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萍;兰晓娥;桂萍;孙美蓉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监测、乳头乳晕复合体及引流管的护理.结果:28例患者在围手术护理干预下减少了焦躁情绪,顺利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外形美观,无复发病例.结论: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实行围手术期护理,有效减少了患者术前紧张,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与鼓励下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朱灵利;况敬英;金艳;王玉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对长期照护地点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家庭、养老机构、医院分层便利抽取老年慢性病患者516例,采用老年慢性病患者对长期照护地点的选择意愿问卷、日常生活与自我照顾能力量表、老年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老年慢性病患者选择在家中进行长期照护的比例高(53.3%).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医疗保障、平均月收入、宗教信仰、是否患有脑血管疾病及日常生活与自我照顾能力程度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对长期照护地点的选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长期照护地点有不同需求意愿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及问卷总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选择在家中进行长期照护的比例高;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医疗保障、平均月收入、宗教信仰、是否患有脑血管疾病及日常生活与自我照顾能力程度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对长期照护场所的主观需求意愿不同.
作者:梁鸽;谢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孕期不同类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波型与胎儿生长发育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监测静脉导管血流频谱,根据胎儿静脉导管血流将不同频谱波型分为Ⅰ、Ⅱ、Ⅲ3型.分析不同频谱波型与先天性疾病和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Ⅲ型波型胎儿可能有先天性疾病,诊断率为6/7,特异度97.8%;Ⅱ型波型主要在头臂长≤60 cm的胎儿中多见.结论:早孕期的静脉导管波型可以作为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的判断标准之一 .
作者:刘细斌;周芳;谢许萍;林清兰;杨晓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滁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基因亚型及年龄特点.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技术,对2012年滁州地区7家医院送检的2 554例女性患者宫颈分泌物或脱落细胞进行HPV 23种基因型检测.结果:2 554例患者中共检出HPV阳性557例,感染率21.81%,基因型82 未检出.单一感染率16.33%,双重感染率3.92%,三重以上感染率1.57%.阳性患者中高危型以HPV16、58 和52 型为主,低危型主要以HPV43、81 型为主.23 种基因型中感染率前5 位是HPV16、58、43、52、81.感染的高峰年龄主要分布在19 ~30 岁;HPV16 感染率3.99%,HPV16 混合其他亚型感染率1.61%;HPV16感染主要分布在61~70岁;单一和三重以上感染的高峰年龄分布在19~30岁,双重感染高峰年龄分布在51~60岁.结论:滁州地区女性HPV感染以HPV16、58和43为主要的流行亚型,且HPV感染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作者:马贵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甲状腺手术中采用甲状腺下动脉区显露法和甲状软骨下角区显露法显露喉返神经的效果.方法:120例甲状腺手术中,根据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方式不同分为甲状腺下动脉区显露组65例(99条次)和甲状软骨下角区显露组55例(57条次).分别比较2组寻找喉返神经时间(即游离好甲状腺开始寻找喉返神经至找到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即寻找喉返神经时的出血量)及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率.结果:2种方法寻找喉返神经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一过性声音嘶哑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状腺下动脉区显露法和甲状软骨下角区显露法显露喉返神经均能简便、有效地寻找到喉返神经,并能够有效保护喉返神经不受损伤,术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在直视下灵活采用2种方式解剖、寻找喉返神经.
作者:刘先富;韩福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对一个组织来说,工作绩效是体现员工价值的重要方式,因此,研究和评价工作绩效成为组织管理学中的重要领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间竞争愈演愈烈,就业形势瞬息万变,管理者在探索如何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的同时关注到心理契约这样一个新领域. 作为企业员工和组织之间的沟通桥梁,心理契约在影响员工工作绩效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已经成为心理学和管理学共同的研究热点. 国内外研究[1-4]表明,心理契约的构建和维护将对工作绩效产生积极影响,而心理契约的违背会引发对工作绩效的消极效应. 本文就心理契约与工作绩效的有关概念、内涵和维度以及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作一综述,为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绩效和提升组织竞争力提供参考.
