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查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

王京丽

关键词:肝肿瘤, B超, 甲胎蛋白, 筛查, 肝癌高危人群
摘要:目的:探讨B超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查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FP联合B超检查法对1 605名高危群众进行肝癌诊断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检查出15例肝癌患者,其中有9例AFP显示为阳性,6例是通过B超检出.结论:AFP联合B超在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过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是提高肝癌检出率的佳途径.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胼胝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参数研究

    目的:探讨胼胝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临床应用的扫描参数.方法:对30名健康成年人行头部矢状位DTI,比较不同b值、层厚/层间距、扩散敏感梯度方向3个扫描参数对各向异性分数(FA)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扫描参数对FA图像质量的影响各不相同.中间位b值(b=1与000 s/mm2)时FA 图像质量佳,高b值(b=1 500 s/mm2) FA图像噪声大,低b值(b=500 s/mm2)FA图像对比度差.层厚/层间距越大,FA图像信噪比越高,但会遗漏细微结构的显示.13个与25个扩散敏感梯度方向FA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扩散敏感梯度方向FA图像质量较差.结论:临床实际应用中,胼胝体矢状位DTI的适用扫描参数为b=1,000 s/mm2、5 mm/0 mm层厚/层间距、13个扩散敏感梯度方向.

    作者:方美芳;王震寰;沈龙山;单连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社区老年人慢性疾病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研究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回族和汉族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探讨慢性病对老年人群抑郁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在宁夏银川市和吴忠市选取5个老龄化社区,以55岁及以上符合调查标准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老年抑郁自评量表和自拟一般情况和慢性病患病调查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观察抑郁症状检出率、患病种数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各种慢性病与抑郁状况关系及两民族12种慢性病患病率.结果:社区老年人总体抑郁率为32.85%,其中轻度抑郁率26.43%,中重度抑郁率6.42%.回、汉族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5.73%和3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77.52%,回、汉族老年人其他脑血管疾病、关节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冠心病、其他脑血管疾病、关节炎和其他疾病是否发病与抑郁症状的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与抑郁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种数不同,抑郁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得分与患病种数呈正相关关系(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除脑栓塞以外的其他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其他慢性病与老年抑郁症状发生均有一定关系(P<0.05~P<0.01).结论:对非常见的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也应给予关注,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宣教,在加强生理关怀的同时,加强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关怀.

    作者:刘启玲;王志忠;张颖;张荣强;张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妇科手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满意度调查及分析

    目的:调查妇科手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PCA)的满意度,分析不满意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对妇科手术后使用PCA的348例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留管时间、管理方法和对活动的影响5个方面,满分为10分.结果:满意度为10分者189例,9分97例,8分26例,7分32例,6分4例,满意度为9.25.不满意因素为镇痛不足32例,PCA泵管理不熟悉48例,恶心、呕吐严重21例,对活动有影响17例,留管24作h内拔除23例.结论:加强术前访视及宣教,全面掌握患者信息,做到剂量个体化,有利于提高PCA满意度.

    作者:李婷婷;臧季贤;季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早期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注射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12例急性心力衰竭且行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其年龄、性别、既往史、入院第1、2、3、5、7、10天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氧合指数、无创正压通气时间等.根据患者是否使用rhBNP,分为药物组58例,对照组54例,比较2组患者NT-proBNP、氧合指数、无创正压通气时间.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绘制拟合曲线,并分析NT-proBNP及氧合指数的单位时间内变化率与无创正压通气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药物组患者单位时间内NT-proBNP下降水平、氧合指数的上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74,95%CI(1.797,1.910),P<0.01]、NT-proBNP变化率[OR=1.363,95%CI(1.936,2.358),P<0.05]、氧合指数变化率[OR=2.088,95%CI(1.273,1.847),P<0.05]均与无创正压通气时间呈相关关系.进一步绘制NT-proBNP的变化率与无创正压通气时间的拟合曲线,提示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5),氧合指数的变化率与无创正压通气时间的拟合曲线亦提示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早期静脉注射rhBNP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可以较快降低NT-proBNP水平,并使氧合指数上升,且缩短患者的无创正压通气时间,临床疗效快速安全,对于心力衰竭症状的改善均有明显作用.

