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敏感加权成像发现发育性静脉异常1例

骆嵩;杨艳影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 发育性静脉异常, 脑血管畸形
摘要: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 venous abnormalities,DVAs)是脑血管畸形中的一种类型,以往由于检查手段等条件的限制,检出率很低,所以曾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但在尸检中可以经常发现,并且所占比例在2%[1].近年来由于检查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很多无症状患者在偶然检查中被检出DVAs.2012年10月,我院收治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相应检查时发现其存在DVAs,现对该疾病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应用作一报道.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黄体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与鉴别

    目的:探讨妊娠黄体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相关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对32名正常宫内早孕者、30例宫内早孕不全流产者及34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妊娠黄体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分析,并与输卵管妊娠比较.结果:超声检出妊娠黄体96个,宫外孕包块34个,声像图上厚壁型黄体囊肿与输卵管妊娠Donut征非常相似,呈现丰富血流环绕和低阻特征;不同点是妊娠黄体与卵巢关系密切,周缘多能检出卵泡,血流来自于卵巢,以环状多见,而输卵管妊娠则相反.结论:超声对妊娠黄体有很高的检出率,正确认识妊娠黄体的声像图变化有助于提高与相关病变的鉴别.

    作者:蒋云峰;马雪敏;陈会娟;李申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一种简便高效制备伯氏疟原虫蛋白的实验方法

    目的:探讨建立简便有效的大量制备鼠伯氏疟原虫蛋白的方法.方法:采集伯氏疟原虫感染晚期的大鼠外周血经肝素抗凝,通过白细胞滤器过滤去除白细胞,再使用30%阿拉伯胶溶液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含虫红细胞,经皂素溶血,收集纯化的原虫,虫体经超声波破碎后离心,上清液经SDS-PAGE电泳分析.采用蛋白凝胶灰度扫描方法分析蛋白电泳条带的分布.结果:从大鼠含虫外周血可分离制备出大量的可溶性疟原虫蛋白,对大鼠分离的疟原虫可溶性蛋白与小鼠来源的原虫可溶性蛋白比较,两种蛋白的电泳图谱完全相同.结论:利用大鼠模型可简便高效地制备大鼠伯氏疟原虫,结合超声波破碎法可提取足量的可溶性疟原虫蛋白抗原.

    作者:刘从森;陈勇;朱玲玉;唐素兰;管俊昌;夏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素E2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素E2(PGE2)在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1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是否有转移分成2组,远处转移组15例,无远处转移组46例;行根治性切除41例(根治组),姑息性切除11例(姑息组),剖腹探查9例(剖腹组).对照组为3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和肿瘤组织、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GE2及健康体检者血的PGE2含量.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PGE2水平明显升高,外周血PGE2水平在DukesJD期者显著高于Dukes A、B、C期者(P<0.01),结直肠癌患者无远处转移组外周血PGE2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关系(P<0.01),肿瘤组织的PGE2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1).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外周血PGE2显著下降,其中根治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组和剖腹组术后PGE2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升高是肿瘤源性的,外周血PGE2动态检测可视为判断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有否复发或转移的辅助指标.

    作者:何磊;孟翔凌;张长乐;徐阿曼;文刚;彭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预见性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门诊随访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RA)门诊随访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110例RA门诊随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药物不良反应、关节功能锻炼、日常生活保健四项预见性护理,分别于随访3、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的负性因素差异及RA病情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随访6个月的负性因素均少于对照组(P<0.05~P<0.01);随访3、6个月,观察组心理抑郁状况、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降低了RA患者负性因素影响,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提高了治疗质量.

    作者:章菊;周青;胡钰镔;彭翠兰;曹莎;雷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PXK m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含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PXK结构域(PXK)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PXK mRNA的表达与SLE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SLE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和血液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半定量检测PXKmRNA在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PXK0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XK mRNA的表达量与抗SmD1抗体的产生呈正相关关系(P<0.05);PXK mRNA的表达量与C3、C4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PXK mRNA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可能是SLE的易感基因.

    作者:王信;陈琳洁;李志军;谢津璧;谢长好;范小云;陈静;王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早期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注射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12例急性心力衰竭且行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其年龄、性别、既往史、入院第1、2、3、5、7、10天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氧合指数、无创正压通气时间等.根据患者是否使用rhBNP,分为药物组58例,对照组54例,比较2组患者NT-proBNP、氧合指数、无创正压通气时间.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绘制拟合曲线,并分析NT-proBNP及氧合指数的单位时间内变化率与无创正压通气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药物组患者单位时间内NT-proBNP下降水平、氧合指数的上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74,95%CI(1.797,1.910),P<0.01]、NT-proBNP变化率[OR=1.363,95%CI(1.936,2.358),P<0.05]、氧合指数变化率[OR=2.088,95%CI(1.273,1.847),P<0.05]均与无创正压通气时间呈相关关系.进一步绘制NT-proBNP的变化率与无创正压通气时间的拟合曲线,提示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5),氧合指数的变化率与无创正压通气时间的拟合曲线亦提示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早期静脉注射rhBNP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可以较快降低NT-proBNP水平,并使氧合指数上升,且缩短患者的无创正压通气时间,临床疗效快速安全,对于心力衰竭症状的改善均有明显作用.

