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蔚;杜宁迁
目的:研究牙周骨缺损牙周病应用烤瓷夹板式联冠联合牙周植骨法修复与单纯烤瓷夹板式联冠法修复后患者基牙牙周的改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00例牙周骨缺损牙周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修复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单纯烤瓷夹板式联冠法修复。研究组应用烤瓷夹板式联冠联合牙周植骨法修复。当夹板戴入后对2组0、3、6个月基牙龈沟液予以采集,对比分析白介素1β的水平与变化,以及附着丧失情况。结果:经修复后2组患者龈沟液中白介素1β水平均随时间延长明显降低(P<0.01),研究组白介素1β在3个月和6个月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经修复后2组患者基牙探诊的深度及附着丧失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P<0.01),在3个月和6个月时间点研究组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并且研究组在3个月和6个月2项指标均低于0个月(P<0.01)。结论:牙周骨缺损牙周病应用烤瓷夹板式联冠联合牙周植骨法修复与单纯烤瓷夹板式联冠法修复相较,更有利于维持及促进基牙健康,近期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作者:常谨;刘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G蛋白信号调制因子3基因(SGSM3)4碱基插入/缺失多态rs56228771与中国汉族人群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339例汉族结直肠癌患者和319名健康人(对照组)的SGSM3 rs56228771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以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状况进行校正后计算优势比(OR)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结直肠癌组SGSM3基因型(I/I、I/D、D/D)分布频率分别为2.36%、24.78%和72.86%,对照组分别为4.08%、33.86%和62.07%,2组的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SGSM3 I/I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D/D基因型的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OR=0.49;95%CI 0.20~1.21;P<0.05)。等位基因分析表明,携带SGSM3 I基因的个体较携带 D 基因的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 OR =0.65;95%CI 0.49~0.87;P <0.01)。结论:SGSM3 rs5622877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结直肠癌易感性具有相关性。
作者:张舒龙;朱勇;李仕青;蔡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POEM)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9例行POEM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况,并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身心康复出院。结论:针对POEM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与对策,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极大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卓然;贾国法;吴丽颖;王秀侠;董慧芳;朱良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T对囊性血管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血管淋巴管瘤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资料,4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位于左前中上纵隔1例,左侧腹膜后3例。4例均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囊性包块,大小9.1 cm ×4.2 cm~21.6 cm ×8.1 cm,其内可见分隔、呈大小不一多房样改变,沿组织器官间隙生长蔓延。 CT增强扫描动脉期囊性包块内可见散在条索样及线样强化血管影,静脉期强化尤为明显,其内分隔亦不同程度强化。结论:CT对囊性血管淋巴管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朱广辉;石士奎;谢宗玉;郭飞;陈刘成;徐家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围术期的相关风险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凶险型前置胎盘3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非凶险型型前置胎盘3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在围术期的术前超声检查情况、术前出血率、术中出血量、胎盘植入率、子宫切除率、术中采取的止血措施、新生儿窒息、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情况。结果:2组在术前超声检查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前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总输血量、术中生命体征不稳定、胎盘植入率、子宫切除率、术中采取的止血措施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体温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血红蛋白恢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围术期风险巨大,需做好多学科协作的抢救措施,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陈磊;刘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组实施全面、系统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P<0.01);干预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全面、系统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合并植入性前置胎盘的病因、诊治措施。方法:14例均以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术中尽量避开胎盘组织选择子宫切口,迅速娩出胎儿,胎盘不能强行剥离,对于短时间内出血达2000 ml以上者,果断行子宫切除术;对于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者,先采取局部缝合及子宫B-lynch缝合术后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若有效,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予米非司酮口服,超声随访子宫恢复情况,无效则行子宫切除术。结果:14例患者均发生产后出血,6例术中直接行子宫切除,8例行保守性治疗,其中1例术后20 d发生晚期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14例患者均安全出院。结论:瘢痕子宫合并植入性前置胎盘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产后出血,甚至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子宫切除、脏器损伤、产褥期感染等。要尽量避免多次流产刮宫,做好围生期保健,大力提倡自然分娩,严格把握剖宫产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罗岩;周杜娟;徐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每晚40 mg及每晚80mg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每晚80 mg( A组)、40 mg( B组)和对照组( C组)各40例,共6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比较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中hs-CRP、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组和B组血清hs-CRP、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A组治疗后LDL-C水平低于B组(P<0.01)。 A、B组治疗6个月后冠状动脉内软斑块均较治疗前减少,中间斑块和硬斑块均增多,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能明显降低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A组优于B组。该药具有抗炎、稳定及逆转斑块作用,安全性好。
作者:彭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7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中的护理体会。方法:7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均在椎管内麻醉或全麻下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手术配合、各种仪器使用、消毒与保养等。结果:单次碎石成功67例,成功率95.7%;3例因结石远端狭窄、扭曲,输尿管镜无法插入,改开放手术。。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具有高效、微创、安全等优点,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法,术中患者手术体位的摆置、对钬激光性能及技术参数的了解和对手术过程熟悉的程度是手术室护士默契配合手术医生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
