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颉;李远碧;李李;李秀川
目的:探讨经Retzius间隙穿刺改良Vechitti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患者行耻骨联合上缘腹壁向前庭穿刺,经Retzius间隙引入下端固定有纽扣的牵引线,由腹部上提牵引线并辅以阴道顶压,形成人工阴道.结果:10例患者改良Vechitti阴道成形术均获成功,术后3个月阴道长度9~10icm,阴道黏膜弹性好,色泽正常.结论:改良Vechitti阴道成形术术式简便、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永莹;张晓平;李靓;谢志红;徐郑军;裴亚利;梅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和完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方法:从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基地现状、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勾画出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相关措施和思考,包括实习前引导教育、实习基地评价制度、情感交流与沟通、实习生奖惩制度、互利互惠机制、岗前培训制度、带教老师考核制度、创新实习基地模式、经费投入等措施.结论:通过对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基地现状分析,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对提高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践带教质量和实习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荣梅生;明丽娟;马文静;耿建;李玉云;夏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小儿头部跌伤或锐物、钝物撞击常导致头面部皮肤挫裂伤,是外科门急诊的常见病.传统的清创缝合方法虽疗效可靠,但存在因疼痛患儿不配合、伤口瘢痕明显、需二次拆线等弊端.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我科门诊采用福爱乐医用胶对137例小儿头面部伤口行粘合处理,操作方便快捷,效果满意.现作报道.
作者:卢迪;叶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以HE为主要临床症状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给予HE常规护理,干预组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即实施提前落实告知义务、心理疏导及安全防范教育、预见性护理评估及预防措施、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健康随访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及预后(治疗好转率和恶化病死率)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好转21例,恶化病死5例;对照组治疗好转17例,恶化病死14例;干预组治疗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融洽护患关系、增加患者满意度、改善HE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者:金俐;王丽;蒋锦;朱婷婷;单芳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8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孕妇随机分为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组(A组)和单用依沙吖啶组(B组),各49例.比较2组引产成功率、胎盘胎膜残留、宫颈裂伤发生情况.结果:A组均引产成功,B组有3例因先兆子宫破裂改行剖宫产术;2组引产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宫缩发动时宫颈成熟度、胎盘胎膜残留率、宫颈裂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引产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毅;高霞;周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肺肉瘤样癌(LSC)后长期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2例LSC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其中肺叶切除18例,全肺切除3例,肺叶切除合并心包部分切除1例.术后评价可能的预后因素对长期生存的影响.结果:术后1、3、5现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6%、18.2%和4.5%;单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和N分期均是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LSC治疗效果不佳,手术后5年生存率极低.年龄、p-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均是影响LSC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司益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比较蜕膜自然杀伤细胞(dNK细胞)与外周血NK细胞(pNK细胞)的表型及功能变化,探讨dNK细胞特殊的表型和功能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调节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晚孕胎膜组织及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dNK细胞与pNK细胞表型的差异;免疫磁珠分选dNK细胞与pNK细胞,乳酸脱氢酶法测定其对K562的自然杀伤活性.结果:dNK细胞表面CD16的表达明显低于pNK细胞(P<0.01),NKG2A的表达明显高于pNK细胞(P<0.01),NKG2D的表达低于pNK细胞(P<0.05);dNK细胞对K562的自然杀伤活性明显低于pNK细胞(P<0.01).结论:dNK细胞特殊的表型和功能可能是维持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的重要因素.
作者:石永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含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PXK结构域(PXK)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PXK mRNA的表达与SLE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SLE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和血液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半定量检测PXKmRNA在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PXK0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XK mRNA的表达量与抗SmD1抗体的产生呈正相关关系(P<0.05);PXK mRNA的表达量与C3、C4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PXK mRNA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可能是SLE的易感基因.
作者:王信;陈琳洁;李志军;谢津璧;谢长好;范小云;陈静;王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六安市中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细菌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分离的769例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9.8%,革兰阳性菌占30.2%.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分别占45.69%、42.24%、8.62%,其他阳性菌占3.45%.检出1例肠球菌对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耐药,耐药率为5.0%(1/2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8.9%(37/95)和48.6%(52/107).鲍曼不动杆菌184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40.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7株,对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范耐药菌株.结论:2012年六安市中医院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高.
