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β1整合素反义寡核苷酸联合顺铂治疗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研究

马玲;田敏

关键词:卵巢肿瘤, 反义寡核苷酸, β1整合素
摘要:目的:探讨以β1整合素反义寡核苷酸(ASODN)治疗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可行性.方法:常规体外培养SKOV3细胞,采用皮下注射法建立移植瘤裸鼠动物模型.32只荷瘤鼠随机分为ASODN组(A组)、ASODN联合顺铂(DDP)组(A+D组)、DDP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NS组),每组8只,分组给药.以脂质体包裹的β1整合素ASODN直接移植瘤内注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结果:A组肿瘤体积和抑瘤率分别为(316.10 ±21.77) mm3和48.15%,与NS组比较抑瘤率较高,肿瘤生长缓慢(P<0.01).而A+D组肿瘤体积和抑瘤率分别为(178.70±40.67) mm3和70.37%,与DDP组、A组及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0.01).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组和A+D组肿瘤组织中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结论:单用β1整合素ASDON或联用DDP均可有效抑制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的生长,可能与其特异性下调β1整合素基因表达有关.特异性靶向β1整合素ASODN可用于卵巢癌的辅助治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梅毒13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诊断要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和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分型及诊断要点.结果:13例中无症状神经梅毒3例,脑(脊)膜血管梅毒5例,脊髓痨2例,麻痹性痴呆3例,其中4例误诊.常见症状有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及多发性脑梗死症状.影像学表现为脑萎缩、脑积水、脑梗死及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无特异性,误诊和漏诊率高,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提示作用.

    作者:刘彬;钟平;汪国胜;张雷;马争飞;张尊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型泪道引流管在下泪小管断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新型泪道引流管在下泪小管断裂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40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应用新型泪道引流管进行治疗.在显微镜下找到下泪小管鼻侧断端开口,泪道引流管的两端分别从下、上泪小点进入后依次进入泪总管、泪囊、鼻泪管至下鼻道,并用专用泪道牵引钩从下鼻道内钩住金属探子头端将金属探子及硅胶管从患侧前鼻孔拉出,泪道吻合成功后,将两端硅胶管打结并缝合固定于患侧鼻前庭黏膜处.术后3个月后拔出硅胶引流管,带管期间无需泪道冲洗.结果:40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术后及硅胶泪道引流管拆除后均未出现泪小点、泪管撕裂、下睑外翻等并发症,总有效率达97.5%.结论:新型泪道硅胶引流管治疗下泪小管断裂效果较好,且具有质地柔软,对泪道损伤小,留置、固定方法简单,并发症少.

    作者:魏六峰;何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多西他赛一线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多西他赛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晚期胃癌患者26例,卡培他滨2 000 mg·m-2·d-1,分早晚口服,d1-14;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持续2h以上,d1;多西他赛60 mg/m2,静脉滴注,d1,21 d为1个周期.结果: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8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53.8%,1年生存率45.1%,中位肿瘤进展时间6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神经毒性和腹泻.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多西他赛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祥德;王磊;刘友如;施朕善;徐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职高专护生自我价值感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高职高专护生自我价值感(SW)现状.方法:采取整群和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 818人,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和实习护生SW各维度进行团体测试.结果:高职高专护生在总体、一般和特殊SW等多维度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大学二年级护生个人取向的人际SW、实习护生社会取向的道德SW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0.01),实习护生个人取向的人际SW得分与全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生人际维度异常率均高于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护生(P<0.01),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护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高专护生SW总体水平较高,随着专业因素的逐步涉入,与专业因素相关的少数维度显示异常,可能与专业对护生的需求有关.

    作者:李正姐;刘新民;程茂雨;李世红;高月;邾迎君;童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β1整合素反义寡核苷酸联合顺铂治疗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研究

    目的:探讨以β1整合素反义寡核苷酸(ASODN)治疗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可行性.方法:常规体外培养SKOV3细胞,采用皮下注射法建立移植瘤裸鼠动物模型.32只荷瘤鼠随机分为ASODN组(A组)、ASODN联合顺铂(DDP)组(A+D组)、DDP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NS组),每组8只,分组给药.以脂质体包裹的β1整合素ASODN直接移植瘤内注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结果:A组肿瘤体积和抑瘤率分别为(316.10 ±21.77) mm3和48.15%,与NS组比较抑瘤率较高,肿瘤生长缓慢(P<0.01).而A+D组肿瘤体积和抑瘤率分别为(178.70±40.67) mm3和70.37%,与DDP组、A组及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0.01).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组和A+D组肿瘤组织中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结论:单用β1整合素ASDON或联用DDP均可有效抑制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的生长,可能与其特异性下调β1整合素基因表达有关.特异性靶向β1整合素ASODN可用于卵巢癌的辅助治疗.