作者:赵纪平;韩中国;刘军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估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抗菌谱变化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患者的418份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418份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388株病原菌,其中G+球菌212株,G-杆菌17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高,分别为38.28%、11.48%、8.13%、5.26%和4.78%。结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治疗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实施个体化的抗生素治疗方案,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作者:张继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86例COPD急性加重患者针对发病原因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26例患者由于呼吸道感染诱发,理化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其他如情绪应激、电解质紊乱、失眠、停药、自发性气胸、肺栓塞也可以导致加重,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278例患者1 s用力呼气容积出现下降,合并多器官疾病、多重耐药菌感染、反复机械通气史、低蛋白血症等导致病死的风险大。结论:呼吸道感染和理化因素是COPD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表现不均一,合并多种复杂状况则病死率高,应该高度重视。
作者:黄友明;查日田;殷梨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小切口配合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乳腺脓肿的疗效。方法:对22例26处乳腺脓肿B超引导下封闭负压吸引。结果:22例患者在超声观察脓腔消失,临床症状减轻,经7~14 d治疗后全部治愈。手术损伤小,病程短,乳腺外形满意。结论:封闭负压吸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甲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乳腺脓肿治疗方法。
作者:孙凯;沈治祥;张学春;卞万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男性,18岁,因“双下肢无力伴皮疹8年”于2013年8月27日入院。患者主诉2005年起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下肢乏力,久蹲后起立困难,上楼梯时更明显,提重物上楼梯不能走两个台阶,体育考试常不及格,自觉多年来下肢无力进展缓慢、无明显加重,但双下肢渐出现肌肉萎缩,并且双足反复出现皮疹、溃烂、疼痛。其间无发热,无关节、肌肉疼痛,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口腔溃疡,无胸闷、气急,无恶心、呕吐,无心悸,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光敏感现象。在当地多家医院检查未明确诊断而来我院就诊。病程中精神、睡眠尚可,饮食较好,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进行性下降。
作者:孙家栋;姜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与类风湿因子( 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 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RA患者40例,非RA风湿病患者40例,体检健康人(健康对照组)40名,测定其抗CCP抗体水平和RF值,比较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RA组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和RF值均显著高于非RA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 P<0.01)。抗CCP抗体,RF单独测定时特异度分别为97.50%和83.75%,灵敏度分别为65.0%和67.5%,2者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8.75%和82.50%。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特异度。
作者:汪祥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漏斗胸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单支架Nuss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对18例漏斗胸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单支架Nuss手术。术中均置入1块钢板,单侧置固定器17例,双侧置固定器1例。结果:18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5 min,平均失血量40 ml。随访1~24个月,优14例,良3例,中等1例。无严重并发症,无钢板支架移位,无复发病例。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单支架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可靠、安全,疗效满意。
作者:王有贵;洪卫东;汪苏波;倪玉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安徽省卫生人力资源发展及趋势,为“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目标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16个城市为单位,通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统计中心国家卫生信息直报系统,收集2007~2012年全省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数、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结果:截止2012年底,全省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数为3.42人,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1.33人,千人口注册护士数1.38人;2007~2012年,全省卫生技术人员数年平均增长率为6.36%,执业(助理)医师数年平均增长率为6.06%,注册护士数年平均增长率为11.75%。结论:安徽省卫生资源配置水平较低;各城市之间配置水平差异较大。根据安徽省“十二五”卫生人力资源规划目标值:至201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达1.88,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达2.07;实现目标较为困难。
作者:刘岩;丁宏;何振仿;孙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产程、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的产妇216例,全部足月、单胎、头位,无妊娠并发症,无麻醉禁忌证,评估经阴道分娩无困难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非药物性分娩镇痛。观察2组产妇分娩疼痛的程度、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期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宫口扩张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好,缩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活跃期和第三产程时间(P<0.01),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对母婴均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加速产程进展,值得推广。
作者:王娟;王昌合;曲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敷贴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损伤中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68例桡动脉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采用硫酸镁湿热敷,观察组采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敷贴贴敷。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肢肿胀及疼痛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好转或痊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舒适度和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惠尔水胶体透明敷贴应用于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损伤的修复效果优。
作者:叶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家属实施同步教育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教育,观察组家属实施同步教育。采用生活质量表( SF-36)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2组患者健康教育后生活质量提高(P<0.01),而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实施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生存状态,增强自我护理知识和能力,促进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汪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彩超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ED)患者阴茎血流动力学检查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ED患者,在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前列地尔10μg,诱导阴茎勃起后行彩超检查左、右阴茎海绵体动脉血流指标:收缩期大血流速度( 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EDV)、血管阻力指数( RI)及阴茎背深静脉血流速度( VV)。结果:动脉性ED组的PSV与非血管性组的P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性ED组的EDV、RI与非血管性组EDV、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性ED组的VV与非血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性药物诱导勃起结合彩超在男性ED的病因鉴别中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作者:李成福;胡冬梅;戴廷山 刊期: 2014年第09期