作者:黎丹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60例中BRMS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胃癌组织中BRMS1蛋白低表达(35.0%),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BRMS1的表达水平在胃癌患者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患者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MS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异常低表达,且其低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有一定关系.
作者:袁圆;年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125b及其靶基因信号素分子(SEMA)4C在乳腺癌组织(BRCR)及其癌旁正常组织(NCT)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性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24 例BRCR及其NCT中miR-125b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BRCR及其NCT中SEMA4C的表达.统计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等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联性.结果:SEMA4C表达在BRCR中高于NCT,SEMA4C表达在淋巴结转移和cerbB-2表达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而在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临床分期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25b表达在BRCR中低于NCT(P<0.05),其表达在SEMA4C、淋巴结转移以及cerbB-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 ~P=0.022).结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EMA4C表达升高,miR-125b表达降低,两者均与cerbB-2过表达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关系,提示SEMA4C为miR-125b靶基因之一,miR-125b可能是一个新的乳腺癌标志物.
作者:赵遵兰;卢晓辉;王洋洋;吴海华;夏春磊;陈素莲;杨清玲;陈昌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CT特征,指导临床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对4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检出的淋巴结分别从长径、短长径比值、密度及强化程度等4个方面判定淋巴结转移,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淋巴结长径≥8 mm、短长径比值≥0.7、淋巴结平扫 CT 值≥25 Hu 及淋巴结强化程度≥75 Hu作为CT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标准,与病理结果对照一致性较好.结论:CT三期增强扫描从淋巴结长径、短长径比值、密度及强化程度等4个方面,对胃癌术前淋巴结有无转移可以作出初步判断,对临床选择合理术式及评估预后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郭飞;马宜传;张俊祥;贾贤杰;孙影;周成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不同营养供给方式对无胃肠道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血糖控制和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38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肠内营养液组及顿服营养液组,各69例,分别实施肠内营养液持续输注及营养液顿服,比较2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肠内营养液组和顿服营养液组营养支持15 d后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4.3%及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营养支持前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营养支持1~15 d后血糖水平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上升(P<0.01),但肠内营养液组患者营养支持1~15 d后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顿服营养液组(P<0.01).肠内营养液组和顿服营养液组营养支持15 d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5.8%及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营养支持1~15 d后胃肠功能障碍和衰竭(GIDF)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均较营养支持前明显升高(P<0.01),肠内营养液组营养支持1 ~15 d后 GIDF及 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顿服营养液组(P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GIDF评分与SOF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持续灌注肠内营养液较顿服营养液而言具有相仿的高血糖、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但其在保证能量供给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均具有更好的效果,可作为脓毒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式.
作者:陈康;刘伯飞;顾小宇;许海军;吴振东;秦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食管癌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快速康复手术治疗组(观察组)30例,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实施手术,应用限制性输液管理模式,术中变温毯保温,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泵;常规手术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全麻实施手术,术后采用常规静脉镇痛泵.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切皮时、标本取出时及术毕时的血清皮质醇及血糖水平,并观察术后拔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切皮时、标本取出时和术毕各时点血糖及血清皮质醇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且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各时点水平(P<0.01);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皮时、标本取出时及术毕时各时点血糖水平较麻醉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血清皮质醇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在食管癌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从利;李晓红;任丽;梅玫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UROSTYMTM盆底生物反馈仪对产后盆底肌肉损伤的评估.方法:使用UROSTYMTM盆底生物反馈仪监测产妇盆底肌肉收缩力,并作比较分析.结果:阴道分娩的初产妇盆底肌肉损伤率明显低于第二次阴道分娩的产妇(P<0.01);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与第二次剖宫产的产妇盆底肌肉损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与剖宫产的初产妇盆底肌肉损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阴道分娩的产妇盆底肌肉损伤率显著高于第二次剖宫产的产妇(P<0.01).结论:应尽早针对经阴道分娩的经产妇进行早期产后盆底肌肉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以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概率.