    作者:刘春艳;朱昊平;余跃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对50岁成年人血脂、血糖水平的影响

    目的:检测饥荒年出生人群50岁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探讨生命早期营养对成人疾病的影响.方法:2011年从安徽省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整群抽取出生于1957~1963年的体检者4理214名.按出生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1957~1958年出生的982人为饥荒前暴露组;1959~1961年出生的1 233人为饥荒暴露组;1962~1963年出生的1 999人为饥荒后暴露组.比较组间空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不同年份出生的体检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饥荒前暴露组男性三酰甘油低于饥荒后暴露组(P<0.01).女性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饥荒前暴露组均高于饥荒暴露组和饥荒后暴露组(P<0.05~P<0.01).结论: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可能对成年后血糖、血脂代谢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对50岁以上男女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孕期女性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对从根源上预防子代成年后慢性代谢性疾病意义深远.

    作者:张颉;李远碧;李李;李秀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颞上沟MRI形态学及拐点的立体定位研究

    目的:探讨大脑颞上沟在MRI横断面及矢状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方法:在eFilm2.1工作站中,将获取的29名正常成人志愿者头颅连续MRI扫描数据,采用连续追踪法和3D-Cursor技术,对连续MRI横断面及矢状面图像上的颞上沟进行识别、观测,统计其形态学特征.结果:颞上沟可出现在Z=-36~48cmm区段的MRI横断层图像上(95%分布于Z=-30~42 mm层面上),并随着层面的上移而沟后移;矢状面上颞上沟分为前部的水平段及后部的升段;在Z=-6~6 mm层面上颞上沟出现明显向后上走行的与颞上沟前部呈较大钝角的拐点,在Z=-21~12 mm的横断面上颞上沟可出现多沟表现(95%分布于Z=-18~9 mm层面上).结论:本文结果可帮助颞上沟的快速识别和颞上沟周围重要结构的准确定位.

    作者:石祖强;王震寰;季公俊;宋永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石英砂企业工人的社会网络特征调查

    目的:了解石英砂企业工人的社会网络现状,以及社会关系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对安徽省凤阳县4个乡镇190名石英砂企业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石英砂企业工人的社会支持情况.结果:参与问卷调查的工人以男性为主(82.10%),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本地工人较多.本地工人、中小型企业工人、女性工人在社会支持情况下寻求家人和朋友帮助的比例均高于流动人口、大型企业工人和男性工人(P<0.05~P<0.01).本地工人、初中以上学历工人及大型企业工人对职业病的认知状况均优于外地工人、初中及以下学历工人及中小型企业工人(P<0.05~P<0.01).大型企业职业健康培训和签订合同率均明显高于中小型企业(P<0.01).结论:石英砂企业工人社会网络关系主要来自家人和朋友,可获得的支持主要来自于非正式的社会网络关系,应对石英砂企业工人加强正式的社会网络支持.

    作者:王建军;贾贤杰;徐凌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3例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12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HB患者53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d抗病毒治疗12个月,53例患者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分为107~109、105~106、104 copies/L进行分层,分别观察服药后1、3、6、12个月时HBV 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变化情况.结果:恩替卡韦对治疗前HBV DNA载量分别为107~109、105~106、104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治疗后随着时间推移HBV DNA载量下降越明显,治疗前HBV DNA载量越低服药后HBV DNA载量越快达到正常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恩替卡韦抑制HBV DNA的同时伴随ALT、AST的下降,治疗前HBV DNA载量越低,治疗后12个月ALT、AST复常率越高,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恩替卡韦对CHB患者HBV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能改善肝功能.

    作者:徐瑞芳;张志锋;张曹庚;殷秋炯;刘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对颅脑损伤诊断分型及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含量及动态变化,对颅脑损伤的诊断分型、评估伤情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及50名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血清NSE水平进行检测.分别于颅脑损伤后1、3、7、10sd NSE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和观察.结果:观察组颅脑损伤后1 d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虽经积极救治,血清NSE水平均持续高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P<0.01).结论:检测患者颅脑损伤后血清NSE水平可以直接反映脑细胞损害程度,是一项较为敏感的生化指标,特别是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对判断颅脑损伤后伤情评估、疗效观察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成;王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药物配伍用于小儿头颈部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氯胺酮、七氟烷、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小儿头颈部手术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头颈手术小儿10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A组)、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组(B组)、七氟烷组(C组)、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D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E组),各20例.记录插管前、插管时、术中10布min、手术结束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情况.结果:插管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C、D、E组均低于A组(P<0.05~P<0.01),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拔管时间B、C、E组均短于A组(P<0.01).结论:与氯胺酮比较,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更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和缩短苏醒时间,舒适度高.