    作者:刘春艳;朱昊平;余跃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Hcy水平与DN的关系.方法:选择DN 104例(其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50例)和健康对照组38名,用循环酶法测定其血浆Hcy水平,同时检测血糖(Glu)、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DN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者Hcy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脑血管疾病者(P<0.01).Hcy与Scr、TC、TG以及hs-CRP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DN患者血浆Hcy水平增高,Hcy可能参与了DN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降低血浆Hcy水平,可能会减少DN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萍;常保超;邓蓉;郑晶;曹雪;陈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钩虫病致贫血26例分析

    钩虫病是由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和/或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在肠道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严重,不但可损伤肠黏膜,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而且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重度感染者可产生严重贫血.我国广大农村,除西藏等少数高寒地区外,几乎均有钩虫流行,第二次全国寄生虫感染调查显示我国钩虫平均感染率为6.12%[1].本文就钩虫病致贫血的临床表现、诊治原则及预后作一报道.

    作者:王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我国护理学本科教育课程优化设置的探讨

    目的: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优化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专家咨询法(Delphi法),优化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体系和课程设置.结果:研究结果总认可率为100%,没有符合删除标准的课程,增加了8门课程,且变异系数<0.15,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428,说明专家意见协同程度较高,终确定了包括5个课程板块46门课程的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结论:经研究构建的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增加了职业道德、多元文化、跨文化护理、护士心理学、护士用药、护理营养学等课程,弥补了现有课程设置的不足,满足了对护生进行全面培养的课程需求.

    作者:白洁;徐淑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妊娠黄体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与鉴别

    目的:探讨妊娠黄体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相关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对32名正常宫内早孕者、30例宫内早孕不全流产者及34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妊娠黄体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分析,并与输卵管妊娠比较.结果:超声检出妊娠黄体96个,宫外孕包块34个,声像图上厚壁型黄体囊肿与输卵管妊娠Donut征非常相似,呈现丰富血流环绕和低阻特征;不同点是妊娠黄体与卵巢关系密切,周缘多能检出卵泡,血流来自于卵巢,以环状多见,而输卵管妊娠则相反.结论:超声对妊娠黄体有很高的检出率,正确认识妊娠黄体的声像图变化有助于提高与相关病变的鉴别.

    作者:蒋云峰;马雪敏;陈会娟;李申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肺肉瘤样癌22例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肺肉瘤样癌(LSC)后长期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2例LSC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其中肺叶切除18例,全肺切除3例,肺叶切除合并心包部分切除1例.术后评价可能的预后因素对长期生存的影响.结果:术后1、3、5现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6%、18.2%和4.5%;单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和N分期均是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LSC治疗效果不佳,手术后5年生存率极低.年龄、p-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均是影响LSC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司益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012年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临床分离细菌谱及其耐药监测

    目的:了解六安市中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细菌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分离的769例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9.8%,革兰阳性菌占30.2%.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分别占45.69%、42.24%、8.62%,其他阳性菌占3.45%.检出1例肠球菌对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耐药,耐药率为5.0%(1/2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8.9%(37/95)和48.6%(52/107).鲍曼不动杆菌184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40.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7株,对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范耐药菌株.结论:2012年六安市中医院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高.

    作者:刘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DN者120例随机分为肾炎康复片组(A组)44例,缬沙坦组(B组)41例,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联合给药组(C组)35例,3组患者均连续控制血糖和血压治疗3周以上,分别给予肾炎康复片、氯沙坦及二者联合治疗,连续给药12周.比较3组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尿转铁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C组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尿转铁蛋白水平均低于A组和B组(P<0.01);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DN的效果较单一用药治疗效果好,临床上可以安全应用.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磁敏感加权成像发现发育性静脉异常1例

    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 venous abnormalities,DVAs)是脑血管畸形中的一种类型,以往由于检查手段等条件的限制,检出率很低,所以曾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但在尸检中可以经常发现,并且所占比例在2%[1].近年来由于检查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很多无症状患者在偶然检查中被检出DVAs.2012年10月,我院收治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相应检查时发现其存在DVAs,现对该疾病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应用作一报道.

    作者:骆嵩;杨艳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药物配伍用于小儿头颈部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氯胺酮、七氟烷、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小儿头颈部手术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头颈手术小儿10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A组)、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组(B组)、七氟烷组(C组)、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D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E组),各20例.记录插管前、插管时、术中10布min、手术结束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情况.结果:插管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C、D、E组均低于A组(P<0.05~P<0.01),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拔管时间B、C、E组均短于A组(P<0.01).结论:与氯胺酮比较,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更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和缩短苏醒时间,舒适度高.