作者:洪海燕;朱致;丁佩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临床专业实习生的总体心理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包括基本情况调查表和SCL-90量表),对蚌埠医学院临床专业2010年级进入医院实习的学生共457人进行人口学资料的调查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结果:临床实习生SCL-90各项指标中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的评分均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和青年组常模(P<0.01);而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和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P<0.01).女生的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各评分均高于男生(P<0.05~P<0.01),男生的敌对因子评分高于女生(P<0.05);农村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偏执评分均明显高于城镇学生(P<0.01);单亲家庭实习生在SCL-90各因子评分上均高于双亲家庭实习生(P<0.05~P<0.01);准备考研与不准备考研的实习生SCL-90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和全国大学生常模;临床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生源地、家庭结构方面均存在不同.
作者:程鹏;朋文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建立SD大鼠异侧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动物模型,验证血管端-侧吻合的手术模型可行性.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20只,将右侧颈总动脉远端穿过气管下面的组织,与左侧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记录缝合针数及吻合时间,1个月后取吻合口血管行HE染色及脑组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进行观察.结果:成功建成大鼠颈总动脉端-侧血管吻合动物模型,手术成功率达100%,平均吻合7针,平均吻合时间(40 ± 5)min.吻合1个月后观察通畅率100%,HE染色显示吻合口愈合良好,大脑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显示无脑缺血灶.结论:模型制作成功率高,能保证脑组织血液灌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保护颈总动脉周围的分支血管及神经.模型可应用于烟雾病外科治疗及插入性血管移植的临床研究.
作者:于仁朝;李健;张业森;马骏;赵永轩;苏贺先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酸(UA)的检测在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肾功能损害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待产分娩的GDM住院患者99例(GDM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正常妊娠孕妇99例为对照组.对Scr、BUN、UA 3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GDM组血清U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组血清BUN和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UA值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UA水平的异常升高可能是GDM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
作者:徐飞;阮红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术前辅助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方法:60例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30例术前采用1~2个疗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的静脉化疗(化疗组),之后全部行宫颈癌根治术;30例直接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结果:化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淋巴结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术前辅助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淋巴结转移,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亮亮;李玉芝;王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电监护仪辅助判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导管尖端定位的准确性.方法:对40例符合PICC指征的新生儿,在置管前接心电监护,调心电监护仪至Ⅱ导联,所显示的心律为正常心电图.抽取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 的注射器接5.5号头皮针并连接肝素帽,排尽空气后,与PICC的导管体外末端连接待用,PICC导管送至预订长度后,将右胸导联夹与PICC的导管连接处头皮针相连接,根据心电监护仪P波的变化,判断导管尖端是否在上腔静脉,并以胸部X线片结果作为判断利用心电监护仪辅助判断PICC的导管头端位置的准确度.结果:40例中32例心电图有P波及P波特征性改变,胸部X线片显示均在上腔静脉中或下段;4例不在位,胸部X线片显示不在位;4例不确定,胸部X线片显示3例不在位,位于右心房下部1例.心电监护仪判断PICC头端位置的准确度92.5%.2种方法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心电监护显示有特征性P波时,可判断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无特征性P波或判断不确定时,多提示导管头端异位.
作者:徐兵;杨丽娟;戴明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临床表现及其特点,为预防ADR及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8~10月上报的161例ADR报告进行分析,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基本信息缺失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61 例中,<18 岁及 >60 岁患者均有较高的 ADR 发生率,分别为 26 例(16.1%)和 63 例(39.1%);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较多(89例,55.3%);中成药发生ADR多(37例,23.0%);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9例,30.4%);药师ADR的上报率(95例,59.0%)高于临床医师和护士.结论:ADR报告监测工作对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道华;胡永全;李薇红;余美玲;邢蓉;师佩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肺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首位,并且每年处于上升趋势. 肺癌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以男性居多,城市多于农村,中老年人多见. 近些年,肺癌发病年轻化且女性肺癌(尤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大部分NSCLC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 越来越多的学者对NSCLC的微小RNA( miRNA)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找出其发生的机制,使指导有效的化疗方案、通过miRNA检查筛选早期NSCLC以及指导靶向药物治疗等成为可能. 本文就 miRNA-21 (miR-21)在NSCLC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阮芳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加强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实施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全面细节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护理满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前后加强细节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检查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白引珠;杨莉;王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