    作者:马玲;田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输尿管镜取石失败并中转开放手术9例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取石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临床应对能力.方法:回顾分析输尿管镜取石失败并中转开放手术的9例临床资料,探讨输尿管镜失败原因、处理方法.结果:术中出现输尿管撕脱4例,输尿管上段穿孔1例,输尿管无法进镜2例,上镜困难2例.9例中除行肠代输尿管术者出现肾功能损害及肾盂肾炎外,其他8例均无不良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取石失败中转开放手术的主要原因有进镜失败、上镜困难、输尿管穿孔及撕脱.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良好的麻醉,轻柔熟练的操作,是提高输尿管镜取石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代睿欣;王昭辉;白遵光;陈志强;朱首伦;潘俊;胡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选择性应用聚桂醇和平阳霉素硬化治疗静脉畸形15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应用聚桂醇和平阳霉素硬化治疗静脉畸形的效果.方法:根据15例静脉畸形患者的病灶情况,在实时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缓慢推注聚桂醇和平阳霉素.并应用超声、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观察其疗效,未达治愈的患者重复治疗直至治愈,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结果:所有患者治疗1~5次后治愈.其中3例(20.0%)患者术后半个月出现表皮溃烂,经换药、清创缝合后治愈;5例(33.3%)出现轻微的皮肤色素沉着;患者均无栓塞、神经麻痹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选择性应用聚桂醇和平阳霉素硬化治疗静脉畸形是一种准确、疗效高、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恒亮;张莉;曹程程;霍继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辨证选穴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睡眠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辨证选穴针刺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睡眠障碍的作用.方法:将接受辨证选穴针刺治疗的80例FD伴睡眠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评价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FD症状强度和发作频次,并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比较治疗前后PSQI评分.结果:辨证选穴针刺治疗FD的优良率为91.3%,7例(8.7%)在治疗后仍出现明显上腹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地改善(P<0.01).结论:辨证选穴针刺疗法对FD伴睡眠障碍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作者:尹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影响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骨折手术后疼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疼痛教育建立、生活护理、心理疏导、放松疗法、体位支持、镇痛药护理、转移或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皮肤刺激、功能锻炼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d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状态.

    作者:索文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ULN)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临床特征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将110例行肝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按照ALT≤1×ULN和1 × ULN<ALT<2×ULN分成Ⅰ(n=64)、Ⅱ(n=46)组,分析其ALT水平、HBV DNA复制水平、年龄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Ⅰ、Ⅱ组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共有21.82%的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级,29.09%的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2期,19.09%的患者肝组织学表现为肝硬化(S4期).HBV DNA载量≥10 7(拷贝/ml)的患者年龄分布相对较年轻,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也相对较轻.共有81例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肝组织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2组患者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免疫染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生化和病毒学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肝脏病变的真实情况,对年龄较大的、病程较长的患者,无论ALT水平如何,均建议行肝活检,尤其可早期发现隐匿性肝硬化.

    作者:徐葵花;张莉;陈家盛;李伟;宋文庆;承泽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胼胝体变性6例影像学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胼胝体变性的影像学特征.方法:6例胼胝体变性患者中急性型2例,慢性型4例;1例仅行CT检查,2例仅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CT与MRI可见胼胝体膝部、压部及体部对称性病灶,CT病灶为低密度,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2例伴发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对称性病灶.结论:胼胝体变性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以胼胝体膝部、压部和体部对称性病灶为其主要异常表现,CT和MRI检查是胼胝体变性诊断的主要手段.

    作者:吴白龙;刘浩;孙曼莉;吴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孤立腺体受累的肺炎支原体感染1例

    患儿男性,5岁,因左颌下包块伴疼痛,咀嚼受限2d,于2012年6月15日入院.患儿2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下颌肿块伴疼痛,咀嚼食物、张口讲话轻微受限,自服头孢拉定、抗病毒口服液等,症状无缓解.病前无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4个月前曾患支原体肺炎.