    作者:周海;张腾云;吴娴;王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应用PFNA(29例,PFNA组)与DHS(36例,DHS组)治疗的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和下地时间均短于DHS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1),2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操作简单、创伤小、失血少、骨折固定牢固,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是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家宁;张科;张大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扣带沟内表面的投影散点图和拟合曲线方程及意义

    目的:观察扣带沟在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上的投影,分析扣带沟的生长规律;建立扣带沟内表面在矢状面上投影的拟合曲线方程,分析扣带沟形态在个体间的差异程度.方法:筛选扣带沟内表面的数据,利用Excel表格做投影散点图;利用SPSS14.0统计软件求得其在矢状面上的拟合曲线方程.结果:得到扣带沟内表面的二维投影图及矢状面投影的拟合曲线方程.结论:扣带沟的二维投影图能够反映扣带沟的生长规律,同时可间接地反映大脑的发生发育规律;扣带沟的位置具有相对稳定性.

    作者:隋东莉;李成;赵学影;陈刘成;王震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大脑岛叶脑沟立体定位数据集的构建及平面回归分析

    目的:构建岛叶重要脑沟基于连合间径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平面投影回归方程.方法:30名健康成人颅脑以连合间径(AC-PC)为扫描基线,获得的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后导入Photoshop软件,经过严格的图像配准,建立以AC-PC中点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获得大脑横断面图像上结构的三维立体坐标值,其中X值和Y值可直接在软件中读取,Z值为图像距离AC-PC平面的层数乘以图像层厚的积,分别测量岛叶中央沟内侧点、前环岛沟和下环岛沟的坐标值,所有取样点坐标值组成岛叶脑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运用SPSS13.0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求解出在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上投影的回归方程.结果:成功构建岛叶中央沟、前、下环岛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各岛沟在各平面上的投影回归方程.结论:岛叶中央沟及前、下环岛沟进行立体定位数据集的构建,为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三维放射治疗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同时对于揭示位于大脑基底部岛叶及深部区域的发生、发育等形态学规律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宋永瑞;盛茂;李成;隋东莉;王震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对颅脑损伤诊断分型及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含量及动态变化,对颅脑损伤的诊断分型、评估伤情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及50名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血清NSE水平进行检测.分别于颅脑损伤后1、3、7、10sd NSE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和观察.结果:观察组颅脑损伤后1 d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虽经积极救治,血清NSE水平均持续高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P<0.01).结论:检测患者颅脑损伤后血清NSE水平可以直接反映脑细胞损害程度,是一项较为敏感的生化指标,特别是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对判断颅脑损伤后伤情评估、疗效观察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成;王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以HE为主要临床症状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给予HE常规护理,干预组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即实施提前落实告知义务、心理疏导及安全防范教育、预见性护理评估及预防措施、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健康随访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及预后(治疗好转率和恶化病死率)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好转21例,恶化病死5例;对照组治疗好转17例,恶化病死14例;干预组治疗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融洽护患关系、增加患者满意度、改善HE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者:金俐;王丽;蒋锦;朱婷婷;单芳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60岁住院患者死亡957例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60岁老年住院患者死亡的病因,为预防和治疗老年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网络直报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2012年≥60岁住院死亡患者并经网络直报的957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岁病死病例占同期病死人数的61.54%,男性病死构成明显高于女性.男女病死高峰年龄均在70~79岁.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位于病死类别的前三位.死因排序与年龄和性别有关.死因单病种顺位排列依次为肺部感染、肺癌、冠心病.结论:加强对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沈嬿;林清华;崔琢;黄培英;瞿芳蕾;秦晓辉;黄珈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平均血小板体积变化与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中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2型糖尿病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42名(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小板计数(BPC)、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比较不同MPV的2型糖尿病患者上述指标以及24异h尿微量白蛋白(24h-MAU)、血清肌酐(Scr).结果:2型糖尿病组年龄、FPG、TG、MPV、PDW均高于对照组,而BPC低于对照组(P<0.05~P<0.01).2型糖尿病患者MPV>11Pfl组的PDW、24 h-MAU 高于MPV≤11 fl组,而BPC低于MPV≤11 fl组(P<0.05~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MPV升高,并且MPV与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黄(王莹)芝;汤步阳;常琳;郭法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