作者:刘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检测饥荒年出生人群50岁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探讨生命早期营养对成人疾病的影响.方法:2011年从安徽省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整群抽取出生于1957~1963年的体检者4理214名.按出生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1957~1958年出生的982人为饥荒前暴露组;1959~1961年出生的1 233人为饥荒暴露组;1962~1963年出生的1 999人为饥荒后暴露组.比较组间空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不同年份出生的体检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饥荒前暴露组男性三酰甘油低于饥荒后暴露组(P<0.01).女性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饥荒前暴露组均高于饥荒暴露组和饥荒后暴露组(P<0.05~P<0.01).结论: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可能对成年后血糖、血脂代谢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对50岁以上男女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孕期女性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对从根源上预防子代成年后慢性代谢性疾病意义深远.
作者:张颉;李远碧;李李;李秀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3-溴丙酮酸(3-BrPA)联合阿霉素(ADM)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3-BrPA 80、160、320 μmol/L作用于MDA-MB-231乳腺癌细胞18 h后,测定其对细胞内ATP的影响;分别用3-BrPA 10、20、40、80、160 μmol/L和ADM 0.75、1.5、3、6、12 μmol/L,以及3-BrPA 80 μmol/L与ADM 0.75、1.5、3、6、12 μmol/L合用作用于MDA-MB-231乳腺癌细胞24、48和72 h后,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情况;3-BrPA 80 μmol/L组、ADM 0.75 μmol/L组以及3-BrPA 80 μmol/L与ADM 0.75 μmol/L合用组作用于乳腺癌细胞MDA-Mb-231 24 h后,利用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3-BrPA 16 μmol/L、ADM 0.2 μmol/L以及3-BrPA 16 μmol/L与ADM 0.2 μmol/L合用作用于乳腺癌细胞MDA-MB-231,5 d后观察对集落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3-BrPA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 ATP的生成有抑制作用;3-BrPA联合ADM后可明显增强ADM的细胞毒性作用;3-BrPA 80 μmol/L与ADM 0.75 μmol/L合用组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 24 h凋亡率为39.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BrPA单用组和ADM单用组(P<0.01);3-BrPA增强ADM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集落克隆形成的抑制作用.结论:3-BrPA可以增强ADM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增强ADM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刘哲;张媛媛;张倩文;钟浩;孙小锦;蒋琛琛;蒋志文;刘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VATS)肺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VATS行肺癌根治术21例,其中右上肺癌6例,右中肺癌2例,右下肺癌4例;左上肺癌5例,左下肺癌4例,并同时进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21例无一例中转进胸,手术时间90~250分min,术中出血量50~600 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2~4 d.随访2~36个月,21例均成活.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复查胸部CT、ECT均未发现明显复发和转移.结论:VATS肺癌根治术技术可靠,安全、有效,出血少,恢复快.
作者:奚小祥;吕必宏;陈瑞;朱卫东;何光明;徐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基于国人成人活体薄层MR图像的大脑外侧裂三维可视化模型,为临床诊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5例健康成人颅脑进行薄层MR扫描,将数据输入3D-Doctor软件包,建立大脑外侧裂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成功建立大脑外侧裂三维可视化模型,模型可清楚显示大脑外侧裂在整脑中的三维立体形态、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且能在任意方向旋转.结论:大脑外侧裂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形态学参考,为虚拟手术奠定基础.
作者:李成;王震寰;沈龙山;隋东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新标准在临床上的实用性.方法:随机选取800例孕妇作为研究组,孕24周后,按新标准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另随机选取750例孕24周后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先行50 g OGTT,糖筛异常者再行75 g OGTT.结果:研究组孕妇筛查率为97.50%,GDM患病率为6.25%;对照组孕妇筛查率为87.07%,GDM患病率为4.13%.研究组孕妇筛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GDM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筛查新标准的应用,简化了筛查程序,临床应用更方便,筛查率高于传统筛查法,大大降低漏诊率.