    作者:屠洪利;周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女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进展

    青春发动期是由生物导向发展对社会、认知情感和性发育有着复杂影响的过渡阶段[1].青春期由于性腺功能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初现,女童表现为乳腺发育,男童表现为睾丸体积增加,随后青春发动期各种事件按特定的模式进行.这种青春发动期各事件初现的时间称之为青春发动时相[2].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青春发动时相存在个体差异[3],表现为提前、适时和推迟.研究[4-5]表明,经历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女童会较适时和推迟的同龄人表现出更多心理行为问题,如抑郁、焦虑、攻击、违法行为、物质滥用、饮食失调、过早发生性行为等,有些症状行为持续到青年期.女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她们心理行为的关系研究,在国内外正成为一个热点.本文就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女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俞荷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复方体内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无明确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临床应用时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这导致其很难在国际上流通.为此,国内许多学者开始着手研究中药及其复方的质量标准,以期为中药走向世界找到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1],中药指纹图谱可以较好地解决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的稳定性、药效成分复杂等问题:因此,中药指纹图谱逐渐成为目前国际较为认可的中药及其复方质量控制的评价模式,但其仍不能完全有效表征中药在体内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而将指纹图谱技术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中药血清药理学相结合则有助于明确中药复方在体内的作用成分和作用机制.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运用体内指纹图谱来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在体内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复方体内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桑冉;王雷;陈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阴囊钙质沉积症1例误诊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阴囊钙质沉积症(SC)误诊原因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临床医生对SC的认识.方法:1例阴囊皮肤多发结节患者,因误诊为阴囊皮肤多发皮脂腺腺瘤,行较大结节逐个切除术.数月后小结节增大,上级医院确诊为SC,行阴囊局部病变皮肤切除术.结果:两次手术切口均恢复良好,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SC是罕见的良性疾病,发病原因不明,确诊后行阴囊局部病变切除术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权伟合;梁志恒;张栩亮;李虎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缺氧相关蛋白碳酸酐酶-Ⅸ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缺氧相关蛋白碳酸酐酶-Ⅸ(CAⅨ)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缺氧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上皮性卵巢癌组织40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3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Ⅸ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AⅨ在正常卵巢组织、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及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0.0%、16.7%和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Ⅸ的阳性表达率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Ⅸ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上皮性卵巢癌中CAⅨ的高表达提示缺氧标志物CAⅨ可能是上皮性卵巢癌的预后因素之一.

    作者:郭苏阳;赵燕;李胜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频复发及激素依赖患儿的护理

    目的:总结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频复发及激素依赖患儿应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冲击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方法:在ACTH冲击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2例患儿中出现消化道症状5例(15.6%),皮疹4例(12.5%),心率加快、兴奋、皮肤瘙痒及感染各1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症状缓解,顺利完成治疗.结论:PNS频复发及激素依赖的患儿在ACTH冲击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有效地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可确保患儿能顺利完成疗程,提高ACTH的疗效.

    作者:马岳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限制性补液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限制性补液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109例患者,随机分为限制性补液组53例和对照组56例,分别给予限制性补液和常规补液及抑酸、止血、降门静脉压等治疗.观察2组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差异.结果:限制性补液组止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限制性补液组仅2例并发轻微肝性脑病,无一例病死;对照组3例并发肝性脑病,13例并发腹水,4例出现少尿或无尿,1例并发自发性腹膜炎,14例病死,2组患者并发症和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限制性补液有利于止血,并且可以减少出血期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终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成斌;赵宏;陈志敏;孙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肌力锻炼对髌骨劳损患者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肌力锻炼对髌骨劳损的效果.方法:将40例有不同程度髌骨劳损的学生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练习站桩,康复组进行股四头肌力量练习,比较2组锻炼效果.结果:2组临床疗效评定中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锻炼后临床症状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膝部疼痛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锻炼后股四头肌峰力矩增长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力锻炼明显增强了患者的股四头肌力量,有效地缓解了髌骨劳损患者的症状.

    作者:汪东明;段子才;刘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碳酸酐酶-Ⅸ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碳酸酐酶-Ⅸ(CAⅨ)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正常食管组织和6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AⅨ的表达,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关系.结果:CAⅨ在正常食管组织中的阳性率是6.67%,明显低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72.06% (P <0.01);CAⅨ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关系(P<0.05).结论:CAⅨ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高表达可能是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作者:郭伟;刘先富;张明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