    作者:周海;张腾云;吴娴;王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蜕膜自然杀伤细胞的表型及功能变化

    目的:通过比较蜕膜自然杀伤细胞(dNK细胞)与外周血NK细胞(pNK细胞)的表型及功能变化,探讨dNK细胞特殊的表型和功能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调节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晚孕胎膜组织及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dNK细胞与pNK细胞表型的差异;免疫磁珠分选dNK细胞与pNK细胞,乳酸脱氢酶法测定其对K562的自然杀伤活性.结果:dNK细胞表面CD16的表达明显低于pNK细胞(P<0.01),NKG2A的表达明显高于pNK细胞(P<0.01),NKG2D的表达低于pNK细胞(P<0.05);dNK细胞对K562的自然杀伤活性明显低于pNK细胞(P<0.01).结论:dNK细胞特殊的表型和功能可能是维持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的重要因素.

    作者:石永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中,腹腔镜修补术(腔镜组)18例,开腹修补术(开腹组)30例.观察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腔镜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肠蠕动恢复时间、镇痛药使用例数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P<0.01).2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舒龙;朱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我国护理学本科教育课程优化设置的探讨

    目的: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优化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专家咨询法(Delphi法),优化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体系和课程设置.结果:研究结果总认可率为100%,没有符合删除标准的课程,增加了8门课程,且变异系数<0.15,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428,说明专家意见协同程度较高,终确定了包括5个课程板块46门课程的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结论:经研究构建的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增加了职业道德、多元文化、跨文化护理、护士心理学、护士用药、护理营养学等课程,弥补了现有课程设置的不足,满足了对护生进行全面培养的课程需求.

    作者:白洁;徐淑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Hcy水平与DN的关系.方法:选择DN 104例(其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50例)和健康对照组38名,用循环酶法测定其血浆Hcy水平,同时检测血糖(Glu)、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DN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者Hcy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脑血管疾病者(P<0.01).Hcy与Scr、TC、TG以及hs-CRP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DN患者血浆Hcy水平增高,Hcy可能参与了DN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降低血浆Hcy水平,可能会减少DN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萍;常保超;邓蓉;郑晶;曹雪;陈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56例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胶囊内镜完成率,消化道各部分阳性检出率,以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其他腹部症状的阳性检出率.分析胶囊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56例中完成胶囊内镜检查54例,均发现阳性病灶,其中食管病变合并胃部疾病1例(1.8%),单纯胃部疾病15例(27.8%),胃部疾病合并小肠疾病38例(70.4%).其中1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检出小肠病变14例(73.7%);腹痛、腹泻等其余症状病例31例,检出小肠病变18例(58.1%);6例无症状患者检出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浅表性胃炎1例、单纯浅表性胃炎5例.老年患者26例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腔,完成胶囊内镜25例;中青年患者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内.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胃部疾病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顺应性好.

    作者:顾宇;任开祥;王利明;许杰;姚运河;朱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B超联合甲胎蛋白检查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B超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查在筛查肝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FP联合B超检查法对1 605名高危群众进行肝癌诊断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检查出15例肝癌患者,其中有9例AFP显示为阳性,6例是通过B超检出.结论:AFP联合B超在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过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是提高肝癌检出率的佳途径.

    作者:王京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管扩张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胆管扩张病因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检查、手术证实的45例胆管扩张患者的MRCP影像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胆管扩张患者中胆总管结石24例,胆管癌10例(肝门部7例,胆总管3例),胆囊癌2例,胰头癌2例,胆总管囊肿4例,胆总管炎性狭窄3例;MRCP对胆管扩张、狭窄部位诊断符合率100.00%,扩张病因诊断符合率93.33%(42/45).结论:MRCP作为一种无创性诊断手段,诊断胆管扩张部位和病因的准确性高,应作为胆管扩张病变的常规检查手段.

    作者:章辉庆;邱晓晖;解福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8例分析

    目的:探讨钻孔冲洗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效果.方法:对采用钻孔冲洗置管引流术治疗的58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8例中,1例因分隔性硬膜下血肿于术中更改手术方式而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余均在局麻或全麻下行钻孔冲洗置管引流术.术后症状均缓解,恢复良好.结论:钻孔冲洗置管引流术操作简单,手术条件要求不高,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可以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作者:王武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