作者:周芹红;梁茂芸;程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优化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专家咨询法(Delphi法),优化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体系和课程设置.结果:研究结果总认可率为100%,没有符合删除标准的课程,增加了8门课程,且变异系数<0.15,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428,说明专家意见协同程度较高,终确定了包括5个课程板块46门课程的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结论:经研究构建的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增加了职业道德、多元文化、跨文化护理、护士心理学、护士用药、护理营养学等课程,弥补了现有课程设置的不足,满足了对护生进行全面培养的课程需求.
作者:白洁;徐淑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12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HB患者53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d抗病毒治疗12个月,53例患者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分为107~109、105~106、104 copies/L进行分层,分别观察服药后1、3、6、12个月时HBV 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变化情况.结果:恩替卡韦对治疗前HBV DNA载量分别为107~109、105~106、104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治疗后随着时间推移HBV DNA载量下降越明显,治疗前HBV DNA载量越低服药后HBV DNA载量越快达到正常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恩替卡韦抑制HBV DNA的同时伴随ALT、AST的下降,治疗前HBV DNA载量越低,治疗后12个月ALT、AST复常率越高,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恩替卡韦对CHB患者HBV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能改善肝功能.
作者:徐瑞芳;张志锋;张曹庚;殷秋炯;刘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素E2(PGE2)在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1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是否有转移分成2组,远处转移组15例,无远处转移组46例;行根治性切除41例(根治组),姑息性切除11例(姑息组),剖腹探查9例(剖腹组).对照组为3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和肿瘤组织、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GE2及健康体检者血的PGE2含量.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PGE2水平明显升高,外周血PGE2水平在DukesJD期者显著高于Dukes A、B、C期者(P<0.01),结直肠癌患者无远处转移组外周血PGE2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关系(P<0.01),肿瘤组织的PGE2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1).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外周血PGE2显著下降,其中根治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组和剖腹组术后PGE2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升高是肿瘤源性的,外周血PGE2动态检测可视为判断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有否复发或转移的辅助指标.
作者:何磊;孟翔凌;张长乐;徐阿曼;文刚;彭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回族和汉族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探讨慢性病对老年人群抑郁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在宁夏银川市和吴忠市选取5个老龄化社区,以55岁及以上符合调查标准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老年抑郁自评量表和自拟一般情况和慢性病患病调查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观察抑郁症状检出率、患病种数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各种慢性病与抑郁状况关系及两民族12种慢性病患病率.结果:社区老年人总体抑郁率为32.85%,其中轻度抑郁率26.43%,中重度抑郁率6.42%.回、汉族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5.73%和3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77.52%,回、汉族老年人其他脑血管疾病、关节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冠心病、其他脑血管疾病、关节炎和其他疾病是否发病与抑郁症状的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与抑郁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种数不同,抑郁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得分与患病种数呈正相关关系(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除脑栓塞以外的其他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其他慢性病与老年抑郁症状发生均有一定关系(P<0.05~P<0.01).结论:对非常见的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也应给予关注,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宣教,在加强生理关怀的同时,加强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关怀.
作者:刘启玲;王志忠;张颖;张荣强;张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胶囊内镜完成率,消化道各部分阳性检出率,以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其他腹部症状的阳性检出率.分析胶囊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56例中完成胶囊内镜检查54例,均发现阳性病灶,其中食管病变合并胃部疾病1例(1.8%),单纯胃部疾病15例(27.8%),胃部疾病合并小肠疾病38例(70.4%).其中1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检出小肠病变14例(73.7%);腹痛、腹泻等其余症状病例31例,检出小肠病变18例(58.1%);6例无症状患者检出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浅表性胃炎1例、单纯浅表性胃炎5例.老年患者26例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腔,完成胶囊内镜25例;中青年患者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内.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胃部疾病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顺应性好.
作者:顾宇;任开祥;王利明;许杰;姚运河;朱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心肌酶及细胞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92例患儿血清,其中重症组25例,轻症组47例,对照组2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IL)-13、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结果:重症组患儿血清中AST、LDH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及对照组(P<0.01);重症组患儿血清中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中IL-13、TGF-β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1);重症组、轻症组和对照组IL-10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心肌酶及部分细胞因子水平对于及时发现重症患儿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明杰;张克昌;李维春;陈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