血糖及血清皮质醇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且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各时点水平(P<0.01);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皮时、标本取出时及术毕时各时点血糖水平较麻醉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血清皮质醇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在食管癌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从利;李晓红;任丽;梅玫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东芝TBA-120FR型与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比较

    目的:比对并分析东芝TBA-120FR型与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评价2台仪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以参加省室间质评成绩优秀的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为参比检测系统(X),东芝TBA-12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为实验检测系统(Y),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EP9-A2文件的要求连续5 d共选取40份血清标本(包含高、中、低值)进行8个项目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计算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偏差,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案(CLIA)'88规定的允许误差的1/2为标准,判断其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结果:2种型号生化分析仪8个项目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均>0.975,相关性良好,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偏差除白蛋白、总胆固醇在低值处的相对偏差>1/2 CLIA' 88(%)允许误差,不可接受外,其余都<1/2 CLIA' 88(%)允许误差,可被接受.结论:同一实验室有2台或2台以上的生化分析仪开展相同检测项目时,应定期进行比对试验,以实现不同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作者:石巍;严开斌;李红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大学生短时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探讨大学生短时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方法:采用便携式心电记录仪记录410名大学生静坐状态5 min心电图,并按性别分组进行HRV时域、频域及Poincaré散点图分析.结果:女性大学生时域指标中平均R-R间期、正常R-R间期标准差和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均低于男性大学生(P<0.05~P<0.01);频域指标中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和总功率女性大学生均低于男性大学生(P<0.05~P<0.01),而极低频功率、标准化的低频功率、标准化的高频功率和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的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incaré散点图指标中,散点图宽度和长度值女性大学生均低于男性大学生(P<0.05).结论:大学生短时HRV时域指标、部分频域指标以及Poincaré散点图指标与性别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统计学参考依据.

    作者:王胜;程珊珊;马晓琦;徐康;刘开放;王丹妮;石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三甲医院急诊护士离职原因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急诊护士离职原因,为医院管理者降低在职护士离职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12名急诊离职护士进行半结构访谈,对访谈结果整理分析.结果:通过录音、分析、对照、确认提炼主题,急诊护士离职原因主要为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特殊及不成熟的管理系统、社会家庭支持、组织承诺低、对急诊护士胜任能力要求高等.结论:护理管理者应为急诊护士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提供情感支持,减少离职率.

    作者:万娟;齐玉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胃癌组织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60例中BRMS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胃癌组织中BRMS1蛋白低表达(35.0%),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BRMS1的表达水平在胃癌患者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患者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MS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异常低表达,且其低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有一定关系.

    作者:袁圆;年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房性心动过速伴传出阻滞1例

    患者男,49 岁,因发作性心悸3 d 就诊.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史.体格检查:血压110/65 mmHg,心界叩诊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率约110 次/ 分钟,律不齐,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门诊心电图提示:房性心动过速伴传出阻滞,完全性右束支阻滞,ST-T 改变(见图1).心脏彩超示:左房稍大.

    作者:干艳捷;何琼;王家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98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42例(50眼)予以常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B组42例(48眼)予以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治愈率、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B组复发率4.2%,低于A组的20.0%(P<0.05),B组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4.1 ± 1.9)d,少于A组的(6.9 ± 2.3)d(P<0.01);B组患者术后明显不适者2例(4.2%),少于A组的13例(26.0%)(P<0.01).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并促进角膜创面上皮愈合,降低复发率,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白细胞增高对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影响的探讨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增高对血红蛋白(Hb)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住院患者血液标本90份,其中WBC值在(10~ <20)× 109/L、(20~ <40)× 109/L、≥40 × 109/L的标本各30份,分别通过XE-2100型血液分析仪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比色法检测各标本的Hb值,其中HiCN比色法首先在660 nm处用分光光度计测其浊度,然后高速离心去除WBC,用上清液进行比色.观察2次测定Hb值的变化.结果:WBC值≥40 × 109/L,会对Hb结果产生影响,且WBC值越高,产生的浊度越大,对Hb的影响越明显(P<0.01).结论:高WBC的存在将使Hb测定值假性增高,使用HiCN稀释血液,高速离心去除WBC后再比色测定可有效消除WBC异常增高对Hb的影响.

    作者:王锦;郭晖;丁淑琴;张强;钟政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改善耳鼻喉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耳鼻喉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手术治疗的耳鼻喉疾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另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行耳鼻喉部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监测2组患者术后24 h和72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72 h镇痛药使用率、疼痛分级以及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和72 h的视觉模拟评分以及72 h后的镇痛药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疼痛率分别为12.0%和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9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耳鼻喉部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高扬清;徐群;谢朝红;何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细节护理在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加强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实施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全面细节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护理满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前后加强细节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检查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白引珠;杨莉;王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72例行64排螺旋CTA扫描,减影后原始扫描数据传入ADW4.4后处理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重建、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分析.结果:结果发现动脉瘤26例,动脉狭窄17例,动脉瘤合并动脉狭窄7例,血管异常起源8例,烟雾病5例,动静脉畸形4例,正常5例.结论: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各主支血管及其分支,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预后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临床诊疗起重要指导作用,可推广应用.

    作者:陈刘成;杨丙奎;唐路;王小双;王雪娟;王雅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